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真相|中共军队的三份名单都打了谁的脸?
抗战真相|中共军队的三份名单都打了谁的脸?
第一部分、中共军队击毙的日军将领名单
1、沼田德重中将
日军第114师团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曾参与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侵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等城市,恶贯满盈。
1939年7月16日,遭到八路军115师鲁西军区主力伏击,胸腹部被击中数弹,伤势严重,立即被送往济南市日军陆军中心医院抢救。8.12因伤重不治死亡。这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击毙的第一名倭军将领,而且是在职中将。
2、阿部规秀中将
名将之花,日军“山地战专家”,“蒙疆驻屯军”司令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在职中将。
1939年11月7日,在黄土岭与八路军之战中,混成二旅“败走麦城”,阿部规秀本想率队“迅速追击八路军主力,并将其捕获”,却落入八路军杨成武部预设的包围圈中。阿部规秀强占民居作为指挥所,被我军发现后,一炮毙命。
3、饭田泰次郎中将
日军第35师团步兵旅团旅团长。1921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直接参与了全面侵华战争的阴谋策划活动。
百团大战,1940年11月18日深夜,第35师团第35步兵旅团本部及部分直属部队的宿营地,遭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一支精锐小分队夜袭(斩首行动?),八路军趁夜接近,组织了数挺轻机枪在近距离向帐篷区扫射,并大量投掷手榴弹。
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小分队击毙击伤日军200余人。饭田泰次郎身负重伤,被连夜送往邯郸的日军野战医院抢救,但因伤口严重感染和内脏糜烂,无法医治,于11月28日毙命。饭田泰次郎死后,被日本天皇裕仁追晋为陆军中将。
4、秋山静太郎中将
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步兵科。以驻法武官身份赴法留学,官至长崎要塞司令官、陆军少将。七七事变后,在第十二军司令官饭田贞固中将手下组建秋山支队。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尸体遍野,残忍之极,令人发指。秋山的暴行引起八路军第115师苏鲁支队司令员张光中的特别“关注”。
1940年1月13日,秋山率领支队在诸王庄进行休整,鲁南军区即派主力将其包围。双方展开激烈的搏斗,秋山在率部进行突围时,被击中胸部落下马来。日军随军军医立即对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随后在几名士兵的护卫下,秋山突出重围,被送至日军坊子野战医院进行抢救。1月23日,秋山伤势恶化,终因抢救无效而毙命。被日本天皇裕仁追晋为陆军中将。
5、山县业一中将
1910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步兵科,1940年8月1日晋升为陆军少将,任步兵第119旅团长(第13军、第116师团),率部在皖南、皖浙、大别山一带作战。
1941年12月25日,山县业一带领副官和3名卫兵便装骑马出外游玩,被中共地下党人员发现,迅速通报给附近的新四军第7师第19旅第56团,第19旅旅长孙仲德随即派出一个营隐蔽跟踪(虎口拔牙,做了打援准备),在巢县钓鱼台镇附近树林将其一行包围,全部击毙。山县业一死后,被日本天皇裕仁追晋为陆军中将。
6、下田宣力中将
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机械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工兵科,先后任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三角课课长、陆军测量部部长、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二铁道部总监,陆军少将。死后追晋陆军中将。
1943年起,晋察冀边区根据地八路军化整为零率领抗日军民,组成敌后武工队,不断拔除日伪军据点,破坏铁路,寻歼分散活动的日军,使得日军华北方面军不断收缩兵力,分别驻扎在铁路沿线的城镇。日军则使用铁甲车沿铁路线“扫荡”。担任铁道部总监的下田宣力负责保障铁路线。1943年1月24日,井陉至娘子关的铁路被抗日军民破坏,下田赶到现场监督,行踪暴露。1月26日傍晚,八路军武工队混在民工队伍中,突然发起攻击,当场将下田宣力击毙。预伏在附近山里的部队也随即杀出,全歼当地日军守备队。
7、吉川资少将
日军第53旅团旅团长。1912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从基层上来的日军少将,善于率部攻坚和突击,曾参与两次长沙会。死后,被日军大本营陆军部追授予二级金鵄军功勋章。
1945年3月,日军第43军调集3万余兵力,采取分进合击、分区“清剿”等战术,以鲁中、滨海为重点,展开全区性大“扫荡”。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罗舜初,指挥第1、第2、第3、第4、第5军分区部队,与日军第59师团周旋在鲁中地区,不断以阻击、袭击、伏击、袭扰等战法打击敌人,4月25日,吉川资到第111大队督战,被埋伏的八路军乱枪击中头部,当场毙命。
