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小丛书发布暨帝国主义新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实践学术研讨会发言摘登
《光明日报》编者按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第二辑)》《2012~2013世界社会主义黄皮书》发布暨帝国主义新特点和社会主义新实践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主持会议。原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李力安,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汝信、朱佳木,中联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孙,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卫建林,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军事科学院原参谋长黄星,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王学东等同志,以及来自中央有关部委、京内外有关科研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靳辉明、李崇富、赵曜、何秉孟、晋保平、徐崇温、吴恩远、丁冰、侯惠勤、张亚丽、杨群、姜述贤、谷源洋、陈之骅、徐世澄、周新城、聂运麟、张文木、房广顺、何干强、王立强等近200人,围绕变革中的国际秩序、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当代帝国主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世界左翼与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与前景等大会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本刊今天特刊发会议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王伟光
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资本主义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现代资本主义更具财富贪婪性;现代资本主义更具市场掠夺性;现代资本主义更具军事攻击性;现代资本主义更具政治欺骗性。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不仅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看法,相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新变化中更趋复杂化和尖锐化。
有人问我:美国和中国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发展,美国的制度优势何在?中国的制度优势何在?哪种制度有优势,关键是要对两国发展做现实的对比分析,从对比分析中才能看出中国制度的优势何在。美国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得天独厚,只养活了3亿多人口,从独立战争到现在搞了两个多世纪。而中国,自然条件、资源条件远不如美国,我们搞了前30年建设,又搞了后30年改革开放,不掠夺别人,靠自己独立自主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养活了13亿多人口。特别是美国引发了时间如此之长、危害如此之大的世界金融危机,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我们中国成功地顶过去了。我们一靠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二靠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成功的秘诀所在,也是中国道路的本质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生机活力,是因为这条道路能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因为这条道路能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大变动大变革中经受暴风雨的洗礼,能不断赢得竞争新优势;是因为这条道路能从优秀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马克思主义的全新内涵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鲜明的共产党人的要求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未来自信。增强这些自信,需要我们社科工作者加倍努力。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张全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成功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正确的道路、理论和制度。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局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的政治保证。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评价党的历史,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四项基本原则,不能怀疑、不能动摇,从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的全面的胜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研究员 刘国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我国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不断完善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最近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对这一改革方向进行歪曲,其实质仍是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其核心思想有三:
一是把我国现行的有国家宏观调控和计划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成是“半统制、半市场”的混合经济。这完全是扭曲事实。据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测算,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如北师大《2010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市场化程度已达76.4%,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已达87.5%,产品市场化程度已达95.7%。这已远非“半市场”,而是市场化在国民经济中早已过了“大半”。至于国家的计划导向与宏观调控也绝非“半统制”,而是涵盖了经济运行必要的范围。所有这些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二是有人说我国国有经济仍牢牢掌握国民经济“一切”制高点,近些年存在大规模“国进民退”。这个说法是不对的。2010年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为27%∶73%,而2006年为37%∶63%。国有经济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1998年为28.2%,2011年为7.9%。由此可见,宏观上并不存在“国进民退”;微观上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但更多的是“国退民进”。
三是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所产生的经济问题、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政府干预过多,收入两极分化主要是由于政府权力过大、贪腐太过严重造成的。这明显也是错误的。30多年来,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所有制结构上和财产关系中的“公”降“私”升和化公为私,导致一些财富积累集中于少数人。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做优做强做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经济的主体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从所有制结构和财产制度、从强化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等方面入手,实现改善民生,逐步解决财富和收入两极分化问题。
满怀信心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防大学原副政委 李殿仁
