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
毛泽东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
迎 春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毛泽东时期。毛泽东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光辉的时期。有的人把这个时期叫做“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概括都很精辟、形象。
为什么说毛泽东时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呢?因为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不仅生产力得到飞跃式发展:由原始的手工工具到初步实现机械化,再发展到爆炸原子弹的现代化;实现了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会主义的跨越,由消灭官僚资产主义、封建主义,到消灭资产主义经济关系,再发展到开始消灭当权派与群众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开辟了通向共产主义的前进道路,从打倒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从运用马列主义,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建了社会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成为国际上反对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旗手,站立在世界各民族之巅。所以,无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和国家地位等各个方面看,我们都可以自豪地说:毛泽东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期,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地位也是数一数二的。
下面说说这几个方面的伟大成就:
一,生产力的飞跃发展
我国的生产力得到飞跃式发展:由原始的手工工具到初步实现机械化,再发展到爆炸原子弹的现代化阶段。
新中国继承的是旧中国“一穷二白”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古老的农业经济,一家一户是一个经济单位,使用的是铁锨、锄头等手工工具,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这种“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已经停滞了千年以上;那时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几乎没有机器生产的产品,“穷得叮当响”。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毛泽东时期,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不仅解决了九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把我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第六大工业国,不仅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还放了人造卫星,接近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几百年的水平,是生产力的飞跃发展。这些都是在原有基础差,外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取得的,应该说在我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农业生产面貌的根本改变
建国前夕毛主席就指出,我国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还停留在古代,使用的是锄头、铁锨等手工工具和个体劳动,只能“靠天吃饭”,等待大自然的“恩赐”,根本不可能改变河山面貌。
集体化以后,河山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八万多座水库拔地而起,灌溉面积翻了一番还多,比几千年积累的灌溉面积还多;治理了各大河流,让水患变水利,比历史上治水的总成就还要大;土地进行了平整、深翻,由人拉犁、毛驴耕地,到部分地区的机械化耕种;由家庭照明用植物油灯,到农业生产也采用机电灌溉;由使用“老墙土”、沤绿肥,到使用化肥,氮、磷、钾配合使用;不仅采用良种,而且开始推广杂交品种;发展了社队企业等等,总之,水、土、肥、种等农业生产的要素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开始向农业的现代化进军,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美国的前国务卿艾奇逊曾经说过:“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新中国建立后不到三十年,不仅解决了九亿多人的吃饭、穿衣的问题,而且依靠农民、农业为工业化提供了食物等农产品和资金了积累,为实现国家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些人用现在的生产力水平看当时情况,认为解决吃饭问题根本不算什么事,可是,用历史的眼光,结合当时的经济基础和外部条件来客观评价,这确实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
2,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
旧中国的现代工业基本上是空白,连火柴、钉子也叫洋火、洋钉。1952年全国仅生产自行车8万辆,还不能生产手表。(《中国统计年鉴》1983 242、243页)短短的二十几年,发展成为轻重工业并重,能够用现代机械武装数以千万计的劳动者双手,用钢铁支撑起共和国的脊梁,把我国由一个消费“洋”货的国家,发展到能够自己生产钢铁、原油、生产机械设备,自行建设和装备攀枝花钢铁企业、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成昆铁路、襄樊铁路,建设西昌、酒泉火箭发射场,能够制造运10型大飞机、人造卫星、原子弹、氢弹的工业大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向中西部转移,最重要的是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为不断扩大再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始向工业的现代化发展。
综上所述,毛泽东时期的我国经济,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农业国,逐步实现了工业化、机械化,在向现代化迈进,生产力的这种飞跃发展,不仅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二,生产关系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向公有制的跨越
毛泽东时期实现了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到社会主义的跨越,由消灭官僚资产主义、封建主义,到消灭全部资产主义经济关系,再发展到开始限制商品经济的阶段。
毛泽东时期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和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在向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前进,开辟了我国历史的一个新纪元。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而且使我国的政治、文化及其他社会关系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旧中国农村主要是封建的租佃关系。据我们在天津郊县的调查,解放前农民交租的方法和数量叫“三大堆”。农民收了高粱以后(因为地下水位高,大部分只适宜种植高粱),把庄稼分成三大堆,由地主家挑选一堆,剩下的归佃户所有。南方农田产量一般比北方高,是按照约定地租数量交租,普遍高于总收成的三分之一。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再加上这种封建租佃关系重压,农民连温饱都不能解决,哪里还有能力扩大再生产;城市则有少量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建国以后,我们消灭了官僚资本和封建租佃关系,以后,又采用赎买的政策,消灭了残存的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了公有制经济,包括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正如毛泽东所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13页)
“所有制变更了”的表现,就是劳动者没有失业的现象和被解雇的威胁,表明了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能够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虽然工人劳动以后还领取一定量的工资,但是,这个工资与雇佣劳动制度的工资不同,不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因为,从质的方面看:雇佣劳动制度下的工人,有时就找不到工作,劳动力商品卖不出去,得不到工资;而我国的工人没有“卖不出”的问题;从量上看,工资不会随劳动力数量的增减而波动,这些现象表明,毛泽东时期的工资,是工人与其他工人交换劳动的部分,不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