题外话
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军队还击毙了一名曾经的日军将领 — 元香罄(少将,曾任第14旅团旅团长),他当时已被阎锡山的部队所收编,毙命于1948年7月。(至于在解放战争中被全歼的由全日军官兵组成的山西第十总队,就不在这里挖坑详述了)
第二部分、对日作战中牺牲的日本八路名单
今野博,在同八路军武工队深入敌战区日照县付瞳一带活动时被捕,后遭日军杀害;
铃木宏,在博兴县开展瓦解敌军工作时,与八路军敌工干部林殿卿一起被捕,同时遇难;
黑田,在日军“九·二七”大扫荡中,和八路军并肩战斗,英勇牺牲;
藤勇,在“反战同盟”淮北支部任支部长,1945年夏在配合新四军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坂谷义次郎,在1944年9月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日本宪兵逮捕,他拒绝利诱,不怕刑讯,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松田,在解放高邮战斗中主动请求入城谈判劝降,不幸被日军杀害;
宫川,在瓦解日军的战场宣传中,光荣献身。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反战同盟”共牺牲34人,他们是:
寺泽吉藏、今野博、安藤清、浅野清、黑田嗣、铃木宏、松野觉、森增太郎、大野静夫、后藤勇、坂谷义次郎、松田、田钿恙、吉田武、福冈留、宫川户吉、中西勉、中川秋夫、户田益、高木敏雄、原广见、小林春夫、青木定夫、中山正、初田清太郎、浜田真实、砂原利男、佐野甚七、与津、富田、绀野、宫崎、田中实、吉圣次郎。
侵华日军中大批官兵被八路俘虏后成功改造,并建立了反战同盟,其中至少有34人成为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反侵略事业的烈士。足见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强大。
这一成果的由来,基于抗战时中共军队俘虏的数量庞大的日军官兵。因皖南事变后不再向国民政府上交俘虏,故该项数据独立于国民政府之外。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八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统计,自1937年9月八路军686团参谋长陈士榘捉住第一名日军俘虏后,至1945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共俘虏日军6213人。(包括随军家属、役夫,以及一些韩国人、台湾人和琉球人,不过除了家属役夫以外,多数韩国人、台湾人和琉球人虽然武器装备和正规日军一样,训练有素,作战凶猛,威胁有时更大,但往往不计入日军战损,以至这一总数与日军记数有一定出入,毕竟,在真正的日本人眼中,这些人最多算作战物资,而不能当人看的)
八路军、新四军公布的日军俘虏中,比诸国军俘虏,有更多的军官。有姓名可循的包括日军大队长三人、中队长四人。其中,柴田茂在1945年8月12日被俘,岩崎学与山谷悦二郎在1945年12月被俘(奉命等待遥远的国军而武装拒绝向近在身边的八路投降)。
1939年11月7日,“觉醒联盟”在山西省辽县(如今的左权县)举行成立仪式,它是日本在中国的第一个反战组织。到1942年已经拥有山东支部、太行支部、冀南支部、冀鲁豫支部、太岳支部等5个支部。
新四军中也先后成立了“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组织,在华中、苏北、苏中、淮南、淮北等地建立了支部。
1942年8月,在野坂参三的指导下,“日本士兵代表大会”和“全华北反战大会”在延安召开,“觉醒同盟”和“反战同盟”合并,成立“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衫本义夫为联合会会长,森健、松井敏夫为副会长。
从此,分散在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日本反战团体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活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据1944年4月的统计,同盟成员已发展到253人,支部16个。
第三部分、中共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团职以上干部名单
1.王平陆(1902-1938),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冀热边区特委书记,1937年 12 月 30日在热河省青河沿战斗中负重伤,1938年 1 月 1 日牺牲;
2.陈锦秀(1912-1938),八路军115师 344 旅 688团团长,1938年 1 月22 日在河北省平山县温塘镇作战牺牲;
3.理琦(1908-1938),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委员会主席,1938 年2月 13日在山东省牟平县雷神庙作战牺牲;
4.刘礼年(1909-1938),八路军120师 359 旅 717团政委,1938年 3 月31 日在山西省宁武县石湖河作战牺牲;
5.陆省三(1915-1938)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鲁东地区工委书记,1938 年4月在山东省昌邑县瓦城村被敌杀害;
6.叶成焕(1913-1938),八路军129师 386 旅 772团团长,1938年 4 月16 日在山西省武乡县长乐村战斗中牺牲.
