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张全景:中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冀中星火——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

张全景

弓仲韬,1886-1964 河北省安平县人。1886年出生于安平县台城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16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初步接触到一些新思想。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大学毕业,在沙滩一所小学任教。与李大钊结识并在李大钊的启发教育下,开始学习研究马列主义。19234月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李大钊派遣回原籍传播马列主义,建立和发展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弓仲韬有三个妹妹弓诚、弓蕰武和弓彤轩,一个女儿弓乃如,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中国革命事业。(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和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创始人弓仲韬。(中红网红色图库)

晚年弓仲韬。(中红网红色图库)

1923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支部在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诞生了,这是李大钊亲自指导建立的,因当时尚未建立省委、县委,定为特别支部,直属北京区党委领导。李大钊亲自发展的共产党员弓仲韬任支部书记。台城村党支部的建立,像一粒火种,很快燃向邻村、邻县。1924815日,成立了安平县委,在此基础上,与相邻的饶阳、深泽、深县建立了联合县委、中心县委。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革命的火焰在冀中大地燃烧起来,为这一带革命斗争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弓仲韬为建立和发展壮大党组织,披肝沥胆、耗尽心血,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即使被敌人弄瞎了双眼,仍矢志不渝、赤心向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一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弓仲韬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大钊亲手播火种

上世纪初的中国,天昏地暗。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加上军阀混战和接连不断的旱涝灾害,民不聊生。1920年到1921年,华北四省大饥荒,饿死1000多万人。位于冀中平原、滹沱河畔的安平县,1922年遭受大旱灾,民以树皮、野菜充饥。1923年又遭受大水灾,台城村223户人家中,被迫闯关东的有127户,卖儿卖女的3户,饿死4人。贪官污吏欺压搜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加之兵匪劫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县志记载:“民大饥”“民多流亡”“卖儿卖女”“路有饿殍”“民相食”,其惨其悲,不忍卒睹。正如一首逃荒歌所唱:“滹沱河,水滔滔,逃荒的人们好心焦,老的老,小的小,无亲无友无着落,卖儿卖女靠乞讨”。什么时候才是农民的出头之日?什么时候才能得个温饱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全国人民看到了光明,有了希望。

弓仲韬,1886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大户人家。父亲是清末的开明士绅,赞同康梁变法。弓仲韬自幼同情劳动人民,在家乡上学时就参加进步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妇女放足、男人剪辫子。1916年,考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接触到许多救国救民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特别是读了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后,思想豁然开朗。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同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沙滩小学任教。在此期间,他经常到北大图书馆,特别在馆内专设的“亢慕义斋”阅读进步书刊,听李大钊演讲和教诲。按李大钊要求,他经常到天桥一带的工人、市民中调查研究,宣传革命思想,鼓动工人同资本家作斗争。李大钊看他进步很快,又多次提出入党要求,19234月,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这之前,1922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积极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党在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开始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浙江萧山衙前村农民大会于1921927日召开,中国第一个新型的农民组织宣告成立;19227月,彭湃在自己的家乡广东海丰县成立了第一个秘密农会;19234月,毛泽东派人到湖南衡山岳北白果乡开展农民运动,9月成立岳北农工会,树起了湖南农民运动的第一面旗帜,之后毛泽东又在韶山一带亲自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出身农家的李大钊对农村、农民的状况有着深切的了解,先后发表了《青年与农民》《农民与土地》等文章,论述了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参加革命的重要意义。他对弓仲韬讲:“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只在书斋里不行,只在城里也不行,需要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你家在农村,就回老家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吧。”弓仲韬按照李大钊的嘱托,不久即辞去教职,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老家安平县台城村,播撒革命火种。

