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共产党抗战时间短、范围小、动机不纯吗?

共产党抗战时间短、范围小、动机不纯吗?

——揭批种种中共抗战的言论

陈元明 韦冬雪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但在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关于共产党抗战的问题却出现了种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共产党抗战时间短,抗战范围小”“共产党抗战动机不纯,躲在后方‘游而不击’,只顾抢地盘,以致坐大”“共产党投机取巧,净打小仗,不打大仗,歼灭敌人数量少”“共产党只宣传自己的抗战贡献,不宣传国民党的抗战贡献”等。此类言论见之于网络、讲座、报刊和书籍上,严重削弱了群众对我党历史合法性的认同,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一、学界对共产党抗战研究的一些不足

近年来,学界对共产党抗战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间接地给一些人在这一问题上散布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提供了空间。

(1)某些学者在论证共产党抗战的贡献时局限于传统的“八年抗战”的说法,统计的歼敌数量未包括局部抗战时期,淡化了这一时期共产党抗日活动的重要意义。我们应正本清源,以14年这个长时段来评析共产党的抗战作用。

(2)过去学界对东北地区的抗战重视不够,较少将其纳入抗战的全局之中。在历史教材中,抗战期间的地图一般只显示关内的抗战形势,而未将关外东北地区的抗战形势纳入其中。其实,东北地区的抗战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牵制了几十万日本关东军不能南下入关,有力地支援了关内的抗战,战略意义重大,我们应将其纳入抗战的全局来分析问题。

(3)不少学者在论述共产党在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时,多是从思想、政治、路线上以及共产党自身建设上来论证的,对在实际的军事斗争过程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究竟是不是抗日主力、为什么是主力这些问题论证得尚不够清晰。

下面笔者选取在共产党抗战问题上比较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进行深入剖析。

二、“共产党抗战时间短,抗战范围小”吗?

有人说“国民党的战区大,军队多,抗日八年,坚持到底”“除了在抗战的头两年,共产党的军队打过几次抵抗日军的仗,从1939年后就没有打过一场稍微大一点的仗”。其意是说,较之国民党而言,中国共产党真正抗战的时间短,抗战范围小。这就涉及抗战的时间和地域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从抗战的全过程和全局来看待。

1.“共产党抗战时间短”吗?

在抗战的时间问题上,过去人们常说的“八年抗战”是指自1937年“七·七事变”起至1945年日军投降止的八年。实际上,中国人民的抗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了,至1945年共14年的时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从抗战的全过程来看,我国的14年抗战应分为两个大的时期:局部抗战时期(1931年9月-1937年7月)和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7月-1945年9月),而全面抗战时期又分为三个小的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1931年9月20日就开始通过系列宣言和决议,旗帜鲜明地提出抗日主张。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正式对日宣战,领导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争得民族解放与独立。我们党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下还派出大批干部深入日寇占领的东北,组织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很快发展成为东北抗日的主力。1933年5月,共产党与冯玉祥、吉鸿昌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合作抗日。1933年10月,我们党与十九路军组建的福建人民政府联合抗日,签订《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1935年,领导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动员各界人士抗日,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

在全面抗战8年间,共产党与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坚持抗战。这一系列事实充分证明:共产党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并顽强坚持到抗战胜利的1945年,进行了长达14年之久的抗战。而国民党在局部抗战时期顽固地推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大片领土、主权丧失。严格地说,共产党的抗战时间比国民党要长得多。

2.“共产党抗战范围小”吗?

在抗战的地域问题上,从抗战的全局范围来看,在局部抗战时期,共产党与日军的作战范围主要在东北地区,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而同期国民党因坚持“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国民党爱国官兵与日军的作战范围被局限在一些孤立的“点”和“线”上,如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和1933年的长城抗战,缺乏“面”的抗战,显然这一时期共产党的作战范围要大于国民党。在全面抗战时期的防御阶段,国民党对于抗日是比较努力的,接连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多次大会战,在全国许多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华气焰,作战范围广阔,同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在东北地区抗日,在关内主要是与国民党协同抗日在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共产党领导军民先后在华北、华中、华南陆续开辟了19块较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为100多万平方公里,再加上东北地区,共产党抗日的作战范围近200万平方公里,而同期的国民党虽然也在坚持抗战,也组织过相当规模的会战,但由于其从总体上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其与日军作战的范围呈缩小之势,其主力退到西南、西北地区。显然,在抗战的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共产党抗日的作战范围总体上大于国民党。

综合而言,从抗战的全过程和全局范围来看,共产党的抗战时间比国民党长在抗战的大部分时间里,作战范围也比国民党大。

三、“共产党抗战动机不纯”吗?

历史虚无主义者常常妄议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动机不纯,其借口主要是“共产党躲在后方‘游而不击’,三分抗日,七分壮大,只顾抢地盘,以致坐大”。历史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分别对这些错误观点进行批驳。

1.共产党是躲在“后方”吗?

