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长城内外:“五四运动”的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
今天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近日,网上有不少评说五四运动的文章,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实质是什么,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五四运动的实质是民主与科学,也有的认为五四运动的实质是批判封建礼教、倡导新文化,还有的认为五四运动的实质是爱国主义。我认为,虽然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真正揭示五四运动的实质。我认为,五四运动的实质是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
一、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不是一般的爱国主义,而是革命的爱国主义。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为题收录了该政治报告的一部分)中,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说:“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是否可以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我们认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有我们的爱国主义。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所谓‘爱国主义’,共产党员是必须坚决地反对的。日本共产党人和德国共产党人都是他们国家的战争的失败主义者。用一切方法使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战争归于失败,就是日本人民和德国人民的利益;失败得越彻底,就越好。日本共产党人和德国共产党人都应该这样做,他们也正在这样做。这是因为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战争,不但是损害世界人民的,也是损害其本国人民的。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中国是被侵略的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
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爱国主义:在当时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也有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的爱国主义。
在五四运动发生的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中国实际上也存在着两种爱国主义:一种是在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主张抵抗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但这种爱国主义只反帝而不反封建;还有一种就是五四运动的主流所主张的既反帝又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因为陈独秀、李大钊等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认识到,中国之所以积弱积贫,不仅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更是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如果不彻底推翻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反动的封建统治,中国就无法阻止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不是一般的爱国主义,而是革命的爱国主义。要救国就必须革命,不革命就无法救国。这就是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五四运动领导者的共识。
其实,对于爱国,陈独秀在1919年6月8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发表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中国有两种爱国。陈独秀在文章一开头就说:“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就是腐败官僚蛮横军人,口头上也常常挂着爱国的字样,就是卖国党也不敢公然说出不必爱国的话。”
之后,陈独秀又对国家进行了分析;“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原来国家不过是人民集合对外抵抗别人压迫的组织,对内调和人民纷争的机关。善人利用他可以抵抗异族压迫,调和国内纷争。恶人利用他可以外而压迫异族,内而压迫人民。”
最后,陈独秀说:“有人问: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由此可见,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不是一般的爱国主义,而是革命的爱国主义。
二、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充分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性质,也决定了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革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钱玄同等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礼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政治方面来说,是由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而军阀统治日趋黑暗,使发起者认识到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从经济方面来看,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从思想文化方面来看,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北洋军阀特别是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起“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旗子,大力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既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后来又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一运动的深入发展,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青年学生集合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为迎接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作好了思想准备。
虽然新文化运动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局限性,但这个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一次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分道扬镳,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如果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那么,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则具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了。
由于新文化运动所具有的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性质,也就决定了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三、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为什么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正是由于五四运动前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了封建主义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在思想界形成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才为五四爱国革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由于五四运动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才吸引了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广泛的参与,使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正是由于五四运动之后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新文化运动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列主义的运动,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一步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也正是由于五四运动之前民主革命性质的思想解放孕育了五四爱国革命运动的爆发,而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才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
由此可见,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才是五四运动的实质;革命,才是五四运动前后发展历程的主线;革命,才是对新文化运动之所以发展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之所以发展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内在联系合乎逻辑的解释。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五四运动精神最本质的东西不是民主与科学,也不是爱国主义,而是革命。我们今天发扬五四精神,最主要的也是要发扬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9-05-05/5641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