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外国学者笔下的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是20世纪的伟大传奇。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首部全面报道红军长征的著作,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斯诺预言:“总有一天有人会把这部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全部写下来。”

80年来,不少外国学者怀着浓厚兴趣研究长征,出版了一系列专著。如日本学者冈本隆三分别于1965年和1969年出版《长征——中国革命锻炼的记录》和《中国革命长征史》,英国专家迪克·威尔逊1971年出版《一九三五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生存斗争的史诗》,美国作家埃德蒙兹1973年撰写《毛泽东的长征:人类大无畏精神的史诗》,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1984年重走长征路后写出《长征——前所末闻的故事》,以及美国学者简·弗瑞兹1988年出版《中国的长征:6000英里的险遇》。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陆续出版有美国杨炳章的《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英国杭尔德的《向自由的长征》,法国迪皮伊的《毛泽东领导的长征》,日本宾户宽的《中国红军——困难与险峻的二万五千里》等著作。此外,许多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论著也会浓墨重彩地描写长征。相关作者虽然立场有所不同,对中国革命和中共的态度也各有差异,但都对长征作出高度评价。

充分肯定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

这是外国学者的共识。德国王安娜在《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中说:“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是“无与伦比的奥德赛史诗”。斯诺甚至认为,与红军长征相比,公元前2世纪西方战略之父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进军,不过是一次轻松的假日远行。冈本隆三也表示:“闻名于世的长征,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它的成功是二十世纪的一大奇迹。”美国军事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书中,还将红军长征与公元前400年色诺芬率领1万希腊人从波斯撤退到黑海作比较,认为这是“一次更加雄伟的壮举”。红军行程6000英里,而希腊人行程仅2000英里;红军征战一年,希腊人只有4个月;红军在数量上十倍于希腊人。因此,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比色诺芬撤退“不知要大多少倍”。美国作家威廉·莫尔伍德同样强调,希腊远征波斯的大撤退,较之长征,规模如此之小,所遭受的牺牲和成就的英雄业绩如此平常,“简直不能相提并论”。而索尔兹伯里更直接断言:“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

热情赞颂长征精神

斯诺将长征精神概括为“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量、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他充满激情地写道:“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塞缪尔·格里菲斯也说:“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反复经受的考验证明,他们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到达自己的目的。”这其实就是指红军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索尔兹伯里同样说,长征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这是一次充满了集体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和希望的举世无双的行动”,“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法国学者西蒙娜·戴博瓦尔更指出:“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高度评价毛泽东对长征胜利的贡献

长征为什么能胜利?外国学者普遍认为是与毛泽东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指挥分不开的。迪克·威尔逊指出,在长征中,“毛泽东取得了原由俄国控制的党中央的领导权,抛弃了错误的方针和战术”,“毛泽东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懂得历史的发展规律,因而能够在历史转折关头,仅仅施加一点点但是具有决定性的推动力,形势即迅猛向前发展”。他还感叹:“一个人能够如此像施魔法一般地左右人类历史的进程,这样的事例在二十世纪并不多”。埃德蒙兹更在《毛泽东的长征:人类大无畏精神的史诗》一书中写道:“长征是毛泽东的长征。毛泽东在长征期间为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获得活力而作出的努力是卓越不凡的。”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也说,长征胜利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毛泽东的魄力和巧妙用兵”,而且,“毛泽东对长征的领导闪耀着政治天才”。

深入发掘长征在中共党史上的转折意义

长征不仅是红军的一次战略转移,而且是中共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一个重大转折。美国学者J.P.哈里森指出:“作为中共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的象征和日后取得胜利的预兆,长征成了中共党史上一条重大的分界线。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革命运动的分水岭。”威廉·莫尔伍德也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其后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举世无双的奇迹说起。”迪克·威尔逊还具体分析:“长征的艰苦,锻炼出了人们的纪律性和献身精神,身居领袖地位的毛泽东,遂能将共产主义运动变成前进的动力,十四年以后就取得了全国胜利,把国民党赶下大海。这样,长征在性质上就由走投无路的撤退,变成走向胜利的序幕。”

全面阐述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冈本隆三认为:“中国革命经过了长征的严峻考验,造就出中国革命的栋梁之才。”威廉·莫尔伍德也说:“长征塑造了一代新人,这代新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就推翻了两千年来停滞不前的伦理体系和政治制度。”索尔兹伯里同样写道:“长征是一篇史诗。这不仅是因为淳朴的战士及其指挥员们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因为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它锻造了在毛泽东领导下打垮蒋介石、夺取全中国的整整一代的人和他们兄弟般的革命情谊。”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进而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中,长征是具有巨大政治意义和心理影响的一件大事。从政治上看,正是在长征中,毛泽东重新获得党和军队的领导权,把革命队伍带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区,他们在那里可以实现其抗日誓言,从而激起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以达到爱国和革命的双重目的。另一方面,长征的心理影响也是无形的。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再没有哪一件事像红军长征及长征中的传奇事迹那样,能给予人们以极为重要的希望和信心,同时,长征的幸存者意识到那么多战友已经牺牲而自己还留在人世,这就使他们所肩负的革命使命具有神圣的性质,并产生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正是这种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促使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获得成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6-09-21/4013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9-22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