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覆灭前说什么让粟裕后背发凉?10年后粟裕:此战多亏毛主席
王耀武被活捉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指挥济南战役的许世友自己也没想到我军能这么快攻克济南,这是一场摧枯拉朽一般的战役,也是一场改变了整个山东战场的战役,从此之后国民党在山东彻底丧失了主动权,蒋介石痛心地说道:“济南是山东的心脏,丢掉济南后我们已经难以扭转战局了!”
当蒋介石还沉浸在失去济南的悲痛中时,粟裕已经向毛主席提出发动淮海战役的建议了,优秀的军事家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炫耀精妙的战术,也不仅仅是能够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形势变化,从而将自己的战略眼光提前一步、两步,甚至是三四步。
还在济南战役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粟裕就将下一个目标看向了两淮和海州地区,这便是后来淮海战役的雏形,有人也将粟裕的计划称之为“小淮海”。
显然,毛主席看得更远,他不止要攻克两淮地区,毛主席更是将目光看向了徐州,他要逼迫蒋介石在徐州附近和我军决战。
想起两年前的光景,那时还是国民党到处找我军决战,那时敌人势大,毛主席不得不用空间和时间来扭转战局,短短两年后,双方的位置已经互换,变成我军开始寻找机会和敌人决战,这样的大好形势离不开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也离不开无数天才指挥员的共同努力。
毛主席准备攻打徐州的计划是摆在明面上的,蒋介石自然很快就得知此事,他的反应有些奇怪,迟迟不能做决断,究竟是死守徐州,还是放弃徐州,蒋介石心乱如麻,他第一次感到如此身心俱疲。
蒋介石在某一天突然召见了几位国民党的军政要员,他分别问了顾祝同、陈诚、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的意见,这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除了顾祝同以外,其他几个人给蒋介石的建议都是放弃徐州,退兵驻守两淮,并尽最大力量保护南京和上海。
陈诚在退出蒋介石办公室的时候自言自语说道:“济南战役是这场战争的分水岭,我们已经无力回天了!”可以看出来,此时国民党内部一片哀嚎之声,大多数人对这场战争的结局持有悲观态度。
一开始蒋介石确实听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他决定放弃徐州,将主要兵力收缩在两淮地区驻守,如果蒋介石真的这么干,这确实不失为一招妙棋,因为徐州素有九州通衢之称,徐州四面八方无险可守,属于易攻难守之地,就算动用再多的军队也很难守住徐州。
但是仅仅三天后蒋介石改变了心意,他还是作出了死守徐州的决定,促成蒋介石改变计划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
在淮海战役前夕,我军在东北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李宗仁和白崇禧认为是蒋介石的指挥不当断送了国民党的前途,他们联合了一帮人逼宫,想要逼迫蒋介石下野,这件事让蒋介石改变了原来的决定,他急需一场胜仗巩固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如果此时他放弃徐州,李宗仁和白崇禧肯定会借题发挥。
在这样的心里驱使下,蒋介石将制定“徐蚌会战”的计划交给了郭汝瑰,这是蒋介石走向淮海战役失败的开始,原因很简单,郭汝瑰当时表面上是国民党作战厅厅长,实际上他是周总理秘密安插在国民党内部的人物。
实际上毛主席这边甚至比蒋介石更早知道国民党在徐州的作战计划,这是蒋介石万万想不到的。其实这件事并无伤大雅,因为蒋介石决定死守徐州的那一刻,败局已定,白崇禧知晓了蒋介石的决定后直接公开说道:“蒋介石走的这一步简直是一步臭棋,我们在徐州聚集的部队越多,危险就越大!”
时间到了1948年10月份,粟裕这边已经完成了淮海战役的准备,这一次粟裕不但指挥了华东野战军的全部主力参与战役,根据毛主席的要求,中原野战军的第11纵队也暂时划分给粟裕指挥,同时毛主席还下令让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中野的另外是个纵队参加这次大战,我军直接参战的部队达到了60万兵力,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大决战。
当时所有人都明白一点,淮海战役将成为国共双方决定彼此命运的决战,谁能赢下这场大战役,谁就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终赢家,这样的压力是巨大的,粟裕也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张,牵一发动全身,每一步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局。
粟裕最先的部署是命令华野的主力快速向陇海路靠拢,这是为了切断徐州和周边的联系,然后关上门歼灭敌人主力,此时国民党中有个很棘手的人看出了这一点,此人就是黄百韬。
黄百韬虽然不像之前的张灵甫那般令人头疼,但是他确实也是一个十分难缠的对手,在国民党内部有几位高级将领称得上是粟裕的宿敌,一个是已经在孟良崮兵败自杀的张灵甫,一个是两次从粟裕手中没吃过亏的胡琏,另一个就是豫东战役中差点合围粟裕的黄百韬。
这三人的指挥风格各有不同,张灵甫属于敢于冒险,作战极为勇猛的类型,胡琏是狡猾多变,灵活机动的指挥风格,黄百韬和这两个人都不一样,他既敢于打恶仗,同时谨慎小心,步步为营,属于国民党中少有的清醒之人。
黄百韬很快将粟裕的意图汇报给了国民党“徐蚌会战”的总指挥刘峙,同时黄百韬还提出一种部队集中在一起的打法,这个战术和法国皇帝拿破仑当年的战术如出一辙,黄百韬认为徐州周围没有天险可以依赖,应该将重兵集中在徐州的四周,各部队层层叠加,并在外线驻扎多个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徐州战事,这样最为稳妥。
刘峙收到黄百韬的电报后没有任何反应,他既不答应也不反对,搞得黄百韬很是着急。关于刘峙这个人,大多数人对他的影响是此人昏庸无能,简直就是无能代表。事实真是这样吗?
