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飞行员经历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
民工的生命,空军派出一架专机,将特效药品连夜送往出事地点。当时,机组人员冒着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低空夜航的危险,把药品及时、准确地空投到平陆县圣人涧现场,使六十一名农民兄弟起死回生。这件事被新闻媒体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一时间,“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动人故事在中国大地上传为佳话。许多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电影制片厂也以此事为题材,拍摄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纪录片,后来以同一题目记叙此事的文章作为教材出现在中学生的课本中。
事情已经过去60多年了,作为当年空投药品机长周连珊的战友、学生,笔者拜访了已经离休在家的周连珊,听他讲述挽救六十一名农民兄弟生命的特殊飞行。
“紧急任务!”
1960年2月3日晚,空军独立三团第一飞行大队的飞行员们接到空军司令部的紧急通知:立即派出一架飞机,飞往山西平陆县执行特效药品的空投任务。那里有60多名修公路的民工食物中毒,生命垂危,急需抢救,药物务必在12小时之内送到。卫生部特药商店将药品送到机场之后,立即起飞。
抢救生命就是最紧急的飞行命令,十万火急。团领导根据这次飞行任务的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研究决定:派遣具有四种气象(全天候)技术水平的周连珊担任机长,按飞行驾驶、领航、通讯、机械等业务岗位,组成4215号加强机组。同时,团长还命令司令部领航科、通讯科及机务工程部门,立即协助任务机组加快准备步伐。其他作战参谋也分头行动,到航行调度部门申请飞往平陆的空中航线及要求开放相关航线的沿途地面导航设施。通知机场场务连、通讯连做好4215号起飞前的保证工作。
晚上飞行,又要在位于山区的平陆县这个复杂的环境下空投,对周连珊来说还是第一次,对机组的其他人员来说更是前所未有的。面对如此艰巨、复杂的飞行任务,周连珊与机组全体人员经过认真研究,分析了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一,认真研究平陆县所处的地理环境,真正掌握空投现场的地形情况。由于专机飞行员习惯了长距离飞行,因此,领航员使用的都是属于大比例的二百万分之一的航空地图。在这样的地图上,只能显示出平陆县三个字,根本看不出地形情况,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后来从五十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领航员才能大致看出平陆县的地貌概况。根据以往的经验,专机任务中,凡是飞行员没有去过的机场,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都要先进行任务前的试飞工作,使飞行员取得第一手资料。然而此时,时间就是生命,试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且已不可能。
空投决不能在1500米以上的高度进行,否则空投物品会随着高空风飘得无影无踪。如果要低于平陆县周围的山脉飞行,为了保证安全,最起码要在白天能够看到地形、地貌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空投;而且,周围高山之间所具有的空间,必须保证空投结束后,飞机能够迅速加大油门,上升高度,转弯脱离。
担任机组领航工作的领航长田维智与领航员郭云书根据地图对平陆的地形情况经过反复测算之后认为,从理论上讲是可以安全空投并脱离现场的,但是如果地图有误怎么办?领航长虽然对那一地带的地形、地貌有一定的印象,但是飞行需要的却是精确的数据,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更何况空投现场没有对空指挥电台,飞行中不能指望地面人员给飞行员提供任何急需的现场资料。但人命关天,机组人员不得不冒险飞行。
第二,如何准确飞达平陆上空,这是摆在机组人员面前的又一个难题。一个普通的县城在共和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仅仅是一个小点。夜间,在平陆县地面缺乏任何导航设备的情况下,准确飞到县城上空并非易事。不过,我国的大城市和飞机场都有为飞机准确航行而设置的导航台,各个省会的广播电台也能被飞行员所利用。飞机在空中飞行还要受到高空风的影响,而且每个高度层的风向、风速也不相同。周连珊与两名领航员经过研究,认为飞机只要准确地经过临汾到达平陆以北的侯马上空,保持预定航向飞向平陆,在短时间内,即使考虑高空风的影响,也不会偏离航线很多,再加上黄河南岸三门峡市灯光的参照,只要不是在云中飞行,找到平陆的把握还是有的。
