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苏联援助给中国多少武器?给八路军多少?从一挺机枪说起
1943年,从9月初开始,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动了为时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这次扫荡史称“百日大扫荡”。
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的腹地是易县狼牙山,易县属于一分区一团的防守区域,日军要想突入一分区腹地占领狼牙山,就非要过一团这个关不可。林泉村距离狼牙山直线距离仅15公里,当时已属于一分区对日防守的最前沿。一分区的专职摄影干事刘峰为我们留下了一分区反扫荡的珍贵影像。
1943年秋季,晋察冀八路军在河北易县林泉地区开展的反“扫荡”活动
上面这幅历史照片是刘峰的女儿刘兰兰收藏,并未见到有公开发表。老照片是一幅历史的景象,通过对老照片的解读,还原那一段峥嵘岁月。
对于这幅老照片,引起我注意的是三个方面:人、装备、结果。
人物
刘峰给这幅照片起的标题是“1943年秋季,晋察冀八路军在河北易县林泉地区开展的反“扫荡”活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待得很清楚,其中关于人物,标题写的是“晋察冀八路军”,这说明照片中的机枪手是八路军正规主力部队,如果是游击队、县大队、民兵,标题自然会注明。
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治军很严,在晋察冀的七年时间里一直很硬气,从自己做起,始终要求主力部队必须穿军装,跟游击队区分开来。这倒不是他讲究战争规则(面对小鬼子也不用讲),而是他有一种信念,认为正规军就得有正规军的样子,穿着便装只能方便逃跑(侦察或突击部队除外)。
老百姓看不到八路,心里就没了指望。而只要战场上还有穿军装的人,大家就会明白,共产党八路军肯定不会扔下自己不管,杨司令和他的兵就在那里,不用慌!
1944年9月杨成武赴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然而冀中那时候已经伪化,炮楼林立,遍地封锁沟,只有游击区而无根据地,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倔强的杨成武在满城待了三个月,先派黄寿发开路,次派李志民带第二批人员,全是便装潜入冀中。到了十一月底,日子一天天过去,武工队传来的消息却没有变:交通线不稳,无法保证司令员穿军装通行。杨成武被迫妥协,脱下穿了七年的八路军军装,着便装进入冀中——冀中要打仗,迫切需要司令员去主持大局。
冀中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政委林铁、副政委李志民陪同美军考察团杜伦检阅冀中部队
回到开头,在当年易县的老一团(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防区,可以穿便衣、或者一直穿便衣的部队只有两个,一个是以张英辉为支队长、刘万里为政委的易县支队,另一个是董占林担任连长的老一团侦察连。董占林参军时张英辉是连指导员,那是老一团1938年远征冀中路过房山时候的事,后来董占林的名气很大,因为在1962年指挥130师取得了瓦弄大捷。
鉴于地方游击支队是以骚扰敌人的游击战为主,不具备阻击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的能力,所以照片上阻击日军的便衣机枪手,很大程度上是一团侦察连的机枪射手。
武器
照片中的机枪从外观上看就很有辨识度,这是大名鼎鼎的捷格加廖夫机枪。该型机枪以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命名,是他的成名之作。1927年研制成功,1928年正式装备苏军。
由于该枪有着一个极为显眼的巨大供弹盘,所以苏联红军战士们又戏称它为“唱片机”。网友们则给这款机枪起了个乡土气息十足的名字“大盘鸡”。
