毛泽东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贡献
“学习型政党”也可以称为学习化政党,是关于政党、学习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理性构想和实践过程,是通过学习教育强化党的意识、提高党的能力、推进党的事业的政党建设新模式,属于“怎样建设党”的方法、手段问题,而不是对党的性质的转型,相反,正是为更好地保持党的性质、实现党建总目标服务的。毛泽东并没有提过“学习型政党”这个概念,但这并不影响对毛泽东关于政党、学习教育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事实上,我们党关于“学习型政党”的基本思想、核心精神和主要框架,在毛泽东时代已具雏形,毛泽东本人也为此做了巨大努力。
一、理论贡献
毛泽东对党的建设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伟大贡献,就是与列宁“组织上建党”相递进的“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以此统揽和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就是通过学习教育把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员的党改造成工人阶级的全国性的先进政党,把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革命党改造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执政党;就是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来统一全党思想和步调、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确立党的领导地位。注重从思想上建党,重视学习教育在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党”理论的突出特色。他用毕生的精力研究和推动党的学习革命,革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学习制度观念的命,革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本本主义的命,进而从党建角度在“学习是什么、为什么学习、学习些什么、怎么样学习”四个层面上成就了他的“学习型政党”思想,构建起中国党的学习教育观。
第一,什么是学习?毛泽东认为读书是学习,工作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自从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命题两千多年来,人们认为“学习”只是“阅读、听讲、研究、实践”儒家的“四书五经”。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后,事情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中国成立共产党是新事物,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是新事业,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新情况,没有现成的书可读,没有现成的办法可用。所以,毛泽东从自学和革命经验教训中感悟到:学习并非只是读书。他深刻地总结道:“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他说,革命战争“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这些话,从表面上看,讲的是学习方法,却从深层次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既是意识活动,更是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真知推实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这就是毛泽东此番话的逻辑结论。
第二,为什么学习?毛泽东的主张是明确的、坚定的,也是一贯的,那就是为提高素质、改善工作和完成革命政治任务,为建设大党,为改造社会以及整个客观世界。党的学习是关系党员干部世界观对错、关系共产党建设好坏、关系党的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是提高素质、改善工作和完成革命任务的客观需要。毛泽东讲学习首先是以人为本。但他更看重学习教育在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党每当处于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他总是反复强调学习问题。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就必须学习”,“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只有抓住学习教育这个中心环节,用马列主义教育党员,才能达到毛泽东所要求的那样:“把我们的全党全军团结得差不多像一个人一样,使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执行着我党中央所规定的一切政策和策略”,也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学习是建设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毛泽东说过:“我们要建设大党,我们的干部非学习不可。”“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用马列主义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党的学习教育的核心任务。所以,毛泽东认为,学习教育就是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他要求“工农干部加紧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同时实现起来。”党的学习教育与党的作风建设既相互同一又相互促进。说“相互同一”,即学风本身就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首位的根本的作风。而且毛泽东惯用的提法就是“整风学习运动”,比如延安整风学习运动。说“相互促进”,即学习教育为作风建设服务,为发扬和创造好的作风提供思想武器。好的作风又可充实学习教育的素材,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在党的建设历史上,先有学习教育后有整顿党的作风;先有中央学习组的好效果和全党的学习运动,才有后来以整顿“三风”为主要内容的延安整风学习运动。这样,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作为第一阶段的整风、整党,就成了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好形式好传统。党的学习宣传与党的组织建设像飞机之两翼缺一不可,像车舆之两轮不可偏废,完成党的任何任务都需要学习先行、组织保证。历史证明,我们党的组织设置和发展,是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有党的肌体自身调节机制,或扩张或收缩;有党与环境任务的体外调节机制,或发展或精减。不管是哪种灵敏的弹性反映,都是学习教育在先、思想斗争在前的结果。
(三)学习是为了经世致用,改造客观世界。在同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确立了改造社会、建设中国的学习目的。他说:“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这样一来,就在许多学生中造成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反而无兴趣,对党的指示反而不重视,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从先生那里学来的据说是万古不变的教条。”没有正确目的的学习徒劳无用,为了学习而学习不如睡觉,这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第三,学习些什么?毛泽东首先强调学马列主义理论,学军事和经济理论,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和实际技能。学习内容是由共产党肩负的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党首先学、深入学、长期学的基本部分。毛泽东有句名言,就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几乎逢会必讲马列,著文必论马列,多次亲自为全党学习马列指定学习书目。到了晚年,毛泽东还号召全党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学习教育的永恒主题,军事理论和经济理论又分别是革命和建设两个时期的重点学习内容。