弓仲韬回村后,首先对全县农村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发现,大约不到百分之10的富人,占有百分之80的土地,百分之90的穷人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有强烈的革命要求。他针对农民大多不识字的现实,创办了平民夜校(也称“农民夜校”),作为提高农民文化和开展党的工作的阵地,成为台城村茫茫黑夜中亮起的一盏明灯。他教学员先识字,以讲故事、说历史的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教材《平民千字文》,为农民讲授。农民晚上来夜校,识了字,明了理,还能吃到弓仲韬为大家准备的米粥,学员迅速增加,最多时达50多人。他们逐步认识到:当今世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弓仲韬卖掉20亩地,办起了台城村“女子小学”,引导妇女学习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弓仲韬在这些学员中物色、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其中很多人成长为革命骨干。正如追随他闹革命的堂妹弓彤轩所说:“在小学我是儿童团,高小是青年团,初中就成为共产党员了。”弓仲韬随时与李大钊保持联系,各项工作都在李大钊的指导下进行。

19238月,弓仲韬介绍夜校学员弓凤洲、弓成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农民党员。就在这个月的一个深夜,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在平民夜校建立,弓仲韬任书记,弓凤洲任组织委员,弓成山任宣传委员。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的建立,标志着安平人民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农村革命斗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台城特别支部建立后,弓仲韬一边继续办好农民夜校,一边着手组建农会,发动贫苦农民向村里的地主开展说理斗争和雇工增资斗争。对于弓仲韬来说,这是在革自己家族的命,也是革自己的命。弓氏家族不少是村里的富户,弓仲韬自己家就有300多亩地。当时,他说服本族富户的长辈们给雇工和村里的穷人放粮食,增加工资。有的富户坚决抵制,弓仲韬就发动雇工在需要抢收抢种的大忙季节,向富户提出增资要求,否则停工,迫使这些富户不得不屈服。每到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弓仲韬就在弓氏祠堂给穷人放粮,发布匹。有些同族长辈觉得他的行为完全无法理解,百般阻止,一些富户也对他恨之入骨,但弓仲韬不为所动,依然倾其所有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滹沱河畔星火燎原

革命火种一经点燃,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1922年,李大钊介绍了另一位安平籍知识分子李锡九加入中国共产党。李锡九1872年生于安平县任庄村,后在留学日本期间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回国后结识了李大钊,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冬,他受李大钊派遣回到老家任庄村,领导村民拆毁庙宇,在家里办起平民夜校,进行革命宣传,发展进步青年入党,县城北关高小校长李少楼和饶阳县的韩子慕就在其中。李少楼入党后不久,弓仲韬通过上级组织与他取得联系,两人一起面向安平县教育界的进步人士做工作,成熟者被发展为党员。19243月,弓仲韬、李少楼两人介绍敬思村的张麟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们帮助下,先后建立了北关高级小学党支部和敬思村党支部。1924年,李锡九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此后多年,他在国民党军政部门进行秘密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在平津战役中联络傅作义将军起义,对和平解放北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曾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检察署委员、河北省副主席等,积极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周恩来总理曾赞扬他“老成谋国”。

李大钊对安平县党组织迅速发展的势头非常高兴,在他的指示下,1924815日,弓仲韬组织9名党员代表在敬思村召开了安平县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安平县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建立的第一个县委。会议选举弓仲韬为书记,张麟阁、李少楼分别为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县委机关驻弓仲韬家。会议还明确了县委的主要任务:发展党的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启发群众觉悟,领导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县委成立后,台城特支改为台城党支部,支部书记改由弓凤洲担任。安平县委的建立,使弓仲韬感到党的力量更强大,斗争方向更明确。他们根据李大钊的指示和县委的部署,着力培养和发展党、团员。经过3年多的发展,到1927年底,全县已有7个党支部、5个团支部,党、团员100多人。安平县委还加强与在外地学习、工作的安平籍党员、团员的联系,相互配合,推动了党、团组织的发展。当时保定的育德中学、直隶省立第二师范、省立女子师范等学校的许多学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革命道路。

弓仲韬的堂妹弓惠诚(又名弓凤书),当时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受哥哥影响,思想进步。她的同学王子益于19233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暑假过后,王子益回到家乡,紧邻安平的深泽县河疃村,以高级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王子益的同学许卜五,1924年入团,1925年上半年转为中共党员,同王子益一起回到家乡南营村,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工作。当年10月,王子益、许卜五等党员,在南营村民德小学成立了县里的第一个党的组织——中共深泽县党小组,由王子益任组长,许卜五负责组织工作。