二战期间,它经常出现,是班排战斗最重要的支援武器之一,后方工厂为了满足苏联红军战士的需求,不分昼夜全力生产,在最高峰时年产量达到6万多挺。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此型机枪也被称作DP27、DP28机枪)整体构造简单轻便,机构动作坚固可靠,全枪只有65个零件,制造工艺要求不高,适合大量生产。该枪全长1270毫米,枪管长605毫米,枪管内有4条向右旋转的膛线,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鱼鳃板式闭锁结构,供弹方式为转盘供弹,由于没有快慢机,所以只能进行连续射击。未装弹盘时的重量为9.12千克,装弹盘后的重量增加至11.5千克。
该机枪使用的是M1908R型7.62毫米机枪弹(规格为7.62×54毫米),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供弹方式有47发弹盘和60发弹盘等等。
作为一款名枪,威力强大,优点多多,但是其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和不如意之处,如两脚射击支架过高又不可调节,尤其在进行俯射时,射手必须采用站姿射击,非常不利于隐蔽。最让人诟病的是枪械的重量。DP轻机枪在安装47发标准弹盘的情况下,总重高达23斤,远超一般机枪的重量。再加上全枪重量分配不合理,后坐力又大,还没有前提手,导致持枪抵腰射击变得极为困难。
针对DP轻机枪在实战中暴露出的缺点,捷格加廖夫在1943年推出了DP的改进型DPM机枪。中国于50年代初仿制DPM机枪被称为53式班用轻机枪,到1957年停产时为止,共生产53式轻机枪41265挺,够装备200个师。到五十年代末,随着56式轻机枪的大量配装,笨重的转盘机枪就迅速退役了。
前DP,后DPM。二者外观最明显的区别是DPM有小握把,看上去很象捷克式的握把。
在抗美援朝中,我国购买了36个步兵师的全套武器,其中DP机枪的数量达8148挺,平均每个步兵师装备225挺,成为志愿军重要的班用支援武器。在很多关于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里都能看到DP机枪的身影。
DP机枪的总产量很大,为79.5万挺。如果算上仿制和一些小作坊的制作,数量更大。这款机枪生命力很强,世界各地保有量巨大,就是到了近年来的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以致俄乌冲突,都能看到DP机枪。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是万国牌,其中DP轻机枪也未缺席,国军中拥有大量该款机枪。
上图是国军宣称大捷,从共军晋绥7纵手里缴获的转盘机枪,应该是国军拿自己的机枪在摆拍。这是成立不到半年的7纵在攻击太原牛驼寨战斗中的一次失利,一次小胜仗被宣传成了大捷。参加那次反击的敌军主力是由日军组成的第十总队,最终,1948年10月,经一个月的激战,7纵攻克太原战役最难啃的骨头牛驼寨,全歼第十总队,这也是最后一支在华的日军部队。
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援助
1937年7月6日,国民政府代表与苏联驻华大使波戈莫洛夫举行会晤,就向苏联政府寻求获得贷款用于购买苏制武器装备的可能性进行洽谈。这次会谈严格保密,但是当时的南京政府已被日本间谍渗透成筛子,会谈的内容很快就被日本情报机关知晓。7月15日,《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一则该报社驻上海记者援引自知情人士透露的消息,“南京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促使其与苏联达成对华援助的协议”,“莫斯科方面委任苏联驻华大使波戈莫洛夫作为全权代表与中方进行磋商”。
“七七事变”爆发后,南京政府曾经寻求国联、九国公约等西方列强的帮助。然而,美英法等国却采取中立不干涉政策,在布鲁塞尔会议上,除苏联外,其他国家都不赞成对日制裁。美国不仅坚决反对谴责和制裁日本 , 而且荒谬地要求被侵略者中国首先做出让步。
西方列强的所谓中立,落到实处就是不向交战的双方提供武器。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火炮陈旧且数量稀少,坦克、飞机等现代化技术兵器奇缺。而日军的火炮质量优于中国军队且数量是中国的5倍,航空兵飞机数量是中国的13倍,坦克数量是中国的36倍,海军方面差距更大,国民党还靠着满清老旧的巡洋舰在撑门面。