在战争年代,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武装斗争,毛泽东特别强调学习军事理论,指出要学习掌握战争规律,从而能够把战争或作战的一切重要问题,都提到较高的原则性上去解决。在全国解放前夕,党的中心任务将转移到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提醒全党:“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全国解放后,他更是反复要求全党学习经济,学习科学技术,努力成为经济建设的内行和专家,努力使擅长打仗的革命党尽快转变成善于建设的执政党。针对一些行伍出身的同志特别是一部分领导干部不熟悉经济工作,又不愿学,长期甘当外行的现象,他提出“要反对空头政治家”,“政治家要懂业务。懂得太多有困难,懂得太少也不行,一定要懂得一些。”文化知识和技能是我们每个党员永远补不完的必修课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应该是伴随我们党员干部终身的正版教材。毛泽东还强调要向外国学习,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第四,怎么样学习?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校的领导者,就是中央。各地方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必须进这个学校。”我们暂且把这所姓“党”的大学叫做“政党大学”。政党大学的组织结构是民主集中制的,是扁平化的。党中央是领导、教师,也是学生,党员干部是学生也是教师。学校决定即中央的决策,要征求学生即基层党员干部的意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内只有上下级组织,没有上下级党员,党是个民主的、扁平的组织。政党大学的学习方法有二: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毛泽东称之为“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并形象地表述为“有的放矢”,就是用马列主义之“矢”射中国实际之“的”。他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实践表明,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个学风问题,也是永葆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二是自由研究,共同讨论。他说,“不仅看看书就算了,而且要有组织地学习”,“提倡个人活动与组织活动配合起来”。这里,学习机会均等,教育权利平等,官教兵,兵教官,干部教育党员,党员批评干部;实行启发式教育,废止注入式教学。毛泽东还创造了学习讨论会的组织学习形式。对指定篇目的学习讨论,可以弥补文化水平和理解差异;对自选篇目的学习讨论,可以相互分享学习成果,集体学习,共同提高。即使日常的党内组织生活,也要求这样的组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学习有两个方法,一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二是“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他在60年代专门组织了读书会,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政党大学的学制是无期的,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他说,“干部教育制度很好,是一个新发明,是一个新发明的大学制度”,“我们这个大学,可算是天下第一,叫做无期大学,年纪大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是活着,都可以进我们的大学。”他认为,学习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现在的人要学习,后人也要学习。这样,从一个人的终生学习推到整个人类的终身学习,从更高层次上阐明了学习的无限性。他的口头禅是“活到老、学到老”,也要求干部这样。还要向校外的社会实践学习,拜群众为老师。这就是一个伟人的师承观。我理解,在毛泽东眼里中国只有三所大学,一所是有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大学”,一所是有书本知识的“基础大学”,第三所是有“无字之书”的“社会大学”。所以,他认为在政党大学、基础大学里学习,“只是进一个门而已,要求得更进一步的学问,一定要在学校外边学习”,社会这本“无字之书”比任何一所大学都高明丰厚。
二、实践贡献
毛泽东不仅是理论上的巨人,也是行动上的伟人。他不但自己身体力行,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把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还不断发表讲话、演说、作批示,辛勤著书立说,大力推动全党的学习教育,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作出了艰苦而巨大的努力。
第一,创立党的全国学习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在毛泽东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1938年11月党中央设立干部教育部,专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毛泽东要求:“全国各级党部,边区各级政府,各个人民团体,各类学校,都须设立这样的机关,建立这样的制度,来领导并进行学习。在军队里也是这样,要设立教育部,建立起学习制度。这样的学习制度,中央要在全国推广,只要共产党力所能及,就要把它推动起来,造成一个学习的高潮。”这为全党和各根据地普遍学习、长久学习奠定了组织领导基础。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党一元化领导体制。1941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校分别属于中央各有关部门来领导,由中央宣传部对各校课程、教员、教材及经费,协同各主管机关进行统一的计划、检查与督促。
第二,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毛泽东决定成立中央学习组,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央专门作出关于成立高级学习组的决定,要求区、师级以上党委都要成立,下级党委设学习小组,学习内容、时间、目的和人员都有明确规定。同时,在毛泽东的积极推动下,仅1939年夏至1942年初的三年时间,以中央的名义下发的有关专门文件就达13个,比如《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决定》、《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等。这些文件,特别是《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对学习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培训成员及权限、学好马列主义的标准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做了规定,为全党的学习教育提供了制度保证。
第三,创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基地。为党办学,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构成了推动全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瑞金中央苏区就创办了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到了延安后,毛泽东提议成立中国女子大学。1942年初毛泽东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延安整风运动即从中央党校开始并逐步推广,第二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题写了“实事求是”的校训。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并为抗大规定教育方针和校风。在毛泽东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在延安还成立了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华北联合大学等19所新型的干部学校,各根据地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干部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各地专门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各机关的文化学校,还有少数干部进入高等学校。
