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美苏争霸与中苏大论战——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
美苏争霸与中苏大论战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
钱昌明
“二战”后的世界,实际上就是“雅尔塔体系”格局。即1945年由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所奠定的世界秩序。也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两极世界。在新的热核科技时代,由于双方均掌握着核武器,形成了一种“恐怖平衡”。
美、苏之间尽管互相争斗,在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实行全面对抗、冲突和竞争,甚至不断发生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然而,美苏之间“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谁也不敢挑起正面冲突,始终处于一个“冷战”局面。这一局面从1945年“二战”结束,一直持续至1991年苏联解体。
苏联“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二战”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关联着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整个人类的命运。
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渴望摆脱资本主义和私有剥削制度的统治,向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然而,全世界的剥削阶级(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内已被推翻阶级敌人)却是顽固地要求保存资本主义这一私有剥削制度的。更为主要的是,由五千年的私有剥削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观念”,决不是靠一次社会主义革命所能消除的。因此,要真正做到像《共产党宣言》里所讲的,让人们在“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同时,还必须在“自己发展的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谈何容易。这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曲折的根本原因。
斯大林无疑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公认的领袖;但确实也是一位犯有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列宁逝世后,正是他捍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他领导苏联人民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原本在欧洲落后的大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在国际范围大大地壮大了的社会主义阵营,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斯大林在做出伟大贡献的同时,确实也犯有大国沙文主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常以“老子党”自居等不少错误,做过错事。特别是他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中,虽然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但在理论上却否认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1936年新颁布的《苏联宪法》中贸然宣布消灭了阶级与阶级斗争。这就为其后苏联的和平演变开了一扇方便之门。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夺权上台。结果就是修正主义在苏联社会迅速滋长、蔓延,共产党上层干部中特权横行,逐渐蜕化变质。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抛出“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污蔑、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用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代替唯物史观,把党纲改为“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公开推行“三和二全”(“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全民党”、“全民国家”)纲领,背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全面推行修正主义路线: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主张工人阶级放弃革命斗争,以“和平过渡”方式进入“社会主义”;
——屈服于美帝国主义的压力,主张美、苏共同主宰世界,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否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党的阶级属性,用“全民国家、全民党”的概念取而代之。公然鼓吹“物质刺激”和“卢布教育”。这样,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再到经济基础,确立了“私”字观,苏联走上了复辟资本主义的邪路。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它象征着在最新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苏联已超越了美国这一世界头号强国。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限生命力的表现。遗憾的是,其时的苏联在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的主导下,已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官僚特权阶级,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发生“和平演变”,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正在发生蜕变。最后,终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出现“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悲剧。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所以会步上修正主义道路,变质为社会帝国主义,复辟资本主义,最后国破党亡,这是社会主义阶段阶级斗争尖锐化的产物。是苏联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窃取了党政大权,苏联的新生资产阶级篡夺了无产阶级政权的结果。同时,它也是国际帝国主义为了挽救自己的灭亡,通过苏修叛徒集团在苏联推行“和平演变”政策的结果。
美苏争霸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发动政变上台,任苏共第一书记,前后长达18年。勃列日涅夫原本就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的同伙,他的上台只是修正主义集团内部权力争斗的产物,并不改变原先赫鲁晓夫推行的修正主义路线,勃氏统治是赫氏统治的继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社会主义苏联完全蜕变成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
社会帝国主义,指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参见《列宁全集》第1版第29卷第458页)表面上宣称尊奉社会主义,实际上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执行着和帝国主义国家同样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国家。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修正主义特权阶层大大膨胀了自己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他们把十月革命的英雄儿女打下去,建立起自己的反革命小朝廷。他们在党、政、军和经济、文化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并从中形成了一个掌握全部国家机器和支配整个社会财富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
这个新型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利用他们所控制的国家政权,把社会主义所有制变为走资派所有制,把社会主义经济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他们假借“国家”的名义,肆无忌惮地掠夺国库,采取各种手段,任意侵吞苏联人民的劳动果实,骄奢淫逸、作威作福。正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修正主义集团,把由列宁和斯大林缔造的好端端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为一个十足的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政治上,他们把无产阶级专政变成为法西斯专政,对革命干部和革命人民实行反革命统治。特务密探横行无忌,反动法令层出不穷。革命有罪,冤狱遍地;反革命有赏,叛徒弹冠相庆。许多革命者和无辜的人民被关进集中营和所谓的“疯人院”,甚至公然出动坦克和装甲车,对人民群众的反抗进行野蛮镇压。
经济上,全面推广所谓的“新经济体制”,把资本主义的利润原则用法令形式固定下来,加强官僚垄断寡头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他们横征暴敛,不管人民死活,实行希特勒的“要大炮不要黄油”的政策,加速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大搞军备竞争,以适应社会帝国主义争霸斗争的需要。
思想文化上,疯狂地摧残和压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思想和糜烂透顶的西方文化四处泛滥。大肆鼓吹军国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把文学艺术作为推行社会帝国主义的工具,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对广大人民实行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勃列日涅夫时代,迪斯科、爵士乐等西方文化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一度根绝的吸毒现象开始风靡一时。据统计,其时苏联,大约形成了2400个黑手党组织,并且这些黑手党大都有上层官僚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莫斯科已和纽约一样,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大城市之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与奋斗目标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是“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关系。随着苏联从社会主义国家蜕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后,勃列日涅夫就把这种关系完全变成了资本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关系。勃氏公然提出了“主权有限论”与“国际分工论”。
所谓“主权有限论”,就是从政治上把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变为它的“附属国”。公然强行干涉他国内政,甚至任意入侵。如: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3月和8月侵犯我国领土珍宝岛和铁列克提地区,1978年12月支持越南进攻民主柬埔寨,等等;充分暴露了它的社会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所谓“国际分工论”,就是“苏联工业,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勃氏毫不隐讳地鼓吹“这种合作还为更广泛地利用国际分工的优越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这些国家购买数量日益增多的它们的传统商品(按:泛指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和矿产品)”。这不就是要从经济上把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变为它的殖民地市场和原料基地吗?
