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主席选举,毛泽东差一票未能全票当选,是谁没投?
1949年9月30日,“谁来担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成为了此次政协会议最后一天的议程。
自清政府被强打开国门之后,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长段黑暗的时光,饱经风霜的人民渴望着和平,他们期待着能有一个改变时局的人的出现。
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带领了中国终于迎来了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所以在面对由谁来担任第一任主席的问题上,毛主席毋庸置疑成了大家心中认定的选择。
然而工作人员在查看计票结果时,却发现毛主席没有全票当选,差了一票。
那到底是谁没有投这一票?毛主席对此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01 “全票当选”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在北平举行。
在这场会议上,产生了许多奠基新中国的历史性文件,如《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
30日,新中国建立的各项工作都被安排妥当之后,就到了最重要的环节——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主席。
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道路就走得十分艰难,直到马克思主义和一大批爱国志士的出现,我们才渐渐探索出了正确的前行路线。
毛主席作为抗战时期党的核心人物,自然为解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全党很少有人会不敬佩他。
关于这次选举的结果,大家也都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选择。
大部分人都在纸上写上了毛主席的名字,唯独只有一人没有投出他宝贵的一票。
在一旁计票的工作人员仔细地看着台下的人,就在他以为毛主席会全票当选时却发现箱子里还少了一张票。
这让他一时慌了神,他喊着:
“请问还有谁没有投票?”
但却没有人回声。
这时又来了几个工作人员,他们又再次清点了票数,但怎么数都还是少了一票。
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道:
“这是我们当时都没想到的,大家都急慌了。”
工作人员开始猜想或许是有一个代表忘了交了,可能是因为他去上厕所了所以没有投出自己的票。
但也只是他个人的猜想,因此他不敢擅自将这票算作废票。
工作人员只好将事情报告给上级,上级便找到周总理说了这件事,周总理思考一番后,将这一情况告诉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哈哈大笑了几声说:
“代表们有权选毛泽东,也有权不选毛泽东,缺一票就缺一票,没有关系。”
“按理说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的,在场还有好几个监票人。”
毛主席操着浓厚的湖南口音再次强调道:
“还是那句话嘛,代表们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投不投票。”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主席当选新中国主席是当之无愧的。
他是中国近代当之无愧的伟人,自青年开始他就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处于危亡的中国寻找出路。
从革命初期开始他就深入工农群众,并始终保持着质朴的生活习惯。
毛主席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因此他才能在那风雨几十年里始终保持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状态。
国弱民穷的生活环境锤炼了毛主席的精神,新思想则冲击着年轻的他,毛主席通过实践写出了许多本书,他向世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了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大事。
所以当毛主席成功当选的结果被念出来时,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大家都在欢呼着期待着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天的到来。
当时即便在公布了选举结果之后,始终放心不下的工作人员,还是找到了那个没有投票的人——张东荪。
02 张东荪
1886年12月9日,出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市)的张东荪,自幼过着不错的生活。
他的父亲张上是一个小小的县官,并不是特别起眼,但为官清廉的张上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
可当时已经到了清政府生涯末期,一直渴望能够在仕途上走得更远的张上,已经看清了局势,因此放弃了继续为官的愿望。
见仕途无望之后,张上便转业到了教学,并在教学中研究自己喜欢的专业。
张东荪
张东荪和哥哥深受其父亲张上的影响,在文学方面都展现出了不小的才华。
张东荪的哥哥张尔田也非常有学问,在张东荪年幼时就写出了不少名著,后来还与王国维等人一同被人称作“海上三子”。
1904年,张东荪成了头几批海外留学的学生,18岁的他来到了日本这个陌生的国度,开始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
在国外他才真正地了解到国内消息的闭塞,看清楚了帝国主义不断入侵中国的残酷现实。
就是这一残酷的现实,燃起了张东荪的斗志,他要救国!
留日时期的张东荪,接受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熏陶,开始进行初步的哲学研究。
1906年,他还在东京创办了《教育》杂志,开始痴迷于西方的科学与哲学。
从这个时期开始,张东荪的思想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为他后来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行为埋下了伏笔。
辛亥革命前,张东荪毕业回国,之后虽然经历了清王朝的覆灭,他也很快适应,安心定居在北京写着与时事相关的文章。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主张革命的张东荪,便跟着孙中山先生一起去了广州,并担任了内务部秘书。
然而之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失望的张东荪便主动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办报生涯。
哲学专业出身的张东荪,已经认清了“理论指导实践”的真理,因此他希望自己能通过办刊发文来帮助人们认清时局状况。
在办刊的同时,张东荪也在大量翻阅资料研究各个国家的政体,希望能够通过研究为中国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政治体制。
在张东荪的努力下,《学灯》收获了一大批读者,同时也跻身进了介绍新思潮的最流行的三大副刊之中。
1927年,当张东荪发觉“报纸完全变为他人的喉舌不能说自己的话了”,不能再自由地发表意见之后,便放弃了报刊。
之后张东荪便进入高校任教并且研究自己的主专业。
抗战时期,张东荪主张提前先行解散燕大,把教员与学生转移到解放区或西南大后方,但张东荪自己并没有撤离北平。
1941年12月,张东荪与其他10名燕大教授被捕。
日本考虑到张东荪曾经在日本留学,在中国国内也是知名的学者,便起了“拉拢”之心。
但面对日本人的诱惑,张东荪却坚定地拒绝了日本人:
“我管你们给我什么‘教育部长’还是‘北京市长’的位置,要抓就抓!”
