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批判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错误观点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灵魂工程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记者就工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走访了工程主要参与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
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工程,请问这一工程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什么意义?
答:工程既是一项重大的思想理论建设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学术创新工程。这一工程高扬了马克思主义旗帜,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以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重点,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保证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工程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政党理论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推出了一批重要成果。特别是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鼓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改革,宣扬普世价值、公民社会等错误观点,组织发表重点理论文章,帮助干部群众辨明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
工程组织各地各部门的研究机构,调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力量,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实现了理论工作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基础学科领域和应用学科领域的深度结合,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凝聚了强大的研究力量、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可以说,工程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基础作用和带动作用。
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工程的一项重要使命,请您谈谈工程在完成这一使命中所发挥的作用?
答: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工程牢牢抓住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这个关键,把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充分反映各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为基本要求,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程实施以来,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设为一级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设立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大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地位。同时,按照巩固、调整、发展的原则,加强传统学科建设,积极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机构建设方面,在工程推动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专门机构得到加强,研究力量进一步整合,中国社科院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全国许多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材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完成和正在组织编写130多种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教材,其中重点教材43种,中国社科院承担了7种。中国社科院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研究室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二、三级学科建设,有力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
问:当今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学术交流特别是对外学术交流,请问工程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你说的很对。工程十分注意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特别是对外交流。工程每年都组织首席专家出国考察,也邀请国外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来华交流。目前,已组织了100多位首席专家到世界各主要国家进行考察,邀请几十个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学者来华交流,加强了工程与国外学者的沟通交流,帮助我国专家学者深化对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当代不同国家发展道路的认识。中国社科院也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除了积极参与工程的学术交流外,每年都组织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通过这些学术交流,工程进一步扩大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话语权。(记者 张 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x/2013-05-02/20731.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