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史上一部伟大的政治艺术珍品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史上一部伟大的政治艺术珍品
吴天保
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的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在世界上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把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美好理想变成了现实。现在世界上的共产主义运动虽然遭到挫折,处于低潮,但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世界各国都已打上了它的烙印。而且十月革命所提供的发展方向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在以崭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一、俄国十月革命,是列宁和斯大林两位天才领袖,珠联璧合共同导演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典范
导语: 工人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自发的工人运动本身只有造成(而且必然造成)工联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一次一般的革命,而是一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是一次
成功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
1871年的法国首都巴黎,史称“巴黎公社”,但它只存在了72天就失败了,然而它的首创
精神却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俄国十月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先发生在俄国首都彼得堡,紧接着迅速向全国扩展,仅用两年时间就在占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巴黎公社式”的无产阶级政权。俄国十月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至今谁也无法抹去它的影响。
自从人类有史记载以来,也即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人类的历史也是按照自然界的“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法则而进化发展的。无论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一种剥削压迫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剥削压迫制度而已,都是由少数统治者统治支配占绝大数的劳动大众的社会。人类社会充满着形形色色的斗争,包括个人与个人,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 阶层与阶层,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当这种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纠纷、冲突以致发生战争。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战争就成了常态,有宗族之间的战争、民族之间的战争、阶层与阶层、阶级与阶级、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这样的战争甚至会演变为大规模战争,演变为改朝换代的奴隶起义和农民大起义,演变为资产阶级的人民大起义和大革命。然而过去发生的这样的冲突、战争以至于大起义、大革命,但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生存权、统治权和支配权的斗争,在思想理论上则表现为对社会公平、社会正义之争。人类社会总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规律,波动曲折式地、循环式地有时是跳跃式地不断向前发展。尽管封建社会较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较封建社会优越,但是剥削和压迫的本质没有变,只是它们之间的剥削压迫形式有所改变有所进化而已,所以过去的人类社会仍然处于自发的自然的发展时期。
只有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露了资本剥削压迫的本质之后,人类的思想思维才实现了真正的飞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摆脱了自发性、盲目性,而进入了自觉开启控制阀、自觉追求完美发展轨道的新的历史时期。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则标志着人类新的历史时期,曾经在一个国家变成了现实。本文第一部分开头导语,是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阶级革命成功的一则著名的公式,或者说是一条定律。即是说一个国家要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首要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的领导及其指导革命的科学理论。
在当时,西欧的英国、德国、法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为什么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发生在西欧,而发生在俄国?其首要原因,就是因为俄国是列宁主义产生的故乡。什么是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阶段与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彻底解放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具体实施组织的科学理论。列宁主义是列宁和斯大林共同创造的。列宁和斯大林都是天才,都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两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他们在坚定的共同的共同目标——为解放全人类,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中,在并肩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又一佳话。
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事业和亘古的友谊,总是联结在一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为后来的革命者树立了楷模。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两人相差两岁半。两人的出生地都在普鲁士的莱茵省。马克思出生于律师家庭,先后就学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的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投入到历史和哲学的研究上。恩格斯的父亲是纺织厂业主,1837年中学未毕业就被迫经商,在不来梅供职时就接近激进的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时,都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两位青年无产阶级的革命者相见恨晚,从此成为并肩战斗终身的亲密战友。1848年两人共同署名发表《共产党宣言》,声震寰宇,他们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去世,恩格斯于1895年8月5日去世。1864年马克思在英国伦敦创立第一国际。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继续领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1889年在法国巴黎领导世界马克思主义者组建第二国际。