弓惠诚随后也回到本村担任女子小学教员。她向弓仲韬介绍了王子益的情况,表达了想嫁给王子益,并协助其开展工作的心愿。弓仲韬非常高兴,不仅赞成他俩结为夫妻,而且介绍妹妹入了党。19264月,中共深泽县特别支部成立,王子益任书记。另一位保定育德中学学生、1925年入党的深泽县人李清瀚,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春被开除学籍,回到老家后与深泽党组织接上关系,并协助王子益工作。李清瀚1932年初曾担任深泽县委书记,抗日战争中曾担任冀中军区警卫营教导员,后英勇牺牲。

1925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了北方地区工作的重要性,决定加强党对北方国民革命运动的领导。会后,成立了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任书记。

1925年春,饶阳县发展了张来欣、刘金玉等五名党员,建立了中共饶阳县城内支部。同年冬,安平县委、饶阳县党组织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合并建立中共安(平)、饶(阳)联合县委;1926年夏,将深泽县特别支部纳入,成立了中共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19337月,又一度成立了包括上述三县和深县在内的中心县委。

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要求北方各地党组织派学员到南方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以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1926年春,中共保定地委选送了许卜五等4名学员前往广州,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届学员班学习。1927年春,中心县委又选派李清瀚等党员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直接得到毛泽东、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夏明翰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诲。结业后都返回当地,成为开展党的工作和农民运动的骨干。

1927年,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国共尚处于合作时期,三个县有些共产党员还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出现,政变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破坏国共合作,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928年,深泽、安平、饶阳各县相继建立的国民党县党部对中共地方组织大肆破坏。弓仲韬为了掩护同志,筹资500元购置数台织机,建起毛巾厂,来此联系工作的同志装扮成做买卖的商人。但不久就被敌人察觉,弓仲韬遭到军阀政权与国民党当局的多次搜捕,中心县委机关转移到王子益家。19277月,中共深泽县特别支部召开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深泽县委,隶属中共顺直临时省委,同时接受中共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王子益任县委书记。从台城村第一个党支部建立起,不到4年的时间,革命的星火就在冀中大地迅速散播开来。

1927428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临刑前,面对绞刑架,李大钊从容镇定,大义凛然,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弓仲韬和同志们听到李大钊牺牲的噩耗后,十分悲痛,面向北方三鞠躬,坚定地表示:要继承李大钊同志的遗志,为主义和理想斗争到底,绝不变节投敌!他们千方百计巩固和恢复党、团组织;派遣党员打入敌人内部,秘密开展工作;积极加强党的外围组织建设,继续办“平民夜校”,建立“农民互助会”“婚丧互助会”“戒大烟戒酒戒赌会”,妇女建立了“天足会”,反对缠足,提倡放脚。这些组织和活动合理合法,很受群众欢迎,成了党组织团结群众、开展斗争的一个个阵地。他们把对敌斗争与为群众争取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团结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斗争:争取为小学教师增加薪金,为县师范毕业生争取就业,为雇工增资,驱逐国民党县党部派到学校的党棍,在灾年要求地主拿出粮食救济灾民,减免反动政府的苛捐杂税,开展保护贫苦盐民烧盐、运盐权利的斗争,都取得重大胜利。这些斗争显示了党的力量,锻炼了党员队伍,也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

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镇压越来越残酷,从1927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全国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共产党员从6万左右减少到1万左右。1929年春,为了活动方便,上级决定中心县委停止工作,分别由三个县各自领导本县工作,安平县委仍由弓仲韬担任书记。1930年春,国民党反动政府多次搜捕、捉拿弓仲韬没能得手,于是下令通缉。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县委决定让弓仲韬暂时隐蔽。根据弓仲韬的建议,暂由其他同志担任县委书记,自己通过秘密方式与县委保持联系,他的女儿和堂妹们也分别以党、团员的身份参加当地的革命斗争。