抗战爆发前,全国人民曾经发起过捐款买飞机,但是航空委员会委员长宋美龄拿着这笔钱却没去买飞机,而是存到在香港的英国银行吃利息。英美的这个中立,直接打脸宋美龄,却害苦了中国的抗战军民。
日本是个近代化的工业国,军工体系完备,军舰、飞机、大炮、坦克等等都能自制,而中国由于国民党是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奉行的是造不如买,结果所谓的黄金十年发展的成果是:钢产量低于慈禧太后时期,满清能造巡洋舰而民国只会造汉阳造、中正式,满清能造大炮而民国只会造迫击炮、民24重机枪,就是这种迫击炮、重机枪也是山西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造的,跟南京国民党没什么关系……
全面抗战一开始,由于欧美实行武器禁运,这对没什么军工产业的中国犹如釜底抽薪,跟背后捅刀子差不多。而且,就算他们卖,中国那时区区2.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用不了多久就会耗光。
在向西方列强求助无望之下,民国政府只得将希望转移到苏联身上。8月初,苏联大使转达了莫斯科方面的指示:可提供给国民政府必要的贷款,用于购买苏制武器和军事设备。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签订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奠定了苏联进行援助的基础。
9月8日,南京政府派遣军事委员会参谋次长杨杰和国民党中央执委张冲赴苏,名义上为考察实业,实际上是为获取军援。苏联方面的代表是苏联副总参谋长梅列茨科夫。会谈中,中方代表请求苏联向国民政府提供最新型军事装备,特别是坦克、飞机、防空炮和反坦克炮,苏方当即同意该请求,价格上都是折价甚至五折。
9月11日,苏联决定向国民政府提供82辆T-26轻型坦克、20门防空炮、50门反坦克炮和弹药(据杜聿明回忆,苏联还卖给我们4辆BT-5快速坦克、50多辆BA系列轮式装甲车)。除此之外,苏联还预备向中国派遣教官,训练国民政府军队的官兵如何使用苏制武器装备。
1937年10月1日,两艘运送特殊货物的英国轮船装载首批援华军事武器,缓缓驶出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港,目的地是香港。当时,中国沿海制海权已陷入日本海军之手,选择英国轮船是为了防止在香港被扣。此后的苏联援华军用物资除香港之外,还会选择法属印度支那和缅甸仰光作为目的地港,卸载后再经公路运进中国境内。
1938年3月,首批T-26坦克及苏联教官抵达中国湖南省湘潭市。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队历史上第一支机械化师—第200师诞生,该师是以苏制武器装备为基础创建的成建制的机械化部队,之后又组建了机械化第五军。
1938年5月进行的兰封会战,第200师派出了22辆坦克参战(3辆T26、7辆维克斯、12辆意大利CV35)。T26是英国6吨维克斯坦克的山寨版,但是苏联进行了改进,用37毫米火炮替代了重机枪,火力强大。这三辆T26在配合步兵攻取了日军固守的两个村子后,在重新集结时,由于迷路冲向日军阵地,被日军反坦克炮击毁后缴获。
”坦克驾驶员没上过战场,越是惊慌,前进速度就越快,以致步兵跟不上,接近敌阵地时,遭到敌炮猛烈射击,驾驶员被吓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跳下坦克就向后跑,宝贵的新坦克不到2小时就被日寇缴获” ——公秉藩
兰封会战被日寇缴获的T26在东京展览
1937年12月,身在莫斯科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向苏联政府提出了新的请求——20个整编步兵师的武器装备。很快,国民政府的请求得到了满足,两艘满载军火的英国货轮从塞瓦斯托波尔港起航,1938年4月初抵达香港开始卸货,船上装载着320门火炮、900挺机枪,步枪、子弹和炮弹无数。
由于中国的外汇储备很少,苏联分别于1938年3月和7月给中国政府两次优惠性贷款(年息3%)各5000万美元,总计1亿美元,1939 年6月又追加贷款1.5亿美元。苏联对华武器援助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半年后的1942年方才停止,中国实际使用了军火贷款1.73亿美元。苏联允许中国用实物来抵货款,中国向苏联提供茶叶、皮革、兽毛、锡、锑、锌、镍、 钨、丝绸、棉花、桐油、药材、红铜等,偿还苏联贷款。