列宁在悼念恩格斯逝世的文章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联袂共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推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结下的崇高友谊作了精彩深刻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无论是在理论活动还是在实践活动中,无产阶级崇高的战斗友谊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数十年如一日。列宁指出:“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的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为了在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使马克思能够从事伟大的理论工作,恩格斯从1850年起从事了20年的商业工作。尽管恩格斯一生对无产阶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总是谦虚地把自己称作是马克思的“配角”。恩格斯在自己的晚年,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二 第三卷的工作。《资本论》第二第三卷实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合力写成的。
列宁和斯大林两位导师领袖,又一次演绎了共产主义运动史和人类历史上伟大友谊的故事。列宁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比尔斯克。他父亲是数学教育家,母亲是一位医生的女儿。他哥哥因参加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逮捕和杀害。他从小受到家庭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斯大林于1879年12月21日,出生于俄国格鲁吉亚哥里小城,父母亲都是解放不久的农奴,是典型的农奴后代。父亲是鞋匠,母亲从事一些杂务。所以他有一种天然的渴望解放的血统。两人相差9岁。列宁有良好的家庭氛围,斯大林是家里仅剩的独子,得到父母的宠爱,所以在幼年成长时不会在性格上人格上可能造成的某些缺陷。列宁自小天资聪颖,才智过人,学业优秀,斯大林也是自小天资聪明,在校学习门门优秀,被地方教会学校保送到省府神学院深造。这些天赋条件,成了他们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领袖的天然基础。列宁在1888年回到喀山后,就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891年,21岁的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通过了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并被授予优等生毕业文凭。1893年移居彼得堡后,他已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斯大林的革命生涯则是一步到位,即是刚进入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神学院念书不久,就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活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当他从1899年5月29日因宣传马克思主义被第比利斯正教中学开除成为了职业革命者后,通过媒体和组织了解了列宁以及他的思想和路线之后,并同俄国党组织的其他领导人进行比较之后,就认定列宁是党的真正领路人。从此以后,斯大林始终以列宁为榜样,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列宁,忠于列宁的思想和路线,终身不渝。
斯大林成为职业革命家后,直到十月革命前,他一直在俄国国内从事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而且主要征战之地就在南高加索地区。在1902年至1913年间,他先后被捕7次,流放6次,而从流放地逃走过5次。其中仅于1911年9月前往彼得堡后发生过两次被捕被流放和一次从流放地逃出来,其余的牢狱之灾均发生在南高加索地区。沙皇反动政府对他的长期迫害,激发了他对沙皇反动制度和地主 资本家残酷剥削压迫的仇恨,坚定了他创建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决心和意志,也炼就了他那种为革命而不屈不挠的钢铁般的性格。南高加索地区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是俄国少数民族集中之地,这里大多是山区,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外商蜂涌而入,工矿企业多,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国内外的各种矛盾尖锐而复杂,这为斯大林开展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以及思想理论上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天地。列宁在1895年,首先在彼得堡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0年在德国创办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一张机关报《火星报》,把彼得堡变成工人运动的典范;斯大林随后在1901年9月,在南高加索地区办成了全俄第二张报纸《斗争报》,把南高加索地区的工人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成为全俄国的又一革命典型。
列宁在1887年秋天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不久因参加革命的学生运动被开除,并首次被捕入狱和流放;1893年移居彼得堡,1895年因领导工人运动再次被捕入狱,度过了我14个月的狱中生活,接着是在西伯利亚的三年流放生活。1900年2月结束流放生活回到彼得堡后,即转赴西欧,开始了五年的国外的流亡生活;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源地在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在德国,建立人类史上第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巴黎公社”在法国;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在西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也在西欧。列宁在西欧的长期流亡生活,也为他潜心深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全面深刻地观察揭露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空前复杂而尖锐剧烈起来。列宁发现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也发现了工人阶级队伍之间工人贵族的出现。帝国主义是战争产生的根源,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列宁的长期流亡生活,也为他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新理论进行深入思考、概括和写作创造了条件。列宁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这一时间撰写和发表的。
列宁、斯大林之间天赋相当,革命取向和思想追求存在着惊人的相同之处,这就成了他们之间珠联璧合的不可动摇的基础。所以他们在并未谋面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已有一种神交,彼此心灵相通和默契。列宁欣赏斯大林这位青年革命者的思想和才干,斯大林所写的文章和他领导外高加索地区工人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经验,经常受到列宁的肯定和表扬。斯大林总是能够结合革命具体实践,深刻领会列宁的思想和路线,并加以灵活运用与发挥发展,在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历史关头以及在同机会主义斗争的重要理论问题上,斯大林总是站在列宁一边,始终不渝地贯彻和捍卫列宁的思想和路线。
1903年12月,斯大林在西伯利亚的流放地通过自己的朋友收到了列宁的一封信,这封信中列宁扼要批评了党内的问题和阐述了党的工作计划,引起了两人的共鸣。从那时起列宁和斯大林两人之间产生了私人之间的亲密友谊。
