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史资政,育人护国
存史资政,育人护国
——必须拒斥历史虚无主义
宋月红
以唯心史观为基础的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进行所谓“反思”、“重评”、“消解”和“重构”,与唯物史观争夺历史问题认识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为其所推崇的政治意识形态提供所谓历史根据。历史虚无主义并非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借史论今、参与现实。历史与现实越密切,与当代越接近,历史虚无主义就越活跃,影响越严重。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侵蚀对象和混淆历史是非的舆论场。
转换历史主题 消解历史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以“告别革命”为旨趣,歪曲、遮蔽和否定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史。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并推动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这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首先进行这样的革命,才能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只有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从根本上扫除现代化发展的障碍,走上适合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完成土地改革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然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土地改革的历史必要性和合理性,一方面否认近现代中国存在大批“大地主”,并认为“小地主”与小农无法区分,与多数农民本质上并无多少差别,与极少数军阀、官僚、大地主未必有着一致的阶级利益;另一方面则颠倒善恶,为地主“翻案”,把土地改革描写成“血雨腥风”。历史虚无主义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此后的发展道路,说什么“搞糟了”、是“早产儿”等。由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构成的国史,在历史虚无主义看来,就成了不该发生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如此对待国史,目的就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歪曲真实历史 混淆历史是非
在国史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大做“非毛化”文章。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最重要理论贡献是确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他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与基本依据。然而,网络上流传的一篇题为《〈毛泽东选集〉背后藏着的真相》的文章,煞有介事地杜撰说: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曾先后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所谓《关于毛泽东著作整理出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关于胡乔木和其他人士对毛泽东著作的意见的处理》和《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等“报告”。该文章捏造毛泽东著作大都由秘书或他人代笔的谎言,并说什么毛泽东构成了“知识产权”侵权。该文的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以所谓活灵活现的“逼真”材料,直接诋毁毛泽东的形象和品格,进而贬损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抹黑党和国家的历史。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是第二位的。否定了毛泽东,就否定了党和国家的一段历史,而且是一段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纪元,并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理论准备、制度基础和经验教训的历史。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基和来源。这同样是对国史带有根本性和颠覆性的否定。
偷换历史内涵 颠覆历史理论
历史范畴反映历史的主题、事物的性质和矛盾问题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科学的历史范畴指导正确的社会实践和人们对历史与社会的认识。然而,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把虚幻的、错误的“范畴”内容强加给历史,用以影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而且把原本确定了的“范畴”,通过植入符合其利益要求并为其所用的内涵而加以偷换。
其一,历史虚无主义将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新动向是,一方面认为马克思主义把历史终结在一个设想的未来阶段——共产主义阶段,否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而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则利用历史上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庸俗化等造成的曲折和错误,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新动向的实质在于,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从基础与根源上消解唯物史观对历史认识和研究的科学指导地位。
其二,歪曲、颠覆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指导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这一思想路线,并开启了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邓小平在主持起草该决议的过程中,确立并坚持和贯彻以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指导思想,对整个起草工作发挥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论导向的作用。然而,一些人说什么这“不是三中全会精神的产物,而是与三中全会精神相悖谬的,阻滞人们解放思想,不是拨乱反正,而是拨正反乱”。解放思想本来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而历史虚无主义却将之歪曲为“非毛化”,不仅抹杀了决议起草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广泛而充分的民主讨论基础上确立并实施这一历史事实,而且否定这一指导思想所代表的正确方向及其科学内涵。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同样采用这样的历史认识逻辑。在国史研究领域,从史料到史观,从历史本体到历史理论,历史虚无主义任意打扮历史,为其所用,撇开历史条件而渲染曾经发生的失误与错误,消解、歪曲历史的主题与本质,颠覆历史常识、常理,混淆、颠倒历史是非。在历史认识上,历史虚无主义极力与唯物史观争夺舆论导向和话语权,并散布其历史观和价值观。认识和研究国史,需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警惕这一思潮的侵蚀。为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存史资政,育人护国,必须拒斥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机关党委副书记、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8-01-25/4845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