7.王育民(1914-1938),八路军129 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1938 年5 月 11日在河北省南宫县被敌杀害;
8.刘连科(1917-1938),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8年 8 月在河北省蓟县潮白河战斗中牺牲;
9.秦进乐 1909-1938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1938年9月23日在山西省辽县作战牺牲;
10.陈宇环(1896-1938),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1938 年 9 月与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1.张襄国(1911-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1938年 9月于北平市北西野山坡战斗中牺牲;
12.洪麟阁(1902-1938),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 路总指挥,1938年 10 月在河北省蓟县作战牺牲;
13.韩明柱(1913-1938),八路军鲁东游击第 8 支队副司令员,1938 年 10月 8 日在山东省长山县西蒙家庄战斗中牺牲;
14.金道松(1911-1938),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1938年 11 月21日在日军空袭延安时牺牲;
15.杨靖远(1902-1938),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1938 年12 月 14日在河北省盐山县牺牲;
16.那恕(1915-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 支队政治委员,1938 年于河北省涞水县作战牺牲;
17.杨万林(1911-1938),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 师参谋长,1938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村战斗中牺牲;
18.温健公(1908-1938),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1938 年12 月 26日在敌机空袭中牺牲;
19.黄政(1908-1938),八路军120 师大青山骑兵支队4 支队副支队长,1938年在绥远省陶林县章旦沟战斗中牺牲;
20.李剑卜(1914-1939),八路军第 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 2 支队参谋长,1939 年2月在河北省霸县新镇被敌杀害;
21.邓永耀(1913-1939),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 3月 3 日 在河北省武邑县徐沙村战斗中牺牲;
22.陈生庆(1912-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 1939 年3月 26 日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3.鲍辉(1904-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 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 年3 月 30 日在山东省博山县遇害;
24.高唏(1913-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4 分区平井获支队政治委员,1939年 3月在河北省束鹿县东焦战斗中牺牲;
25.蒋洪高(1909-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1939年 3月在河北省定县长庄战斗中牺牲;
26.苏苏(1914-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 1支队参谋长,1939 年6 月与河北省迁安县大峪战斗中牺牲;
27.马耀南(1902-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3 支队司令员,1939年 7 月 22日 在山东省垣台县牛王庄战斗中牺牲;
28.黄胜斌(1912-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委,1939年于河北省获鹿县作战牺牲;
29.魏大光(1911-1939),八路军120师独立 2旅旅长,1939 年8 月在河北省永清县大宁口村乘船时与日军汽艇遭遇,在激战中牺牲;
30.郭征(1919-1939),八路军 120师独立1 旅参谋长,1939年 9 月 28日 在河北省灵寿县陈庄战斗中牺牲;
31.王铭森(?-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 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 11 月 15日在山西省应县马牙寺作战牺牲;
32.胡一新(1913-1939),八路军雁北 6 支队政委,1939年 11 月于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作战负伤后牺牲;
33.余化臣(1908-1939),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1939年于河北省丰润县城关作战牺牲;
34.段世曾(1904-1939),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 师师长,1939年于河北省高阳县新桥战斗中牺牲;
35.董少白(1912-1939),八路军山东纵队12 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 年牺牲于山东省费县;
36.杨铁成(1914-1939),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 年牺牲于河北省霸县;
37.牟光义(1901-1939),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1939 年12 月 12日在山东省掖县河南村与扫荡的日军遭遇,被捕后牺牲;
38.曹志尚(1902-1940),八路军鲁西军区汶郓钜嘉游击支队副支队长,1940年 2月于山东省嘉祥县响水口战斗中牺牲;
39.阎祖皋(1914-1940),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 1940年 3月 9日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0.姜林(1918-1940),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 支队政治部主任, 1940 年3月 9 日 于河北省遵化县南营作战牺牲;
41.彭德大(1914-1940),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 3 月12日 在绥远省武川县后垴包战斗中牺牲;
42.冷赤斋(1915-1940),八路军冀南军区2 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春于河北省滏阳河西地区遇害;
43.马玉堂(1910-1940)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1940年赴任途中过平汉铁路封锁线时与日军遭遇,不幸牺牲;
44.闻允志 (1900-1940), 八路军第 2纵队 1 旅政治委员、 冀鲁豫军区 1 分区政委, 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
45.李荣(1901-1940),八路军冀南军区4 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0年 7 月于河北省永年县临名关战斗中牺牲;
46.董天知(1910-1940),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 3纵队政委,1940 年8 月 20 日于山西省潞城县王家庄战斗中牺牲;
47.徐秋(1898-1940),八路军鲁西军区2 分区副司令员,1940年于山东省郓城县战牺牲;
48.王溥(1910-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1940年 11 月 16日于河北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49.郝玉明(1910-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 11 月 16日于河北省曲阳县张家峪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50.马振华(1907-1940),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1940年于河北省宁津县筛泉作战牺牲;
51.郭建中(?-1940),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 2 纵队兼晋西北军区 8 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52.苏精诚 (1912-1941), 八路军129 师 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1年 1 月 27 日于山西省武乡县韩壁战斗中牺牲;
53.张铎(1915-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5 旅政治部副主任,1941年 1 月在山东省平度县马各庄战斗中牺牲;
54.贾源(?-1941),八路军冀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1941 年 2月 16 日 于任(任丘)河(河间)大(大城)地区作战牺牲;
