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高校还隐藏着多少个张裕卿
我们的高校还隐藏着多少个张裕卿
降魔杖
11月19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就张裕卿教授被实名举报学术不端发布情况说明:经调查认定其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张裕卿承认本人有学术不端行为,并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天津大学已解除与张裕卿的聘用合同。
这件事还得从一份123页的举报材料说起。原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吕翔,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原教授张裕卿存在学术论文造假,并利用手中权利把学生研究成果为自己和女儿署名,指导学生将他人论文改写成自己论文等等实验数据造假的行为
举报内容章节非常清晰,甚至还带了参考文献,可以看得出举报者是一个相当认真,工作上非常严谨的人。当我们越往下看时越触目惊心。从字里行间能深刻体会到吕同学对学校的敬仰、对化工的热爱、对科研的尊重。他并不是一厢情愿的倾诉感情、而是认认真真地把所有造假细节都一一列举出来。他也并不是为自己的前途受阻去举报自己的导师,正好相反,他是因为导师对科学的亵渎才去做了实名举报这个事。
原来张裕卿叫兽带的那么多届研究生都是这样过来的:完全不尊重客观事实依据,论文数据想怎么编就怎么编,而且还没有人出来质疑。本来应该基于实验室数据的论文变成了“基于应付毕业,讨好叫兽高兴”硬生生造出来的论文数据。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想顺利毕业,不想在花了时间,花了学费的情况下在他手里被卡住毕不了业。
作者在举报的第一章节里就说了,自己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出于对科研的浓厚兴趣,热爱科研才选择了这条路,自己不敢跳湖也不敢退学,那就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
看到上图时,估计大家都看得惊呆了,在当时全国化工类排名第一的院校,竟然还可以这样做?但这都不是最让你惊掉下巴的。下面这个才是重点,绝对是学术造假界的奇葩!
对做生化环材的人都知道:要做实验肯定就要做表征,表征是什么东西,就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化学性质的分析、测试或鉴定,阐明物质的化学特性。通过表征,我们才能知道是什么物质,以及它有哪些物理性质,知道这些,才能对该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做出初步的判断。比如新材料的合成,需要其进行分析,简单说就是看我们合成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包括成分、结构、形态、存在状态和简单的化学性质等。
化学离不开实验,实验出的数据图表定义你所实验之物。化学是要用数字图表说话的,做实验不做表征你实验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理论依据。但是张叫兽就是这么牛,带的研究生就做到了。从2011年到2016年之间就没有做过表征,这5年来毕业了多少研究生?造假出来多少的“研究成果”?骗了多少国家经费?
上面只是随意摘了举报材料其中的一部分发上来,123页的举报材料,证据非常充分详尽,里面有张裕卿叫兽是如何把实验室研究生的成果抢过来,安在自己女儿名下的。其女最后靠这些论文申请到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博士生名额等等。上面的举报材料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感到纳闷:一个长期(2011年到2020年)造假的高校教师,不但没人举报,反而还得到提拔(2013年副教授转为正教授)。
所有被他带过的学生都知道他在造假,就是没人站出来举报。更有甚者还因为举报者暴露了该叫兽带出来的所有学生都在造假之列的事实,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或就业情况,于是对举报者心生怨恨起来,是不是很可悲?
大家都知道这是在学术造假,叫兽自己也知道这是在学术造假,人人都知道在学术造假,可就是一直这么多年来没人查也没人举报,才使得张裕卿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稳如泰山,还享受着国家经费。这样的学术环境多可怕,也不知道在他手里磨掉了多少个学子对专业研究的一腔热情?
如果不是吕同学站出来揭露此人,不知道张叫兽还会继续披着各种高大上的头衔继续祸害多少后面来的学子。或许吕同学可能并没有什么真正像样的科研成果,但是正是他对科研一丝不苟,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撑起了科研的脊梁。如果中国的科研人员多几个像吕同学这样的治学严谨精神,就不会有张裕卿学术造假的土壤。
其实高校学述论文造假,都是老生常谈的事了,常有报道,屡见不鲜。但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当时作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化工类院校,也能这样肆无忌惮的直接造假,搞权利变现还是挺让人大跌眼镜的,专业类排第一的学府尚且如此,其它的高校实在不敢再多奢想,还有多少个张裕卿躲在暗处没被揪出来呢,他们不但浇灭了无数学子对科研的一腔热情,同时也毁坏了整个国家的科研事业……
学术造假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知道这是一摊臭水,他也知道这是一摊臭水,人人都知道这是一摊臭水,大家都喊着要清理一下池子。却没有人付诸行动,池子纹丝不动,固若金汤,里面继续散发出恶臭味污染环境。毛洪涛之事离我们并不远,导师潜规则学生之事常有报道,学术造假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我们的高校这个大池子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清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y/2020-11-25/6624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