第三,按照周连珊的思路,下一个难题就是飞机到达平陆县上空之后,如何尽快准确地进入空投现场。周连珊首先想到:飞机到达目标上空后,在看不到周围高山的情况下,敢不敢下降高度,关键取决于机组能否知道自己的精确位置,如果能保证飞机的精确位置处在丘陵盆地的中央,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机动飞行不会撞山,飞机才能逐渐下降高度。只有在很低的高度上,才能保证空投的准确性,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于是,周连珊决定以400米的间距离点燃四堆火光,构成四方形,作为空投现场的信号。并商定了点火时间,防止点火过早,等飞机到达时,火堆已燃烧完毕;但也不能太迟,否则会贻误空投时间。
第四,地面人员如何才能在晚上及时发现空投药品,是空投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飞机不能下降到更低的高度,降落伞会把药品带到很远的地方,地面人员不能及时拿到药品,将失去空投的意义。为了使地面人员在晚上能够及时发现目标,周连珊机组研究决定,立即通知特药商店,在包装药品的外面加装灯泡。地面人员只要能看见灯光,就能及时拿到药品,把抢救生命的时间尽可能的提前。
第五,关于空投人员的安全问题。周连珊在机组会上反复叮嘱机械师刘万敏、周必德,空投的时候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长度要保证空投人员的绝对安全,防止空投人员被降落伞带出机外。因为专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客运飞行,很少执行空投任务,所以在空投飞行工作中缺乏必要的经验,必须加倍小心,才能保证安全。
第六,制定各种预备方案。飞行中的特殊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处变不惊。首先把石家庄、太原、临汾以及郑州等地机场作为备降机场,途中如果遇到复杂天气等特殊情况,就可以到这些地方降落。关于如何在空中寻找平陆的问题上,团政委根据当年在那里作战的记忆,建议机组可以从平陆东面沿黄河走向,参照三门峡市的位置,寻找目标。如果飞机一直处在云中飞行,无法空投时,立即飞到郑州降落。等天亮之后,联系第二次空投或机组人员飞往距平陆县仅20公里的运城的一个小土机场降落(该机场晚上不能降落)。因此,机组人员要带一套备份药品,做到有备无患。
夜航平陆
经过短短1个小时的准备,20时30分,机组人员在团政委的带领下,出现在机场航行调度室(这里是办理一切飞行手续及了解气象资料的地方)。在那里,机组人员见到了卫生部送来的1000支“二巯基丙醇”针剂以及护送药品的人员。
同时,机组人员也了解到具体的空投现场是平陆县一个叫圣人涧的地方。另外,机组人员发现特效药品加上外包装,总重量不过10来斤。保伞员张连和立即提出给药品加配重的建议,因为四五十斤重的大伞,下面只有这么轻的空投重量,空投时很有可能被挂在飞机上,或者飘向很远的地方。但是配重也不能太沉,否则会因下降速度过快而将药品摔坏。
21时零3分,4215号飞机驶离了北京西郊机场。担任机组副驾驶员的张品元是一名已经进入夜航训练的新机长,他根据领航员给出的航线,聚精会神地操纵着飞行。
4215号飞机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在夜空中航行,并以海拔2700米的高度跃过太行、中条山脉。抬头不见星光,低头不见灯火,这说明飞机正处在云中飞行。飞行员、领航员在特殊飞行中的激动心情,现在又有点不安起来——夜航已经为空投带来很大的困难,在云中飞行,空投将无法实施。不过周连珊根据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认为在北方的冬季,很少出现持续的中、低云天气,下降飞行高度后,一定会出现转机。飞越中条山后,飞机下降到2100米的高度飞行。
由于太原、临汾两地都有导航台,领航员便根据无线电接收信号与飞机上无线电罗盘的方位指示,准确地掌握飞机的位置。机组通讯员迅速将领航员计算出来的预计到达平陆的时间发给军委空军司令部指挥台。这样,地面人员就可以通过电话把这个重要信息告诉平陆空投现场。
对于没有导航设备的地面目标,领航员除了根据飞行速度与时间进行计算之外,再没有别的有效办法,除非是在能见的条件下,通过肉眼观察来确定位置。按时间计算,当4215号飞机通过平陆北面的侯马上空时,应该能够看到侯马的地面灯光。可是,两名领航员谁也没有找到预想中的侯马,这说明飞机还没有飞出云层。
忽然,领航长田维智看到罗盘指向180度的航向,便非常有信心地对周连珊说:“前面不远就应该看到三门峡市的灯光。”4215号飞机从北京起飞后,已经航行了两小时零五分,而预计到达平陆的飞行时间为两小时二十七分——如果在平时的专机任务中,飞行员早已同落地机场的指挥员沟通联系,飞行员所需要的一切降落条件,都会从地面指挥员那里得到,下降、落地等飞行动作,都会在有条不紊中逐步完成。然而,由于平陆地面没有任何通讯指挥设备,眼看飞机就要到达平陆上空了,无线电接收机中仍然是毫无动静。
“你们看!前面出现大片灯光!”领航员带着激动的喊声使整个驾驶舱活跃起来。当时的时间是23时17分,前面的那片灯光正是三门峡市的万家灯火。
