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已有部份答案
钱学森之问已有部份答案
陈增煜
2018年6月28日,《文摘周报》在其“关注”版刊发了题为《打破大学生“混日子”魔咒》一文,披露了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部份讲话,以及有关专家的发言。读后,在我的脑子里立马闪出4个问题:
情况真的如此吗?
这是不是抹黑了我教育“改开”40年?
教育部长说的话不会错吧?
钱学森之问已有了部份答案!
现为请教大家评说,并为避断章取义,且该文不长,我把它全文照录如后:
“6月21日,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发话: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
报道里是这样形容大学生的‘拖延症’的:通识科不愿上,选修科不想上,专业科坐在教室刷手机;翘科成习惯,活动不参加,整日宅在宿舍,能点外卖就不去食堂;交作业、写论文,不挨到最后一晚不动笔,复制粘贴、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这的确是大多数大学生的普遍生存状况,实际上,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大学里就已经这样了。这些年来电脑的广泛使用、游戏的兴起、外卖的盛行,更为‘混日子’填充了不一样的色彩。
和国外的‘宽进严出’不同,中国的大学是典型的‘严进宽出’,挤过了高考这条独木桥,上了大学的人,除非严重挂科、严重违规或自动退学,基本都是可以毕业的。尤其是本科,被定位成了一个有过渡性质的前站:要么是进入社会的前站,学生在这里混个文凭,开始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要么是深入学习的前站,通往考研、留学深造的准备之路,那才被认为是真的‘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无论主观或客观上,大学都不免成为一块‘颓废’而‘快乐’的土地。
对此,有专家指出,要打破大学生‘混日子’的魔咒,光谈增负还不够,要回归初心,重返教书育人的本位,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须跟上。”
看完上文,人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要问:
大学生如此在校混日子的情况,早已有20来年了,为什么到今天才提出要治理?早干什么去了?是否有失职、渎职之嫌?
在这20来年的时间里,给我中华造成了多少损失?从这里是否也部份回答了“钱学森之问”?
教改也几十年了,改成了当今如此的现状!如今又提深改,这还要“深”向何方?!
有人提出教育也要回归初心,重返教书育人的本位。我看,这才是今后深改之道!
我新一届中央自颁布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之后,又发出了“反对四风”的号令。我看,在深入教改上,如不反官僚主义、不反形式主义,则难重返教书育人的本位!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y/2018-08-13/5192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