社会主义新实践的最大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并始终不渝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三位一体构成的。它们是在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百余年的艰辛探索,包括经过几十年浴血奋战得来的,是在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经验教训中不断完善发展的,也是在吸取苏东剧变惨痛教训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中发展壮大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需要把握的关键点很多,最重要的还是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实践角度讲,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政策、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着重解决好收入差距过大、消极腐败和民生三大问题。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解决社会的问题,社会是人的社会,因而归根到底就是要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以实践效果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证明改革开放的优越性。
关于改革的若干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周新城
第一,我国改革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落实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但从学术界的讨论情况看,我国的改革确实存在一个朝什么方向改的问题。从长远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和改革可以有两种方向、两条道路,其结果是两种前途:一个是改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步朝着共产主义方向走;一个是退回到资本主义去,像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那样。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这样两种方向的改革观的斗争一直存在。
第二,决定改革方向的是改革的指导思想。我国的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不可否认,改革也受到了各种错误思潮、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的干扰。深化改革必须排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干扰,保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
第三,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讨论改革时,首先要把不改什么定下来,然后再讨论改什么。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必须坚持,这是不能改的。在政治领域,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等政体的基本制度;在经济领域,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机制;在文化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些基本制度,既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事实证明这些基本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对此,应该有制度自信。
第四,一切改革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必须把群众路线同顶层设计结合起来,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总结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系统的、完整的改革方案。不能一面讲坚持基本制度,而在设计具体改革措施时却削弱以至破坏基本制度。
促进经济改革理论科学化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何干强
党的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革的根据、对象、方向、性质和目的都有科学的规定,尤其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渗透着唯物史观,是科学的改革理论。只要把它们具体化为政策措施,就一定能促进科学发展和共同富裕。现在一些人试图用“西化”改革论即用西方经济学来指导改革,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也是行不通的。须知,原苏东国家就是在所谓的“改革”的喧嚣声中亡党亡国的。因为“西化”改革论迎合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要改掉的是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促进党的改革理论落到实处,就必须走出迷信“西化”改革论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一些人以“改革”的名义搞新自由主义、推行私有化的极大危害性。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自信,促进改革理论科学化。
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教授 宋萌荣
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从生态文明角度倡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是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当代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一个新生长点。生态文明不仅是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呼唤,更是社会主义新文明的本质要求和重要标识。所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中国化有机结合,将生态文明纳入自己的核心理念和纲领之中,就成为一种必然的和具有历史意义的选择,生态文明也就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代表的新文明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和重要时代标记。
从这个意义上看,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里所提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也就不仅仅具有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联系的意义,而且具有同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同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相联系相比较的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的意义。只有从这个意义、从这个理解出发,才能将建设生态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社会主义新文明的开创性内在结合起来。
正确认识帝国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罗文东
冷战后兴起的“新帝国主义”或“新帝国”论,为西方发达国家继续控制和盘剥广大第三世界、攻击和颠覆社会主义提供了一套理论和政策的依据,因而一经提出就受到欧美学界和政界的重视和效法。所谓“单边主义”“丛林法则”等,已成为它们向所谓“失败国家”发动武装侵略的借口。“新帝国主义”不仅割裂了第三世界贫穷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控制、盘剥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掩盖了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干涉、侵略的真正意图。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改变帝国主义的本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反而使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给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造成的危害,更加充分地暴露在世人的面前。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体系既互相并存,又互相斗争。只要社会主义还只是在少数国家取得胜利,帝国主义包围社会主义的态势就仍然存在;只要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经济等方面还相对落后,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就不会改变。邓小平告诫人们:“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我们只有既积极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又自觉防范新帝国主义的威胁和侵蚀,才能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早日走向复兴和高涨。