后来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全线溃败,很多人认为刘峙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只有陈诚说了一句公道话:“刘峙担任这个总指挥,其实他根本没有任何自主的权力,他就像是被蒋介石绑着双手扔到战场上一样,他的部署全部是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执行的!”
根据陈诚的话不难理解,导致国民党失败的真正指挥者其实是蒋介石。当初顾祝同刚刚担任国民党国防部长,成功挤掉了原先的白崇禧,他便向蒋介石建议让刘峙担任此战的总指挥,郭汝瑰得知后说道:“徐州如此重要,至少派个虎将去镇守吧!就算不派一个虎将,也要派个能看门的狗吧!如今却派了一头猪去,他能看得住徐州的大门吗?”
郭汝瑰的这句话后来经常被国民党其他将领引用,刘峙后来也因为淮海战役的失败被很多人称之为猪。
但是考虑到郭汝瑰的真实身份,我认为当时郭汝瑰说这话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贬低刘峙这么简单,他是为了阻止刘峙担任这个总指挥,原因则是刘峙的指挥能力比较强。
刘峙是蒋介石麾下的“八大金刚”之首,在国民党内部也是猛将如云,刘峙能混到这么高的地位,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平庸之辈,北伐时期和中原大战时期,刘峙被世人称为“常胜将军”,曾几何时,刘峙也曾率兵大杀四方,战无不胜。
所以刘峙并不弱,或者可以理解成是粟裕太强,强得掩盖了身边一切的锋芒。
1948年11月5日,顾祝同带着蒋介石的命令来到徐州主持军事会议,在会议上黄百韬再次将自己的战术提了出来,这一次黄百韬讲得是吐沫横飞,并发誓自己一定要和徐州共存亡,顾祝同被打动了,蒋介石被打动了,因此黄百韬的作战计划成为国民党此战的主要战略方针。
从整个形势来看,黄百韬的作战计划不失为一个妙招,但是事情总是会有变数,历史的滚滚车轮既有可以察觉的规律,也会有任何人预测不了的偶然变化。
此时黄百韬兵团驻扎在海州,根据黄百韬自己的部署,他要率领整个兵团放弃海州,快速进驻到徐州参加防御战,黄百韬兵团是国民党在这次战役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兵团,整个兵团足足有10多万人,就在黄百韬准备撤离海州的时候,国民党作战厅的一纸命令来了。
这道命令要求黄百韬兵团暂时不准向西撤退,要等海州国民党第44军撤退后再西撤,要求黄百韬掩护第44军先行撤退。
一个兵团去掩护一个军撤退?这道命令正是出自郭汝瑰之手,在黄百韬看来,这根本不是军令,这简直就是一道催命符。黄百韬原来就觉得危险正在慢慢向自己靠近,如今在这道军令的要求下,自己更是要面临被动的局面。
国民党第44军撤退的速度很慢,原因是他们要带上很多物资一起撤退,黄百韬兵团在海州足足耽误了两天的时间。
既然这道军令是郭汝瑰发出的,粟裕这边自然已经得知了黄百韬兵团准备向徐州撤退的情报,粟裕调集了华野的十二个主力纵队南下,一路快速推进追击黄百韬兵团。淮海战役原计划是要在1948年11月8日发起,粟裕为了能把握战机,决定提前两天打响战役,这么一来,黄百韬的丧钟被敲响了。
粟裕是在11月6日开始行动的,而黄百韬是在11月7日开始撤退的,这么一对比就能明白,黄百韬兵团已经很难逃出粟裕的掌控。
粟裕追上黄百韬兵团的时候,黄百韬兵团正在渡过大运河,此时黄百韬的先头部队已经渡过大运河,只留下两个军正在渡河,粟裕发现这个情况后立刻下达命令让华野的十二个纵队快速向敌人渡河的地点集结。
最先抵达指定地点的是叶飞将军的第一纵队,叶飞看到眼前的场景立刻兴奋起来,敌人的一个军正在一个拥挤的铁桥上渡河,另外一个军则还没有准备渡河,半渡而击,天下还有比这个更好打的仗吗?