这种观点之所以迷惑不少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混淆了“后方”与“敌后”这两个概念。因此,应厘清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战争中,“后方”一般是指本方的后面,较少受到敌人的侵害,相对安全“敌后”则是指敌人的后方,是敌人的统治区域,在这类区域活动的我方军民时刻受到敌人的威胁,危险系数相当大。纵观整个抗日战争,从抗日部队来看,无论是局部抗战时期的东北抗联,还是全面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都是深入敌后顽强地与日伪军作战,而不是躲在后方从抗日根据地所在区域来看,在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所建立的十几块抗日根据地中,除陕甘宁边区勉强可算作“后方”之外,其他抗日根据地均处于“敌后”。

2.“共产党‘游而不击’,只顾抢地盘”吗?

国民党的传统观点是不承认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贡献,指责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战是“游而不击”。国民党在抗战期间的文件中就说“所谓八路军与新四军均抗而不战,游而不击”,国民党要员陈诚也在讲演中说过“有谓八路军游而不击”云云。后来,某些台湾学者也称“共军游而不击,浑水摸鱼,到处掠夺民间武装力量,壮大自己”。近年来,一些大陆学者也附和这些说法。

其实,这些说法在逻辑和事实上都是站不住脚的。从逻辑上说,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时刻处在日伪军的包围、封锁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抗日,如果共产党真的对日伪军“游而不击”,那么敌后抗日根据地何以巩固和发展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更遑论发展了。而实际上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迅速,到抗战胜利时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可见共产党绝不是“游而不击”。从事实上看,早在局部抗战时期,共产党就组织和领导东北地区的抗战,在全面抗战时期的防御阶段积极配合正面战场,在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果断挺进敌后,创建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使日军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不断抗击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蚕食”,还组织了百团大战和1944年的局部反攻、1945年的大反攻等相当规模的作战。敌人也承认,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日军在华北七成以上的战斗都是与八路军的搏斗,且十分频繁。日本华北方面军仅一个月的扫荡作战就高达1682次,平均每天达50-60次之多。在如此高频率的“扫荡”下,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要生存和发展,绝不可能对日伪军“游而不击”。据统计,在全面抗战的8年间,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如果把关外东北抗联的14年抗战计算在内,共产党军队抗击日伪军的次数就更多。怎么能说共产党军队“游而不击”呢

至于“抢地盘”的问题,我们应该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看。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共产党创建抗日根据地是抢了国民党的“地盘”。实际上,打开抗战时期的地图就可看到,抗战期间中共的根据地大都在敌后,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都是国民党军队战败后被日军所侵占,是中共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而创建的,这本身就是抗日行为。而那些未经日军冲击或占领的国民党辖区,中共为维护统一战线,碍于统一战线划界抗战的约定是从不随便进入的。

3.正确看待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壮大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和受历史虚无主义迷惑的人,妄议共产党钻了抗战的空子才发展壮大,似乎共产党力量的壮大阻碍了抗战。从前文分析可知,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军队绝大部分都处在日军占领的地区。在沦陷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与日伪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共产党军队的壮大意味着日伪统治力量的缩小。因此,抗战时期共产党力量的壮大本身就是抗日力量的增长,抗日力量只有壮大了,才能更好地抗战,绝不是阻碍抗战。

抗战给予中共的历史机遇不是让其“坐大”,而是使其“战大”,即通过抗战来发展壮大,“坐”而不战是壮大不起来的。“坐大”与“战大”一字之差,含义却相去甚远。战争中的“坐大”是躲避战争,只顾发展自己“战大”则是通过正确的策略在战争的磨炼中获得发展。抗战时期,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确实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绝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说的“坐大”,而是“战大”。第一,共产党从来没有躲避过抗战,早在局部抗战时期,就组织和领导东北的抗战在全面抗战初期,积极参加了太原会战,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在抗战的困难时期,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并付出了重大牺牲,后来又参加中条山保卫战,积极配合正面战场,并以自己的战绩受到国民政府的表彰。第二,共产党身处敌后,也不可能躲避抗战。共产党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虎口拔牙,建立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往往紧随而至的是日伪军多次的报复和打击。据《华北“扫荡”与反“扫荡”汇集》等资料的初步统计:从1938年1月至1942年底,敌人对华北根据地千人以上的“扫荡”共251次,万人以上的“扫荡”37次,各抗日根据地遭受敌人“扫荡”的时间共2430天,平均敌每两天就要“扫荡”三块根据地。试想:在这种“扫荡”不断的敌后,如果不抗日,是一天也“坐”不下去的,更遑论“大”第三,共产党的“战大”是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人民战争思想,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加抗战,经受长期战争磨练并得到群众衷心拥护的结果。正是因为共产党广泛动员群众参军参战,而群众通过实践也认识到共产党是真心抗战并保护他们的尊严和利益的,所以才踊跃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由上可见,历史虚无主义者污蔑共产党抗战动机不纯的种种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共产党在抗战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都是真心实意抗战的,不愧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四、“共产党投机取巧,净打小仗,不打大仗,歼灭敌人数量少”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国共两党战略战术的不同