两制国家竞争共处促进文明进步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原秘书长 姜述贤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希望有一个和平与开放的环境搞建设,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还着眼于人民,着眼于世界和平发展力量。社会主义力量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也不可忽视世界和平发展力量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共同利益增加。涉及全球的经济、安全、环境等各领域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独解决。面对全球性问题都需要同舟共济,以邻为壑最终也要损害自身。在新的形势下,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武力对抗和冲突结果都是灾难。建立互利共赢、公平正义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彼此的国家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利益。两制国家长期竞争相处,需要世界和平发展力量的共同努力。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影响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长久
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全球性的大变革和大调整为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阶段步入国际垄断阶段创造了条件:
其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统一大市场仍由西方国家主导。
其二,金融资本的全球性扩张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金融衍生品恶性膨胀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加强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其三,跨国公司异军突起,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基本特征和强大力量。全球跨国公司已从1980年的1.5万家增至2012年的10.3786万家,其子公司已从10.4万家增至89.2114万家,其产出占世界产出的40%以上、贸易占世界贸易的60%以上、控制全球技术转移70%和外国直接投资(FDI)的90%。跨国公司仍具有两重性,东道国应采取有效政策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值得警惕的是,要防止两极化加剧从西方国家向全球蔓延,新兴经济国家要增强综合国力特别是要推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有力抵制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负面冲击和影响。
专家学者要有历史责任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慎明
苏东剧变和西方赢得冷战的优势,确实使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的挫折,并由此跌入空前的低潮。但如果由此判定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制度及价值观念终结性的胜利,这当然是对历史的误读误判。苏联亡党亡国,失败的决不是原本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苏联共产党,失败的恰恰是赫鲁晓夫领导集团逐渐脱离、背离直到戈尔巴乔夫领导集团最终背叛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假马克思主义、假社会主义和假共产党所致。这恰恰说明对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而决不能有丝毫动摇特别是背叛。赫鲁晓夫直到戈尔巴乔夫这些领袖人物丧失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放弃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全盘照搬西方的理论和制度模式,最终导致了苏共74年执政地位的丧失。这就催育着“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一重大结论的诞生。苏联的亡党亡国,也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极好的“反面教材”。从这一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的中国,正是在冷战和“苏东剧变”的废墟上重新开辟出了自己的道路,进而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比光辉灿烂前景的。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人民和历史衡量任何政党、政治家和学者对苏联亡党亡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所作结论对与错的天平。任何有良知的专家学者,应该具备这一起码的历史责任心和责任感,这也就是说,都应敬畏历史和人民。学者今天的所言所著,如同领导干部今天的所作所为,必将接受明天历史和人民的评说。宋太祖怕史官的道理,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应该明白的道理,而且也是专家学者特别是那些有着大名声的专家学者同样应该明白的道理。
顺应国际环境变化 全力推进和平外交
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于洪君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关系变幻莫测,热点问题久拖不决,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各种突发事件令人始料不及。党的十八大重申,中国将继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这是中国对外战略方针和外交布局的总宣示。这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新时代作出的不二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样的选择和承诺,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源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根基,源于华夏文明与人为善、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也源于我们对时代主题、时代潮流、力量对比及世界大势所作的科学分析。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埋头苦干,积极有所作为,努力做到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有可为。
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 李力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可以从四个方面系统来论述:
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有一种,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理论,是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但发展必须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基础上进行。“两个必然”让我们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两个彻底决裂”带给我们前进的勇气。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顺应世界大势的选择。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很清楚地说明我们的理论从哪里来,我们要坚持什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是历史、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了社会主义。
靠什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首先要靠理想信念,其次要靠党的正确领导,第三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
如何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忘记老祖宗,要多读马克思的书;要善于总结新经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要加强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的研究。
金融危机后西方意识形态输出的特点与应对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房广顺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美西方国家的对外战略发生了转变,除了继续展示硬实力,更多依赖软实力,加强意识形态的对外输出。一方面,金融危机后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一枝独秀,引起美国加速战略东移,并通过输出意识形态遏制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反美情绪激增的背景下,美国把输出意识形态和所谓民主制度作为化解外来冲击的有效手段。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通过对外输出意识形态提升国际影响,进而为其称霸世界筑牢思想文化根基,是西方国家的既定战略;充分利用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成果为对外输出意识形态服务,并根据形势的发展演进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惯用手法。对西方意识形态输出保持高度警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关注西方对外输出意识形态的策略转变是我们夺取意识形态斗争制高点、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社会主义思潮下拉美新左翼执政党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研究员 徐世澄
