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第一”铸丰碑 ——修水红色文化简述
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
修水县是中国革命摇篮的前身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和率先爆发地,是湘鄂赣苏区的主要首府地和中央苏区的战略翼侧,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是抗战时期第一至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外围主战场和南方抗战重要驻军地,是江西省著名的革命老区、烈士大县。在修水,创造了我党我军历史上的“三个第一”:一是组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革命军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这支军队成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红军核心力量;二是诞生了我党我军第一面军旗,标明军队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公开打出了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成立苏维埃”的第一面旗帜;三是打响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一枪,标志着我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之一的秋收起义正式爆发。1931年10月,在修水县上衫乡成立了湘鄂赣省第一届苏维埃政府,标志着湘鄂赣苏区的正式形成。1931年9月至1932年4月和1934年5月至6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和湘鄂赣省军区机关先后两度驻扎修水。
在民主革命时期,彭德怀、罗荣桓、卢德铭、何长工、滕代远、萧克、王震、王首道、谭政、黄公略、黄克诚、傅秋涛和钟期光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在修水浴血奋斗,有10万多名修水籍仁人志士在参加秋收起义、两打长沙、五次反“围剿”等革命斗争中壮烈牺牲,在册烈士高达10323人(迄今10335人),居江西省县市烈士人数第五位,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在全民抗战时期,修水成立了新四军通讯处,八路军和新四军曾三进修水,境内驻有国民革命军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部及其第七十二军与七十八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指挥部、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部、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和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等重要抗战力量,是第一至第三次长沙会战、武汉会战和南昌会战的重要外围战场,赢得黄沙桥战役和苦竹岭战斗、南楼岭战斗、县城战斗、三都战斗等胜利,为全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独特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修水成立“江南第一社”,广大妇女界凭实干苦干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雏形,修水籍侨领、香港《中报》董事长傅朝枢针对港英当局首次提出“港人治港”构想等,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修水人民和在修水工作人员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书写了一部绚丽丰厚、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历史长卷,也馈赠给传承者一份弥足珍贵的红色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宝藏。珍爱、发掘、研究和宣传好这份宝藏,成为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龚九森,江西修水县党史办主任、修水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5-07-24/3312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