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炎:我们为什么要重温刘国光的“7·15”重要谈话?
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第14次研讨会论文之一
我们为什么要重温刘国光的“7·15”重要谈话?
李炳炎
一 抵制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已是人心所向
五年前的2005年7月15日,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现特邀顾问刘国光教授发表了一篇不同寻常的重要讲话,题目为:《对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当时的背景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以引导中国改革走向私有化,为建立私有产权制度提供理论支撑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科斯的产权理论大肆传播。资改派有步骤、有目的地向中国经济学领域大举进攻,大有占领一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盘,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之势,为中国经济私有化鸣锣开道。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社会主义中国面临改变颜色的危险。面对这一形势,当时已83岁高龄的刘国光先生,再也耐不住了,发表了这篇向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宣战的战斗缴文。它的发表,犹如晴空霹雳,产生巨大反响,掀起了一股“刘国光旋风”。它以排山倒海之势,引领全国马克思主义者全面反击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取得了初步胜利。
我们不能忘记,刘国光“7·15”谈话的发表在当时遇到了重重阻力,到9月份才在《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正式发表。在几个月时间内,国内经济学界竟然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支持刘国光这个讲话。
面对这一局面,我们南京海派学者们再也坐不住了。经过准备,于10月8日集会,专门召开了一次研讨会,集体站出来支持刘国光的讲话。这次会议内容一上网,很快被多家网站转载,迅速传播到全国范围,得到了不少网友与学者的响应。
我这里保存着一个资料,是人民网强国论坛2005年10月19日上贴的,转自新华网。上面写着:“南京36名经济学者10月8日集会,表态坚决支持刘国光7·15谈话。10月8日,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在宁举行了第5次学术研讨会,研讨题目为《坚决支持刘国光教授,确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出席研讨会的36名专家学者来自南京大学、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社科院、南京财经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总工会干校等单位。《新华日报》《现代快报》等近10家媒体的记者也出席了研讨会。著名经济学者沈立人、李炳炎、何干强、奚兆永等作了重要发言。会议由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所长李炳炎教授主持。”这次会议研讨成果,事后曾得到李长春等领导同志的肯定,批示要重视刘国光同志的重要意见,等等。
随后,我们又在2007年5月召开过第9次研讨会,主题是支持刘国光2007.4.6谈话,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刘国光4.6谈话是7.15谈话的继续。我们南京海派经济学者已召开过13次研讨会,今天是第14次,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现在全国各地都知道有一个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人们一提到“南京海派”,就竖起大拇指。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有一位经济学教授对我说:“李教授,是你们对了!”去年,有一位大学的校长打电话给我,说是她推荐一位优秀的硕士毕业生报考我的博士生。我问:为什么找我?她回答道:“因为要找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做导师。我认为,从全国范围看,您是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著称的。”我认为,不光是我,何干强教授、奚兆永教授、程极明、沈立人研究员等和全体南京海派经济学者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南京海派”作为一个学术群体,几乎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代名词。这是社会对我们公正评判。只有我们这个学术群体,才敢于集体站出来批判所谓“08宪章”,抵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只有我们南京海派学者,才敢于集体站出来就“通钢事件”发表评论,坚决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维护他们的权益。几年来,我们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召开了14次研讨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我们只是出于关心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疾苦,出于社会责任感,出于高度的马克思主义觉悟,为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战斗。常言道,只有无私,才能无畏。我们不图私利,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无所畏惧!
最近,我为刘国光先生的新书《经济学新论》写的评论文章《引领中国经济正确走向的一面红旗》在多家网站发布后,短短几天内点击阅读的人数就超过一万人,收到数十封回帖和读者来信,说明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为说明这一点,我将其中一位网友的来信抄录如下:
“李教授:
您好!我是一名高中教师,中共党员,长期以来关注着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及经济学领域的重大事件。我感到,事情的转机是从2008年两会后开始的。当时,正当西化叫嚣甚嚣尘上的时候,吴邦国同志在报告中郑重宣布,我们绝不走西方两院制、多党制的道路。但是由于大气候的原因,吴的讲话并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到了2008年夏季以后,事情就出现了较大的转机。主流报刊开始发表批判普世价值的文章,用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我看了以后,十分振奋!我们的主流话语终于又开始回归马克思主义了。从2009年元月开始,中共中央以六个为什么为中心议题,在主流报刊组织文章,比如《在中国不能搞资本主义》等旗帜比较鲜明的文章。这类文章,刊登了大概有5个多月(可看去年的《光明日报》)。可以说,作为一介教师,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为党、为祖国而惴惴不安的那颗心,至此才有了些微安稳!
说到这些,还得感谢美国老师,是他们的经济危机又给我们上了一次课,否则,我们很可能会不长的时间内完成全面私有化和制度的彻底“转型”!
刚才,看了您的《引领中国经济学正确走向的一面红旗》一文后,内心激动不已!
十分感谢刘老和您等一大批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
你们是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中国的资改派的确猖狂,但是中国不是苏联。中国人民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
但是,要从根本上颠覆经济学领域的复辟阵地,还需要一些时日,但肯定不是遥不可及了!
祖国有望!
社会主义有望!”
大家看到,这位高中教师说的多么好啊!这番话体现了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明锐的洞察力。与这位普通的中学教师相比,一些戴着“著名经济学家”桂冠的大力鼓吹私有化理论的资改派主流经济学者,显得多么的庸俗、势利、渺小和令群众厌恶。我相信,像他这样的人,在我国教育界一定为数不少。这也说明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地址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是人心所向。
二 刘国光“7·15谈话”主要观点回顾及与当今现实的对照
1、当前经济学领域西方经济学为主流,取代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与经济决策中都有渗透。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2、造成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原因,其外部原因:第一,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本家阶级企图搞垮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第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第三,中国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人误以为是要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内部原因,总的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斗争放松了警惕。第一,高效实行错误的教学方针,通过实施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重的“双轨制”,实际上削弱了后者,使前者占上风。第二,教材西化;第三,教师队伍日趋西化,资产阶级学者抢占阵地。第四,有的高效领导权已被资产阶级分子篡夺了。地方一些干部在国企改制中站在了共产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3、反对高效经济学的“双轨制”,主张改为马克思主义“单轨制”。
4、当前要着重反对“西方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5、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作为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其核心观点包括经济人假设、私有制永恒、市场原教旨主义、政府作用最小化,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服务的,决不能用来指导我们的改革。
6、经济学有阶级性,其教学也是意识形态问题,不能搞“去政治化”。
7、反对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反对按西方模式建立中国经济学,正确对待“国际化”与“本土化”。
8、中国经济改革是以西方理论为指导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会误导改革方向。
9、提出了克服经济学领域错误倾向的解决方案,包括:端正教学方针;重新编写教材;重建以马克思主义者为主体的教师队伍;把高校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
我们将五年前的“7·15谈话”与当今的现实对照一下,发现刘国光指出并批评的上述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来愈严重。“资改派”在“刘旋风”刮起时有一些收敛,过后又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地肆无忌惮地推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应当说,党中央是重视的,问题出在下边,出在教育部门及不少重点大学,出现了“中梗塞”现象。所以,当前重新学习“7·15谈话”,对于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这就是为社么我们今天要纪念刘国光“7·15谈话”的发表,重温五年前的“7·15谈话”的原因。这是为了开展抵制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而从刘国光那里寻找战斗武器,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筑牢思想防线,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击败帝国主义在中国搞“和平演变”的既定战略图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zx/2013-05-02/19742.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