抗战时期,国民党掌握着200多万军队,后来发展到430多万人,控制着中国绝大多数的物力、财力和地区,并掌握了几乎全部的国际援助资源,武器、弹药有盟国供应,它比共产党拥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因此,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主要采取的是阵地战,打的大仗较多。

而共产党在抗战初期领导的军队只有区区5万多人,到抗战结束时也才有120多万人,其根据地多是贫瘠之地或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且被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两面封锁,几乎没有外援,武器、弹药主要靠战场缴获,自制一些简陋的武器。而日伪军无论是装备、数量、控制地区都比共产党军队要强得多。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贯彻人民战争思想,坚持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样广泛发动群众,对日伪军“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似慢实快。

抗战时期,谁最希望中共只打大仗呢一是日军,因为力量弱小的共产党与日军打大仗,非常有利于日军发挥装备优势,迅速歼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二是国民党顽固派,他们希望“借刀杀人”,借日军之手迅速清除共产党这个“心腹之患”。共产党如果按照他们的企图,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盲目地采取与日军打大仗、打阵地战、拼消耗死拼硬打的做法,无异于将自己送给敌人屠杀,恐怕早在抗战初期就被日军消灭了,以后也就不可能开辟敌后战场,拖住日军,也无法减轻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更谈不上收复失地了。

2.共产党“净打小仗,不打大仗”吗?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总是说共产党“净打小仗,不打大仗”。其实,虽然就总体而言,共产党确实打的小仗多,大仗少,但也绝非“净打小仗,不打大仗”。

在全面抗战初期的1937年,日军骄横异常,国民党军连连败退,士气低落,而八路军巧妙设伏,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精锐坂垣师团一部,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1940年,为振奋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的士气,克服投降危险,共产党组织100多个团,共40多万人发动了被日寇称为“挖心战”的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连国民政府也发出了嘉奖令。

除百团大战外,敌后战场也有不少规模较大的战役。一些“国粉”总是喜欢罗列国民党的四十几个“会战”。但只要仔细研究日军投入的兵力,就会发现除抗战防御阶段的几次大会战和相持阶段的长沙、随枣、枣宜等会战外,在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多数“会战”中,日军兵力规模并不比敌后反扫荡作战大多少。日军作战以大队为基本单位,每个步兵大队人数在800人-1500人之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在正面战场作战,规模最大的几次,都是投入兵力七八十个大队,十多万人,多数战役投入兵力只有十几至二十几个大队,二三万人。而敌后战场,日军对共产党军分区一级的扫荡作战,投入兵力动辄十个加强大队,一万五千人以上,且往往有大量伪军作帮凶。这样的作战频率非常高,有上百次之多。而投入三四十个大队,五六万以上兵力的作战也有近二十次。1938年6月,日军集中十三四万人“扫荡”晋冀豫边区1941年8月,日军7万余众“扫荡”北岳根据地,被敌自诩为“百万大战”1942年5月1日,日军5万余人对冀中平原进行了“五一大扫荡”。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军民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作战。为维持这些较大规模的连续作战,日军华北部队每个士兵平均每年作战300天以上,可以说是疲于奔命。这能说共产党军队不打大仗吗

3.“共产党歼灭敌人数量少”吗?

抗战期间,共产党军队打的小仗多、大仗少,并不意味着歼灭敌人的数量就一定少,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共产党的抗战策略是“积小胜为大胜”“积少成多”,单次战役歼灭敌人的数量可能较少,但如果作战次数多,歼灭敌人的数量就可能较多。

全面抗战时期,关内的共产党军队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多人,其中日军52.7万多人,伪军118.7万多人。如果加上关外东北抗联歼灭的17万多日伪军,共产党军队共歼灭日伪军188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歼灭日军80万人,基本上没有伪军。可见,虽然共产党军队歼灭日军的人数略少于国民党军队,但共产党军队还歼灭了数量众多的伪军。总体而言,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歼灭日伪军的总数是国民党军歼敌数的两倍多。历史虚无主义者不承认歼灭伪军数是不对的,因为伪军是日军的帮凶,对抗战的阻碍和破坏作用极大,他们也是中国人民的凶恶敌人。

五、“共产党只宣传自己的抗战贡献,不宣传国民党的抗战贡献”吗

历史虚无主义者在抗战问题上宣扬“共产党只宣传自己的抗战贡献,不宣传国民党的抗战贡献”,言外之意是说共产党气量狭窄,不尊重历史事实,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事实是否如此。