在漫漫黑夜里,弓仲韬在斗争,也在等待。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北方党组织曾一度受“左”倾路线的影响,不顾客观条件,多次发动武装暴动。河北省委限定日期,指令一些地方党组织发动暴动。弓仲韬认为客观条件不成熟,不宜组织暴动,曾被批评为右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深泽县委则说服了上级派来的同志,没有行动,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国热潮,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在南方加紧围剿红色根据地,在北方进一步加大对共产党人的镇压,加上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党的活动遇到极大困难,发展党团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1931年初到1932年底,中共河北省委遭到三次大破坏,在1933年的一年里,又遭到了两次大破坏。1933年秋,保属特委因叛徒出卖连续遭到五次破坏。特委委员陆治国(原籍安平县)和吴立人(原籍河北行唐县)转移到安平县,以陆治国的家为秘密联络站,在安平一带坚持领导民众开展对敌斗争。19351月,吴立人与弓仲韬取得联系,并拿出20块大洋,帮助安平县委和台城村党支部开展工作。弓仲韬和小女儿弓乃如在吴立人直接领导下,舍生忘死,为恢复和发展安平、饶阳等县的组织和工作四处奔波。考虑到特委中的叛徒认识弓仲韬,决定让他暂时隐蔽,通过弓乃如进行联络。在此期间,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镇压日益残酷,白色恐怖笼罩冀中。到1935年底,包括安平、深泽在内的许多县的党组织找不到上级组织,党的一些活动处于停滞。目标较大的主要负责人因被叛徒熟知,大多隐蔽起来,待机而动。许多党员不甘屈服,想方设法以各种身份为掩护坚持斗争,革命的烈火在地下涌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节节败退。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勇敢地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责任,果断地组织一批在延安抗大学习的红军干部提前进入即将沦陷的河北、山西等地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把华北抗日根据地作为“扫荡”的重点。19389月至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敌后抗战战略部署,1938年冬,中央又作出重要战略决策:在山西山区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分别向河北和山东的平原地区挺进。这年11月下旬起,有关部队陆续出动,其中,第一二〇师主力进入冀中,第一一五师进入冀鲁豫边区和山东,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事实证明,敌后战场成了抗日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军队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1941年至1942年,日寇对我根据地连续残酷“扫荡”,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弹。仅19425月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的“五一大扫荡”,就捕杀群众5万多人。在这样的背景下,1937年正在抗大二期学习的蠡县籍红军团长孟庆山被派往冀中,着手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10月来到安平。由于安平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好,几天的时间就组建了抗日武装两个连共200多人。105日,国民党的安平县长携家属、亲信南逃,其政权土崩瓦解,抗日人民自卫军一团团长赵承金率领部队进驻安平。虽然当时共产党仍处于秘密状态,但共产党员起主要作用的各界抗日救国组织纷纷成立,形势大为改观。

遗憾的是,弓仲韬父女没能看到这些情景。这年8月,弓仲韬有两个月得不到上级的音信,十分不安,他和女儿下定决心奔赴陕北找党。离开了他用生命创建的台城村和安平县党组织,离开了他和亲人、战友洒下血和泪的家乡。

为有牺牲多壮志

弓仲韬不仅把自己献给了党的事业,整个家庭也做出了巨大牺牲。他的父母本应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但受弓仲韬的牵连,经常遭到各路敌人威逼、打骂,被反复折磨而去世。为避敌人耳目,不能白天出殡,只能偷偷在夜间安葬。弓仲韬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在八岁时被敌人投毒害死。大女儿弓浦从小在家乡跟着他闹革命,1926年在北京上学时参加了“三一八”反帝爱国游行示威,遭到段祺瑞执政府军警开枪镇压。弓浦被打伤,回到家乡治疗,期间被选为中心县委妇女委员,后不治而亡。当时率队游行的李大钊、陈乔年也负了伤。鲁迅先生曾悲愤地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揭露和控诉反动政府的残暴、黑暗,满腔热情地歌颂革命青年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是中国人民的觉醒,是向反动军阀的示威,向帝国主义的怒吼和反抗!

弓仲韬的三个堂妹均在弓仲韬影响下投身革命。大妹弓惠诚和丈夫王子益发展了许多共产党员,其中有不少人解放后成为重要领导干部。在革命最低潮时,他们千方百计逃过敌人追捕,颠沛流离,后来终于找到了党,王子益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工作。二妹弓蕴武在家乡参加革命,入了党,抗战时在冀中战斗,爱人是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一次战斗后,由于音信不通,双方都被告知对方已经牺牲,二人万分悲痛。后来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若干年后,他们才知道对方还活在世上。残酷的战争年代,这样的人间悲剧曾发生在多少革命者的身上啊!