55.朱宝琛(1910-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1941年 2 月与山西省灵丘县南山战斗中牺牲/
56.杜希龄(1906-1941),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年 3 月于山东省濮县被害;
57.晏显升(?-1941),八路军 120师兼晋西北军区洪赵游击纵队司令员, 1941年 5月 29 日于山西省汾阳县向阳镇战斗中牺牲;
58.杨忠,原名欧阳吉善(1909-1941),八路军115师教导 6 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1941 年9 月 4 日在反扫荡作战中在山东省惠民县涂骇河畔负重伤后牺牲;
59.刘海涛(1907-1941),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 9支队司令员,1941年11 月与山东省蒙阴县作战牺牲;
60.刘涛(1911-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1941年 12 月 4日 于山东省沂蒙山地区作战牺牲;
61.戴克信(1918-1941),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巨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1 年 12月于山东省巨野县作战牺牲;
62.王立人(1910-1941),八路军115 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1941 年 12月与山东省沂蒙山区作战牺牲;
63.曹有民(1912-1941),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1941年牺牲于河北省望都县;
64.刘子超(1905-1941),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1941年 12月 11 日 于山东省沂水县作战牺牲;
65.张宝龙(?-1941),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4 支队支队长,1941年于绥远省大青山地区作战牺牲;
66.熊德成(1907-1941),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2分区参谋长,1941年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67.郭国言(1913-1942),八路军太行军区3 分区司令员,1942年 2 月 9日于山西省武乡县太有镇阻击扫荡之敌时牺牲;
68.范子侠(1908-1942),八路军129师新 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 6 分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曾经三次负伤。1942 年2 月 12日在河北省沙河县柴关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
69.包森(1916-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1942年 1 月 12日在著名的果河沿战斗中以七个连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千余,1942 年 2 月 27日在河北省遵化县野瓠山战斗中牺牲;
70.刘德明 (1911-1942), 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 纵队兼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1942 年 2 月17 日在山西省交城县指挥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1.杨成德(?-1942),八路军冀鲁边军区 3 分区司令员,1942年 2 月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72.陆升勋(1907-1942),八路军山东纵队1 支队副司令员,1942年春在山东省莱阳县作战牺牲;
73.刘诚光(1915-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 4 月3日在河北省遵化县甲山被优势之敌包围,战之弹尽粮绝后跳崖牺牲;
74.刘诗松(1911-1942),八路军129 师新7 旅政治部主任,1942年 4月 11 日于河北省南宫县郑家堤作战牺牲;
75.郭六顺(1912-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1942 年4 月 17日于河北省交城县陈庄作战牺牲;
76.杨宏明(1910-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4 分区司令员,1942年 4 月 29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7.孙益民(1913-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4 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 年4 月 29 日于河北省曲周县香城固作战牺牲;
78.陈元龙(1912-1942),八路军129 师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 4 月 29日于山东省丘县作战牺牲;
79.左权(1906-1942),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 年5月 25 日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0.孙开楚(1909-1942),八路军后勤部军工部政委,1942 年5 月 25 日 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1.彭光 (1914-1942), 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 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 年 5 月在山西省武乡县作战牺牲;
82.谢瀚文(1908-1942),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1942 年 5月在山西省东南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
83.肖伟成(1906-1942),八路军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 5 月在山西省长子县社村作战牺牲;
84.常德善(1911-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 8分区司令员,1942年 6 月 8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5.王远因(1917-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8 分区政委,1942 年6 月 8 日 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肃宁县薛村;
86.袁心纯(1913-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9 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 6月 9 日在反“五一大扫荡”作战中牺牲于河北省定县;
87.王炳三(1915-1942),八路军115师教导 6旅兼冀鲁边军区1 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2 年 6 月在冀鲁边区作战牺牲;
88.石景芳(1912-1942),八路军115师教导 6旅兼冀鲁边 1 分区军区司令员,1942年 6 月在山东省南皮县作战牺牲;
89.杜子孚(1910-1942),八路军115师教导 6旅兼冀鲁边军区1 分区政委, 1942年 6 月 19 日与部队在山东省东光县大单家村被日伪军包围,组织突围时牺牲;
90.张友清(1905-1942),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42 年 7 月于山西省太原市被敌杀害;
91.熊德臣(1907-1942),八路军晋察冀军区 2分区参谋长,1942年 7 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作战牺牲;
92.魏金山(1911-1942),八路军冀鲁豫军区 8 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 9 于 27日于山东省梁山县大小安山战斗中牺牲;
93.孔庆同(1913-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8 分区司令员,1942年 9 月于河北省河间县作战牺牲.
94.汪洋(1912-1942),八路军鲁中军区政委,1942年 10 月 17日于山东省莱芜县吉山战斗中牺牲;
95.王泊生(1915-1942),八路军冀南军区6 分区副政委,1942年 10 月 28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南居家庄作战牺牲;
96.赖国清(1918-1942),八路军鲁南军区3分区政委,1942 年 11月牺牲于鲁南地区;
97.于寄吾(1905-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3 分区政委,1942年 12 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第 20 页 共 190 页
98.于一心(1910-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3 分区参谋长,1942年 12 月在山东省莱阳县明山战斗中牺牲.