1.抗战期间共产党对国民党抗日将士的宣传

抗战期间,共产党虽然深受国民党顽固派搞摩擦和封锁之苦,但对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日贡献仍然进行了积极宣传。比如,共产党对国民党十九路军、二十九军大刀队、八百壮士等抗日群体的宣传,对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王铭章、张自忠、戴安澜等抗日英烈的宣传,对绥远抗战、台儿庄大捷、昆仑关大捷等战役的宣传。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共产党多位领导人还为滇缅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写下了许多挽诗、挽词、挽联。毛泽东写下挽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写下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朱德和彭德怀赠挽联:“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2.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对国民党抗日将士的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国共两党虽然在海峡两岸形成对峙,但共产党并未一笔抹杀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功绩,仍然以民族大义为重,对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贡献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

(1)追认许多国民党抗日官兵为革命烈士。早在1950年10月,新中国内务部就规定:“(四)一九三二年一月淞沪抗日战役、一九三三年三月长城抗日战役、一九三三年夏察北抗日战役、一九三六年冬绥远抗日战役中牺牲的官兵和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牺牲的官兵。(五)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因参加抗日战争牺牲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部队官兵。国民党军官兵(包括空军)确因抗日阵亡者也包括在内,但在此期间因参加反共内战而死者不在内。”

其后,被陆续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国民党抗日官兵,仅高级将领就有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陈安宝、张自忠、武士敏、戴安澜、李家钰等20多位,部队基层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就更多。此外,至今在许多城市中仍然保存着以这些抗日英烈命名的道路,如北京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等。

(2)大陆历史教科书对正面战场的描述。历史虚无主义者经常以大陆历史教科书未正面评价国民党抗战为由,攻击共产党不宣传国民党爱国将士对抗战的贡献。其实,大陆历史教科书正面评价国民党爱国将士抗日的内容俯拾皆是。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就有国民党爱国将士抗日的记载,比如卢沟桥抗战、台儿庄大捷。书中载有关于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及二十九军保卫平津的内容。书中对台儿庄战役的记载很详尽。

初中历史教科书描述了东北军马占山部嫩江大桥抗战、二十九军抗战、台儿庄战役等激烈战斗的场面,叙述了吉星文、佟麟阁、赵登禹等爱国将领的抗日事迹。高中历史教科书写道:1932年1月,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此外,还描述了淞沪会战中坚守上海宝山县城的五百勇士和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勇士抵抗日军的情形。

可见,大陆历史教科书对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日贡献已经给予较为充分的肯定。

(3)大陆拍过许多正面评价国民党爱国将士抗日的影视剧。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对国民党爱国将士抗战贡献的宣传还体现在大陆拍摄的许多影视剧中。

相关主题的电影有:《血战台儿庄》(1986年)、《铁血昆仑关》(1994年)、《七七事变》(1995年)、《铁血江桥》(2010年)、《喋血孤城》(2010年)等。

至于正面反映国民党军队抗日的电视剧就更多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反映滇缅抗战的《我的团长我的团》(2009年)、《滇西1944》(2010年)、《中国远征军》(2011年),反映淞沪会战的《铁血壮士》(2012年),反映长沙会战的《长沙保卫战》(2015年)等等。

近年来,大陆拍摄的正面反映国民党爱国将士抗日的影视剧特别是电视剧已经数不胜数。

(4)大陆各地举办的纪念国民党爱国将士抗日的活动。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纪念表现出更为客观的态度。尽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共对正面战场的描述较少,但充其量也只是回避。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对正面战场的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2005年,广西就抗战胜利60周年暨昆仑关大捷66周年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2014年,湖南举行衡阳保卫战70周年纪念活动等。大陆许多地方都有关于正面战场的纪念馆所,如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山东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湖南的衡阳保卫战雕塑群、云南的国殇墓园等。2014年,民政部还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养老纳入了国家社保体系。

反观国民党,抗战结束以来,至今仍不承认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的抗战贡献,极少在其历史教材中反映共产党的抗战贡献,至今未拍过一部正面反映共产党抗战的影视剧,从未有过一处纪念共产党抗战的纪念馆所。总之,上述分析只是就一些人散布的关于共产党抗战的较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而言的,类似的言论还远不止于此。但只要我们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对这些言论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和评述,就一定能逐步澄清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共产党抗战问题上制造的种种谬误。

原标题:关于共产党抗战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评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7-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3]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史图文版编辑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史(图文版)》(上、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4]李慎明、张顺洪:《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历史研究》2015年第4期。

[5]〔波兰〕爱泼斯坦:《人民之战》,刘涟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年。

[6]陈先达:《论历史的价值评价与道德评价》,《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年第5期。

(陈元明 广西师范大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讲师。韦冬雪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8-01-16/4830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1-17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