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抗日战役回顾
1939年9月至10月,日军第11军团为打击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消灭中国第9战区部队,集中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力,在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采取奔袭攻击的方针,发动了“湘赣会战” “以期在最短期间内,捕捉敌第九战区主力部队,将其歼灭于湘赣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围地区。”从而进攻长沙。为打破日军战略企图,中国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约40万人的兵力,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在长沙附近消灭进攻的日军。史称第一次长沙会战。
修水作为长沙的左翼,既是前线的后方,又是后方的前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第一次长沙会战,主要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方向作战,战场均在修水及周围,因此修水成为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主战场之一。
修水地处湘鄂赣边界,北部为幕阜山脉,南部为九岭山脉,中为修河贯穿,可谓两山夹岸,一水中通。境内崇山峻岭,林茂沟深,是开展游击战的最佳选择,是阻击日军进攻长沙的重要地域。此间驻扎在修水的军队主要有王陵基率领的国民党30集团军,其总司令部驻扎修水良塘下路源达7年之久,其第78军驻三都;杨森国民党27集团军所辖杨汉域20军,其军部驻白岭太清,其陆军第73军驻渣津附近;湘鄂赣边区挺进军,其总指挥部驻扎新湾南茶等地,第8军和第l、第3挺进纵队担任游击任务;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部设修水,军事部署划分为4个游击区,修水属第4游击区。中共领导的地方抗日游击队,1938年建立的湘鄂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新四军修水通讯处(后改为修水中心县委)。其驻地马坳。抗日军队云集修水,成为南昌会战、上高会战和几次长沙会战的重要防线。在修水县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及修水人民的支援下,修水驻军为保卫长沙的侧翼,与日军多次血战,战功卓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修水抗日战役主要有彭桥阻击战、上杉战斗、桃树港之战(白沙岭阻击战)、县城保卫战等。
彭桥阻击战(又叫黄沙桥战役)
9月25~26日,日军第l06师团主力开始向修水方向西进,经九仙汤、沙窝里突进至修水东南约30公里处的黄沙桥,展开对中国第30集团军王陵基部的攻击。26日,策应第1集团军作战的第30集团军78军新13师38团于修水毛竹山遇日军106师团某部,与之交战,战斗不久,敌军即向沙窝里进犯。27日王陵基令第30集团军第72军新14师在黄沙桥对来犯日军予以阻击,日军即调集第101师团佐枝支队主力绕道茅田、大坪,以飞机大炮开路,包围黄沙桥,新14师不支被日军击溃。28日72军新15师向黄沙桥反击,稍有进展,但基本形成僵持。是日新14师奉令回攻黄沙桥,以掩护集团军侧翼,但至29日,黄沙桥战事进展不大。薛岳想再创一次万家岭大捷,吃掉这个当时险遭全军覆灭的日军特设师团,30日,遂令罗卓英增调第72军和第74军的第57师,连同第60军第183、第184师,将日第106师团包围于修水境内。彭桥东西长约5华里,山峦起伏,丛林密布,一条马路从中间穿过。这里人烟稀少,居高临下,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诸师就选择在黄沙桥西北的彭桥一带布阵,并构筑工事,对敌实行反包围。开战之初,日军出动五架飞机并配合野战重炮向黄沙桥狂轰滥炸,而我军则坚守阵地,毫不动摇。日军误以为我军无力再战时,便集中炮兵、骑兵、装甲兵、步兵沿路涌进。当日军大部进入我伏击圈及有效射程范围之后,三声信号弹腾空而起。顿时轻重机枪、步枪、迫击炮、手榴弹一齐飞向敌人,五里长的战场上是一片火海,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进退失据,鬼哭狼嚎,横尸遍野。激战4天,尽管日军组织多次反扑并拼命肉搏,但仍然丢下1200多具尸体,三名负伤俘虏,日军损失惨重,此次战斗,缴获日军重机枪3挺,轻机枪5挺,大炮2门,步枪、手榴弹和其它军用物资不计其数。但是,日军师团居然于
2010年87岁的抗日川军胡俊杰回忆说:1939年9月,乡里招募壮丁,说日本人进犯中国,号召青壮年参军抗日。当时自己还差3个月满16岁,为了当兵吃粮,托一个堂姐说情,冒称17岁,在新兵连补了一个名字,随1000多名万县青壮年进入国民军第30集团军。月底,随新兵团到达江西境内的修水良塘30集团军总部。旋即参加黄沙桥战斗修水县城保卫战。