99.王至发(1901-1942),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 分区政治部主任,1942年 12 月在山东省单县西玉楼作战牺牲;
100.王东福(1916-1942),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1942年 12月在河北省沧石路作战牺牲;
101.唐克威,原名徐德乾(1913-1943),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 1943年 1 月 27日 ,部队在长营村突遭日军 20余辆汽车的包围。他在突围失利的情况下焚毁文件自戕殉国;
102.徐尚武,原名徐荣耀(1912-1943),八路军冀鲁边军区 2分区司令员。1943年 1月在山东省临邑县王家楼村与日军遭遇,作战中牺牲;
103.李永安(?-1943),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3分区司令员。1943年 2 月 3日日军对 3 分区所在地大洼进行合围扫荡,李永安在组织部队突围时中弹牺牲;
104.李忠,原名郑树筠(1913-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1 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冀南区二地委书记。 1943年 3 月15 日 在河北省隆平县(今百尧县)白家塞村与日军遭遇,他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至弹药将尽自戕殉国;
105.易良品(1912-1943),八路军、新 7 旅旅长冀南军区6 分区司令员。 1943年 3月 25 日 在河北省枣强县西高庄与日军遭遇,重伤后不治牺牲;
106.赵义京(1912-1943),历任冀南军区5 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43年 8 月 30 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江关村遭到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包围袭击。赵亲自指挥部队掩护与会干部突围,并用缴获的日军战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中身中数弹牺牲;
107.陈耀元(1909-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5分区副司令员。1943年 8月 30 日,在前述的大江关村战斗中与司令员赵义京一道组织突围战斗,并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108.萧永智(1916-1943),八路军新 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军区 7 分区政治委员。1943 年 9 月23 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与下乡扫荡的日军遭遇,战斗中中弹牺牲;
109.袁鸿化,陕西省高陵县人八路军冀南军区 4 分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 9 月 23日在山东省临清县陈官营村战斗中牺牲;
110.杨承德(1908-1943),八路军冀鲁边军区 1 分区司令员兼16团团长、3 分区司令员。1943 年3 月在河北省庆云县组织反日军扫荡作战中中弹牺牲;
111.夏祖盛(1907-1943),八路军冀南军区 6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当年5 月 23日在河北省枣强县大马村战斗中牺牲;
112.朱程(1909-1943),八路军冀鲁豫军区 1分区司令员。以后1 分区改为 5 分区,又与 6 分区合并为 4分区,朱始终担任司令员。1943年 9 月 28 日所部在山东省曹县王厂村被日军包围,他在与日军肉搏中壮烈牺牲;
113.符竹庭(1912-1943),八路军115师 343旅补充团政委、教 2 旅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委书记。1943年 11 月带领警卫员检查下属部队工作时与日军援兵遭遇,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114.王荣春 新四军2支队政治部统战科科长,1939年1月6日当涂博望对日作战中阵亡
115、萧国生 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3月7日反日军扫荡作战中率一个连掩护主力突围时阵亡。
116、王赤 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春在武进坂上镇西王村追击日军时中弹阵亡。
117、时雨 江抗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9年9月在无锡梅村对日作战中阵亡
118、文明地 新四军5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秋率部在嘉山县石坝圩伏击日军时阵亡
119、刘震英 新四军1支队新六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12月27日反扫荡作战中与日伪夜战中阵亡。
120、陈文甫 新四军6支队3总队8团副团长,1940年3月17日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友邻国民党军南渡浍河,率该团一营与日军血战竟日,不幸阵亡,同时阵亡的还有副营长张凡锡。
121、鲁雨亭 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1940年4月1日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122、杨木贵 历任新四军3支队军需主任,1940年4月26日反扫荡作战中率支队军需处突围时阵亡
123、官楚印 新四军独立团团长,1940年7月黄陂王家河与日军作战时阵亡
