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出不穷的中国“神童”
层出不穷的中国“神童”
乌鸦校尉
这两天,两位“中国神童”的消息接连轰炸着网络。
第一位是十岁出头、小学六年级在读的云南小盆友陈某石。
他虽然是小学生,却以一篇硕博学位论文水准的基因治癌症研究——《C10orf67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斩获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另一位就更厉害了,她是号称每天能“写300首词牌”、“创作2000首诗”、“写15000字小说”,集“宇宙超能量品牌创始人”、演说大师、杂志社记者于一体的16岁天才少女岑某诺。
这一长串头衔,龙妈听了都直呼内行。
我堂堂华夏,这样那样的神童固然不少,不过像这两位这样的也太过超脱常识了。
对于陈某石的“研究成果”,众多专家都表示“大学生都做不了”;而岑某诺的“每日作诗两千首”,更是被大家疯狂吐槽“曹植来写一天都要走上1万4千步”。
这不应该属于“神童”的范畴了,应该叫神仙。难不成你们也读了20多年的一年级吗……
有人就琢磨了,像陈某石如此“精深”的研究成果,在小学组里也只能拿个三等奖,那一、二等奖得是何方神圣?
我去看了一下本届比赛完整的获奖名单,排在陈某石前面的一、二等奖获奖者还得有百八十号。
咱们就随便拉出点一等奖的研究成果看看啊,在座各位且不说能不能研究出来,单是这选题都未必能全都看懂,有几个一看也都是神仙项目。
更有好事者好奇心起,把往届的获奖名单也一齐翻了,果然就有意外发现。
在上届大赛小学组三等奖名单中,有两名小学生因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
两人为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按名字看似乎还是姐妹,探索课题为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肿瘤的效果,最终证实茶多酚的抗肿瘤效果。
网友也不是傻子,这项目小孩子哪里做得来?纷纷质疑这些孩子背后的家长。
这些饱受质疑,处于风口浪尖的“神童”和他们的家长们,在事件曝光后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
陈某石的“研究员父亲”于15日发声明“致歉”声明。
他说呀,自己的儿子陈某石“受家庭环境影响,自幼接触相关科学知识,并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兴趣”,选择该研究课题是“根据自身科研兴趣”,只是“未充分掌握及领会”“项目报告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要求。
可见陈某石家可并不希望把自己的“神童儿子”外传。
而岑某诺家就完全不同了。
面对社会对“日作2000首诗”的质疑,岑父竟然表示“毫无夸大”,甚至还说,再努力点,“一天写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
而看看岑氏父女以往的经历,就会发现,他们对于岑某诺“神童”人设的塑造和外宣那是不遗余力,岑某诺本人也是频频登台“抛头露面”,千方百计要让更多人知道自己这个“神童”。她演讲这个画风各位可以观摩一下,尬到不行:
所以你看,同样是“神童”,但有些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是“神童”,而有些人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自己是“神童”。
无论是陈某石,还是最新曝出的两位武汉小学生,他们在全国大赛的获奖都有讲究,都是毫不显山露水的三等奖,要不是曝光者看得仔细,还真就把他们放过去了。
但是,不管是精心隐藏还是热衷表现的“神童”,都有一个最大的共性,那就是他们(家庭)所作所为皆是为了自己牟取最大的利益,而且用的都是“作弊”手段。
如果说广大普通家庭的家长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是想要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话,那么有的家长就是提前把孩子放到领奖台了,或者干脆自己造一个领奖台。
1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什么诞生了如此多的“神作”?