三妹弓彤轩从小就追随哥哥闹革命。193710月加入共产党,是台城村第一个报名参军抗日的女子。抗战时期,弓彤轩在冀中区党委工作时与常德善结为革命伴侣。常德善原籍山东枣庄(后划归江苏徐州),是红二方面军的老红军,长征中屡立战功,是贺龙最信任的红军干部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随贺龙到冀中,后被任命为冀中八分区司令员,指挥部队多次重创敌军。1942年,日寇进行“五一”大扫荡时,弓彤轩即将临产,因无法跟随部队行动,被送回娘家,并生下了孩子。有一天,常德善带部队转移到安平附近,抽空匆匆回家看了一眼还在“月子”里的母子俩,这是父子俩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

194269 日,常德善带领部队本已跳出敌人包围圈,但为了掩护群众,又杀入险地,在肃宁县雪村一带遭敌层层包围,负伤后,拒绝战友们救助,用机抢掩护同志们突围,最终身中27弹,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群众掩埋了烈士的遗体。日寇知道后,把常德善的遗体挖了出来,砍下头颅放在笼子里,挂在河间县城门上,弓彤轩听到丈夫牺牲的噩耗后痛不欲生。直到晚年,每提此事老人家仍悲痛难抑。贺龙对常德善的牺牲十分痛惜,曾题词:“常德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功勋卓著,业绩永存”。此事也曾引起毛主席的惋惜和关注。

小女儿弓乃如是弓仲韬唯一活下来的孩子,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她1925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在父亲帮助下建立了台城村“女子团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她是本县女子师范的学生领袖,曾领导学生开展了驱逐国民党在学校安插“钉子”的斗争。在父亲隐蔽之后,她仍在家乡的女子师范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期间培养了几十名党员,不少人在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贡献。

19378月,作为一个视组织为生命的忠诚共产党员,弓仲韬不能忍受与组织失去联系的生活,毅然带上全身是病的妻子,与女儿弓乃如一起到陕北找党。途中遭土匪抢劫,身无分文,历尽艰辛,走到了西安。此时妻子病重,无法前行,只好让女儿先走。弓乃如几经曲折,终于到了延安,并被分配到陕北公学。当时接待她的是王丹一(后与艾思奇结为夫妇)。王丹一听了她的汇报,非常同情,因找不到证明人,便介绍她重新入党(后来找到了证明,恢复了她的党籍)。弓乃如到达延安后,千方百计寻找父亲的下落,却没有任何音信。1939年冬,弓仲韬的妻子病逝,他以席裹尸,把妻子葬于当地。找不到党组织,又不敢暴露身份,他只好隐姓埋名到一家工厂当了伙夫。即使处境艰难,弓仲韬却始终没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每天晚上教工人识字,给工人讲故事,宣传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鼓动工人起来斗争。他的举动引起了资本家的注意,警告他不许和工人在一起,不许工人晚上集会。资本家趁着弓仲韬害眼病,让他到一家医院“看病”,借机刺破了他的眼球,导致双目失明,工厂随即将他开除。弓仲韬身陷绝境,唯一的选择只有想尽办法回家。他一路乞讨,由陕而冀,两千余里,九死一生,1943年秋终于回到了台城。

此时,党领导安平军民正与日寇进行着殊死斗争。弓仲韬回村后,请人领着找到县委,接上了组织关系,恳请党组织给他分配工作。党组织对这位前辈非常关心,在生活上予以悉心照顾。弓仲韬虽然已经57岁,衰老病残,但仍然跳动着一颗共产党员炽热的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村党支部出主意、当帮手。

1949101日,新中国成立,弓仲韬喜极而泣。此时,他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1950年,弓仲韬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台城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弓、杨合作社”,让弓姓、杨姓的贫困户和弓姓的富裕户搭配,合作互助,入社农户多达129户。7户富裕户凑钱买了3辆胶皮轮大车和骡马12匹,给不少贫困户提供了帮助。

1945年,弓乃如被派到东北工作,先后在佳木斯、哈尔滨担任过区委书记,后到黑龙江省委统战部工作。1951年,她将父亲接到哈尔滨居住。党组织按老红军的标准,每月发给弓仲韬生活补贴,使他感到党组织的温暖。但他经常因不能再为党工作而伤感,多次落泪,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啊!”1959年,弓仲韬下肢瘫痪卧床,1964年病逝。临终前他再三嘱咐:“一定要把我节余的1000多元钱交给党,作为我的最后一次党费!”