毛泽东还说:“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
可见,毛泽东时期的劳动者,一方面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没有失业的问题,没有被解雇的威胁,社会上也没有占有利润的资本家;但是,劳动者还要领取一定量的工资,“跟旧社会差不多,分等级,有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等价交换,要拿钱买米、买煤、买油、买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86页)
总之,劳动者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的主人,另一方面又是部分劳动的私有者,具有社会主人与部分劳动的私有者双重身份。
毛泽东说的,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是从经济的细胞形态看生产关系。当我国消灭了封建地租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后,只存在产品与简单商品两种经济关系。产品经济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而简单商品经济则是私有制的经济关系。
农业集体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以后,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同志式互助合作”的产品关系,也还存在着劳动者交换劳动的商品货币关系,基本上摆脱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是说既存在着生产着的共产主义关系,也残存着私有制的经济关系,详细分析两种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这里就不涉及。
毛泽东时期是产品经济不仅迅速发展,而且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关系中比重也不断加大;商品经济总量虽然增加很快,但是,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却不断下降。
农业还没有实现集体化时,党和政府就采取一些行政措施,限制了商品经济。最初是对粮食、棉花等的统购统销,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使这些商品买卖由政府垄断,价格固定,制限了商品价格的波动和投机倒把;以后又对一些紧俏的工业品,如自行车、手表等实行凭票供应,这些商品的价格和流通都不“自由”了。而随着产品经济的发展,房屋、大量药品等也退出商品经济的领域,根据需要进行分配。这些都说明商品经济关系总体上处于逐步衰退的趋势,货币的作用受到限制。
这种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不是我国的首创,原苏联实行过。但是,我国没有停止在这种生产关系上,而是更加前进了一步,就是让干部(管理人员)参加生产劳动,举办“五.七干校”,同时,新提拔的干部,不改变原来的工资待遇,这是在生产关系中的一大变革,是为了防止干部(管理人员)重新变为资产阶级,是经济关系方面的革命。
毛泽东晚年说:“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 第487页)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们反对继续革命的经济根源。所以,新涌现出的干部,包括国家一级的领导人,如王洪文、吴桂贤、李素文、陈永贵等人,在担任领导职务以后,工资都没有变动,保持原来的工人工资级别,这是经济关系革命中的新进展。
劳动者的双重身份:社会财富的主人与部分劳动私有者,表明社会主义这个过渡时期,一直存在着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斗争就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
三,进一步开辟了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打倒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赎买了民族资产阶级,再发展到打倒共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进一步开辟了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解放后,我国走实现公有制发展经济的道路,是毛泽东领导党内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与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斗争的结果。
解放后不久,毛泽东极力主张实现农业合作化,而刘少奇则反对,说这种主张是“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以后在发展农业合作社的问题上又有“下马”与“上马”之争,直到毛泽东做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以后,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结束了这一场斗争;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后,走资派又刮起了“共产风”、“浮夸风”,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严重虚报农产品产量,使集体化运动经历了挫折,又是毛泽东挺身而出“纠左”,把农村集体经济落实在“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上,扭转了形势,重新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三年困难”时期,走资派认为形势“一团漆黑”,主张包产到户,回归单干的老路,毛泽东批判了这种主张,并且得出社会主义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的结论。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把社会主义革命引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一步开辟了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四,建立社会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
实现农业集体化,消灭资产阶级等,都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述,还有苏联的实践经验。而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斯大林宣称社会主义不存在阶级斗争了,只需要发展生产力就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他不仅在政治上做出这样的论断,而且在经济理论方面,也有经济规律的论述。我国在消灭资产阶级的斗争阶段,毛泽东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毛泽东则不仅恢复了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存在阶级斗争的理论,而且创建了继续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列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阶级斗争?------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误。”“一九四九年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整个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这些理论构成了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复辟资本主义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的科学性。
五,世界上反帝反修的旗手
斯大林逝世以后,赫鲁晓夫做了大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实际上是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并提出“全民党”、“三无世界”等修正主义理论。毛泽东高举反对修正主义的大旗,领导中国共产党与之进行了“十年论战”,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取得伟大的胜利;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高高举起斗争的大旗,成为第三世界的旗手。
总之,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时期的主义领导人、灵魂,为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群众指明世界发展的趋势,指明了斗争的目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充分发挥了伟大人物的巨大能动作用;但是,历史的发展进程,最终还是由群众决定,因此,毛泽东逝世以后的历史演变,再一次表明“道路是曲折的”,历史的发展必然会经过反复,广大群众才可能真正理解和接受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中国人民最终必将沿着毛泽东指引的道路阔步前进!
本文发布时有所删改。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9-02-20/5515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