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毛泽东具体指导抗美援朝第一仗

毛泽东具体指导抗美援朝第一仗

张家裕   

毛泽东指挥作战特别重视“初战必胜”,认为初战的胜负,不但在军事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战略或战役的全局成败,而且在政治思想上还关系到党和军队的荣誉地位及民心士气的涨落。因而,在抗美援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高度现代化“联合国军”的战争中,他更加重视第一仗的胜利。初步统计,他在指导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的第一次战役仅10天的作战过程中,亲自起草拟定的指挥电报就多达50份以上,最多时每天达到七八份。他多次电示志愿军领导人彭德怀和邓华等,要“争取打好出国第一仗,转变朝鲜战局”,并运用自己的军事智慧和经验,通过电报精心指导。

迅即转换作战方针

未标题-1.jpg

1950年9月15日,美帝国主义趁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于洛东江战线而导致后方空虚之际,以7万余人兵力在强大海空军配合下于仁川登陆后,随即又指挥韩军4个师越过三八线,分三路北进,直指朝鲜首都平壤和东海岸的元山。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在作出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之后,当时判断美韩军队在占领平壤、元山一线后,可能暂停北犯,因而作出了志愿军进入朝境后,先实行“积极防御,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毛泽东明确指示:先“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时间许可,则将工事继续加强。在六个月内,如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我军亦不去打平壤、元山。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

未标题-1.jpg

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听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在占领平壤、元山后继续分兵北进,当志愿军入朝时,敌之先头部队已接近或超过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并继续疯狂冒进。据此,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于10月21日电示彭德怀等,决定放弃原定防御作战的方针,改取从运动中歼敌的方针,指出:“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这一由“防”转“攻”作战方针的及时转变,使志愿军紧紧抓住战场主动权,为争取第一次战役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

决定建立统一的指挥机构

10月19日,第13兵团司令员邓华,根据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命令,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朝境,而被中央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因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未能同时入朝和邓华等领导人会合一处。毛泽东于20日连电彭、邓等人,强调指出,“彭、邓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我意第十三兵团部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

由于战场情况复杂,邓华等仍未能及时与彭德怀会合。23日,毛泽东又电示邓华等人:“你们应迅速乘车至彭处,与彭配合,在彭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并指挥作战。”之后,为了使中朝两军能够协调一致地配合作战,24日晨6时,毛泽东又致电彭德怀:“(一)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组成拟即发布命令,除中国同志外请与金日成商量,以一个朝鲜同志为副司令兼副政委或者以一人为副司令,一人为副政委,如何请复。”

经彭德怀及时征求金日成意见后,朝方决定由朴一禹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25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正式命令。命令说::“(一)为了适应目前伟大战斗任务的需要,十三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应即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二)彭德怀同志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前已通知),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四同志均为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二同志均兼副政治委员,解方同志为参谋长,政治部、后勤部及其他机构的负责同志均照旧负责;;(三)党委组织亦照原名单加入彭、朴二同志,以彭德怀同志为书记,邓华、朴一禹二同志为副书记。”这样,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统一指挥机构和中朝两军的联合指挥机构,也就完整地建立起来,保证了中朝两军作战统一、指挥有力。

决定实行先打弱敌韩军后打美军的战役计划

毛泽东一贯坚持“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早在10月13日他给在苏联的周恩来的电报中便说:“第一时期可以专打伪军,我军对付伪军是有把握的。”志愿军过江之后,他又依据战场形势和敌军行动及其装备、战力等实情,在战役部署上决定集中主力于西线作战,首先“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而后再视情打美英军。

这一战役目标确定后,在具体兵力部署上毛泽东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抢占战役要点,隔断东西两敌之联系。10月21日2时30分,他电示彭德怀等: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长津之敌,“则以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四十二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六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为达此目的又多次电示强调:“必须控制平安南、平安北、咸镜三道交界之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点,隔断东西两敌,勿让敌人占去为要”。22日、23日3次电示彭德怀、邓华等人“派必要兵力控制妙香山、杏川洞,仍甚必要,请速实行。还有小白山,也应派兵控制,确实隔断东西两敌”“敌进甚速,请照彭电立即用汽车运一部兵力去占领妙香山、杏川洞,先运几个营去也好”“我车运控制杏川洞、妙香山一带之部队,务须争取于二十四日拂晓,至迟二十五日拂晓以前,到达上述地点,否则将失去先机”。可见在毛泽东眼里,对控制妙香山这一战役要地对打好出国第一仗是多么关键!

二是选准战场,有针对性地部署兵力。毛泽东在21日依据当时对韩军第6、7、8三个师可能北进的时间、方向和速度的判断,决定将预定歼敌战场选择在东起德川,向西经球场、价川、宁边至博川一线地区。并同意彭德怀等的意见,以第40军进到德川、宁远地区,第38军进到熙川地区,第39军进到龟城、泰川地区,视情各个歼灭当面之敌。具体部署说:“敌伪六师可能要到十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才能占领德川,如果我四十军(全部)能于二十三日赶至德川、宁远地区,则可以绕至伪六师的后方(由东面绕至南面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三十八军或三十九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并强调说:“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同时指出:“这一仗可能要打七天至十天时间(包括追击)才能结束,我军是否带有干粮?望鼓励全军,不惜牺牲,不怕艰苦,争取全胜。”