124、顾士多 新四军4支队9团团长,1940年8月无为石涧埠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125、徐世奎 新四军4支队7团政委,1940年9月,日军15,17师团各一部附伪军一部共1.7万人扫荡津浦路东根据地,率7团回师路东打击扫荡日军,11日在盱(目台)龙王山与日伪激战中阵亡。
126、王友德 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院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三团队政治处主任,1940年9月在京山坪坝保卫战中率部与千余日军激战阵亡。
127、王丰庆 新四军1支队独立1团团长,1940年11月10日掩护苏皖区委书记邓仲铭经过武进县吊桥镇时遭到日军千余人攻击,掩护突围时阵亡。
128、李复 新四军2支队独立2团副团长,1940年11月10日接应邓仲铭时在吊桥镇遭千余日军合击,战斗中阵亡。
129、漆承宏 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2团副参谋长 1940年11月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另注:抗联阵亡的中共团以上军官42人,因本文详述华北,故未列入。
附一、抗战时,中共军队的编成特点
抗战中,为了适应敌后作战的需要,八路军的部队编制作出了很大调整。仅团一级就有出现了三种建制:
1、超大团:红军改编时的编制,由于国府只给了八路一个军的编制,所以,这时的部队人员,是能填多少填多少,一个团3营15连,人数往往达到两千多人,如769团竟达到了2900多人。平型关、夜袭阳明堡、七亘村叠伏,团一级都是这样的2000-3000人的部队。1938年晋察冀的一些甲种团虽3营12连,也达到了2270人。
2、大团:深入敌后的早期编制,几个老团迅速展开,在沦陷区建立大大小小的根据地,在战争中扩编,于是成立了很多新编团、独立团的建制,这些部队依然是三三制,但人员为正常编制,一个团1500-2000人不等,
很快,八路军就发现,传统的三三制大团并不完全适用于敌后作战,因为日军在大队级就已配备了电台,甚至加强了火炮,一个大队可以警戒甚至阻击国军一个军级单位。在敌后缺少重武器,弹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大团一级的作战,相当困难,打大队不能速胜,打中队过于浪费,特别是1939年由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多田骏提出军对根据地所采取的“分区扫荡,分散配置,灵活进剿”战术后,开始组建小团编制。
当时,日军的战术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根据地划分为若干小块,先集中兵力扫荡某一区域,将该区域内的八路军基本肃清后,在县城和较大集镇和交通要冲设置据点,派驻守备部队驻扎,并以公路、铁路互相联系,以便利其摩托化部队快速机动和集结。再辅之以封锁沟、封锁墙,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这就是著名的“囚笼政策”。
囚笼政策的特点是兵力分散,一个炮楼里十来个鬼子加一个排左右伪军,相当于一个小队。据点里驻一个小队,小县城一个中队,中等县城2个中队。
3、小团:完全针对日军部队的战术特点“量身订做”。
日军一个小队50-60人,配备2-3挺机枪和2-3门掷弹筒。八路就建立大连队,每个排40人左右,配一挺机枪,有条件(得抢到)再配一门掷弹筒。一个连3个排,130人左右,自动武器不逊于甚至略强于日军一个小队,但人数是两倍出头,野战可以全歼日军一个小队,打据点调集地方武装,无论是引蛇出动还是强攻,都很顺手。
日军一个中队由三个小队组成,加一个中队部,共185-204人,所以,八路去掉了营一级编制,建立小团,一个小团由5-7大连组成,加团部(部分有直属队),约700-1000多人。野战时,以日军中队为目标,三个连各对付一个小队,一个连当预备队,另一个连阻击打援。虽然弹药少,但只要计划得当,亦可完败日军一个中队,甚至全歼。
为了适应游击战争,小团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合起来行动,一般只是保留了部队番号,以单个连的形式活动,专门寻找日军小队以下单位动手,一击必歼,打完就撤;同时又彼此互相呼应,联系距离在一夜急行军内,协同很好,很容易捏起成为拳头。比如对付中队规模时,就悄悄跟进集结,在合适的地点合围。这种忽聚忽散的部队,成为了敌后战场上让日军极为头疼的对手。
至于日军大队以上编制,则是能不动就不动,因为日军标准大队1100人,配有12挺重机枪和两门步兵炮,一旦缠上,还有电台呼叫飞机,有汽车有铁路增援,对于完全没有防空和重火器的八路来说,人数再多也很难讨到便宜。而日军一个联队将近4000人,光火炮就有18-24门,更是没法正面较劲的。
所以,中共军队在敌后基本以寻歼日军小队甚至中队的小型战斗为主,八年作战十万次,大多是打小队和中队以下规模,积小胜为大胜。
附二、中共抗日军队的作战特点
虽然八路军多选择日军中队以下单位作战,但也有一次例外,就是著名的关家垴之战,彭总甚至和刘帅发生严重分歧,面对日军一个加强了重火力的大队和完备的环形与犄角工事,刘帅主张放出来在运动中消灭,彭总则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歼灭,最终以巨大伤亡,打到日军只有60余名散兵逃脱,建制全灭。
事实上,从战术上讲,刘帅包括陈赓大将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但彭总的坚持,事后从战略上看,也很有道理。
因为日军在华北虽驻了八到十个师团(占侵华日军的近一半),但由于要防守漫长的铁路线和大城市,每次全力扫荡能出动的野战兵力大约在30个大队左右的机动野战兵力。(国军22场会战很多战役日军野战机动部队少于此数。)对八路军军分区一级的扫荡,野战兵力一般是10个大队左右,加上辅助部队和伪军,约两三万人规模居多。
如果八路没有能力全歼日军一个大队,那么,日军就可以用大队为单位,中队间保持一定间距,相互呼应随时集结,形成一个由百多中队组成的大网,并以小队为触角。
现在,八路能全歼一个大队,那么日军就只能以联队为单位,大队间保持一定距离,但要能随时集结。阵型就由一张密网,变成了只有10-30个齿的耙子,而且齿间距不能太开,尤其是中队单位更不敢放得太远。为了扫荡足够区域,就只能拉开联队间的距离。给了八路以翻边甚至跳到外线作战的机会。
所谓翻边和外线作战,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敌进我也进,在根据地边沿区作战。日军扫荡,八路从收到风就坚壁清野,疏散群众(进山),反正也没什么家当。同时主力迅速隐蔽起来。只留少量地方部队和民兵,打冷枪下地雷,一方面迟缓日军行动,一方面诱敌深入,也容易脱身。