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精神的培育下,台城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都走在前头,英勇奉献,弓仲韬家之外的革命烈士就有52位。如今,当地党和政府在村里修建了烈士纪念碑,镌刻着52位烈士的英名,并把弓仲韬的遗骨安葬故里,和“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一起,供人们瞻仰缅怀。

火炬接力有来人

李大钊、弓仲韬播下的革命火种,点燃了棵棵火炬,接续传承,光照四方。抗日战争期间,这里的人们谱写出气壮山河的对敌斗争新篇章。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一路向南,烧杀抢掠。冀中人民进行了英勇抗战。193710 14日,国民党东北军53691团团长、共产党员吕正操,在率部掩护53军南撤途中,接到上级指示,停止南撤,转为北上抗日。他率部在河北藁城县梅花镇与日军激战后,转移到晋县小樵镇,将部队改编为抗日人民自卫军,并任司令员,脱离了国民党军队。1017日,部队北上进驻深泽县城,与这里的共产党员取得联系。深泽县在人民自卫军帮助下建立了抗日武装人民自卫总队和抗日救国会,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025日,人民自卫军留下一个中队守深泽,其余大部北上安国、博野、蠡县,东进安平。

久埋的革命火种一旦有了条件便蓬勃燃起,很快红遍安平全县。1029日,人民自卫军在当地党员和革命群众支持下,将维持会改组为抗日县政府,创办了《红星》报,建立军政干部学校。1938421日,冀中省委在安平召开了冀中区第一次党代会,将冀中省委改为冀中区党委,黄敬任书记。52日,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在安平整编,成立八路军三纵队和冀中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冀中行政主任公署也在安平县成立,吕正操任主任。19391月,贺龙率一二〇师挺进冀中到达安平、深泽一带,这里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政权的建立,使安平的抗战局面焕然一新。台城村党支部先后组织了三次大的参军热潮,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姐妹送兄弟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共有117 人参加八路军,占当时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519408月,为支援“百团大战”,村党支部组织了上百人的运粮队,每人背50多斤粮食,冒死穿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行程千余里,为前线送去急需的给养。村里组织了妇女支前突击队,成立了被服厂,纺线织布作军装、军鞋,支援前线。抗战期间,台城村不少党员、群众,英勇奋战,献出了宝贵生命。贫农弓文元有三个儿子,他把大儿、二儿送去参加八路军,都牺牲在战场。村里最穷的农民弓春苔,先后送两个儿子参加八路军,大儿子入伍时年仅15岁,在战斗中牺牲;二儿子16岁当兵,曾担任副连长,在战斗中负伤致残。

1942年的一天,日寇“五一”大扫荡时到台城村抓捕村党支部书记,没有得逞,便抓来村公安员逼问村支书的去向,他说:“不知道”,敌人用刺刀活活把他刺死。日军又抓住了妇救会主任,她也守口如瓶。丧心病狂的日寇用刺刀割下她的双乳,又在她的眼前,一刀一刀刺死了她的儿子,她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台城村人弓雕琢临危受命,回本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担起组织领导全村抗战的重担。他动员自己的二弟和两个侄子参加了八路军,二弟和一个侄子英勇牺牲。1943年已经担任冀中十一分区促进社主任的弓凤洲,在安平县开展工作时被汉奸逮捕,关进日伪据点,敌人动用酷刑,在木笼中折磨他21天。弓凤洲机智勇敢,威武不屈,始终没有暴露真实身份,后被党组织救出。

