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文化

打印

批判和清除西方文化霸权影响是关乎国运的伟大斗争

批判和清除西方文化霸权影响是关乎国运的伟大斗争

  

1.webp (12).jpg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着各种新风险、新挑战、新矛盾、新困难,彼此关联、互相交织,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必须在各种困境中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在伟大斗争中实现伟大复兴。百年变局中,不断崛起的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和平叙事与不断扩张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价值图景,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更频繁、更激烈的碰撞与交锋,这是一场关乎“国运”和“国脉”的重要战略角力,要求我们“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霸权企图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控制别国,是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文化霸权的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其根本性手段是以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乃至方法论中进行深远布局,用西方的预设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范式,将非西方民族的历史发展与命运走向的宏大叙事进行结构瓦解和知识粉碎,破坏非西方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共同体和文明运行道路,诋毁历史和文化事实的本质,改造其他民族形塑其整体性认同的理论基础。同时,以西方的思想逻辑进一步扭曲非西方民族的价值叙事与文化建构,根据需要拼凑、重构非西方民族和国家的文明框架,为其霸权服务。这样一来,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完整性就会遭到切割、政治合法性就会被迫陷落、发展的正义性就会不复存在、传统的有效性就会被阉割丢弃,进而西方的理论观和方法论就可以强行阐释一切非西方元素,最终帮助西方文明成为世界秩序的标准范式,世界文化的和谐共存不复存在。一直以来,西方某大国都妄图用这样的策略对中国乃至东方国家的历史和当下进行切割、碎化和颠覆。在一些东方国家,它们的策略已经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文化领域关系到民族深层心理建构,更与意识形态紧密互动,应该得到与经济建设、国防等领域同等的重视。因此,我国的文化领域在将来,绝不能全面地向西方开放,对西方资本推出的明星和艺人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一直以来,非西方国家包括我国诞生了很多所谓“国际导演”,实际上是向西方缴纳文化投名状的辱华电影专业户,不少娱乐圈人士从中牟利,甚至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西方通过设置各种所谓的文化、艺术领域的奖项,然后诱导或指引非西方国家的导演和艺术工作按照西方脚本进行拍摄,满足西方世界“东方主义”教条下对于东方、对于中国的扭曲想象和变态审美。在西方不少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人看来,直至今日,他们也仍旧比非西方人民更了解非西方人和非西方文化。这种发自心底的傲慢和偏执来源于“东方主义”思维在西方世界中的泛滥,彰显着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于“文化普世”的野心,其核心观点认为西方文明的所有方面以及西方人种都极大地优于非西方。其演进之后的逻辑就是对于非西方国家的践踏被视为“征服”甚至“拯救”,对非西方人民的奴役被视为“改造”,对非西方文化的破坏和消灭被视为“优化”,对非西方资源的掠夺更是被认为理所当然。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曾在十九世纪说过更直白的话:“对自由,他们(东方人)一无所知,而道德规范他们没有一丝一毫。武力是他们的上帝。倘若一段时间见不到替天行道的征服者,他们就如同丢了长官的士兵,失去立法者的公民,没了爹的孩子。”

