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重温共产党人的珍贵品质

重温共产党人的珍贵品质

  

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严守入城纪律。 上海市档案馆藏 制图:蔡华伟

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了我的解放战争系列《决战》,社会反响比较好。王为松社长提议: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能不能写本关于上海解放的书?我没有多想,就答应了,于是有了现在的《战上海》。

其实我并不是研究上海史的,为什么敢于写上海解放?因为我此前已经出版过两本书。《华东解放战争》写解放上海战役,《跨海之战》写了1950年中苏联合上海防空保卫战。一头一尾有了,中间补充一些接管、改造上海的内容就可以成形。

接触史料后,我才发现问题比预想要复杂得多。我阅读了1949—1950年的《解放日报》,查阅当年的历史档案,上海解放初期的形势非常严峻:蒋介石秘密搬空了国家银行储备,卷走了上海百姓的大部分财富和物资,在长江口布雷掐断了国内外贸易,企图把上海人民饿死困死。上海市面上盗匪出没,特务破坏,投机盛行,物价飞涨,用“一穷二白的烂摊子”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大家都在看着共产党和解放军,怎么来管理这个复杂的大上海?

人们看到了什么呢?

人们看到了一群意志坚定、斗志昂扬的共产党人,他们迅速融入上海社会,接管、调查、决策、出击,用铁腕钢拳砸烂了金融投机的地下网络,集中清理扫荡了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和盗匪,斗智斗勇捕获了间谍特务。与工人兄弟一起,修复铁路轮船,将粮食煤炭源源不断运抵上海,从而稳定了物价,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

人们看到了一群充满智慧的共产党人。在上海解放的第一年,在城市管理和经济运行方面,共产党人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刚进入上海时,面临的是怎么养活500万上海市民的大问题。他们迅速恢复铁路和航运,将解放区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运进上海,保证人人有饭吃,工厂能够开工。为控制物价波动,采取解放区的供给制办法,搞折实单位工资,保证工薪阶层的收入不贬值。陈云同志到上海指导税收工作,发掘上海的财政潜力,针对市场的投机风潮,以举国之力,调配物资,控制物价,进而实现全国财政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又发行公债,帮助新政权度过财政困难时期。新中国制定的许多财经政策法规,都有从上海治理中汲取经验。这些探索不仅在上海取得了巨大成绩,有些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也有指导意义。

在重温历史和写作过程中,我由衷地敬佩这些共产党人,他们身上有很多发光的品质,值得我们倍加珍视。

在共产党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为了上海的解放,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不惧艰难险阻。从军队进城露宿街头不扰民,到为人民站岗放哨,从打击银元贩子,到扫清土匪特务,共产党人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时刻和人民站在一起,才有威望和号召力,才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赢得了上海人民的拥护。几百万人团结一致,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共产党人的廉洁和朴素赢得了人心,这不仅仅是因为共产党人的纪律严明,更是因为他们心中秉持了高尚的道德观、价值观。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指示,是共产党人的自觉遵循。“其身正,不令而行”,有了这样的先锋队,人民群众才会紧紧跟随。

从打天下到管理大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转折,问题和困难千头万绪。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共产党人展示出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刚进上海时,大家一方面吸取以前城市管理的经验,一方面把上海各方面的资料拿来学习研究,尽量避免盲目和失误。比如认真研究旧租界的土地管理规章和税法,用合法手段收回了大量外资的房地产。如果工作中出现错误,则立即下令纠正,绝不护短。这不但没有降低党的威信,反而让百姓佩服共产党人的光明磊落。在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共产党人越来越熟练地管理起了城市,并且创造出新的方法和模式。在短短一年中,就使上海从消费型城市转化为生产型城市,成为新中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预言,在上海解放后的一年中变成了现实。

今天,上海已经发展成为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与70年前相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抚今追昔,我们还记得前辈们经历的峥嵘岁月吗?我们该如何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如实展现当年共产党人接管上海的风雨历程,从前辈们非凡的经历中寻求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

写作这本书时,我最注重的是保留原始史料和记录。共产党的政策和指示都是开诚布公的,政府的公告、首长的讲话都刊登在《解放日报》上,批评和处分的决定也是公开的。不是官话套话,而是开门见山的大实话。所以我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叙述时,都尽量引用原文。有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陈述,但是总感觉还不如用当年的原话更直接、更能体现历史的样貌。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方志办整理和出版了许多历史档案资料,为这本书充实了内容。我的朋友把家藏的《华东区财政经济法令汇编》借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数据。总之,这本书是用第一手史料撰写的,希望它能让读者朋友满意。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9-03-26/5573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3-27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