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的密码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的密码是什么

王传宝

历史的指针指向公元201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了98岁生日,3个月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将迎来70岁华诞。

几天前的6月28日,在大阪国际博览中心,主持G20峰会的安倍晋三首相邀请习近平主席作引导性讲话。“四点建议”、“五项举措”,面对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局势,全世界都在倾听习近平发出的坚定的中国声音。

目睹此情此景,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巴黎和会,成为世界瓜分中国的分赃会议,中国人民忧愤交加,不甘屈辱,奋起抗争,引爆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走向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在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中,大国主宰一切的强权政治,让中国的主权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历史不能忘记,但却可以超越,从世界舞台的边缘,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曾经苦难深重的中国,幸运地有了自己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从上海石库门里的播火者、嘉兴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中国共产党激励与召唤着亿万人民生死与共、始终相随,让这个曾经四分五裂、一穷二白的国度,于危难中振作,在绝望中重生,从人均国民收入仅27美元,到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然可见复兴的曙光。

随着“中国崩溃论”的崩溃,“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以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展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国内外学界深入思考的课题。

其实答案在一个个如珍珠般的细节里——

“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和你在一起。”这是一个名为《我是谁》的公益广告,长时间火爆网络。广告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和画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心系老百姓、忘我奉献的精神追求。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一位舍生忘死、屡立战功的人民功臣,却几十年如一日“深藏功与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党性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对党“不忘初心”,正是千千万万张富清这样的共产党员,始终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先进性。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回答的一句话,引起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高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秉持人民立场、坚持责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

跳出这些微观的细节,在宏大的历史中探察,就会发现,始终“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何以能够?在无数的答案中,最为贴近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并且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实际,科学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8年来,共产党人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一切发展都是过程,那么,一个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其生命的活力,不在于静止,不在于停滞,不在于故步自封,不在于畏缩不前,而在于始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忘记初心,支点位移,便会失去发力的焦点,限入力量涣散的困境。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才念兹在兹,反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清醒的政治自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的原因。自我革命的出发点来自初心,自我革命的动力来自使命,自我革命的品格来自于与生俱来的先进性。没有私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正因如此,才能够时时自我革命。坚守初心的定力、革新自我的魄力,才能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

时空虽然已变幻,但是这个有着98年光荣历史的政党,依然初心未改、斗志不减。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人民服务”的大字镌刻在新华门的影壁上,更镌刻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心中。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援藏干部孔繁森到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燃灯者邹碧华,共产党人迎难而上、不懈拼搏的奋进姿态始终如一。

成立近百年、执政70年,纵使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但这个经历了南湖烟雨、井冈烽火、娄山雄关、延安宝塔、钟山风雨、南国春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初心不改、伟志不移。

锚定支点,方可聚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启示,也是对来自现实的自省;“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牢记使命”则是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9-07-01/5740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7-02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