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增强基础教育中的红色基因

增强基础教育中的红色基因

胡懋仁

增强基础教育中的红色基因

对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来说,应该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应该尽早在中小学教育中更多地植入红色基因。

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红色基因的问题,这就不仅仅是党内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问题。自然基因是天生的,而红色基因是需要植入到青少年内心中的。这才能够真正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有源源不断的后续力量和接班人。如果这件事做得不好,或者做得不够,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说,将是十分危险的。

现在的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内的中小学教育,已经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从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已经做得很多了。比如,对于青少年的科技方面的训练,对于青少年参与国际事务方面的训练,有不少学校都做出了不小的成绩。对于青少年的艺术方面的培养,也是很有建树的。不少学校也会组织国内的游学,不是只把课堂局限在教室中。这对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虽然,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在对青少年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方面,我们的中小学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现在看起来,似乎做得还不够。多年来,我们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确实不能算少,但是效果却还是有些滞后。前不久,在东方卫视上播出的政论节目《这里是中国》(China Now),有位观众,是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在问题中说,在他们这些00后的青年人看来,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似乎总给他们一种刻板的印象。主持人何婕便问他,你可以具体说一下这个刻板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吗?那位年轻人却没有说出来。何婕便揣测地说,你虽然说不出来具体的样子,但你就是有这种刻板的印象,是这样的吗?那位年轻人说,好像就是这样。坐在一旁的张维为教授说,我好像能理解你的意思了。后来那位年轻人说,其实,他对一些具体的情况也不是太了解。张维为教授说,这大概就是你有所谓刻板印象的一个原因了。因为你不是太了解,所以很多情况就不清楚,不知道。如果你真的走近这段历史,走近今天的现实,也许你的所谓刻板的印象就会有所改观。

张维为教授建议这位年轻人有机会去当年那些革命的老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看当年那种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是怎样参加革命和支持革命,支持共产党的。那里的人们把当年的历史能讲得很生动,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现在我们有些教育就是缺乏讲故事的趣味,干巴巴的,是很难让人产生兴趣。张教授讲到李敖的一个例子。李敖生前,研究了国民党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很多案子,他发现,在这些国民党镇压的案子里,那些能把牢底坐穿,能在刑场了抛头颅、洒热血的人都是共产党人。那些都是有信仰的人,能够坚守自己信仰的人。而那些空喊“台独”的人,都是没有信仰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为了他们心中的所谓事业要牺牲自己的精神。就凭这一点,共产党就能够成功,而“台独”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我们在对我们的青少年进行红色基因教育的时候,就要特别学会讲故事的方式。历史本来就是生动的,生活本来也是生动的,而革命的历程更是生动感人,惊天地、泣鬼神的。这么多革命者所做出的伟大事业,怎么可能不会感动我们的青少年?对于他们来说,抽象的理论有点过早,而生动的故事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营养吸取方式。

有一所中学,是非常好的学校,其本身就有着一定的红色基因。当然,学校在进行红色基因教育的时候,也确实做了很多有益且有效的工作。但是,有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瑕疵。有一年,这所学校举办纪念“一二九”歌詠比赛。但是这场歌詠比赛所选择的某些曲目,恰恰缺少一定的红色基因。当然曲目都是学生自选的。而学生自选曲目的标准并没有考虑是否符合“一二九”这段革命历史的特点的。结果,高中年级的某班学生,竟然演唱了表现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所酿成的惨剧的电影《太平轮》中的插曲。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么一段歌曲,跟“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有什么关系?后来,这个班的一个学生还写了文章,硬要把这个《太平轮》中的插曲和“一二九”生拉在一起。估计是有人对他们这个曲目提出了质疑,而这个学生就要为这个质疑做些辩解。只是这样的辩解太牵强了。既然是纪念“一二九”,这本身就是一个进行红色基因教育的绝好机会。可是由于校方工作不严谨,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大大冲淡了学习和发扬革命精神的机会。

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游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名胜古迹会产生更多的兴趣,但是对于革命老根据地,似乎就显得要冷淡一些。这样看来,如果学校要组织这类游学活动,还真的应该带学生们去老区看看,去今天中国还比较贫困的地区看看。这不仅仅只是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也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承担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那一分热血的愿望和激情。现在一些中学,对于培养出国留学的所谓国际班很是热衷,这倒也不是坏事,但是对于进行红色基因的教育总是显得不那么积极和热心。或许学校方面也会觉得有点委屈。你搞红色教育,家长会有意见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去接受看上去很空洞的说教。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以为,学校的教育不是以家长的愿望和需要来制定和安排的。家长的需求可以考虑,但不能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指挥棒。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热情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该是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的。脱离了这个目标,中国的教育就说不上是成功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y/2019-07-12/5758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7-13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