冈村宁茨潜心研究的对第五、第九战区政、战谋略时,未考虑到中国数以百万计的老百姓,在当地党政和军队的组织指挥下,把敌后的大公路和马路挖成了新土,将这一地区的铁桥、木桥、石头桥也给炸、撤了个精光。日军主攻部队的后勤补给线几乎全断。
上杉战斗
1939年9月中旬,在岳阳、通城一带之敌,分三路向我第15集团军进犯:一路由粤汉铁路正面继续向我新墙河之线第52军阵地攻击;一路由湘鄂公路南下,向我南江桥方面第79军阵地攻击;另一路在海空军掩护下,企图在湘江、汨罗河交汇处的三角洲营田附近强行登陆,威胁我军侧背。
同时,第79军(附第82师)奉令在南江桥(今平江县南江镇)附近阵地给敌以打击后,即以一部在湘鄂公路方面继续阻敌前进,主力在靠近湘鄂公路的幕阜山一带占领侧面阵地,侧击敌人,掩护第52军向汨罗河南岸转移。
覃异之按照第15集团军总部之命令,亲自带领两名旅长视察地形,决定以566旅和一个补充团为第一线,坚守南江桥,待两日后,向上杉市追击;以565旅为第二线,在上杉市阻击,覃异之自己坐镇福星庙师指挥所指挥。
中午敌人已进到上杉市阵地前。我565旅在上杉市构筑好工事,严阵以待,于是双方展开了激战,战斗异常惨烈。在彼此来回冲杀的过程中,和敌人形成犬牙交错的对峙态势。当天晚上,覃异之以预备队向敌人反攻,迫使日军无法前进。
10月初,第15集团军总部判断进犯湘北之敌,经我军连续打击,已开始溃退,便令第52军进出平江附近向敌反击;令第79军(附第82师)攻击湘鄂公路方面敌人侧背,协同第52军作战。
敌人全线撤退,据守原来各据点工事,敌我双方再度形成战前的对峙态势。(《覃异之回忆录》)。
桃树港之战(也叫白沙岭战役)
集结于湖北通城的日军第33师团,在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指挥下,在鄂南发起攻势,由通城南犯后,首先以一部兵力向第79军正面阵地南江桥进行佯攻,同时,另以主力准备绕过幕阜山东侧,经白沙岭向长寿街推进。我第20军第134师在苦竹岭、南楼岭、葛斗山、桃树港,即白沙岭一带设防阻敌。
第一次战斗。
第二次战斗。
第三次战斗。
激战竟日,日军伤亡惨重,损失600余人,弃尸遍岭,余卒向通城方向逃奔。战后,指挥战斗的20军军长杨汉域在苦竹岭留有摩崖石刻:“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蜀人杨汉域率精卒五千大破倭寇于此。”石刻至今保存完好。
特别是此役作战中,第20集团军第134师的一个团,在白沙岭一线阻敌时,打死一个不小的日军军官。日军突然像发了疯似地前来抢夺那个被击毙了军官尸体。中国军队见尸体竟如此贵重,必有原因,便也发了疯似地用猛烈的火力打退抢尸的日军。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抢夺尸体的恶战。结果,那尸体还是被中国军队给抢了过来,从尸体上的图囊里,搜出了第33师团的作战任务区分和标图,以及其他极为重要的文件。得知,敌第33师团将从南岭攻白沙岭,再攻龙门镇,直下长沙,助攻长沙城。 当时杨森集团军是由西向东布防,重点放在准备阻击南昌方向来敌。杨森获得了这个情报后,果断地变更了部署,把主力都调来围攻由北而来的第33师团。结果,在长寿街地区,将敌围住,经一昼夜的激战,把第33师团主力歼灭大部,残敌遗弃辎重、马匹逃回通城。
第四次战斗。
县城保卫战
1939年9月30日,鄂南日军第33师团主力与第13师团奈良支队会师于三眼桥,东趋渣津攻修水县城,策应第106师团。10月2—4日,国军第79、第8、第20军及第30集团军互相配合,多次对撤退的日军进行截击、夹击。鄂南日军分别向南江桥、麦市、通城方向退却。第15集团军尾随日军追击,
(谢小明,江西修水人,曾用笔名枫叶,知秋,诗、词、赋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散文诗世界》《诗词报》《教师报》《江西日报》《光华时报》《东莞文艺》《语文报》《虎门报》《浔阳江》期刊、《九江日报》《山谷诗苑》《南崖》文学报、《浔阳晚报》《长江周刊》《九江作家报》《修水报》《中国当代旅游诗人精粹》《诗潮•诗词新潮》《新国风诗刊》《中国医药报》香港《新文学》《大文豪》加拿大《海外诗刊》等200余种国内外报刊以及文学网、民刊。诗歌入选《当代实力诗人崛起》《中国诗歌精品大观》《山谷传薪集》《江西21世纪诗歌精选》《2011年度诗歌大典》《当代100位优秀诗人诗歌精选》等10余本选本。出版诗集《流水一样的生活》、文集《教坛撷零》,主编出版《中考阅读训练题设计》(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初中作文达标训练》、《九岭风》诗刊,著有《万承风传》《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人物——余玠》(待出版)。
参考书目:
1、《修水县志》;
2、《江西抗战大事记》田和勇;
3、《江西文史资料选辑》1985年12月;
4、《抗日之快意恩仇》吾读网;
5、《会战胜利由来》陈孝威;
6、《覃异之回忆录》覃异之;
7、修水县档案馆相关资料。
8、《胡俊杰回忆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5-02-12/3022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