抗战前,中国是德制武器的大买家,但是到了1938年2月希特勒将德国大使召回,从德国获得援助的希望破灭。在1939年之前,世界各国中只有苏联为中国提供了援助,美国是在1939年提供了第一笔2500万美元的贷款(桐油借款,分5年用用桐油偿还),后来又提供过一笔4000万美元的借款(其实是中国出售白银换来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对华援助中,苏联的援助比美英法德意等等所有国家加起来都多。而从美国获得的贷款,不允许买武器,只能买一些药品、汽车等物资,同一时期,美国则向日本大量出口钢铁和石油。
在1937年苏联对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后,从1937年9月到1942年1月,苏联向中国提供的飞机共904架 ( 其中轻重轰炸机318架) ,坦克82辆,汽车1526辆,牵引车24辆,大炮1190门(也有1300余门的说法),轻重机枪9720挺(也有14000多挺的说法),步枪5万支,步枪子弹1. 67亿发,机枪子弹1700余万发,炸弹3.11万颗,炮弹187万余 发,飞机发动机221台,以及其他一些军事物资。
中国用这些装备重建了空军,组建了六个苏械军,打了台儿庄、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长沙会战等等战役战斗,虽然国军继续是一败再败,但是迟滞了日军的攻击,将战争拖入持久战。
随着1938年4月希特勒下令德国顾问团撤离中国,大批的苏联顾问来到中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斯大林格勒的英雄崔可夫元帅。
日军三次会攻长沙而不能夺取,除了前方将士浴血奋战,还有苏联顾问的出谋划策,以及在岳麓山上的德制、苏制大炮。
除此之外,苏联还派出了志愿飞行队,前后共5000余人。前期为轰炸机和歼击机各一个大队,后期又各增加一个大队编为支队。共有14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其中轰炸机支队支队长库里申科和歼击机支队支队长拉赫曼诺夫等227名苏联飞行员血洒长空。
苏联积极援助中国抗日,让中国牵制日本,出于自身安危的考量,有其自身的国家利益。在抗日战争初期,在西方各国断绝中国军事物资采购的情况下,苏联给予中国的军事援助,为中国在那个最艰难的岁月里抵御住日本侵略作出了贡献。
中国军事代表团访苏时约定:“南京政府应把 1/4 到 1/5 的武器分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而事实上,中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只在1938年领到了200挺机枪,其中120挺为DP转盘机枪,其他再无记载。
共产国际曾计划向中国共产党提供军火物资等方面援助,但因遭蒋介石的强烈反对,只能放弃了这一计划。季米特洛夫曾对我方同志说:“这(指武器援助)不仅帮不了你们,反而会害了你们。”
私下里苏联通过盛世才秘密向延安运送过少量的医疗物资以及几卡车的军火。那时的卡车不是现在那种载重巨无霸,也就是1.5吨、2.5吨,与苏联援助中国落到国民党手中的军火相比九牛一毛。随着1938年底国民党加强了对兰新公路的监控,这条渠道也断了。
八路军武器分配的原则首要保证三个主力师,其次是延安留守兵团和太行八路军总部,再由总部分配给各抗日根据地。迄今为止,晋察冀军区从未有从总部领到一枪一弹的历史记载,那一批在武汉领到的机枪,极大可能是就近给了刚刚成立的新四军。
翻看战例,1938年10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经过豫东,在淮阳窦楼与日寇遭遇战,参战部队就配备4挺由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拔发的DP机枪。军委副主席张震曾经用该机枪一梭子下去压制了日军,检看战场发现有16名日军被机枪打死,可见火力之强。彭雪枫、张爱萍、张震就是靠着6挺转盘机枪和100多个学生起家,发展为新四军第四师。
那么,1943年反扫荡中晋察冀八路军抗击日军的老照片中的那挺转盘机枪,怎么就到了老一团手中呢?