“大家注意!按照空投预定方案各就各位!”周连珊以沉着、坚定的口气下达了命令。此刻,周连珊为了让地面人员早一点儿发现飞机,便有意打开了机头前面的滑行灯。他用不断打开又关闭的办法,使滑行灯变成了闪光灯。机组人员的共同想法是:只要地面人员能及时发现飞机,就会很快做好点火准备;机组人员只要能及时发现火光,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准确位置。
午夜的平陆大地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光线,就连微弱的月光,也被飞机上空的高云所遮挡。能够见到地面灯光,说明在2100米以下的空中没有低云,剩下的工作就是机组人员能否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将药品空投到预定地点。
飞行员凭着已有的夜航经验,根据远处的“天地线”(正前方天与地相接的连线)、地面灯光与飞机的相对运动以及灯光的清晰程度的变化等综合因素,判断着飞机与周围地形的相关位置。
副驾驶张品元与领航长田维智严格按照驾驶舱内各种仪表的指示数据,掌握好飞机,把飞行的机动范围严格控制在以空投信号为基准的、相当于在机场落地时建立左转弯起落航线所需要的空间。如果4215号机组在夜间的山区空投不能在技术上解决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万一飞机与周围的高山相撞,不但不能完成挽救农民兄弟生命的任务,就连机上九名人员的性命和一架伊尔-14飞机也会在瞬间消失。
深夜空投
4215号飞机在接近三门峡市的时候,机组人员惊喜地发现在飞机的右前下方出现了火光信号。
“以火光为基准,现在开始下降高度,减小速度!”周连珊下达了进入空投程序的第一道命令。此刻,机械师周必德根据驾驶员的意图减小了飞机发动机的功率,副驾驶张品元熟练地操纵飞机进入下滑状态,并同时右转弯,按照领航长给出的航向,使飞机向西飞行。飞行速度从每小时350公里减小到250公里。周连珊根据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认为在春节前后,北方多以西北风为主。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领航长。这样,机组在建立航线与掌握空投时机的技术问题上,已经考虑到高空风的因素。事后证明,周连珊的判断是正确的,当时地面正刮着四到五级的西北风。
当4215号飞机沿黄河北岸向东飞行的时候,机组人员看到前面的地形是平坦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点。当飞机连续两个左转弯,最后一次对正四堆火光的时候,飞机已经对正向西飞行了,这是进入空投前的最后一次转弯飞行。
“嘟——”准备投放的信号响了。
“高度1000米……800米……”高度在不断降低。周连珊看着前下方的四堆火光,命令继续缓慢下降。空投高度越低,准确性也就越大。
这次空投准备使用的办法是机组人员预先研究好的“遮挡法”。所谓“遮挡法”,就是当飞行员的视线看不到地面灯光(即地面灯光被机头挡住)的时候,进行空投。这个时机的掌握,是根据不同飞行高度与速度计算出来的,高度越高,这一段飞行时间也就越长。“700米、600米……”飞行高度已经降到了计划中的最低限度。
“继续下降!”周连珊一心想的是尽可能再准确一些。
“高度500米!”
“保持高度,减小速度!”
4215号飞机在前进中把四堆火光压在了身下,机长周连珊果断地按下了“开始投放”的信号。
随着“嘟——”的一声,后舱亮起了灯光信号,刘万敏、张连和果断地将附在降落伞上的亮着灯光信号的特效药品顺着飞机舱门送入了空旷的夜空。
周连珊在加满油门的同时,果断向左压坡度,急转弯中迅速上升高度脱离空投现场——在这个位置,每前进一秒,就多一分危险。当4215号飞机完成180度转弯,在上升中沿着黄河向郑州机场飞去的时候,机组人员望着下面三门峡市的那一片灯光,回想起刚才空投时紧张的心情,内心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但是,令人牵挂的是,大家不能马上得到平陆方面是否收到药品的可靠消息。
次日零时18分,4215号飞机安全降落在郑州机场。飞机停稳后,周连珊与跟随飞机的特药商店的同志迅速赶到机场调度室,通过电话询问平陆的情况。机组其他人员在检查完飞机之后,也迅速集中到调度室。因为机组人员已经做好了另一种准备——万一空投失败,他们将带上备份药品,在天亮之后飞往运城降落。
在焦急的等待中,大家猜想着空投中的各种可能:是掉到黄河里了;还是外包装上的灯泡不亮,被风吹到找不到的地方了;甚至是落地时药品摔坏了……正当机组人员焦急万分的时候,从电话中传来了激动人心的消息。平陆县委书记告诉机组人员,特效药品已经用到病人的身上。他代表平陆县人民,通过机组人员感谢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感谢首都人民的支持,感谢空军同志们的大力帮助。
还没有等到天亮,特药商店的同志便乘火车将备份药品,送往平陆。4215号机组的全体人员,凯旋而归。
(来源《党史博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23-11-11/8485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