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三农

打印

一亿人口迁往城市后,农村还剩下什么?

一亿人口迁往城市后,农村还剩下什么?

李光满

最近有消息称,未来几年中国将会有一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种以亿计的人口大迁徙和农民向城市的大进军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农村的绝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已经离开农村,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几乎是这些青壮年养家糊口、解决温饱的唯一选择。现在的农村土地荒芜,人丁稀少,在许多地方可以看见七八十岁的老人在田间劳动,在中西部一些离城市较远的农村基层组织老年化并渐渐失序,农村崩溃或许会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城市化一方面导致城市人口拥挤,另一方面则导致农村更加萧条。几千年来维系中国农村自治的根基已经动摇,不仅人口越来越少,而且农村传统文化也在消亡。有人说当下的中国农民面临着“进不去城市,回不去乡村”的困境,在部分地方的城乡户籍区隔取消后,农民在城市里同样面临着身份困惑,横在他们面前的那道城乡高墙并没有消失,只是因为城市的发展需要农民集体拥有的更便宜的土地,这些进城的农民到底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几十年来他们一直被城里人称为农民工,或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他们的子女被称为留守儿童,他们面对城市的高房价,几乎无力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他们只是城市有房一族的租户,他们在城里供养着一批靠房租生活的房产恒有者,一批先富起来的社会寄生者。

当前中国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农村整个体系渐趋崩溃,在农村基层很难找到年轻的党员,党的组织在基层农村面临瘫痪,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在农村面临无法落脚。二是农民靠种田无法养家,也无法发家,最后都被迫流向城市。由于农业种植成本上升,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度过大,导致农业经济受到外国农产品严重冲击。三是农民已经成为这个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附着于城市,无论辛苦多少年都无法成为社会的中产阶层。四是无论是留在乡下还是进城务工,都没有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组织,或者说是没有能够代表他们的组织,比如农协、农会,在人大政协中也极少见到农民代表,对于这个所谓的公民社会而言,农民几乎不是公民,他们没有身份感,无法参与社会管理,也无法提出并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五是在实行了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农民的“族群”意识渐渐淡薄,家族文化几近消亡。

2015年我写过一篇时评《为什么只有中国搞计划生育?》,我在文章中写道:“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变化,西方传统社会是公民社会,一切以公民为社会基础,而中国是以宗族为基础的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都是以宗族社会为基础的,独生子女对宗族社会是釜底抽薪,所以当宗族社会彻底消失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依附的根基和生长的土壤,中国文化也就在无形中被消灭了,既使没有被消失,也会因为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而被尘埃埋进了历史,人们自然就不再相信中国传统文化而会去信奉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了,于是强大的从未被异族统治消灭的中华传统文化就会消遁于无形。”现在看来,在宗族社会被消灭之后,中国农村基层组织也在渐渐瘫痪。

当前的农村人口在大量转移出去,农民工打工赚的钱也在重新转移出去并流入城市,虽然政府做到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电,村村通自来水”,但农村的萧条不是来自这些条件的改善,而是来自青壮年人口无法在农村呆下去的现状。我在一些文章中经常会提到人民如何如何,许多好心的读者会提醒我,应该是公民,其实,在我国农村,在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里,何曾有过被赋予了公民权力的农村公民?他们在城市里住着蚁房,干着机器一样的活,拿着最少的工资,养着读了初中就不会再上学的孩子,一代人又一代人,没有人能够逃避当苦力的命运,这些人能够被称为公民?

我国的发展是否一定要如此大规模地搞城市化?对此我很怀疑,因为我国经济已经完全被市场绑架,从长远看,大城市绝对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就像当年英国搞圈地运动一样,我国之所以要大规模地搞城市化运动,就因为看中了农村的两个价值,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廉价劳动力,为什么现在的城市都热衷于城中村改造?其实那不是改造,而是掠夺,因为城中村的土地成本最低。为什么都喜欢使用农民工?因为农民工的价格最低。数千万甚至上亿农民被转移到城市,并不是城市要接纳他们,而是社会需要农民这个廉价劳动力群体。当前的大城市病已经相当严重,为什么不能搞城乡均衡发展,让农村在本乡本土就业?恢复农村生机、实现农村繁荣的重要出路是恢复农村经济,让农民种植的农产品能够赚钱,可由于我国对外贸易中往往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利益为交换的,所以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很少考虑农村的长远发展,然而转嫁经济危机时,往往首先会想到农民工,一旦经济萧条,最先被辞退被赶出工厂赶出城市的就是农民工,补贴或许有,但那不是长久之策,农村的发展是要让农民能够靠农产品赚钱,能够在本土就业。从前我们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农村和农民往往是被排在最后富起来的那部分地区和人群,也就是说他们将永无可能富裕起来。改革开放让国家强大了,让部分地区和部分人群富裕了,可农村和农民始终没有富裕起来,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按照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或许认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同时富起来,必然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可按照平等公平的原则,凭什么农村和农民就该做出牺牲,而且是一直都是他们做出牺牲呢?这不是经济学能够解释的,而应该是政治经济学能够解释的。那些有知识、有财富、有权力的精英阶层永远会认为,农村和农民就是应该被牺牲的那一部分,不然谁去充当低收入产业工人?谁去干机器般的苦活以生产产品换取外汇?

没有农村经济的活力,就没有农村的繁荣,没有农村的繁荣,就无法留住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在本乡本土就业,农村基层组织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农村宗族社会消失,农村经济萧条导致农村有文化青壮年人口的进一步流失,进而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失序和崩溃,再进一步导致农村传统文化消亡。

当前的农村问题正在恶化,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农村经济问题,而且是农民的养老问题,农村老人自杀率的上升说明,被年轻一代农民抡在乡下的老人已经变得无儿可靠,无人赡养,不仅仅是留守儿童,还有留守老人,不仅仅是农村经济问题,还有农村基层组织问题。在国家日渐强大和亿万富翁不断出现的时候,假如不能很好的解决农村基层组织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迟早会有一天,整个社会也会崩溃。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sn/2016-10-25/4070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0-26 关键字:三农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