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陈云的好文风
感悟陈云的好文风
王 鹏
陈云同志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著作,主要收录在《陈云文选》和《陈云文集》中。这些著作,都是他亲自动手起草的,深刻透彻、言简意赅、条分缕析、幽默风趣,体现了短、实、新的好文风和治学之道。
深刻犀利。陈云一贯主张“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他的讲话、文章也是如此,立足实事求是、解决问题,高屋建瓴、透彻深刻。在改革开放初期,作为仍在中央领导集体中担负重要责任的老一辈革命家,他敏锐地看到干部队伍不适应四化建设、必须注意培养接班人问题,亲自向中央写出多篇报告,大声疾呼,“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成千上万地提拔中青年干部”,并耐心地说服老同志“自觉地、认真地、正确地选拔接班人,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培养他们”;当年轻一代的领导人走上岗位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们,身负重任后要注意学习哲学,“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党仍然面临着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最迫切的任务”;当他看到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腐败现象蔓延时,旗帜鲜明地作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纠正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现象”“两个文明要一起抓”等著名论断。这些谈话、讲话和文章,看问题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讲对策立意深远、一语中的,充分展示了一位老革命家的高瞻远瞩和宽阔视野。
言简意赅。陈云的讲话和文稿,从来都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废话。1977年3月13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粉碎“四人帮”后面临的两件大事》的书面发言,只有五段话200多字,直接点出了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两件大事:一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二是让邓小平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1987年10月19日,他在中央纪委第九次会议上的书面讲话,只有两段话,连标点符号加在一起只有111个字,是迄今为止中央纪委主要领导在全会上的最短讲话。但这短短的两句话中,却作出了两个重大判断、说明了一个重大历史问题:第一,“中央纪委和下级纪检机关成立以来,成绩是主要的,也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第二,“端正党风的关键是提高党员素质,尤其是提高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第三,他和邓小平、李先念早在1986年10月就已经共同商定,为了党的事业需要,十三大时一起退下来。1990年1月24日,他在同浙江省党政军负责同志谈话时,握住省军区政委的手说,“军队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对于党的指示,军队一定要坚决执行”。一连用三个“非常”,寄托了老革命家对人民军队的无限信任和殷切希望。这些发言、讲话、谈话,虽然朴实无华,但可谓字字千钧,道出的是党和人民心声,发出的是时代最强音,对党的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条分缕析。陈云常年从事组织人事、财政经济工作,这些工作都与人、财、物直接相关,要求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严谨规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的文风,无论是书面报告还是即席讲话,都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言之有据。1978年12月10日,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发言时讲了《关于当前经济问题的五点意见》,每条意见都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撑,让听众口服心服。1979年3月8日,他写的《计划与市场问题》,用提纲的形式,阐释了我国计划与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运行中的6个重大问题,让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眉清目秀。1983年8月9日,他在关于编写《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中,从六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我军取得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层层递进、准确客观。陈云还善于进行归纳提炼,比如:“干部政策,十二个字:第一,了解人;第二,气量大;第三,用得好,第四,爱护人。”如何做到实事求是,“概括为六个字,就是:交换、比较、反复”。文风反映思想作风,这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语言文字背后,体现的正是陈云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严谨求实的学风。
尖锐辛辣。陈云的许多文章虽然都是严肃重要的政论、讲话、报告等,但是并不死板,甚至不乏尖锐辛辣。1935年6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陈云,受党委派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共中央和红军的近况。1935年秋,到达莫斯科的陈云,创作了记录红军长征历程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假托一名被俘后随红军长征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详细生动记述了中央红军在由江西出发长征,行至四川天全、芦山期间的传奇经历。文中用“红军入川龙云献地图”“云南嵩明、官渡官员误把红军当中央军”“国民党军队追击千里只捡到红军一个破草鞋”等故事,辛辣嘲讽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红军计划的破产。1954年2月10日,他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发言时说,“1945年七大到现在,跌了大筋斗的几个主要的领导同志,哪一个同志不是因为骄傲,背上背了一个大包袱,上面写着两个字,叫做‘正确’。背了‘正确’的包袱,就会跌筋斗”,尖锐嘲讽了革命胜利后有高级干部骄傲起来、只想当官做老爷的现象,以此来提醒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在胜利的环境中不要头脑发昏”。改革开放初期,他针对会议泛滥的情况,多次毫不客气地批评到,“还是一句老话,开会不要开死人。”这些尖锐辛辣的语言,或锋芒毕露、尽显讽刺,或当头棒喝、沉重深刻,尽显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的文风。
幽默风趣。陈云在讲话和文章中,还善于打比方、作比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明白复杂的问题。解放战争时期,陈云担任东北局副书记兼南满分局书记,指挥了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当时,为了说服南满的同志坚持南满的斗争、保住南满根据地,他形象地解释道,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就像一头野牛,牛头在北满,牛尾在南满,我们只有在南满拖住牛尾,才能减轻北满的压力。当时,在异常危险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他在致中央与东北局主要负责人的电报中,还不忘幽默地写道,准备让四纵“在安奉路两侧‘大闹天宫’,消灭弱敌,调动敌人,支持地方”。“利用与保持南满有利的环境与阵地,北满只给以几千新兵的支持,使其达到阻抑敌兵北进的效果,我以为这是十分‘价廉物美’的。”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陈云同志还特别注意提醒领导干部要注意思考战略性问题,他多次形象地比喻道:“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人,他们是专门考虑战略问题的。”因此,我们也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这些语言,形象生动,让人一听就懂,一想就是。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wh/2019-02-28/5528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