从安平全县来看,抗日战争期间仅有17万人口,就有8689人参加了八路军,有2269人光荣牺牲,其中共产党员470人,县区干部59人。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样一群普通百姓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多年来党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觉悟了,使他们确立了对共产党的真心拥护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觉悟了、组织起来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1944年秋,党中央决定恢复冀中区党委,担任区党委书记兼冀中军区政委的就是弓彤轩后来相伴一生的爱人——林铁。他和杨成武司令员一道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加强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向日伪军展开英勇进攻,最终取得冀中平原抗战的胜利。这一年,全县已建立了200多个党支部,党员队伍壮大,抗日武装斗争步步向前,主动向敌进攻越来越多,战斗规模越来越大,拔除了敌人建在村、镇的全部岗楼据点,迫使敌人龟缩进县城,全县农村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1945524日,日寇被驱逐出安平全境,安平县获得解放。

在长期的浴血抗战中,安平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冀中子弟兵母亲”李杏阁,威震敌胆的县游击大队长王东沧、政委张根生,铁骨铮铮的村、区干部张东东、宋永安、王仁庆,抗日政府县长赵斗生,巾帼英雄邢小梅等英模典型,还有“焦土抗战的南胡林”“铁打的河漕村”等英雄村庄。值得一提的是,记录冀中区八百万军民浴血抗战场景的《冀中一日》——这部影响全国的抗战纪实著作,就是1941年春天在安平县彭家营村议定的,倡导者是当年的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和军区政委程子华、司令员吕正操。原籍安平、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孙犁,当时正在晋察冀边区文联和《晋察冀日报》副刊做编辑,也参与了《冀中一日》的编辑和创作。解放后孙犁出版的著名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就是以当年这一带的抗战实况为背景和原型创作的。参与和领导这项工作的还有当年冀中文艺界的领军人物王林和李英儒(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的作者)。当时区党委把编辑此书作为推动抗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一手抓战斗,一手抓思想政治建设,这是我们党历尽艰辛而能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毛主席曾高度评价冀中是抗日模范根据地,并赞扬孙犁是有风格的作家。抗战期间,在安平投身革命的李银桥和韩桂馨,后来都到了毛主席身边工作,由主席做媒结为夫妻,传为佳话。

抗战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坚决斗争,打响了解放战争。无数的安平儿女,又一次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战。从19458月到19484月,形成六次参军高潮,共有4300余人参军,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1946 年冀中区党委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要求安平县在年底前扩军一个营500人。县里刚一动员,就有2000多人踊跃参军,组建了“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团”。这个团参加了著名的青沧战役、清风店战役、太原战役、解放石家庄战役以及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等,有108人光荣牺牲。全县有147名县区干部南下或北上(开辟东北),27人光荣牺牲。阎群昌1946年牺牲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那金区区长任上,当地政府为了纪念他,将其所在区命名为“群昌区”;王奔牺牲在吉林省双辽县高家炉区韭菜岗子屯,19483月,当地政府把该屯命名为“王奔村”,19563月建立区政府时,又将高家炉区命名为“王奔乡”(1993年改为“王奔镇”)1971 71日,双辽县委、县政府为王奔烈士树立了纪念碑。

中共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所辖的深泽、饶阳的情况与安平十分相似。不足11万人的深泽县,当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就有1万多人,烈士2200多名。在残酷的“五一”反扫荡战斗中,在深泽境内进行过著名的“白家庄伏击战”和“宋家庄大战”。1942530日,县大队、区小队和七分区十七团部分兵力会合一起,在县大队长阎志国、十七团一营副营长张子明指挥下,在城北白家庄村伏击了前来扫荡的日伪军,我军伤亡20人,毙伤日伪军400多人,敌人气急败坏,数日后纠集大军前来报复。68日至10日,分散突围的冀中区党政军若干单位的同志和县大队政委赵涛率领的部分地方武装,在七分区二十二团团长、老红军左叶的指挥下,变被动为主动,经过周密部署,在宋家庄设伏。敌人出动了飞机、大炮,前后用兵近3000人。我军按照毛主席的游击战法,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以阵亡32人、伤4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千余人,取得辉煌胜利,成为平原抗战史上的光辉战例。著名记者范长江的亲弟弟范次希(某部政委)和赵涛政委的亲弟弟,都在这场战斗中光荣牺牲。如今在宋家庄还保留着一栋当年的房子,是当时八路军的防御阵地。房子外面的青砖墙壁上留着累累弹洞,记录着当时的激战情景。解放后,八一电影制片厂拍的第一部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不少原型就出自这一带,许多镜头就是在深泽拍摄的。《青春之歌》作者杨沫的丈夫马建民,原籍深泽,1927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0年转为中共党员,全面抗战初起,夫妻俩即从外地回到冀中参加了抗日斗争。这里的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一些情况,后来被杨沫写入小说《英华之歌》《芳菲之歌》中。饶阳县五公村的共产党员耿长锁,早年投身革命,最先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1943年就在家乡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解放后在农业合作化中又走在前头。1950年,毛主席为之题词“耿长锁是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建设、改革谱新篇