因为这项赛事的奖项直接与升学挂钩。
虽然大赛官方说明:“高校招生优惠政策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制定,具体请咨询相关部门。”
但据媒体报道,10年前这一赛事就已经和中高考加分、保送挂钩。
这当然就引着参赛者挤破头来拿奖,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比赛其实已经“变味”了,甚至如果你选了符合学历的选题,反而会因为太“低端”而显得跟其他参赛作品格格不入。
比如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曾表示,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
于是他帮着设计了一个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黄某就不服气了,我这项目怎么就low了?结果等他看到以往的获奖作品,黄某惊了,因为其中不少项目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
据报道,这项赛事的“加分功能”2020年已经被教育部暂停了,也许我们在下届大赛中就可以看到参赛作品质量的“断崖式下滑”……
咱们再看看获奖的小学生陈某石父母究竟何许人也。
其父陈勇彬,2005-2012在美国得州做研究员,目前任职于昆明动物研究所。 母亲杨翠萍,2006-2012在美国得州做博士后,目前任职于昆明动物研究所。
陈某石小朋友得奖的这个莫名其妙的选题,“正好”跟其母的研究课题密切相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显示,杨翠萍确实是“C10orf67在低氧适应及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项目负责人。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今年小学六年级的陈某石,年龄应该在12岁左右。那么,按照他父母的履历来看,这孩子很有可能是在美国出生的。
后续曝出其父在Flicker上的相册显示,陈某石有个英文名,是Alex Chen。当然,也许人家夫妻就愿意给孩子起英文名呢,不妄加揣测……
一个自带美国国籍的孩子,却在中国的青少年科研大赛上凭借父母的操作拿奖,很难不让网友浮想联翩。
这是两头通吃,双面下注?
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好,参赛机会和操作空间也大,所以小时候就放在中国吃净中国教育的福利。
长大了,人家身兼“小天才”和“美国人”两个身份,想在中国接着读,可以拿这奖项在自主招生和保送上占便宜;
退一步讲,人家拿美国国籍,也能以较低分数闯入中国名校;如想“回”美国读书,又可以利用国籍优势开始准备ACT,连托福都不用考。
这设计不可谓不精细、不长远,好处全部占了,风险全部规避。很“精致”,很“利己”。
当很多人还在纠结于孩子的起跑线是否公平,怎么样让孩子在课外补习,还在第一层思考问题时,他们已经在第五层了——直接保送领奖台。
豆瓣上的小镇做题家看到他们怕是要气坏,因为这些人显然已经不需要“做题”了,依靠手中的丰富资源,“作弊”就能内定冠军,费那劲儿干啥?
那么没有那么多资源,无法保送领奖台的人,也想要一条“成功捷径”怎么办?
岑某诺一看就是思路活跃的人,特别敢于优秀,有领奖台要上,没有领奖台创造领奖台也要上。
岑某诺的诸多“荣誉头衔”看着都特别唬人,比如她作为“记者”任职的“中国国际新闻网”,名头听着响到不行,乍一看这可是“国字头”啊。
实际上大伙儿一查,这家“媒体”注册于香港,“社长”是岑父的“兄弟”。有媒体记者拨打其官网上的工作咨询固话,对方告知其是位于北京亦庄的一家商场店铺。
而这个“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官网首页上列出了各省级地方频道的链接,但点击链接跳转后发现,相关网页均无实质性的新闻内容。
而所谓的岑某诺曾“出版多部著作”,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分享的内容是这样的:
各位举手告诉我,第一眼给看成“人民出版社”的有多少?
但其实,在中国,你根本找不到这家名为“中国人民出版社”的出版机构,官方只有“人民出版社”。这又是山寨伪造“国字号”的路数,真的屡试不爽。
而你再看看她爹,这爷俩真的一个模子出来的,亲爹无疑:
事情曝光了,岑父就表示了:都不是通过出版社公开出版的,“是我们自己印出来送给朋友的”。
所以,看看这一家,本身也未必有研究员家庭那么丰富的资源,但通过一通操作,也能给孩子铺出一条康庄大道,强行自建领奖台,以后靠讲“传销式成功学”早早走上人生巅峰根本不是难事。
而且,她和陈某石走的路不一样,她要的就是曝光度,所以网友们越关注,他们就表现得越开心,很不想低调,越被扒越起劲。
你说无论是陈某石,还是岑某诺,他们的伎俩真的很难被识破吗?