22日晨7时,毛泽东又据新的敌情电示彭德怀、邓华:据悉,“伪第六师,正集结顺川、新仓里间,拟命其进抵新义州。第八师,正集结江东、成川间,拟命其进抵满浦镇。……第七师主力集结成川、顺川间休整”“如二十一日六、八两师继续前进,则本(二十二)日六师可能进到新安州,八师可能进到军隅里”“此次作战,则以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围歼该敌为最有利。请按此意图,速定部署,迟则恐来不及”。为了增厚兵力,同时决定调第66军和第50军进至安东、辑安地区,准备入朝参战。26日,当西线敌韩军第6师、8师、1师分兵进至楚山、熙川、云山一线,美第24师、英第27旅分别进至龙山洞、博川地区时,毛泽东当日3次电示彭德怀、邓华等人:“首先歼灭伪一、伪六、伪八等师,然后再打美英军”“我军第一个战役须确定以歼灭上述三个伪军师为目标,分为几个大小战斗完成之,然后再打美英军”“待伪六师、伪八师均被我歼灭后,看情况再定对美英军作战的部署”。作为最高统帅的毛泽东,这样精心周密具体地进行战役部署,始终坚持先打弱敌韩军,后打强敌美英军的战役目标不变,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保证第一仗必须打胜!

采用有效的歼敌手段和战法

为了实现既定的战役目标,毛泽东依据敌情、地形等实际,决定有针对性地采用三种作战手段和方法,将冒进之敌放进至预定战场加以歼灭。

第一,利用突然性,歼敌于不意之中。毛泽东认为,敌得胜自傲,分东西两路只顾冒险北进,尚未得知和发现志愿军进入朝境,是我利用突然性歼敌的有利条件。因而明确提出:此“战役是否能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伪军师”,“就是一个大胜仗”。据此要求志愿军必须秘密行动。10月18日,他在给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命令中强调:“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在21日至23日给彭德怀和邓华的电示中又多次强调:“敌人测向颇准,请加注意”“我军行进路线必须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二十公里地区不走,而走以北路线,否则,就会过早被敌人发觉”“我各部派遣远出之侦察队均要伪装朝鲜人民军,而不要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借以迷惑敌人”。如此等等,足见毛泽东为了利用“突然性”从不同角度考虑得多么细致周密。

第二,诱敌深入,在预有准备的条件下歼灭敌人。随着战场上敌情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韩军的快速冒进和有利战机的可能出现,更加坚定了毛泽东诱敌深入加以歼灭的决心。10月23日14时,他电示彭德怀、邓华等人称:敌进甚速,估计伪六、伪一两师先头本日可到宁边,明日可更前进若干里。“请速令四十军主力即在温井地区荫蔽集结,以一部控制熙川,不要去云山、宁边与敌过早接触。三十九军即在龟城地区集结,亦不要去泰川。”强调“要注意避免和敌人打响,要将熙川、温井、龟城一线以南地区让给敌人,诱敌深入,利于歼击”。24日17时,他又急电彭德怀、邓华等人说:“今日情报,伪六师向楚山、北镇方向进攻,伪八师经宁远到熙川后向江界进攻,伪一师(战力颇强)已到宁边似将向泰川、龟城进攻。请你们注意诱敌深入山地然后围歼之”。并告:“敌人至今还不知道我情况”。认为这更便于将敌诱入预定地区,歼灭运动中之敌。

第三,先围后歼,各个击破。10月21日他在给邓华等人的指示电中明确指出:“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随着敌情的发展,韩军第6、8两师可能快速北进。22日7时他又电示彭德怀、邓华:“如果我军能同时包围伪六、八两师,则于战局最为有利,我四十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三十九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23日7时,又就全歼韩军6、8两师的作战问题电示彭德怀、邓华等人:“作战部署,以四十军位于熙川正面及温井、云山地区,三十九军位于云山、泰川地区,三十八军位于熙川东南地区,待敌向熙川攻击之时,然后分数路出发包围攻击之”“总以利于以主力插到敌人的后面和侧面,全歼六、八两师为原则”。同时也应把美英和伪军的可能增援考虑进去。只要“把这一切敌人的主力各个歼灭”“则我将处于主动,敌将处于被动”。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敌在未察觉志愿军行踪的情况下,只顾深入北进,其先头于25日已抵达中朝边境的满浦、楚山一线地区。于是志愿军西线各军按既定计划和战法,利用突然性攻敌于不意之中。以第40军于10月25日开始在两水洞、温井地区先后围歼敌韩军第6、8两师各一部,俘敌400余人。第39军在云山地区围歼美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和韩军第1师一部,共2000余人。第38军在飞虎山地区歼韩军第7师1900余人。西线各敌遭志愿军突然、凶猛进攻,慌乱之下以强大空军为掩护,凭机械化、摩托化快速溃退。志愿军因步行缓慢,加之天候寒冷、山大林密、道路不熟等条件所限,未能及时地对预想之敌达成全面围歼,使敌主力快速退至清川江以南地区进行防御。东线第42军在黄草岭以南地区歼敌2700余人。至11月5日,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志愿军虽未圆满完成预定歼击目标,但仍歼敌一万五千余人,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至清川江以南,取得了初战胜利,打击了敌之嚣张气焰,鼓舞了中朝人民特别是两军的士气,坚定了战胜强大敌人的胜利信心。

战后,毛泽东怀着无限喜悦的心情,写下了一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诗作,以为对这一初战胜利的赞美。诗曰:“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20-11-05/6589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11-06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