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贵州毕节:从“试验”转身“示范”

按语

12月14日,中国共产党毕节市第三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中共贵州省委常委、毕节市委书记吴强在党代会报告中热情洋溢地讲到了有关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五年来……创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把支部建在自然村寨、生产小组和产业链上等改革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商事制度改革获国务院表扬;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经验得到中央改革办肯定推广并在全国引起反响。"下面这篇报道所写的内容,正是在毕节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上出现的若干事迹。

王宏甲

苍山莽莽着彩色,流水潺潺奏新曲。冬日的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总溪河流经青瓦白墙下,流淌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我们的林下木耳已采收,明年将继续发展林下经济。”村党总支书记肖军说,今年继火热的樱桃产业之后,该村又打出了一连串的产业“组合拳”,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不断续写在大地上。

微信图片_20211219021735.jpg

为了带动农旅产业蓬勃发展,该村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组织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经果林、林下经济等,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0000元,党总支领办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积累资金突破100万元。

陶营村的成功,是毕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探索“四个留下”体制机制的生动缩影。

坚持选优配强,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坚持党组织领办,留下一批活力强劲的合作社;坚持共同富裕,留下一份殷实厚重的村集体资产;坚持改革创新,留下一套高效管用的乡村治理体系。毕节以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用“四个留下”激发了农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在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新征程上,该市不断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激活经济社会发展“一池春水”。持之以恒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改革创新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微信图片_20211219021748.jpg

黔西市洪水镇新桥村通过整合助农资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并“筑巢引凤”,引进贵州高原蓝梦菇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香菇生产基地,该公司把项目资金与企业资金整合,项目资金作为村集体和农户入股的股份,带动了81户群众增收。

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推动改革,毕节市整合监管力量,构建了县、乡、村、组四位一体的助农项目资金监督检查体系,使助农资金真正变成农村产业兴盛、农民增收致富的“创业本钱”。

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毕节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目标,围绕开办企业服务全环节开展调查研究,推出“三减一降”集成套餐,让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的2.5个工作日压减至“当日办结”。数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全市通过“当日办结”新成立的企业达800多户。

只有依靠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才能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活力。毕节通过市、县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指导基层找路径、破难题、促提升。

微信图片_20211219021753.jpg

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找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密码”?赫章县金银山街道通过成立社区共同管理委员会,社区“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作为共同管理委员会成员,实时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团结带领群众共同治理家园。“自己处于城市规划区不能建房,被征收的土地上建起的小区却让‘外乡人’住了,部分原住居民以前有些抵触情绪。通过共同管理委员会的劝说引导,大家多了一分理解,隔阂也消除了。”该社区居委会主任李贵伦说。

一件件案例,一项项举措,记录着黔西北大地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全市激活了资源,调动了群众积极性,社会更加安定团结,城乡发展活力四射。

目前,毕节已推出122个方面353项改革举措,一批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00余项典型改革案例获得肯定、推广。实现了从“试验区”到“示范区”的转身。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sn/2021-12-19/7289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1-12-19 关键字:三农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