说实在话,他们在之前铺路阶段设计精细到毫巅,不得不服,但是“输出”的这步,其实十分粗糙。
遍观跟陈某石同列的大赛获奖名单,虽然也有很多让人有点匪夷所思的选题,但大多还算能理解的,陈某石这个选题实在是过于突兀,只要被人看到,想不被发现都难。
而比赛要求提供的“实验记录”等等材料,陈某石一家做得也实在是不怎么用心。
比如在记录中显示,在2018年1月9日,陈某石小朋友还不知道什么叫“基因”。
到1月10日,实验记录中,陈某石仍然表示“还是不太了解基因”。
结果到了13日,他已经能了解基因表达水平和功能的判断方式了,他表示了解了PCR技术的原理,知道了PCR引物的设计等,了解了为何通过荧光强弱就可以知道哪些基因的RNA表达水平!
短短三天,道行就如此突飞猛进,唐僧吃人参果估计也就这速度了!
新曝出的武汉小学生的案例也是一样。三、五年级的小女孩,就能做实验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
岑某诺的这些“资质”更不必说,最低端的“成功学大师”路数,一个百度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些人为什么敢这么操作?无非是觉得再粗糙的作弊,也不会被发现。
像陈某石这个事,云南省科协负责青少年创新大赛的相关人士表示:
“去年比赛时陈同学的答辩通过了,云南这边就把他的项目推荐到了全国赛。”
大赛官方当被质疑课题的真实性的时候,也给出了这样的答复:陈某石当时顺利通过答辩,按照规定才予以三等奖。
而有媒体调查得知,当时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
这就有意思了,既然说有答辩,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他们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那为什么看不出来呢?
难怪陈某石们在作弊的最后一环如此不用心。
2
美籍华裔记者朱贲兰,写了一本书,叫《小战士:一个美国男孩、一所中国学校和一场全球竞赛》,详细地讲述了把自己的混血儿子送到幼儿园的故事。
在朱贲兰夫妇住的地方旁边,有一家“宋庆龄幼儿园”,在上海乃至全国都赫赫有名。
能进入这所幼儿园的家庭,都非富即贵,要么是高干子弟,要么是社会名流,寻常人根本不能有非分之想。
朱贲兰的身份也并非等闲,她的叔公是曾经的上海市市长,后来的国务院总理。她但她不想动用这层关系,于是就自己跑去给孩子报名。
结果吃了一鼻子灰,连门卫那关都没过去,被挡在了园外。
无奈之下,朱贲兰只好请自己老公Rob Schmits出马,他是NPR (美国公共广播)的驻华记者。
妻子首战失利,轮到他上阵时,没想到,仅凭着张老外脸,他轻松搞定了,对方还夸他中文说得好!
诚然,这种“贵族式”的幼儿园很不社会主义,这种崇洋媚外也让人很恼火。
但真正关键的地方却在于,一旦他老公也再次败北,她会不会去动用那层特殊的社会关系呢?
对于无数的留守儿童来说,恐怕不会有这份选择自由。不要说选择什么样的幼儿园了,能有幼儿园可去已经是莫大的幸事。
当“作弊家”的后代已经选择过怎样人生的时候,留守儿童们的漫长做题之路才刚刚开始。
湖南卫视曾经有一档节目,叫做《变形计》,曾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推荐的“教育节目”。
选一个城市少年和一个山村孩子互相交换环境,在陌生的地方各自成长。
讲述一个纨绔子弟是如何洗心革面,从坏孩子变成好学生;而一个家境贫苦的山村孩子是如何懂事乖巧,变得志向远大,要发奋读书走出大山。
东北少年,铁骨铮铮王境泽就在这个节目上因为“一碗炒饭”一跃而成中国著名“哲学家”。
但是,真实世界的剧本,往往不会按照人们的想象发展。
与节目的煽情渲染不同,那些体验了农村人生活的城里孩子并没有真正脱胎换骨。
在节目中,被称为“暴走萝莉”的韩安冉时常把“活到老,整到老”挂在嘴边。
这位城市的迷途少女,直言看不起农村人,在逛集市的时候说“15块钱的衣服就该被烧掉”。
无论人设还是性格,都过于奇葩,很多人看了节目之后表示“想打她”。
交换结束时,韩安冉与继父热情拥抱,还取出了下巴的假体,发誓再也不去整容。
但回归正常生活后,她不仅疯狂迷恋整容,还收割了一波人气,开了网店,在微博做起了时尚达人,拥有300万粉丝。