1905年12月,第一次全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在芬兰的坦默福斯召开。在会议上斯大林与列宁第一次会面,斯大林在会上作了南高加索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工作报告,并发表了维护列宁的积极抵制俄国第一届国家杜马策略的演说。在代表会上,斯大林被选进负责编审代表会议决议的政治委员会,两人第一次并肩工作。斯大林敏锐的观察力和干练的工作作风给列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1年9月,斯大林从流放地来到彼得堡后,列宁与斯大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两人经常商议党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列宁重视斯大林的丰富的革命经验,把党的紧要任务委托给他,而斯大林总是能出色完成这些任务。
1912年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在布拉格召开。在这个会议上,孟什维克被驱逐出党,结束了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形式上联合在一个党内的局面。列宁慧眼识英才,一大批忠于马克思主义,拥护列宁主张,富有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的革命者进入了中央领导班子和地方重要岗位。被选进中央委员会的有列宁、 斯大林、 奥尔忠尼启则、 斯维尔德洛夫等,加里宁则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为了加强对俄国革命实际工作的领导,会议决定成立以斯大林为首的俄国中央局。而此时斯大林还流放在西伯利亚的沃洛格达。会议的全部信息是由奥尔忠尼启则直接传达的。1912年2月29日,斯大林再度从流放地逃出来回到彼得格勒。他被授命负责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从此以后,斯大林成了俄国国内革命实际工作的领导人。1913年2月23日因党内叛徒出卖,斯大林被监禁和流放。
1917年2月,无产阶级取得了推翻沙皇统治的民主革命的胜利,但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工作不够,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还在流放中,因此,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资产阶级政党窃取。1917年3月12日,斯大林从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立即参加和协助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工作,在即将到来的大革命中夺取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主动权。列宁高瞻远瞩,洞察一切,认为千载难逢的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经来临。1917年4月3日,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带着《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著名的《四月提纲》回到了俄国。斯大林带领和引导全党,坚决支持全面贯彻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天才计划。斯大林协助列宁在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争取工人和士兵的斗争中,展开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在斯大林的直接领导下,创办了《士兵真理报》和《战壕真理报》。利用媒体和群众集会、组织基层领导骨干交谈学习讨论等方式,揭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本质,全面宣传解读《四月提纲》的目标任务。鼓舞工人、士兵和人民大众肩负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使命。斯大林引申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帝国主义薄弱的国家中首先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指出:“很有可能,俄国正是开辟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抛弃那种认为只有欧洲才能给我们指出道路的陈腐观念。有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我是主张后一种马克思主义的。”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公开走向反动。7月5日凌晨,《真理报》编辑部以及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劳动印刷所被捣毁,逮捕党的积极分子,收缴工人的武器,并以“叛国罪”和举行武装起义罪名发出逮捕列宁的命令。斯大林按照列宁的思想和路线,带领全党迅速做出反应:布尔什维克党迅速转入秘密状态并开始准备起义,同时把拯救列宁的生命,保护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作为党的头等重要任务。斯大林亲自谋划组织保证列宁的绝对安全。
1917年7月26日至8月3日,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召开第六次党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是秘密举行的,列宁因临时政府的通缉侦捕未能出席。会议由斯大林、斯维尔德洛夫,莫洛托夫和奥尔忠尼启则主持和领导。会议围绕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中心议题,讨论和决定了一切有关理论认识、战略策略以及组织上、军事上保证等重要问题。
10月10日至16日党中央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通过了列宁和斯大林制定的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计划。会议确定斯大林为中央政治局领导武装起义的总指挥。10月16日党中央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选出了以斯大林为首的领导起义的党总部。这个党总部也是彼得格勒苏维埃所属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核心,它实际上领导了整个起义。
而处于秘密状态中的列宁,始终关注和掌控着整个革命的进程,思考和解决有关革命胜利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1917年8---9月,列宁在匿居地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完成了《国家与革命》这一不朽的巨著,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创建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他还组织力量准备召开第一次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所有重要文件以及审查参加会议的代表资格,以便把苏维埃政权这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迅速推广到俄国的全境;同时他还在积极筹备创建第三国际的工作,以便造成欧洲无产阶级支持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带动欧洲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局面。
正因为列宁和斯大林两位天才的领袖,在思想、路线、理论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和具体计划步骤等方面,做到了完美结合和无缝对接,所以使十月革命成为一次行进式的凯歌式的革命,成为一次损失代价较小的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7-11-21/4734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