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旧中国的第一次“关税战”为什么输得一败涂地?

特朗普又点燃了“关税战”的战火,连“最亲密盟友”加拿大也没放过。

他现在又点了英国和欧盟的名。劝是劝不住了,美国疯起来可不管你是谁,“王八拳”照打。

关税,对于一个国家的基本作用到今天也没有变过:

一、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工业,农业)。

但一个国家制定什么样的关税政策才是合理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矛盾。

国与国之间的“关税战”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双方互筑关税壁垒,限制对方商品进入本国。

中国也跟别国爆发过“关税战”。第一次是发生在民国时期,对手是日本。

发起方是中国,然而,中国是输得一败涂地。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鸦片战争说起。

有限关税权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之后,中国设立了对外通商口岸。

欧洲工业制品随着鸦片涌入了中国,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消费市场。

关税就自然成了清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因此它出台了中国近代国际贸易体系意义上的关税税则---“百抽五”的单一关税。不管进口何种商品,都用5%的比例套死。

然而,主权关税并不在中国手里,因为关税收入不仅是各种赔款的来源(直接扣除),还要担保各种贷款,所以,海关负责人得聘请外国人。

英国人罗伯特·赫德(Robert Hart)1854年来到中国,曾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达半个世纪之久(1861年-1911年)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不可能跟别国发生关税冲突的。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

西方列强担心北洋政府会因财政崩溃,而被革命力量摧毁。

于是在1925年11月,列强终于允许中国“关税自主”。

但北伐战争打败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势力,北洋政府退出了历史舞台。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美国在1928年率先与南京政府签订关税协议,作为后来者,美国需要扭转在中国的不利地位。

接着,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对中国关税主权予以承认。

1928年12月7日,南京公布新税则,根据不同商品,制定了七级税率(7.5%--27.5%),1929年2月1日起生效。

当时正赶上西方经济大萧条初期,大家都在疯狂提高本国关税。

中国可以名正言顺地构筑关税壁垒,列强无暇顾及中国的关税政策。

唯独日本却出来阻止中国新税则生效。

实际上,中国的新税就是针对日本商品的。

既然中国已收回关税主权,那么,日本当然无权干涉中国的关税变动。

但日本不肯罢休,它向南京提出了条件:给予日本商品(棉制品、海产品等)三年的特惠国待遇,日本也给中国特惠国待遇。

当时,全球已没有自由贸易了,大家都在保护本国产业。

但蒋介石还是决定接受日本人的“让步”,中国也让一步,同意从1930年开始给予日本三年特惠国待遇。

实际上,让步的只是中国,因为中国市场上充斥着日本商品,而中国商品出口到日本并不多。只不过是通过这种方式,表面上得到了日本对中国关税主权的承认。

1930年12月29日,由于大萧条危机加重,各国关税壁垒不断提高。

南京再次更改税则,改为十二级制,最高关税调整到50%。不过,这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日本则凭着特惠国待遇,日货继续可以绕过中国的关税壁垒。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抵制日货声浪迅速高涨,要求主管国民党政府必须在关税上针对日本做出新的调整。

当一个国家遭到另一个国家侵略时,还给对方特惠国待遇,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对日关税战

1933年5月16日,日本三年特惠期到期,宋子文的财政部在一周不到时间内就公布了新税则。

5月22日,日本人看到新税则后大为震怒,因为几乎所有日本商品的关税都在猛增,而欧美商品关税则在下降。

南京解释称,新税则并没有针对特定国家,调整的依据是商品种类。

棉纺品增加800%、毛织品增加200%、纸张增加8%-280%、鱼虾、烟草、酒类、人造丝等商品也提高到100%以上。

机床、飞机、火车、车辆、汽车零件等工业制品的关税则下调一定比例。

新税则明显有利于西方不利于日本。

南京的用意:

一、促进美英在华利益加重,希望美英会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向日本施压。

二、利用关税保护中国相关产业。

宋子文还放弃了1920年成立的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银行团,重新发起一个“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由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银行组成。

有了资金池,宋子文又跑到日内瓦去向欧洲引进技术,由国际联盟出面组织洽谈会。

不过,国民党所依赖的美英两国,跟日本是一丘之貉。

日本驻美国大使馆参赞竹富内彦警告美国国务院,如果美国继续支持中国的关税政策,必将损害美日关系。

同时,原银行团日本组组长野原大辅警告摩根的拉蒙特,如果摩根公司向中国提供贷款,那么,它在日本的业务将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英国、法国算计了一下,它们在中国得到的利益,远远比不过在日本的损失。因此,它们接受了日本人的“建议”。

1933年8月,宋子文在回国路上,他还不知道中国被出卖了。

日本还对中国施加了舆论压力,宣布宋子文为“不受欢迎的人”,拒绝他乘坐的轮船在横滨靠岸。

中国的亲日报纸、亲日文人,也在为日本加油鼓劲,说新关税政策将会令中国损失惨重。

日本驻中国公使有吉明、前国联副秘书长杉村杨太郎分别警告蒋介石和汪精卫,中日关系想要得到好转,就必须让宋子文离开内阁,结束“关税问题”。

宋子文回到南京后,蒋介石请他到牯岭见面,以发行公债不理想为由,暗示他自行请辞。

1933年10月25日,宋子文宣布因健康问题辞去财政部长及行政院副院长职务,由孔祥熙接任。

外交部长罗文干也被调离,由汪精卫派系唐有壬接管外交部。

这样,国民党的亲美反日派一下子都跟着宋子文离开了内阁。

蒋介石和汪精卫商量如何处理关税问题,如何向日本妥协?

1934年1月,有吉明再次求见蒋介石,提出抗议,反对新税则。

东京则要求中国偿还北洋时期欠下的西原借款……

蒋介石出于消极的抗日政策,他下令财政部调整关税。

1934年7月3日,南京又发布新税则,将棉纺品、毛织品、纸张等关税直接下调到了10%左右。

其实,国民党当时可以借力德国对抗日本,而不是依赖于英美。

孔祥熙与魏玛德国和纳粹德国关系都比较融洽,中国则是德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蒋介石还聘任了多位德国军官担任高级军事顾问。

中国低关税的机床、飞机、火车、车辆、汽车零件等工业制品,德国也可以提供。中国的锑和钨等原材料则是受到美英法制裁的德国急需的战略物资。

但这些有利条件蒋介石都没有利用,在1934年,他低估了德国崛起的速度和力量。

当他发现所依赖的英美不支持他的关税政策时,他就怂了。

他在降低针对日本商品高关税的同时,又调高了工业制品的进口关税。就这么讨好日本。

最终受到伤害的是中国的实业,而宋子文的离开则预示着南京政府是一个无原则的政府。

中国仅仅10%的关税,日本当然满意了。它不仅可以在军事上侵略中国,又可以在经济上侵略中国。

这场曾经高到800%的“关税战”,中国就这样败下阵来,就像一首短短的历史插曲,一飘即逝。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证明无原则让步只会增加侵略者的野心。

日本绝不会念中国的好,特惠关税多费劲啊,哪有直接抢来得爽。

直到1949年之后,中国才牢牢掌握了国家一切主权,将命运握在了自己手中,并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现在我们不用再求着什么国际银行团恩赐贷款,也不用看谁家脸色做事,几艘外国军舰在海上装神弄鬼也吓唬不了谁……

以前中国不敢打“关税战”,现在中国不想打“关税战”,因为有史以来,主张“老乡,自由贸易”的都是制造业大国。

但谁要是想拿关税当武器恐吓中国,谁就等着踢到铁板。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25-02-04/9236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5-02-05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