第四,开展全党的学习运动,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代表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他说:“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按照毛泽东的要求,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运动,并写进了《政治决议案》。随后各地在中央学习组的带动下,各地党组织普遍开展以学习马列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运动,取得了实际效果。
终身学习、广泛学习,是毛泽东对全党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学习思想和学习行动的真实写照。毛泽东自幼勤奋好学,酷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读书欲望越来越强烈。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常常废寝忘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即使在最艰苦最紧张的战争环境,他也总是不忘读书。直到他逝世前14天,还要《容斋随笔》来读。“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5时50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7分钟。”
三、历史启示
几十年后,再次重温和学习毛泽东关于“学习型政党”即政党、学习教育以及相互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现在以及今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和做好各项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和重要启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一个学习型的政党”的科学论断,是对毛泽东关于政党、学习教育以及相互关系思想的创造性继承和规律性概括,是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2003年初,江泽民同志准确把握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在继承毛泽东关于政党、学习教育以及相互关系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的政党”的科学论断。这是深刻总结我们党80多年建设历史的经验结晶,是对我们党面临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和实践,是保持党的性质的最大举措。要始终保持我们党“两个先锋队”、始终当好“三个代表”的性质,就必须永远保持先进、代表先进、创造先进,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时时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把最先进最能反映时代要求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及时写在自己的纲领上、旗帜上,体现在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用以号召全党、凝聚民众,团结带领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奋斗。同时,建设“学习型政党”,也是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提高党的学习力创新力执政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党建总目标、完成党建总部署、巩固执政地位的最佳途径。
二是充分发挥学习教育的作用,加快“学习型政党”的建设,用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通过对毛泽东的“学习型政党”思想的梳理和分析,说毛泽东时代初步具备了学习型政党的雏形,是不为过的。这既有毛泽东个人的贡献,也有我们党始终重视特别是在转折期和新任务来临之际更加重视学习教育的原因。当前,我们党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新的事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知识爆炸的全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重视全党的学习教育问题。党的十六大决定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央对此发出专门通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等等,都是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大步骤,目的在于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贯彻,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用新理论、新观念、新能力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三是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个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广泛、深入、持久地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毛泽东对“学习型政党”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我们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发出了伟大号召,指明了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树立“四大观念”,推进“五型建设”。所谓“四大观念”,一是终身学习的观念。每个党员干部努力成为在终身学习的党内组织环境中的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个体,普遍提高党员文化水平。二是共同讨论的观念。党员相互学习,相互教育,共同提高,提升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境界。三是灵敏反应的观念。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组织结构和设置,随时制定新的战略目标和策略政策。四是不断创新的观念。善于把学习获得的精神力量变成开创工作新局面、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所谓“五型建设”,一是培养服务型党员。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从政为民,借鉴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做法,在服务中树立党的威望,在服务中执行党的任务,在服务中凝聚人民。二是构建团队型党委。发扬团队精神,完善民主决策,激发整体潜能,建设成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三是造就创新型干部。带头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改革的模范。四是建设校园型支部。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员群众共同学习理论知识的开门学校、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团结奋斗的战斗堡垒,贯彻党的政策,推进党的工作,最终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这四个子目标都是为达到第五“型”即“学习型政党”母目标服务的,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推动学习型政党伟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就会使我们党遇惊不险更兴旺、改革发展都从容,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党的文献》2004年第1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5-03-02/3043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