一旦日军深入,阵型出现松动,主力就突然出现,利用日军部队的间隙,迅速隐蔽或强行突围到外线。在扫荡时,由于机动兵力抽出,敌人原先的腹地守备只能减弱,离援军又远。这时,跳出包围圈的八路就以连为单位专挑小队级目标攻击,或袭击日军后勤辎重专打补给线,或干脆深入敌后进行拔据点,破交作战,遇到军火库、粮库,一般是中队级防卫,又能迅速集结成小团,能抢就抢,抢不走就炸就烧(多数情况还有强大的地下党提供准确情报,甚至早就侦察好只等反扫荡时拿下)。
日军进入坚壁清野的农村甚至山区根据地,八路进入日军“治安区”,这时就是真正的谁家大业大谁吃大亏了。很多反扫荡的战果,实际不是发生在根据地攻防,而是发生在敌后的敌后腹地附近,的确是一种让任何占领军都会头疼的战法。
由于后方被袭,被端了粮库武器库,甚至连守备铁路线的任务都失败,有些更被断了粮道,所以,在这种战法下,扫荡的日本机动部队在根据地腹地往往呆不了太久,只能仓促回防(疲军加粮尽),回防中又因各种战况(老窝被袭)不能很好地保持相互呯应的阵型。真正针对扫荡部队的战斗,往往发生在此时,在敌占区吃饱喝足抢到了补给、补充了弹药的八路主力,大多就埋伏在日军回师的路线上,专挑规模合适的部队进行歼灭作战。地型有利,有挂单的,跑远的,围住一个是一个,围住就全歼,打完就走,有时还能捞到大鱼,比如指挥部机构什么的。你靠太紧我就不打,反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于是,扫荡和反扫荡,有时就变成了各自到对方老窝一线打砸抢烧一番。不同的是,八路地方大,地型复杂而且没家当。蝗军的防区到处肥得流油。八路只在必要时集结,否则以连为单位机动,反正日军只能以大队为单位往前拱,空当大得很。八路不挑食,从十几个人的小据点,小队级的大据点,中队级的粮库物资库弹药库甚至小县城,遇上合适的就打下来,回师时顺便把根据地外围再捋一捋,地盘反而扩大了,游击区也得到了扩大和巩固。蝗军则很多次都搞成了武装大游行……
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八路越打越强,日军越打越弱,加上八路占据了农村,控制了粮草和兵源,并强化了对伪军的威慑与策反,令华北日军不集结兵力就寸步难行。
附三、抗战时中共敌后武装的体系特征
由于身处敌后,共产党的军队发展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所以在抗战中受资源所限,并没有急于扩充正规军,而是致力于建设以老部队(老八路)为骨干、以新组建部队(新八路)、地方主力部队(土八路)和地方辅助部队(县大队、区小队)以及民兵、青抗先、儿童团结合的完整军制体系。
一、野战部队
老八路一般专指以早期三个师主力构建的部队,有很多都是红军部队的底子。很多回忆文章中称“老X团”就是这种部队。还有39年以前分兵组建的新团(不过在军政部属于黑户)以及由老团分兵的“支队”等,这些部队多属大团编制,战力极强,往往是日伪顽都绕着走的主儿。
新八路则是以老八路干部为主构建的,一般称为“新X团”“独立团”(独立团这一称呼有点乱,115师过黄河就有),有大团有小团,军政部不在册,典型的黑户,但由于脱胎于老八路,所以还是有一定的红军班底,尤其是干部架子。
土八路主要指地方野战部队,多由老八路教导队或有能力的骨干小部队加政工干部,以当地军民为基础扩编,大体是地方部队升级上来的。全都属于军政部不在册的黑户。
二、卫戍部队
县大队区小队独立大队:这就不解释了,全脱产武装,大队一般是正营到副团编制,也是土八路,但很多野战部队的超龄或伤残军人会填充到这里承担组织和训练工作。
民兵队:村村都有,半脱产武装,由县大队派人指导训练,从地道战地雷战到麻雀战,从保家护村到除奸,啥活都干,有时也十里八乡集结,配合主力打个炮楼据点什么的。
三、预备役
青抗先,青年抗日先锋队,不脱产武装力量。用现在的观点,是标准的预备役,经常配合民兵行动。
儿童团,也不用解释了,虽然人们印象中都是红缨枪,送信查路条什么的,但八年抗战下来,早期的儿童团也就是标准的步兵了。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就是一级一级走上去的。
正是因为建立了完整的兵制体系,才使得敌后的八路军得以灵活机动,并能随时补充兵员(层层上送),到中后期,很多主力部队扩军,甚至只收“有战斗经验”的人员,和广为人们诟病的以“拉壮丁”凑数的国军,战斗力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到1945年4月,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华南抗日游击部队已经发展到91万人,民兵200万人左右,开始组建野战兵团,大规模收复县城。创建了19块大的解放区,解放区的面积已经达到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万。(看地图,除去地广人稀的蒙疆藏青海等地和沦陷区,与国军控制面积相比已经毫不逊色)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解放区地处当时全国重要的战略区,北平、天津、保定、太原、济南、徐州、上海、杭州、郑州、武汉、广州等均处于包围之中,全国重要港口也大多数位于中共军队的活动范围之内。
也正是这一体系,得以保障了在日本投降后,虽日军奉命不向中共投降并武装抗拒,但八路各军分区却能动辄出动上万军民加以围攻。在失去了统一指挥和不能跨城跨防区增援失去机动性以后,军心涣散的日军往往只能选择投降或被歼灭。除了几个重兵集结的大城市,其他的日军几乎都没能等到遥远而姗姗来迟的国军受降。
这时,一个更大的奇迹也就应运而生了。在获得投降日军的武器后,主力越发兵强马壮自不待言,原先不能打大战的地方部队甚至民兵,得以迅速补充到主力部队或整编成正规军,很快建成了拥有二百多万野战部队的强大武装,这些早就见惯了战场杀戮的“新兵”,在几十万百战老兵的带领下,迅速成为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而整编走或抽调了老兵的“预备役”机构,又不断训练新生力量,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抗战中经过战火考验的地方政府,在淮海战役中组织起上百万支前洪流,也就不足为奇了。
(限于篇幅,本文还没有提及中共极为重视的军政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如各军区教导队等,在东北民主联军的序列中,除了军政干部队以外,甚至还有一所从延安派去的千多人的炮兵学校,日后发展成炮兵纵队……)
