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习近平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重视历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以历史学习来巩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育爱国主义情怀。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就历史学习做过多次专门论述,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推动全党全国人民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历史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谈的是个人的初步学习体会。

  一、 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

  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历史学习工作。2010年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他就党史研究和宣传工作发表了专门讲话。2011年春,习近平同志专门赴韶山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和彭德怀故居。2011年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他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的重要讲话。担任总书记后,他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又到西柏坡纪念馆重温党的历史。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提出将历史的学习和总结当作我们党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认为这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领导干部要学点历史》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2.进一步明确了历史学习的根本任务和正确方法,认为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最终要落实到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领导水平上。习近平同志详细论述了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和宗旨。他强调,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要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崇尚民族团结”和“自强不息”;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如“儒法并用”、“德刑相辅”、重视人才的选拔和运用等;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共党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一些世界历史知识。关于历史学习的方法,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领导干部读点历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学习历史知识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时,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

  3.进一步提出党史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认为党史研究和宣传工作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于党史研究的方法,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

  4.进一步提出从历史学习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民族走向复兴,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的动力和源泉。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西柏坡调研和参观时,他又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5. 进一步提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认为用党史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要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他同时指出,要着力抓好青少年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在瞻仰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故居后,习近平同志深情地说,重温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深受教育。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要把这些革命传统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学习与党史宣传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很有针对性,对于当前进一步开展全民历史学习和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教育在新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严重影响了历史教育的成效。一些史学工作者在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由于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反思过去历史研究的教训和缺陷的过程中,走上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适应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急切心理,有些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宣扬所谓的中华“黄色文明”必将走向西方的“蓝色文明”。新世纪初,有的电视剧、历史书籍对原来史学界否定的李鸿章、袁世凯等大肆颂扬,对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极力贬低,突出地反映了所谓“告别革命”思想的影响。前几年,个别历史学者对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大肆污蔑,对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错误随意夸大和渲染,这些都在广大民众和青少年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历史学习意识较为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科建设方面与现实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理工科处于主导的地位,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经济、管理、法律、外语等社会学科又优于传统的文史哲人文学科,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忽视历史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它在涵养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却是极端错误的。历史素养是国民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大国,具备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3.在历史知识普及过程中,一些人将历史知识庸俗化,媚俗倾向极为突出。一段时期以来,被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早已否定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再次成为历史的主角,后宫秘闻、宫廷轶事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有些历史剧置基本的史实于不顾,随意“戏说”历史,将严肃的史学家的批评置若罔闻;历史读物良莠不齐,个别历史观陈腐、历史事实错误百出的读物却受到热捧;在传播历史知识的讲坛,一些主讲人随意虚构所谓的历史细节,将历史与现实任意比附,错误漏洞百出,知识水平低下。这些突出问题,虽然没有构成历史教育的主流,但都是当前开展历史教育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历史学习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党史专家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教育功能。要更加注意把握正确的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大局,围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辨清历史是非。

  1.讨论事关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时,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历史问题。新时期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推动了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也空前繁荣,30多年来,历史学研究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某些淡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倾向的影响,在历史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现象。如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在纠正过去对于洋务运动和清末改良评价过低的偏向的同时,又过分高估这些变革,主观臆想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走向的影响;在纠正过去片面拔高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作用的同时,又全面否定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随之,将曾国藩、李鸿章、慈禧、袁世凯捧上了天,而对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以及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在历史观方面,不仅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对立起来,将“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起来,极力贬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革命,大肆颂扬所谓的改良;也有些人提出中国要发展必须先被殖民300年的谬论,罔顾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却过分夸大其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枝节的、细节的积极变化,由此造成了广大民众和青少年历史认识的极大混乱。对于这些问题,在历史学习中,应当以中国历史的史实走向为基点,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良、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帝国主义入侵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关系,殖民统治的残暴和其带来的某些客观的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的矢志追求与对国家富强的热切渴望等重大问题,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讨论,并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2. 敢于深入研究和回答敏感的历史问题,旗帜鲜明地回应、纠正、澄清那些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影响的错误认识。如关于毛泽东个人功过的评价问题,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早就作出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结论,专家和学者对毛泽东思想也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在社会上,还是存在着对毛泽东功过评价的两个极端的现象,或者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更有一些人捕风捉影,低级趣味,传播一些毛泽东个人生活的所谓的逸闻秘事;也有人肆意夸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所犯的错误,或者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党的领导中的所有错误归咎于毛泽东一个人。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犯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错误,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一重大失误。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我们要对这一错误给予全面深入的分析,要做实事求是的评价和认识。《决议》已经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的严谨的科学的慎重的态度,对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历史功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包括率领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受剥削受奴役的状况;中国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了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建立起了强大的国防;文化教育事业也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等等。这些基本的评价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3. 历史学习应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实际,结合个人的思想实际,通过历史学习解疑释惑,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新时期人们出现的一些认识困惑,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缺乏全面的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已经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指导方针,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的极其珍贵的历史经验。对此,我们必须全面理解,认真把握,倍加珍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理论的学习和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习相结合。与此同时,历史学习还要直面现实,发挥历史鉴古知今,使人明智的作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进程中,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如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难,民众看病难、上学难,房价急剧攀升等等社会问题,一些人对改革开放政策产生怀疑和不解。对此,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深处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党史工作者、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予有说服力的解释,如《六个为什么》、《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等著作和电视节目,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在现实中要着力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这样,历史学习才能有吸引力,才能真见成效,才能最终达到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目的。

  (作者: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ls/2013-09-24/2303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9-25 关键字:习近平  历史学习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