  西方文化中心论完全服从于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向来独断专行,是文化领域残留的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著名的德国学者阿多诺认为美国的广播是“最适合法西斯主义的胃口的“,他更将好莱坞电影视为法西斯的统治工具在美国的“复活”。西方文化霸权从本质上就要求文艺作品是为西方资产阶级服务、而不是为非西方人民服务的。西方的文化霸权者们深信非西方人无法代表和代言自己,因此非常善于用“转码”的方式和其诡辩逻辑将非西方文化现象纳入到西方文化的逻辑中进行讨论和在生产。可恨可叹的是,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导演、制片人、文学家等各类文艺工作者,甚至相当多数量的媒体,都乐于臣服与继承这样的转换和转码。我们的文艺人自豪于中国苏州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威尼斯”、陶醉于北京的王府井被西方人冠名为中国的“牛津大街”、享受于整座城市中各种凡尔赛宫、海德堡、唐宁街、温莎城堡的楼盘或街道,对西方人将云南原生态的民族舞蹈称为“东方的百老汇”而引以为豪,等等。偏执地认为这样就是包容和国际化,但如果有反对的声音出现,认为应该凸显中华传统文化,就反而会被各种文艺人士贴上“过时”、“老土”、“民族主义”、“反国际主流”等污名化标签。似乎如果不靠上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符号,我们的一切文化都就没有价值,如果没有西方的评价和判定,我们诸多文艺人便无法适从。如2011年9月,央视在直播“天宫一号”升空时,其背景音乐用的竟然是“美丽的阿美利加”(America the Beautiful)。结果,美国观众一边目睹中国的太空飞船飞升起来,一边耳听到的却是“美国啊,美国。上帝授予你恩泽”(America, America, God Shed His Grace on Thee)。英国广播公司(BBC)随机报道了这个颇具讽刺的场面:“一项旨在展现中国科技力量的献礼活动出了差错。中国国家电视台在转播中国第一次太空实验室升空时,用了一段动漫录影。而录像所选用的音乐却是‘美丽的亚美利加’。这首歌被美国人视为第二国歌”。部分网友对此音乐的使用进行了谴责,但是更多的人却在事后反过来嘲讽这部分网友上纲上线、不懂普世价值。然而,如果此事真的如此云淡风轻,英国BBC为何如此报道?双重标准和文化奴性已经让不少文化人失去了方向,对西方文化霸权完全认同,对自身文化不敢也不屑正视和发展。莫非我们必须借由“美国第二国歌”的西方文化符号才能敢于宣传和报道中国太空科技的相关事迹吗? 难道用一首中国经典歌曲来代表我们自己是如此不可逾越的禁忌吗?批判和清除文化阵地的西方霸权和其中国拥趸势在必行,这本质上是一场关乎国运和国脉的伟大斗争,必须长期坚持。

  通过投资、控制和收买非西方的偶像明星来对非西方世界和国家进行意识形态输出是当代西方文化战的惯用手段。在不少影视作品的背后,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只能混个温饱,而演技平平、人品恶劣的“小鲜肉(男女皆有)”却可以自带惊人流量,这背后的资本运作和扶持是必须要警惕的。比如盛行于东亚多国的娘炮文化,就是二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文化路径之一,这个招数屡试不爽,后来运用于韩国、中国等。将东方男性雌性化、去雄化,在精神上对非西方国家进行阉割,让他们失去反抗意识,消解其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觉解,最大程度降低西方的统治成本和霸权开支。被西方资本打造起来的流量明星不仅成为西方文化霸权的意识形态工具,还甚至成为了反华团体和势力的情报战和资金周转地。如果任由道德败坏甚至背后是反华资本站台的流量明星继续活跃在我国文艺界,长此以往,这类人所主导和主演的影视音乐文艺作品就会进一步扭曲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普遍心理认知,比如,大量的网民欣赏美国英雄片的英雄叙事,对于跨越近40年的《第一滴血》系列等明显带有美国霸权思维的作品赞不绝口,但是对中国自己的优秀作品《战狼系列》、《流浪地球》和《红海行动》等却持双重标准,尽情诋毁。可以看出,通过影视作品对西方英雄形象的建构、神话和固化,严丝合缝地伴随着对东方(中国)英雄形象的解构、压制和毁灭,这些事实上是西方文化战略的既定战术。文艺作品,尤其是电影电视作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文化战争的一部分——这正如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达利尔·柴纳尔所说的那样: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叫嚣“美国影片是对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因此,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恰恰与其文明承载方的力量成正比,所以,尽快形成新的文艺工作者培养机制,不仅事关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也关系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安全与文艺发展,他透彻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因为这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和一条“重要的战线”。文化既塑造着民族精神,也决定着国家气质,更影响着民族筋骨。民族精神植根于、生长于中华文化的厚重土壤,是文化的灵魂和根本。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就要立足于中国实践,融通中华哲学与文化思想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在创新发展中构筑中国精神、打造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坚定捍卫者、自觉弘扬者和有力建设者。因此,认真回顾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进一步建设、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途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中国文化兴旺发达、超越既有西方文化霸权和思维陷阱的唯一方法论和策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所在。

  面对西方文化霸权的种种发难,我们不能惧怕斗争。要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勇敢地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各种惊涛骇浪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可能会更加复杂,我们面临的考验可能会更加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各种重大斗争中,我们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因此,掌握斗争规律、讲求斗争方法、提升斗争艺术是取得伟大斗争胜利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唯有如此,才能在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wh/2021-11-24/7245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1-11-24 关键字:文化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