缴获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只有少量的国内战争中缴获的重机枪作为部队中最有力的火力支援兵器(有少量迫击炮,但炮弹过少)。刘伯承率129师出征时,全师仅有29挺重机枪,每挺机枪备弹800发;120师稍好,有35挺重机枪,每挺机枪备弹1600发;最豪华的是115师,由于提前一年长征到陕北,经过反围剿和东征,通过缴获装备有所补充,所以林彪才能打了一场奢侈的平型关战役,平均到每名战士有100发子弹,而129师9000余人出征时,全师仅有各种手枪弹、步枪弹、机枪弹11万余发。
八年抗战,现在所能查到的资料,八路军也只有在武汉快失陷时领到了200挺轻重机枪,还有37年八路军奔赴前线时阎锡山给的一些木柄手榴弹及太原兵工厂仿制的一些冲锋枪,以及卫立煌偷偷给的一些子弹,彭总回忆还给了4门反坦克炮。也因此,卫立煌被老蒋撤了。
80挺重机枪、120挺DP轻机枪,初看总数不小,但是相比于国民党军获得的23664挺重机枪、85480挺轻机枪的补充,连0.2%都不到。至于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车这些重武器,则是想都别想。十万挺机枪对200挺机枪,仗打成那个样子,还真有脸吹。
1940年以前,华北的伪军还不算多,八路军主要作战对象就是日军。日军的作战编制中,一个181人的中队装备有9挺轻机枪、9具掷弹筒,日军基本的战术单位是大队,一个1100人的日军大队有一个机关枪中队,装备8挺重机枪,一个炮小队,装备2门九二步兵炮。
按照八路军12个战斗连1个侦察连1个特务连共14个连队2000人左右的顶级主力团,装备两挺重机枪,若干掷弹筒,每个战斗连两挺轻机枪,其火力与日军一个200余人的加强中队(加强一个重机枪分队2挺重机枪、一个或半个骑兵分队、一门九二步兵炮、一部电台)相比,基本相当。因而,想要缴获日军的重机枪,往往要消灭或重创日军的加强中队级以上的部队才能做到,如要做到快速歼灭(日军有电台,支援迅速),需要集中两三个八路军主力团方能做到,而这在当时是比较困难的。每一挺缴获的机枪,都是八路军的鲜血换来的。
以八路军整体的缴获而言,1937年9月到1939年6月30日为止,共缴获轻机枪384挺、重机枪78挺,轻重机枪的比率大约是5比1。
自1939年6月到1940年5月,八路军又缴获轻重机枪651挺,其中依然以轻机枪为绝大多数。
到1940年初,八路军原有机枪、加缴获机枪、加搜集民间武器、再加领到的200挺机枪,扣除掉战斗中损失、损坏的机枪后,全军的机枪保有量为1590挺。此时,八路军兵力数共计约36万人,大约有160到170个步兵团,平均每个团的轻、重机枪不及10挺。主力团一般能有两三挺重机枪,有的团则是一挺都没有。
国民党军对日作战,屡战屡败,基本上每一仗都是损失大于缴获,或者干脆没有缴获。以国府自己的统计数字来说,仅仅是在1937年7月到1938年12月,国军就损失了轻机枪18500挺、重机枪4000挺,这些武器中极大的一部分是被日军缴获了,这里面就包括有苏联援华的机枪。
特别是1940年之后,大批的国民党军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投降日军,而日军则用缴获国民党军的武器来收编或补充伪军,使得部分伪军的轻武器水准达到了中央军的水平。八路军在抗战中后期作战缴获的武器中,有很多是缴获自伪军。这样,那批苏联援华的转盘机枪有一部分转到了八路军手中。
1945年12月,抗战胜利三个多月后,八路军、新四军曾进行了一次人员武器实力统计,关内部队装备轻机枪7572挺、重机枪694挺,装备显然比抗战初期要好许多。但是国民党军,仅1945年1至4月就收到美援轻机枪18000余挺、重机枪约4000挺。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6月内战爆发,美国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又给了蒋介石集团7.8亿美元的援助,大大超过抗战时期的援华规模,这也是蒋介石胆敢发动内战的底气所在,也是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铁证。
晋察冀北岳区又与其他根据地有所不同,所面对的伪军少于其他根据地,且伪军中有许多为日军招降的民间武装组成。因而,1943年反扫荡那张照片中的转盘机枪来自缴获伪军的可能性不高,大概率来自1940年初一团参加晋察冀南下支队,前去太行反击顽军朱怀冰部的战斗缴获。
日军来了,国民党军跑了,八路军来了,从日军手里收复失地,建立了根据地。而国民党军则接着又回来,要向八路军收复失地。这就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多次反顽战斗的由来。