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长征中,台城村、安平县的中共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发扬革命传统,创造出新的业绩。

新中国成立初期,台城村的共产党员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自己的车辆、牲畜,帮助困难户,成立互助组,1952年又成立了全县首批“积极生产合作社”,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上世纪60年代后,又成为全县发展生产、为国家多作贡献的一面红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安平县南王庄村的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三户贫农办社,得到毛主席的充分肯定,誉之为“五亿农民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台城村党支部响应党的号召,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在搞好农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丝网业。党支部、村委会带领村民学技术、上设备、跑销售、找市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由粮食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搞好社会化服务,发展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全村经济的大发展。如今台城村有630户,2300多人,耕地3800多亩,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642元,走在全县前列。更为可喜的是,已经有90多年光荣历史的台城村党支部一直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村里建起“便民服务站”,村干部每天在此轮流值班,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建起了党员志愿服务小组、红白事节俭领导小组、善行功德榜评选小组、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小组。村党支部每季度组织评选一次助人为乐、敬老爱幼、诚信经营等几个方面的“台城好人”,上“功德榜”,树好典型,弘扬好村风。村党支部对全村农业产业园、工业产业园、新民居、文化产业园、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如今的台城村,已是户户通有线电视,村通省级公路,进县城有班车;村民的生活垃圾集中拉运,农户传统的厕所改为新型双瓮水冲式厕所;大街小巷是水泥路,晚上路灯明亮;还建了村民文化广场、幼儿园、养老院、医疗卫生室、图书室、商店,村民自发组织了戏曲队、秧歌队、舞蹈队、锣鼓队。图书室内,每天都有村民看书、下棋、练字、画画。村里各个办事机构集中到便民服务楼,以更好地为村民服务。2002年建起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2004年、2010年又两次扩建,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河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北省农村党员培训基地”。

从弓仲韬1924年创建中共河北省第一个县委,9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安平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平县委注重从红色传统中汲取力量,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转作风,重实干,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协同创新、绿色崛起”为主基调,深入实施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开放、生态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努力建设“富美安平”。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发挥当地优势,构建“一网领先、多业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借助京津冀的创新资源,共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着力推动丝网产业迈向中高端。同时抓现代农业发展,在滹沱河两岸建起了养殖和种植基地。深入挖掘安平的红色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等内涵,丰富安平人文精神,在全面发展上下功夫。其中丝网业的产值和出口均占全国的百分之80,产品涵盖了从民用到航天多个领域。近年来,安平县先后获得了“中国丝网之都”“中国织造名城”“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国家县域经济信息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河北省十大轻工特色产业名县”等荣誉称号。

回首往昔,心潮难平。此情此景,不就是李大钊、弓仲韬等革命先辈当年所追求向往的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是血与火锤炼出的箴言。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6年的艰辛历程,李大钊同志壮烈牺牲整整90周年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我们站在“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参观学习,瞻仰李大钊和弓仲韬同志塑像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如今,烽火硝烟虽已散去,但严峻的考验并未远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勇于担当,率先垂范,以正风肃纪、反腐倡廉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到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步步扎实推进,深得党心、民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令全党和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踏着烈士们的足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稿在调研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共河北省委、衡水市委和安平、深泽、饶阳县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7-04-05/4347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4-06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