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党性思想是党性自觉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对自身应当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和各种属性的认识和概括。树立正确的党性思想是党实现理论自觉、开展党性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党性建设的实践开展和理论创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尤其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背景下,研究党性思想、实现党性自觉对于转变党的作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思想的形成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即可见“党性”概念。恩格斯1845年底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段”的前言和结束语》中批判“绝对的社会主义”时写到,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在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59页)在1853年3月“致马克思”的信中写到:“拉萨尔比他们所有的人都能干得多”,“他有他的怪癖,可是也有党性和抱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29—230页)马克思1863年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写到:“在巴黎,在社会党内,党性和团结精神仍然占着统治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305页)

    当然,上述语境中的“党性”主要是指政党的理论原则或政治立场、政治志向,还不是从无产阶级政党的严格意义上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品质和属性。

    《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尽管没有直接使用“党性”概念,但实际上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品质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体现。它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彻底革命的先进性质,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本质内涵,从而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党性思想的理论基础。

    列宁在坚持《共产党宣言》阐述的党性思想的基础上,更多地使用了“党性”一词,并赋予其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列宁在1894年底至1895年初所著的《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斯图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一书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关系的角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党性”立场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立场;另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是坚持以“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用来科学解释“必然性”的思想武器。之后,列宁还多次从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纪律性、自觉性等方面对党性进行论述。如,1906年7月,列宁在《“非党”抵制分子的错误议论》的文章中指出,“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列宁全集》第13卷第273页)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针对革命运动迅速地涉及广泛的阶层、许多非党组织相继成立的情况,列宁指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因此,觉悟的无产阶级政党……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作斗争,坚持不懈地建立一个原则坚定的、紧密团结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而努力。”(《列宁全集》第12卷第123页)列宁还对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纪律性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精彩的论述。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党性思想的中国化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思想最具权威的规定和表达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按照通常的理解,党章中规定和表达“党的性质”(在解释党章时,“党的性质”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党性主要是在“总纲”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没有制定党章,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但没有设总纲。之后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党的代表大会,每次都对党章有所修改,但一直都没有增设总纲。虽然没有总纲的党章还没有对党的性质作出总概括,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从“一大”的“纲领”中就有体现。党的“一大”“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工农劳动者和士兵”,“宣传共产主义”,“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这实际上已经表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二大”至“六大”的党章,最集中的内容就是规定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表明那个时期党对“组织纪律性”这一“党性”的方面有着高度自觉和重视。

    党的七大党章首次增写了总纲部分,其开篇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制度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收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章的形式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指导思想的完整表述,其中当然蕴含着党性。党的七大之后,八大、九大、十大、十一大党章,都有关于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的表述。从七大到十一大,在党的性质的表述上,虽然文字上有一些差别,但都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性理论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共产党的党情出发,多次强调,为了保持共产党的党性,必须坚持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尤其要解决党员思想上没有入党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深谙列宁关于“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的思想。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把共产党的党性要求上升到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指出,以主观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党性”问题。主观主义者“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表现。……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0页)而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有的放矢的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1页)毛泽东从“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视角提出的对党性的深刻理解,不仅揭示了党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性内涵,而且清楚表明:“学习性”也是党性;学风问题即是党性问题。这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党性的重要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有许多同志还不大清楚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区别。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党”。所以,要“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5—676页)这些关于要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标准“改造党”、党员要从“思想上入党”的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保持党性意识自觉性和党的纯洁性的创新性论述,至今听来震耳发聩。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性思想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党性思想方面的理论发展主要有三个标志性成果:一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所蕴含的党性观念,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性内涵的深化,三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关于党性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的历史性发展,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品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最集中体现,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性和指导思想科学性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四大在修改党章时,把党章中原有“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党的战斗力”要实现的“三项基本要求”,修改为“四项基本要求”,即,加上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条,并把这一条放在了“四项基本要求”之首,由此更加凸显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之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党性思想的又一次历史性发展。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性的关系来看,其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先进性的历史继承和现实体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曾多次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党的建设,同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总要求是一致的”;“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根本宗旨、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与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

    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传统党性观念的超越和深化。一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党的先进性”的认识超越。在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中,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主要强调其阶级属性的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在无产阶级先进性的基础上,扩展到其社会属性的先进性,即党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必须保持的先进性,从而大大丰富和升华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系统性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和标志,明确了吸收党员的标准。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简单地看其党员的阶级出身。

    其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指引下,党的十六大修改的党章确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性的内在关系制度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关于党性的理论创新实现了又一次重大飞跃。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党性观念方面有两个重要的新表述:一个是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命题,指出:“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确保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另一个是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命题,指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大修改的党章,关于党性观念的新认识更加集中。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以“一条主线”、“两个坚持”、“五个建设”、“四自能力”、“一个目标”为内容的总要求,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党章要求,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其一,党的十八大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升为关于党的建设工作的总标题,凸显了“科学化”在党的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二,党的十八大把党的建设的“主线”,由十七大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发展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从而把党的纯洁性建设提高到同党的先进性并列的重要地位。

    其三,党的十八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和方法诠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涵,特别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需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五个方面“全面加强”、“全面推进”、“整体推进”。

    其四,党的十八大把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发展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使建设目标的表述更全面、更科学。

    其五,上述内容不仅都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体现,而且还直接间接地涉及党性的具体观念,如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纪律性、自觉性、学习性、服务性、创新性等。这些新的理论和观念,都为我们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提供了文献依据。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思想,其中有关党性的核心、党性的根本、党性的表现方式等重要理论问题的深刻概括和阐述更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针对性。

    其一,共产党党性的核心是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8.19”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围绕这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集中论述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极端重要性。

    其二,共产党党性的根本是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八届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表明立场问题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党性的根本问题。这一党性思想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其三,党性的必然表现为党的作风。在有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系列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党性和党风的关系,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表明党的作风是党性修养的外在表现,党员干部有怎样的党性,就必然表现出怎样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思想是对党性建设实践的最新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党性思想的重大发展。

    (本文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013—CXTD—03]研究成果;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专项项目[2014—YXXZ—14]研究成果)

    (作者:王少安,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周玉清,河南理工大学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5-01-09/2966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5-01-09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