拉美和加勒比33个国家中,目前有10多个国家是左翼执政。其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口号或目标的有古巴、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巴西5个国家,其执政的左翼政党分别是古巴共产党、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厄瓜多尔主权祖国联盟、玻利维亚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和巴西的劳工党。古巴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无疑对拉美社会主义和左翼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除古巴外,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玻利维亚提出的“社群社会主义”或“印第安社会主义”、巴西提出的劳工社会主义一般可定性为“民族社会主义”“民众社会主义”或“第三世界社会主义”。
今天,“社会主义”在拉美地区一些国家已成了一个时髦的字眼,社会主义运动和潮流在美国的“后院”兴起,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拉美一些左翼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从各自的国情出发,结合本国特点,明确提出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行的既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也不是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而是带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虽然这些理论主张和实践措施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尚处于发展之中,但其中不乏进步的思想和创新的火花,值得我们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拉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迭起,成为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热点。
警惕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剥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遇 荟
跨国公司在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可以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剥夺东道国的利益,甚至发展前途。如果不采取正确的对策,跨国公司的正常利润就会变为野蛮的剥夺,使东道国蒙受巨大利益损失,甚至丧失独立发展的可能。它们剥夺东道国的手段有:第一,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利用价格转移等手段,将利润调出东道国,规避东道国的税收,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从而损害东道国的利益。第二,跨国公司实施内部贸易造成东道国利益受损,致使跨国公司母公司所在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紧张,令东道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上左右为难,也不利于东道国的国际收支改善。第三,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降低了东道国引进外资的关联效应。
因此,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东道国造成的利益剥夺不容轻视,可采取的对策包括:利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一步加大东道国出口;监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价格转移的运用;发展东道国本身的跨国公司以扩大对外贸易,等等。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当代发展新趋向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 聂运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新多样性、渐进性和大众性的新发展趋向。这表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进入到一个与以往有着很大不同的新的发展时期。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当前的低潮发展阶段,与列宁所说的巴黎公社失败后的“和平”准备阶段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就是运动长期处于“低潮”;发展带有“和平”的性质;“没有发生革命”。如果说巴黎公社失败后没有发生革命的原因,是“西方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那么,苏东剧变后“没有发生革命”的原因则有些不同,这就是:东方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已暂告一段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正在深入发展,而西方却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运动正进入“为未来变革的时代作‘和平’准备的阶段”。
各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严峻挑战面前并未却步,他们在低潮中奋进,勇敢地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在缓慢而持续地向前发展”。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讲师 薛金华
我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中国人民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之后作出的共同选择,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国情之后的历史抉择,是中国社会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自觉认识而作出的理性选择。
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大胆的探索和无数的曲折。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前辈们甚至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中国道路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迥然相异。在经济制度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文化层面中国都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也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有诸多不同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和成就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具有无可争辩的示范性影响,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作用,丰富了当今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内涵和理念。这一切都让中国人有理由相信,我们选择的道路是适合中国发展需要的。中国人民不需要别人告诉中国脚穿什么鞋才最合适。
经济危机下全球青年抗议浪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宋丽丹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青年的处境不断恶化,他们在还不起教育贷款、找不到工作、看不到未来的情况下不得不奋起反抗要使整个社会商品化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进程。因而在全球出现了一个以示威游行、学潮甚至是骚乱为主要形式的青年抗议浪潮。其特点:一是短时间内(从2005年至今)在多国大规模爆发并迅速遍及发生国,对世界政治经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是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连续爆发大规模青年抗议活动,成为全球青年抗议浪潮的热点地区。在此次抗议浪潮中西方国家一方面对本国“反对派”青年抗议者们进行新闻封锁、立法限制甚至武力镇压,另一方面却对“阿拉伯之春”的青年抗议者们广为宣传,称之为“英雄”,还以金钱、武力、外交、情报等扶持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反对派,目标直指政权更迭。这深刻表明,所谓“民主自由”在西方具有虚伪性。
参会人员
王伟光
李慎明
于洪君
李力安
张全景
刘国光
李殿仁
周新城
何干强
罗文东
姜述贤
李长久
宋萌荣
房广顺
聂运麟
徐世澄
薛金华
遇 荟
宋丽丹
相关书籍推荐
李慎明主编
作者:王伟光
李慎明总撰稿
作者:靳辉明、李瑞琴
作者:李 捷
作者:李崇富
作者:卫建林
作者:谷源洋
作者:徐崇温
作者:朱继东
作者:罗文东
作者:吴恩远
作者:张树华、单 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z/2013-06-27/2152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