回头再看那份中共军队牺牲的团职以上干部名单
八路中的军分区,多以各种团为主要单位,配以若干县大队、区小队、各地民兵,实际都在旅以上规模。往往各种武装带甲也近万甚至过万人。
事实上,抗战中,国军由于地方势力混杂,除了中央军的主力部队,包括德械师、调整师的师级万人以外,大多数地方部队员额不足,人数最少的师不过三千人左右,一些二千余众的军阀部队也冠以师旅的建制,抗战结束后蒋公着手裁撤杂牌军,以至南京”少将多如狗,中将满街走“的奇景也并不奇怪。
在流传甚广的国军牺牲将领名单中,川军将领王铭章牺牲时是中将,追认二级上将,他的部队不到5000人,而中共将领包森拥兵8000牺牲在前线。
国军少将朱世勤所部最强时近3000人,大部分时期1500人左右,牺牲追认中将。前述中共军队牺牲的129位高级指挥员,所属部队几乎全都超过了这一标准。
国民政府追认少将中,张树祯(国民革命军416团团长)、刘眉生(510团团长)等所属部人数甚至在千人以下。
反观第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张友清1942年与日军作战时被俘,宁死不屈从容就义,这个职务在国军中本就是少将衔(个别有中将),却还不如大荔县保安副司令薛如兰将军,只有这一个虚职也被追认少将……
以此参照,上述八路军阵亡的团以上干部中,全部都可称作阵亡将领。放在国军的阵亡将领名单中(22场会战,百多将领阵亡),无论从领军人数看还是从防区面积看,都顺理成章,很多人的部队规模甚至可以达到中将以上标准。
所以,这份129人的名单,也完全可以称为:《中共抗战牺牲将领名单》。
只不过,统兵40万发动百团大战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国府花名册上也不过是区区一名少将。这129位中共将领中很多人在军政部名单上,既便有军阶,除了少数人可以评到校级以外,多数人恐怕也只是尉官,更多的在国府花名册上甚至查无此人……
从日军战报看中共抗日军队的作战成效
限于篇幅,八路军的战斗很难一一详述,这里只是简单地选择同一本日军资料做一点比对。(虽然日军战报对自身的阵亡数是出了名的胡扯,但同一本书同一个章节的数据,还不至于使用多重计数标准):如桂南会战,国军投入了当时全中国唯一的机械化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日军自承伤亡200余人。而冀中五一反扫荡,承认死了160多人。
《支那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第164-165页:(第六战区军大举反攻宜昌及其被击退)作战结束后,军所报告的战果为:敌交战总兵力约五十万,遗弃尸体五万四千具,被俘四千三百人。日方损失:战死一千六百七十人……该书第178页:昭和18年一年内,华北方面军的综合战果是,交战一万七千一百九十八次,敌遗弃尸体九万八千三百十八具,据报告,日军损失是,战死二千三百五十二人……
究其原因,由于八路深入敌后,受武器条件限制,从不集结与日军打会战,所以很多战斗都易为人忽视。事实上,尤其是日军的历次扫荡,很多出动规模并不在与国军的会战之下。仍以《支那事变陆军作战史》记录的第二次鲁南作战为例,日军出动序列为:第十二军的第十七、第二十一、第三十三师团及独立混成第五、第六、第七、第十旅团的各主力,第三十六师团及独立混成第三、第四、第九旅团的各一部。已完全达到会战规模。
1939年进入战略相持以后,正面战场大多数“会战”兵力规模(日军)并不比敌后反扫荡作战大。日军对八路军军分区一级的扫荡作战,投入兵力至少十个大队,这样的作战有上百次之多。而投入三、四十个大队,五六万以上兵力的扫荡作战也有将近二十次。1941年扫荡晋察冀根据地用了八十多个大队十多万人。数千人规模的扫荡更是数不胜数。除了日军,大量伪军也被投入到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中。
所以,八路军的多次反扫荡作战,与国军22场会战中的很多场次相比,无论从日军出动规模还是八路取得的战果来看,都不相上下,只是战法不同而已……
八年下来,十余万次大大小小规模作战,消灭几十万日军,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1944年1月15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共产党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共产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共产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共产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共产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共产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结束语
在那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全民抗战里,八路军、新四军和蒋公的中央军、李宗仁的桂军、阎锡山的晋绥军、东北军、西北军以及庞大的川军、滇军、粤军等十数支地方部队,一起构成了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序列。
在那场战争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起步条件和整体获得的国府支持都堪称最差,粮饷按45000人发放到1941年,还不齐;武备全靠从日伪手中夺取;地盘赋税收入为零,只能从沦陷区强行拿下并防守,在敌后苦心经营,更不要提国府获得的庞大苏援(2.7亿美元武器)和美援。
但是,这支军队凭借成熟的战争经验和完备的组织体系以及坚不可摧的信念 ,在敌后进行了长达八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解放了近一亿沦陷区人民,取得的战绩远超任何一支其他国军。不要说与国军精锐集团军相比,就是包括中央军在内的任一派系的全部战绩也远远无法和这支军队相提并论。甚至于到中后期,成功牵制了过半日本占领军,令日军无法以战养战,称之为国军序列中绝对的最精锐的主力毫不过分,更是抗战中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8-08-20/5204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