叶飞迅速下令,一纵队将全部的重武器全部拉到阵地前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向敌人开炮,正在渡河的敌人第25军慌作一团,此时敌人25军刚刚渡过一半的人马,随着铁桥被炸毁,另外一半人被堵在了运河的对面。
叶飞明白,自己的一个纵队是不可能歼灭敌人如此多的兵力的,但是他可以拖住敌人撤退的脚步,等待兄弟部队的到来。
战斗打响后,我军很快就歼灭了敌人第25军尚未渡河的一半人马,随后叶飞下令全军立刻向敌人第63军发起进攻。
说起来这个第63军属实倒霉,这支部队原先是粤军,很早的时候被划分到黄百韬兵团,在外人看来黄百韬兵团是杂牌部队拼凑起来的,尤其是邱清泉就十分看不起黄百韬兵团,这是因为邱清泉和黄百韬几乎一起崛起,两人属于竞争关系。
原先敌人第63军是可以先行渡河的,但是因为渡河的铁桥只有一座,整个兵团都在这里渡河实在太拥挤,第63军军长刘章主动提出自己率部到别的地方渡河,并负责掩护兵团后方的安全,黄百韬同意了刘章的请求。
叶飞的一个纵队彻底拦住了刘章第63军的退路,随后我军的另外两个纵队赶来,敌人第63军被我军围在中间,等待着刘章的只有失败这一个结果。
此战打响后,已经渡过河的黄百韬彻底慌了,粟裕的主力已经赶来,自己是继续向西撤退到徐州呢?还是固守现在的碾庄呢?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做出选择。
就在黄百韬召开会议讨论是进是退的时候,第63军军长刘章兵败自杀的消息传来了,会议上所有人都开始害怕起来,一个个都建议立刻向西撤退到徐州,此时有一个人坚决不肯撤退,此人便是黄百韬麾下第64军的军长刘镇湘,他和63军军长刘章情同手足,64军和63军以前都是粤军,63军覆灭,刘镇湘感觉十分悲愤。
兔死狐悲的感觉油然而生,刘镇湘说什么也不肯后撤,为此刘镇湘还和其他的几个军长爆发了激烈的争吵,黄百韬此时举棋不定,他也明白粟裕的主力很快就会包围碾庄,此时就算撤退,自己的兵团也会遭到追击战的打击,恐怕也会死伤许多人马。
此时距离黄百韬最近的是邱清泉兵团,但是黄百韬知道邱清泉兵团是绝不会前来救援的,两人之间的恩怨根本就是算不清的糊涂账,黄百韬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李弥兵团身上,黄百韬曾经救援过李弥,他认为李弥一定会投桃报李,可是他失算了,李弥担心自己会成为粟裕的猎物,早就率领整个兵团躲得远远的。
此时国防部作战厅又来了一道军令,这道军令同样是出自郭汝瑰之手,郭汝瑰要求黄百韬兵团在碾庄整顿结束后再撤退,郭汝瑰的理由是黄百韬兵团损失了一个军,急需整顿。
刘镇湘这下更不肯撤退了,他在碾庄前线设立了阻击阵地,并向黄百韬保证自己与碾庄共存亡。
黄百韬有些动容,自己的部下不怕死,自己怎么能怕死呢?黄百韬决定不走了,留在碾庄等待救援,并决定和粟裕展开决战。
第25军的军长陈士章代表黄百韬到处请求支援,但是没有任何人给予回应,黄百韬悲痛地说道:“这就是我们打不过共军的原因了,人家执行上级命令坚决果敢,胜利了则举杯同庆,失败了则拼死相救,我们国民党从来没有做到这一点!”