值得一提的是,杨键帆、张祥硕、何权谋、陈佩雯,盛运煌、王晨正、李耐阅、李宏毅……
每一个参加“变形计”的城市主人公,都会积攒自己的人气,开通社交账户,打造个人品牌。
他们有不少签约了影视公司,出单曲、演电影,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开起了网店,利用人设带货,收入不菲。
相比而言,农村的孩子不仅不会经营自己的名气,在节目播出以后,处境反而更差了。
比如王红林,3岁时爸妈离婚,后来爸爸外出打工,大伯卧床不起,爷爷在节目开播前去世,奶奶成了家里唯一劳动力。
在《变形计》中,节目组为了体现新学校的关爱,安排了一位男孩子帮她洗脚。
但是节目播出后,网上的骂声呼啸而来,包括“娇气”、“没有公主命,得了公主病”,等等。
离开节目回到小镇后,王红林成为了周围人攻击和嘲讽的对象,陷入了抑郁中。
对“小镇做题家”而言,也许,他们只是参与了一场城里“作弊家”的游戏。
其实,这种社会上的“作弊家”,年年有,月月有,日日有,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近的,基因神童、抗癌神童,远的也有写诗神童、期刊神童啊。
升学加分有种种怪事,找工作里一样有,聪明的有“一个萝卜一个坑”,某某机关单位招人,要求里面却莫名其妙有一条“XX乒乓球三等奖”,让来投简历的人都摸不着头脑;老实一点的,直接把应聘要求放低,明着要放人进来。
陈某石和还是因为作弊手法过于惊世骇俗被发现了,那没被发现的呢?
社会上还有更多的隐形作弊家,堂而皇之、满不在乎地合法作弊。
他们用尽手段,无非是想要把自己手中的一切资源,用各种方式让自己的儿子辈甚至孙子辈继承下去,社会阶层永永远远不滑落。
3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底下的回答有近万个,几年前,问题的答案不一而足,有秦始皇,有唐太宗,众说纷纭,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不一样。
但到了最近两三年,点赞数高的答案渐渐趋同,现在再去看这个问题,下面所有的答案,通通变成了那个太阳一样的男人。
世人曾经对他有所误解,但是见到的越多,就越理解他,时间越久,就越怀念他。
当你被996压制到喘不过气神经肿胀细胞分裂时,当你被资本家呼来喝去颐指气使不当人看时,当你看着在故宫里跑车的XX,看到偷走贫穷学生人生的官僚时……
你就会突然开始理解,当年他的做法,到底是想要为人民谋什么?当年他面对的,究竟是多么顽固多么可怕的人性。
世上作弊的方式有千万条,而做题的方式只有一条。
“作弊家”们挂满了装备,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连BOSS都可以贿赂,抵达终点如走光明大道。
做题家剑还没拿稳,出了新手村,却已是云谲波诡的江湖。
固执一点的做题家,坚持要在这条路上死磕下去,不固执一点的,就给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另外一种衡量方式,宁愿去西部给国家做贡献,也不去给资本家当工具人。
世人无不怀念教员。
每个做题家大抵都有过《大闹天宫》里美猴王的心境。
人动一念,十万八千里,星夜兼程,马不停蹄,最终如愿以偿搏到了一个“齐天大圣”的名头。
于是便春风得意,以为功成名就。
等到蟠桃盛会,却发现东海龙王这位曾在自己面前惊慌失措的小丑,居然也成了座上宾。
一番拼杀之后,得到的只是“什么齐天大圣,没听说过。一个管桃园的猴头妄想去瑶池赴会,真是做梦”的嘲讽。
当他们以为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的时候,总是能遇见这样的仙女,将自己所有的梦幻撕个粉碎。
当“做题家”美猴王懊恼悔恨,痛苦万分时,抬头正瞧见了“作弊家”们的漫不经心与怡然自得。
原来自己所要求的,不是什么虚荣,不是什么头衔,而是在闪闪红霞、仙家如云的天庭里,不要少了那两个沉甸甸的大字:
公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y/2020-07-22/6409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