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会议:周恩来首次亮相国际舞台,非凡的外交风范折服了世界
日内瓦会议:周恩来首次亮相国际舞台,非凡的外交风范折服了世界
任晶晶
1954年4月—7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讨论和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多边国际会议,也是周恩来首次以五大国之一外交部长身份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外交智慧,为推动会议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以外交手段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的诚意、决心和能力,扩大了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中国和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会议期间,周恩来庄重的仪表、潇洒的举止、从容的神态和善于协调的外交艺术,给与会各国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赢得了与会各方的赞誉,而且也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抚今追昔,当我们再次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外交风范和人格魅力仍然令我们无比崇敬和钦佩。
一、精彩亮相,耀动日内瓦
1954年4月24日下午,中国代表团抵达日内瓦国际机场。当头戴黑色礼帽、内着黑色中山装、外套深灰色大衣的周恩来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舷梯时,早已等候多时的数百名记者纷纷拥上前去争相拍照。一时间,周恩来成为西方记者争先报道的对象。
26日下午3时,日内瓦会议在国联大厦隆重开幕。在参加会议的20个国家中,东西方阵营的力量对比为4:16。美国国务卿、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认为西方阵营将稳操胜券,所以故意将自己发言的时间由27日改为28日,与周恩来在同一天发言。28日,不可一世的杜勒斯旁若无人地走上发言席,把发动和进行朝鲜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要求中国军队撤出朝鲜。杜勒斯讲完后,径直走出会场,扬长而去,留下副国务卿、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史密斯继续听会。接着,周恩来健步走上发言席,用语调平和、富有哲理的发言对杜勒斯的言论进行了批驳,提出了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主张。周恩来的发言立即引起了与会各国代表的不同反响。
◆1954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这是4月24日他抵达日内瓦时的情景。
在随后举行的小型会议上,周恩来开始“反击”。他当面对杜勒斯说:
【“我们到这里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来跟你们吵架的,不要摆出一副指责别人的架势。你的讲话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你究竟准备怎么解决,把你的方案拿出来嘛。”】
杜勒斯被“将”了一军,顿时乱了阵脚,慌乱之中提不出任何合理建议,只是语无伦次地强调必须经由联合国监督朝鲜选举。对此,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联合国已是朝鲜战争的交战一方,根本无此资格。杜勒斯被驳得哑口无言,这才感觉到了周恩来的厉害。会议开始一个星期后,杜勒斯回国,留下副国务卿史密斯应付门面。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以高超的外交智慧和娴熟的外交才能,使美国第一次在二战后的国际舞台上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从而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二、不辞辛劳,休会期间多方奔走
5月8日,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会议希望在越南南北双方之间,采用“朝鲜模式”划出一条“临时军事分界线”,以结束战争。在这一问题上,北越代表范文同坚持以北纬13度线为界,而法国方面则主张分界线应划在北纬20度线。为此,谈判曾一度陷入僵局。
◆1954年,中国代表团一行在日内瓦留影。
6月24日,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团长休会,周恩来利用这个机会应邀访问了印度、缅甸,向印、缅两国领导人分别通报了日内瓦会议的情况。6月29日晚,周恩来结束对缅甸的访问回国。7月3日,周恩来偕罗贵波、韦国清、乔冠华等人,到广西柳州同胡志明、武元甲、黄文欢等越南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谈中,周恩来对胡志明说:
【“印度支那问题已经国际化,这是关键性的特点,它超过了朝鲜问题的国际化范围程度,当年朝鲜、苏联、美国都想把战争局部化,所以朝鲜战争停下来了,形成双方相持的局面。在越南,由于帝国主义害怕中国的所谓‘扩张’,因此,绝不会让越南民主共和国取得大规模的胜利。”】
基于这一原因,周恩来认为越方不能急于取得全国性的胜利,要求也不能太高、太多,否则“印度支那不能达成和平,美国必然干涉,这样战争国际化,对我不利”。关于区域划分问题,周恩来向胡志明建议:
【“越南应争取以北纬16度划线,如果他们不答应,就以九号公路为界;在老挝,在上、中、下寮要各有一块地区在柬埔寨,你们可以提出划集结区,但对此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周恩来的分析和建议,切合当时国际局势的实际,得到胡志明、武元甲等人的赞同,中越双方达成共识,签署了“七月五日协议”。7月6日,周恩来飞回北京,向中共中央汇报了日内瓦会议以及中越柳州会谈的情况。7月9日上午,他再次飞往日内瓦。7月21日,日内瓦会议终于就印度支那问题达成了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确认了越南北方的独立地位。
◆1954年6月,周恩来和印度总统拉金德拉·普拉沙德(右一)等人合影。