出狱之后张东荪还是一直在日本人的监视下生活,他也因为不曾屈服的气节受人敬佩。
燕京大学
张东荪知道国民政府并不是诚心想要和中共合作共同御敌,回到燕京大学之后,他便开始与中共接触。
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也是派出傅作义同张东荪见面,希望张东荪能够出面缓和国民党同中共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谈判的僵硬局面。
1949年1月5日,傅作义见到张东荪后便直接说:
“希望张教授帮助我与共党言和。”
张东荪欣然接受了傅作义的请求,并放下了燕京大学的工作,跟着傅作义方的代表一起赶到了平津前线司令部。
傅作义
张东荪对聂荣臻说:
“他(傅作义)已经打不下去了,他们想要求和,但也想要体面。”
“仗打了那么多年,北京城和北京人民已经不能承受炮弹的威力了。”
他参加完了整场谈判亲自见证了《会谈纪要》的签订。
张东荪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件好事,他在民盟的地位也由此提升。
毛主席也称赞他说:
“北平的解放,这是张先生的功劳!”
1949年9月,张东荪还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
那他最终为何会选择弃权呢?
这还要说到张东荪始终坚持的“中间路线”。
早在1946年5月,张东荪在天津青年会演讲《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就已经把自己的主张公之于世。
之后,在西柏坡与毛主席会面后,张东荪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张东荪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要求不亲美也不亲苏联,所以不满“一边倒”政策的他就没有投出自己票。
然而始终固执己见的张东荪却“误入歧途”。
03 毛主席:按内部矛盾处理
1950年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也“下场”公然插手朝鲜事宜,并企图将战火烧至我国境内。
鉴于此,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一情况,却让张东荪“心急如焚”。
他甚至剑走偏锋与美国特务王志奇联络。
这个王志奇是张东荪在抗战时期认识的,他还曾出资帮助张东荪办过报,因此张东荪对他还是比较信任。
但作为美国特务的王志奇,从一开始接触张东荪就是别有所图,这次他装作无意地对张东荪说:
“看时局,美国是要决心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听到王志奇的话之后,张东荪更加坚定自己的“中间路线”。
与抗战时期调解国共矛盾一样,张东荪希望自己还能充当调解人,去缓和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矛盾。
所以他对王志奇说:
“希望你能告诉美国,让他们不要打中国。”
王志奇见张东荪焦急的模样便知道机会来了,他假意答应张东荪,后又多次找到借口来到张东荪的住所,希望能够从他家找到一些有用的机密文件。
“之前您拜托我给美国说的事情我已经说了,不知道这个意见是您提出来的,还是你们民盟会里的民主人士提出来的意见呢?”
张东荪随即从抽屉里拿出了政协的名单,将同意合作的民主人士的名字都圈了出来,并无意提到了一些与国家机密有关的信息。
作为一个长期活跃在政界的人,张东荪却在此刻丧失了警惕性,随便就将国家的机密告诉给了外人。
王志奇被抓之后表示这些文件是张东荪给他的。
当公安走进张东荪的府邸时,他正在与家人吃饭,公安的到访让一大家子人惊慌了起来,张东荪也被带走。
当时民盟将张东荪开除,很多人也建议以“叛国罪”对张东荪进行处理。
面对“叛国”的指控,张东荪拒不承认:
“我这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寻找出路,就因为几句话你就判定我是‘叛国贼’了,未免也太荒谬了些!”
直到毛主席找到他,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确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
“我知道你做此事的原因,但今时不同往日,这样做是不对的。”
最终毛主席考虑到他之前做过的一些贡献,表示:
“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养起来。”
04 结语
张东荪,他曾做过的贡献无法磨灭,但是做错事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之后张东荪辞掉了在政协和在北京大学的工作,回到家后他先后写了五封反思书,1973年在医院去世。
而无论是对于张东荪的处理,还是少一票的事件,无不透露着毛主席的宽大胸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23-03-04/8050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