黄百韬唯一的希望就是李弥兵团能在后方的曹八集策应自己,这里是自己退往徐州的唯一通道,此时李弥已经向徐州撤退,只在曹八集留下了一个44师驻守。
战场上的战机向来转瞬即逝,是否能把握战机一直是军事家的千古难题,但是粟裕平生就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战机,李弥和黄百韬之间的短暂缝隙还是被粟裕抓住了,我军的一个纵队奉命猛攻曹八集,敌人的第44师哪里顶得住,仅仅3个小时后便全军覆灭。
如此一来,黄百韬兵团唯一的退路也被彻底封堵,粟裕也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合围。黄百韬留在碾庄开始部署防御阵地,碾庄的地形很特殊,此地曾经多次被洪水淹没,因此当地的百姓会在各个村庄修建多处高两米多的台子,这些台子成了黄百韬可以利用的防御工事。
之前李弥兵团也在碾庄驻扎过,李弥曾经在此修建了很牢固的防御工事,黄百韬在此基础上有进行了加固,如此一来碾庄成为了一座天然的碉堡。
粟裕对付黄百韬兵团,采取了快速攻击的方式,粟裕这是想趁着黄百韬兵团立足不稳,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是当我军的几个纵队开始进攻时才发现,黄百韬设立的阵地极其牢固,我军一上来便遭到了很大的损失。
粟裕很快从枪炮声中听出了异样,他要求各纵队上报伤亡数字,但是各纵队上报来的数字都显示伤亡不大,粟裕决定亲自去各纵队视察,他最先来到陶勇的第四纵队,粟裕上来就问部队的伤亡情况,陶勇将原先的数字又说了一遍,粟裕大声说道:“你骗鬼呢?你以为我看不出来?”
陶勇这才支支吾吾地说道:“我们纵队已经伤亡了4300多人了!”
粟裕听到这个数字很惊讶,陶勇的纵队有3万人,这个数字意味着第四纵队的老兵折损了许多人,粟裕随后说了一句:“这仗不能这么打下去了!”
此时战局又有了新变化,杜聿明被蒋介石派到了淮海战场,杜聿明从辽沈战役后就担任“救火队长”的角色,哪里战事吃紧就支援哪里,杜聿明为人坚韧,说一不二,他直接下达命令让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支援黄百韬。
这一次邱清泉和李弥不敢不听,杜聿明和刘峙不同,他可是真的会枪毙不听话的属下,邱清泉和李弥快速赶来,粟裕发现了这个情况,如果我军再不歼灭黄百韬兵团,就会面临敌人的反包围,随时都有被反噬的危险。
粟裕看到各纵队的伤亡很大,意识到是战术出了问题,此时毛主席的电报来了,毛主席在电报中说道:“对付黄百韬兵团,如果强攻不行,就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比如多个突击队爆破,比如土工掘进,战局有变,我军拖不起!杜聿明既然前来支援,布防切断他南面的进路,并营造包围杜聿明的假象,如此可以争取时间!”
粟裕看完电报后欣喜起来,他对毛主席是无比钦佩的,关键时刻毛主席总能如救星一般给予最合适的建议,粟裕立刻着手准备,我军的各部队开始挖起战壕,以土工掘进的方式收缩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圈,并且组织了多个爆破小组,只要战壕掘进到靠近敌人阵地,爆破小组就将手榴弹拼命扔向敌人阵地。
这一下黄百韬挡不住了,而且粟裕按照毛主席的要求让华野的一个纵队突进到杜聿明大军的南面,控制了主要的交通要道,营造出我军要包围杜聿明的假象,杜聿明果真上当,救援的速度大打折扣。
黄百韬无法破解我军土工掘进的战术,包围圈被一步步缩小。黄百韬绝望了,他不相信邱清泉兵团的支援速度会这么慢,他开始痛骂邱清泉等人,随着我军的总攻开始,黄百韬知道大势已去,他瘫倒在气质上久久没有起身,他说道:“我逃不掉了!你们能走的就全走吧!”
黄百韬和张灵甫不同,他没有逼部下跟着自己自杀,而是让他们四处逃命去。黄百韬听着外面越来越近的枪炮声心中悲痛万分。
最终黄百韬在突围的时候被挡了回来,黄百韬赶走了所有部下,自己在一棵大树底下举枪自杀了。
第64军军长刘镇湘在突围时被我军俘虏,粟裕正好遇见被押解的刘镇湘,刘镇湘看到粟裕后说道:“当年我在皖南和你吃过饭,你还记得吗?”
粟裕点点头,刘镇湘不无悲怆地说道:“黄百韬当初说要派两个军进驻曹八集死守,再以两个军迂回到你们两翼!现在看来真是高明之举,不过你们抢先一步拿下了曹八集!这大概是我们覆灭的最主要原因吧!”
粟裕听完后背发凉,他后来感慨说道:“毛主席才是这场战役的胜利奠基人,是他发电报让我们先攻占曹八集的,没有毛主席的指示,这场仗我军危险了!”
毛主席早就看到了黄百韬的致命弱点,因此才让粟裕快速打下曹八集,先切断了黄百韬的退路,十年后,粟裕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再次提及此事,他说道:“歼灭黄百韬兵团多亏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没有毛主席,我们是不能获胜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23-10-14/8437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