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国际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和团结了一切可能的力量,揭露了美国破坏会议的图谋,使会议取得了成果。美国本想在会议上孤立中国,但是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美国搞的一套不但没有得逞,反而使它自己陷于被动和孤立,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三、“握手事件”的历史真相
一提到日内瓦会议,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的“轶闻”。然而,据时任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始终陪伴在周恩来左右的王炳南回忆,所谓“杜勒斯拒绝握手”之说,纯属演绎。对此,王炳南曾回忆道:
【“有人说,在日内瓦期间,周恩来总理要同杜勒斯握手,被杜勒斯拒绝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在整个会议期间,我始终在周总理左右。开会时,每次都是我陪着周总理入场。事先我对于从哪个门进去,座位在哪里,都了解得很清楚。我在前引路,周总理和代表团成员跟着我一直进入我们的座位。会场座位是按每个国家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排列的。‘中国’的英文是CHINA,C在前,美国USA,U排在后面,和苏联代表团在一起,距离中国代表团较远。国联大厦会议大厅有好几个入口处,我们同美国代表团不是从同一门进入会场,不可能碰在一起。会议中间有15分钟休息,代表团成员可以到餐厅、酒吧间去吃点心、喝咖啡。我们代表团从不和美国代表团聚在一起。而且,总理非常审慎和严谨。杜勒斯是坚决反共的头子,总理从来就没想去和他握手。”】
◆1954年,日内瓦会议会场。
杜勒斯是个极端仇视共产主义的人。他1953年1月出任美国国务卿后,一直积极推行反共政策。作为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代表团团长,他在制定与会方针时,特别强调要孤立和打击中国代表团,不许美方人员同中国代表团人员接触,包括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日内瓦会议开幕那天,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入场后,首先来到苏联外长莫洛托夫面前跟他握手。莫洛托夫当即把艾登介绍给了周恩来,两人随即握手致意,气氛友好。在场的记者纷纷按动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场面。4月28日,艾登担任会议主席。艾登想照莫洛托夫那样,介绍杜勒斯跟周恩来握手。艾登想先征求一下周恩来的意见,如果周恩来同意,再去跟杜勒斯商量。周恩来表示同意艾登的建议。艾登于是去征询杜勒斯的意见。杜勒斯却表示,他不能接受艾登的建议,而且他还对艾登跟周恩来进行接触的做法表示了不满。
◆杜勒斯
事实上,所谓“拒绝握手”之说也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这件事其实发生在周恩来和史密斯之间。7月18日,日内瓦会议举行第23次限制性会议。会议休息时,史密斯主动来到担任周恩来翻译的浦寿昌跟前交谈。周恩来看到后,走过去跟史密斯打招呼,并向他伸出了手。史密斯大概是碍于杜勒斯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的要求,没作表示。这当然有失风度和外交礼节。对此,史密斯感到非常尴尬。随后,周恩来过去跟法国外长交谈,史密斯很不好意思地凑上去,插话道:
【“每次我走近周恩来先生,记者就会说我和周恩来先生握手了。”】
周恩来答道:
【“我已经伸出手来了。”】
史密斯赶紧辩解:
【“我刚才一手拿香烟,一手拿杯子。下回我会伸得比您快。”】
第二天,日内瓦会议结束,各国代表团在休息室相互道别。当周恩来走进休息室的时候,史密斯赶紧上前搭话,并“不失时机”地伸出右手握住了周恩来的左臂。这样,既没有破了杜勒斯不准跟中国人握手的“规矩”,又弥补了前一天的失礼。这就是发生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的“握手事件”。
四、“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令西方倾倒
日内瓦会议期间,为了让与会各国代表和记者了解中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气象、新成就,中国代表团举行了两场大型电影招待会。
第一次放映的是纪录片《1952年国庆节》。为吸引更多观众前来观看,周恩来让工作人员把请柬印成两种,一种是指名邀请,另一种不写姓名,放在“记者之家”,让南越、南朝鲜以及不便邀请的美国记者自取,现场用英语作简单说明。放映时,全场爆满,各国记者对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发出了热烈而由衷的赞叹。
第二次放映的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负责放映工作的中国代表团新闻联络官熊向晖特别请英文翻译将剧情和主要唱段写成了一本16页的说明书,剧名译作《梁与祝的悲剧》。当熊向晖兴冲冲地向周恩来汇报他的“创造性工作”时,周恩来没有表扬他,反而说:
【“这才是党八股呢!”“十几页的说明书,亏你想得出来!我要是记者,就不看你那本说明,又不是上政治课,还要发讲义。”】
熊向晖苦笑道:
【“叫我说,给洋人看戏,本身就是对牛弹琴。”】
周恩来笑道:
【“琴还是要弹,不但有政治意义,也是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嘛。问题是你怎么弹这个琴?你用十几页说明书去‘弹’,那叫‘乱弹琴’,我换个‘弹’法就能弹通,你信不信?”“怎么弹?”“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就行。”“什么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熊向晖点点头,又摇摇头,半信半疑道:
【“这样……行吗?”】
周恩来把手一挥:
【“你就这样办吧,保你不会失误。如果失误了,我送你一瓶茅台酒!”】
果然,电影放映时,观众们都入戏了,全场鸦雀无声,气氛肃然。当演到“哭坟”和“化蝶”时,很多观众发出一片同情的感叹声。当影片结束、灯光复明时,全场观众如醉如痴,静默了一分多钟。突然,不知哪位观众鼓了一下掌,全场顿时沸腾了,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和喝彩声经久不息。一位美国记者甚至说:
【“这部电影太美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
中国代表团的工作人员高兴地互相祝贺,在激动之余,更加钦佩周恩来超群的智慧与非凡的人格魅力。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9-04-29/5632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