苏联蜕变为社会帝国主义后,国际上原先由美、苏两大阵营不同性质(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斗争,一变为美、苏两个帝国主义之间争夺霸权主义的斗争,沦落为“乌龟”与“王八”之间的争斗。双方为了掠夺第三世界,到处伸手,疯狂进行对外扩张。
美苏争霸,60年代美国处于攻势。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加上在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到70年代以后,苏联的军事力量迅速赶上,并逐渐转入攻势。苏联海军已由一支近海防御舰队,转变成为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武装力量。
在战略核武器方面,1962年古巴危机时,苏联的战略武器(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只有美国的1/4,当时美国拥有1038件,而苏联仅有265件。到1970年时,苏联已拥有洲际弹道导弹1300枚,首次超过了美国1054枚的数量。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军1979年公然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期间,苏联同埃及、印度、伊拉克、越南、埃塞俄比亚等十二个国家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利用这些条约把这些国家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90年代起,美国又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由于社会帝国主义穷兵黩武政策造成的危害与国内矛盾日趋尖锐,被迫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直至衰落、解体。
中苏分歧与大论战
自1956年2月苏共20大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以后,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不同观点。同年4月、12月,中国共产党先后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名义,发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文,对全盘否定斯大林的观点进行了有理论深度的论述。指出:
“有些人认为斯大林完全错了,这是严重的误解。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但也是一个犯了几个严重错误而不自觉其为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应当用历史的观点看斯大林,┄┄不论是他的正确的地方,或者错误的地方,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现象。”一句话,绝不能搞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者只能站在正确的立场,采取正确的方法,批评他确实犯过的错误;而不是凭空强加给他以“错误”。
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公认领袖。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看似是苏共的家事;但事实上它不仅仅是苏共的家事,更是一个关系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事(历史已经证明,全盘否定斯大林,成了日后帝国主义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利器)。在这样一个事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全局的大事,他们事先不同兄弟党商量,事后又要强迫兄弟党接受既成事实。当中国党提出不同观点时,赫鲁晓夫就以“干涉”苏共的内部事务为借口,硬是给人扣上一顶“维护个人迷信”的大帽子。对斯大林的不同历史评价,就此成为中苏两党分歧的重要原因。
1957年苏共举办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借机召开12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68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史称莫斯科会议。其时,赫鲁晓夫因反斯大林,造成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严重思想混乱,并由此激化了苏联过去因搞大国沙文主义与东欧一些国家的民族矛盾,先后发生波匈事件,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大大下降。赫鲁晓夫迫切需要得到中国党和毛泽东的支持,以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为此,苏联主动向中国示好,同年10月15日,两国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承诺在火箭、航空技术和原子弹技术等方面给中国以援助。在莫斯科会议上,中国党一方面竭力把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关系引向正确的方向,实现了各国党一律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同时继续维护苏联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为首”地位。这次会议,也是中苏关系最好时期。但由于两党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基本路线问题存在着根本分歧,终于导致其后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并发生中苏之间的大论战。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共本来就有以“老子党”自居的传统。赫鲁晓夫上台后,特别是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巩固以后,大国沙文主义、“老子党”、以我为主、发号施令那一套的作风故态复萌。在与中国党打交道的过程中,集中表现在1958年发生的长波电台事件、联合舰队事件,以及1960年布加勒斯特会议围攻事件等。
1958年7月,苏联因核潜艇(1月刚试航成功)出航需要,欲解决远距离通讯联络和补给基地问题。赫鲁晓夫借着中国曾经向苏联提过“关于加强海军和海岸防御要求”为由头,让驻华大使尤金向毛主席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并要与中国建立联合潜艇部队(又称联合舰队)问题。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有关国家的主权的原则问题,当即回答:“我们想叫你们帮助我们搞,但对‘合作社’问题没想过。”第二天再次会见尤金,表示苏方的这种“合办”要求,是“不相信中国人”,实际上“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中国明确予以回绝,并严肃批评了苏方的“老子党”态度。(见《毛泽东年谱》390——391页)
1959年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及有关技术资料。8月发生中印边境纠纷,苏联不与中国沟通即在塔斯社发表对中印冲突的中立声明,把中苏分歧暴露于全世界。
布加勒斯特会议围攻事件,是苏、中两党分裂的重要标志。1960年4月22日,列宁诞辰90周年。《红旗》杂志社编辑部发表《列宁主义万岁》等三篇文章,不指名地批评苏共领导人的某些观点。同年6月,布加勒斯特举行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就当前国际局势中的迫切问题交换意见,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团出席。会前,苏共公开散发《苏共致中共中央的通知书》;会上,赫鲁晓夫更是带头攻击中国党是教条主义,进行公开的批判与围攻。同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片面决定立即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废除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所有协议。中苏关系恶化,并把矛盾扩展到了国家关系上。
1961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苏共再次全盘否定斯大林、主张“两全路线”,批判和中共关系密切的阿尔巴尼亚共产党是教条的斯大林主义,号召推翻霍查。与会的周恩来当场予以严厉批评与驳斥,并率中国代表团提前回国,以示抗议。
1963年3月至1964年10月,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总路线问题,展开公开大论战。中方先后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名义连续发表了9篇评论,史称“九评”。当第九篇评论《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发表后,恰好苏联政局发生变动,赫鲁晓夫黯然下台。随后论战冷却,双方各持己见,最后以不了了之方式收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修正主义继续泛滥。
