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日本八路小林清: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

1945年3月,在位于山东省莱阳市的胶东军区政治部。前排左二为时任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副支部长小林清。

编者按:小林清,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38年,他被强征入伍,随日军在中国山东青岛登陆。1940年,小林清在一次战斗中被八路军俘虏。起初,他对八路军充满抵触情绪,但在八路军的感化下,他逐渐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的非正义性,并于1941年加入八路军。
1942年,小林清参与组建“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并担任副支部长。他利用对日军的了解,开展对敌宣传工作,成功瓦解日军的战斗意志。他还担任军事教官,教授八路军战士使用缴获的日军武器。
抗日战争胜利后,小林清继续留在中国,参加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内蒙古工作了20多年,后被调入天津社科院,成为教授级研究员和市政协委员。
1981年,小林清与日本的大哥取得联系,但面对大哥希望他回国的请求,他选择留在中国,并于1983年加入中国国籍。他一生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为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小林清同志的长子小林阳吉,长期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其父亲小林清的抗战精神,积极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小林阳吉曾多次参与中日友好活动,并以“日本老战士代表团”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近年来,他通过撰写文章和参加活动,记录和传播包括其父亲在内的日本八路的抗战经历,呼吁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抗日战争胜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小林阳吉将传记《生为日本人,死是中国魂》授权给红色文化网连载发布,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

——记日本八路小林清

小林阳吉

引子

父亲去世已经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我心中的伤痛难以尽述,觉得唯有写一篇纪念小林清的文章,方能一释三十年来对父亲压抑在心里的深深地怀念。

父亲是个日本人,打我记事的时候,他就在内蒙古下放“学习”,没有工作。父亲时常带着我骑车郊游大青山,听父亲背诵唐诗宋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代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苏幕遮》,真是“铁石心肠人也作此销魂语”,虽有点凄切,却将乡魂旅思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让父亲读来,不由得黯然神伤,思乡情切,勾得父亲魂丝缕缕,早已飞回故乡的山映斜阳,远山悠悠,芳草萋萋。父亲早年的记忆,也便在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中,缠缠绕绕地滑进了父亲的梦境。

父亲的故乡是日本大阪府。可他怎么会在中国呢?又怎么会中国话呢?少年时的我不解地问父亲。父亲的眼神如同荒漠中炯炯闪过的流星,自豪地说,他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发行的《大众报》上都写过文章,是有名的“日本八路”。何况中国话!

我在多年后找到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三日这张《大众报》,看到刊登在报上父亲写的《我的思想反省》一文。我觉得“编者按”写的很好,抄录如下:

日本解放联盟胶东支部盟员小林清同志这一个反省,是在胶东整风运动的浪潮下,自觉来进行的。他自来八路军后,虽然没有看过太多的整风文件,但由于他努力于时事政治的学习和不断的进步,因而他的政治觉悟随着提高起来当他在大会上自动向主席团报名反省时,谁都未曾想到他反省的能是什么问题。在他反省之后,一致认为反省得非常深刻,给予大会反省的同志以很大的推动。我们研究小林清同志反省所以深刻,其基本原因在于他政治上的觉悟,在于他的坦白赤诚,在于他认识了日本法西斯的罪恶和“武士道”的毒素,在于他大胆地控诉了日本军部的罪恶和认清了日本人民最好的朋友-中国共产党,八路军。

因为他这个反省,不但给予我党整风干部在反省运动中以很好的启示,和对那些对党隐瞒以及不坦白的同志以锋利的讽刺外,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今后对于一个新来的日本同志,我们对于他的思想了解和对他的帮助,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小林清同志的这个反省,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手笔,我们仅就其字句与语法不通之处,略有修正,并征求他本人同意公开发表,以作为国际友人及我们整风同志的参考。

小林清用中文撰写《我的思想反省》,并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大众报》上发表。

只看编者按,就知道父亲的反省有多深刻。他的思想反省是作了八路军的俘虏后,并不是安分地接受八路军的教育,而是千方百计地想逃走,甚至想杀死八路军的领导干部,立功回去。他甚至后来还放跑了一名日军俘虏。可是在八路军诚恳的教育,帮助下,父亲清终于成为一名勇敢的反战斗士。一个对中国共产党赤诚坦白,忠心耿耿的“日本八路”。

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情探索父亲走过的足迹。

(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25-02-21/9264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5-02-22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