1940年初,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带一团、五团,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率冀中警备旅两个团,南下太行,与太行16团、新一团配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打垮了侵入太行根据地的朱怀冰97军。
朱部的残兵逃到相邻的孙殿英部队防区,被孙殿英全部缴械。老一团追击到孙部阵前,递信威胁,说不交出武器装备及俘虏人员就要开打。孙殿英害怕老八路,乖乖交出朱部残兵的所有人员和武器。这一次,一团缴获13部电台,100多挺轻机枪,1000多支步枪,100多挑国民党现钞,还有许多牲口驮子,驮的弹药、物资和一批驳壳枪。这批机枪里应该就有苏联援助的转盘机枪,被八路缴获过来用于打鬼子。
当时的那批俘虏里有一个兵只有16岁,他叫宋学义。一年后,他成为了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
太行八路军纪念馆展览,转盘机枪旁边的不是捷克式,而是傲娇的英国人仿制改进的捷克式,被称为布伦机枪。1941年根据租借法案,国民政府向加拿大采购了18000挺布伦机枪。同样,没有八路军的份。不过解放战争时大量被解放军缴获,抗美援朝时,转盘机枪、歪把子、捷克式、布伦机枪、勃朗宁等等杂七杂八的机枪,甚至老爷级的刘易斯机枪都上了战场,用来打击美国侵略者。
后续
在八路军抗战的历史老照片中,转盘机枪并不多见,除了晋察冀这一张转盘机枪出镜外,另外则出现在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
1943年11月19日,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区部队隐蔽进入赣榆城下进行战斗。照片中大转盘很吸引眼球,副射手还端着一个弹盘。
在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委符竹庭指挥的夺取赣榆城的战斗中,出镜的机枪还有捷克式轻机枪,还有日军的九二重机枪,当然更少不了日军的歪把子。
日军对国民党军的战斗,历来是损耗远小于缴获,唯独对装备简陋的八路军,武器装备却是不断被缴获的。乃至于日军后来在对八路军作战中,是以对方有没有使用日式武器来判断其是否是八路主力的。
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美式武器,当然,也缴获了许多国民党军装备的其他万国牌武器,其中也包括有DP转盘机枪。只是,那时的摄影师的镜头更多地对准了美式装备。
1943年易县沙子岭战斗,我军埋伏阵地指挥所。刘峰摄
上面这张照片是紧接着文中第一张林泉村战斗照片之后拍摄的,照片中是一团邱蔚团长在指挥战斗。
一团林泉阻击战失利,之后又在林泉村以西的步乐村设置第二道防线。由于1942年冀中反扫荡失利,山区的八路军失去了最重要的兵员、粮食、物资来源。在最困难的1943年,八路军每名战士每天只能吃到用树叶、玉米、玉米芯、荞麦、荞麦皮等等碾碎蒸出来的两个小饽饽。忍饥挨饿的战士们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有时抢占一个山头,明明我军先行动,但是最后却被日军先到了山顶打了下来。
八路军除了实行自力更生大生产,还实行了精兵简政。当时的一团已经是七个连的小团,团以下没有营的编制。一团派了两个连在步乐村,但是再战依然失利。
一团被迫退到了狼牙山半山腰的沙子岭,但也难以挡住日军的攻势。再往后退就是一团团部所在的狼牙山上的老君堂,狼牙山上每天只能接一盆水,大部队是不能再上狼牙山了,否则全团都要成壮士。最后,一团选择放弃狼牙山,连夜突围到满城县,与三团会合。
缺少弹药,缺少食物,部队改制为小团,这时的老一团已经不能与1939年黄土岭战斗时的兵强马壮相比。这也是一团在晋察冀一分区进行的最后一次战斗,相当狼狈。
老一团唯一的一张全家福,摄于1941年反扫荡前。
1944年初,一团奉令回守延安。一团进入延安城,引起轰动,人们纷纷出来围观全日械装备的老一团。大渡河连、狼牙山五壮士连……他们的每一把刺刀、每一杆枪、每一挺机枪、每一具掷弹筒、每一门迫击炮……全部装备都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
那挺转盘机枪,也许太笨重,就留在了晋察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23-02-20/8030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