中苏论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现代修正主义一场的大论战。论战是在苏中两党、两国关系不断恶化的形势下进行的,具有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斗争的表象。但其实质:是一场悠关社会主义国家命运的意识形态之争。换言之,在热核时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还要不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还要不要反对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还要不要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问题。
中苏论战,苏方批中方为“教条主义”;中方批苏方为“修正主义”。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诚如马克思所言: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连同在它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欧洲其他8个社会主义国家,全部变色、改旗易帜,清一色地复辟为资本主义国家。
中苏论战,究竟孰是孰非?历史老人已给出了严酷的结论。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贡献
中苏论战,是在毛泽东思想的主导下进行的;随后,论战也催生了中国的wg。正是这场大论战,进一步完善了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的主要内涵是:
——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必须划清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使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巩固和加强,使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为了防止“和平演变”,必须把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我们对他们的关系绝对不是什么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关系,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独裁或专政的关系,而不能是什么别的关系。
——社会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我们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充分注意识破“睡在我们身旁”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充分揭露他们,批判他们,整倒他们,使他们不得翻天,把那些被他们篡夺了的权力坚决夺回到无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wg。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要让群众在这个大革命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就是运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大民主的方法,自下而上地放手发动群众,同时,实行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大联合,实行群众、人民解放军和革命干部的革命三结合。
——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因此,wg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批判修正主义,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去战胜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挖掉xzzy的根子。
回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
一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传播阶段。
这一阶段,是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科学共产主义的历史,它从理论上奠定了科学共产主义原理,并努力在欧美资本主义世界进行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主要构成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以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为核心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整个阶段,能自觉、不自觉地实践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的,就是1848年法国工人的六月大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两次斗争均以失败告终。
二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阶段。
这一阶段,是列宁、斯大林成功地领导十月革命,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首先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由14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整个阶段,列宁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批判了第二国际的xzzy思潮,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形成了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宁主义。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以暴力革命手段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斯大林提出并实践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领导苏联人民取得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战后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他在理论上不懂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懂得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客观上为修正主义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提供了条件。
三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创造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阶段。
这一阶段,是毛泽东在世界东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和新民主主义论,创立和进行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文化大革命就是这一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的集中表现。
以上三个阶段,哪个阶段最重要?可以这样说:没有第一阶段,就没有第二阶段;没有第二阶段,就没有第三阶段;如果没有第三阶段,那么,就可以彻底毁弃第一、第二阶段。因此,从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夺取最后胜利角度看问题,第三阶段实际上是一场决战,是最具决定意义的。
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完善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时期的丰富与发展,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三阶段夺取最后胜利的必要条件与重要保证。
毛泽东思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贡献,将永垂史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8-08-13/5192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