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年名校:不再为寒门而开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句对西晋时代“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批评,近来成为香港媒体的流行语。
这句话的流行,起因于港岛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圣士提反女子中学(St. Stephen's Girls' College)及另一家名校圣保禄中学 (St.Paul's Secondary School)宣布,计划明年脱离政府公立教育的津贴系统,转变为半私立的“直接资助”(直资)制学校。圣士提反学费将从零暴涨到每年3-3.5万港元,圣保禄则收取2.2-2.45万港元,此外还有各种杂费等,令不少中下阶层学子望而却步。
1906年建立的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曾是香港教育界“有教无类”的一面旗帜。上世纪三十年代,该校富有学生经常穿着丝绸衣服,而穷人学生只能穿棉布衣裤,校方为了消灭阶级的藩篱,采用了由学生设计的蓝色长衫作为统一校服,这套校服穿越大半个世纪沿用到今日。在数年前多间名校申请转变为直资学校的潮流中,圣士提反女校前校监杨简焕珠曾声言,将继续维持政府津贴学校身份,因为圣士提反“is not for the rich(非为有钱人而办)”。
香港目前实行从小学到高中共十二年义务教育,但仅限于公立教育系统,包括政府公立学校,以及由宗教或慈善团体向政府申办的津贴制学校,私立学校则收取高昂学费,被视为贵族学校。
自从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本地私校一度少于10%,绝大多数学生在公立教育体系接受教育。不过从90年代开始,为了满足社会对基础教育学位的需求,政府鼓励部分学校成为既能收取学费,又能接受政府少量资助的半私立“直接资助”学校。
香港回归后,政府要求公立系统中学生英语能力未达标的学校转为中文授课,但财政较独立的私立、直资学校却不受限制。不少学校为了争取更大的办学自主权,纷纷脱离政府津贴系统,成为直资学校。
直资学校有高学费作为财政支持,只接受政府少量一次性资助,因此不仅在教学语言上不受干预,甚至录取学生方式、教师的编制和薪酬方面,都完全自行决定。据政府数字,现行519间中学中已经有61间直资中学,占总学额的12.3%,包括众多传统名校,如圣保罗男女中学、拔萃男、女书院等,约有三成直资学校 是由津贴学校转变而来。
必须承认,名校“转直资”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圣士提反女校学生家长代表杨先生透露,学校财政早已捉襟见肘,其幼儿园部因资金不足,无法聘请英文老师,最后要请学生家长兼职授课。
有教育界人士则猜测,圣士提反女校在公立系统中,录取学生必须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参加统一派位,而该校所在的港岛中西区是个老区,学生数目过少,久而久之收到学生素质越来越低,改为直资则可以面向全港各区录取学生,避免教学质量下滑。
不过,转直资势必令名校失去清名。尽管圣士提反校董会发表公开信,坚称不变成贵族学校,未来把学费的20%作为奖、助学金,然而高昂学费早在填报志愿时已经令穷人家庭望而却步。许多直资学校的“助学金”沦为摆设,根本无人申请;即便有中下层孩子顺利入读,也难免由于家庭经济状况而要承受同学们异样的眼光。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指出,香港目前收取3万元或以上学费的直资学校已达1/3,显然在加剧贫富隔阂,必须引起教育局关注。
百年名校“变脸”的背后,是港人难以直面的贫富分化难题。近日美国顾问公司的全球财富报告指出,去年拥有百万美元以上流动资金的富裕家庭,在香港人口中高达9.4%,“亿万富豪”家庭在香港集中度全球最高,甚至超过瑞士。与此同时,香港的贫困人口接近20%,约10%的家庭月收入中位数只有2070港元。
香港实施12年义务教育,号称没有人因为贫穷而读不起书,但这并不能掩盖中下阶层孩子的求学之路远比富家子弟艰辛,仅有公立系统学校一个选择。直资和私立学校的高昂学费,早已为富家子弟赶走了大批竞争者,甚至成绩不佳的富家子弟也可以给高昂学费入读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甚至到海外升学。公立传统名校逐渐直资化、私立化,令中下阶层孩子通过受教而向上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小。
教育市场化和名校“贵族化”是不少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的情况,例如全球闻名的欧美高校大多都是私立学校,中国内地近年来也有此趋势。然而,欧美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大学录取率都在70%以上,名校贵族化并未剥夺大多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但是在实施精英教育的香港,大学录取一度几乎是“百里挑一”,在多次扩招后录取率也仅为18%,令中小学名校贵族化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
有研究指出,过去20年香港“穷孩子”与“富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差距日渐拉大,今天后者升大学比例是前者的3.7倍,远高于20年前的1.2倍。
显然名校走向“贵族化”有其现实的动力,政府如果将教育交给市场,而不是积极干预,在资源分配上给予中下阶层家庭更多倾斜和帮助,恐怕将逐渐演化成难愈的痼疾。
有激进人士呼吁,直资中学招生至少1/3也应当由政府统一派位来决定,令更多不同背景的学生有希望升上名校。本地教育界人士则建议,政府应当给予“贵族学校”更多的限制,例如将直资学校的学费设置在多数家庭可负担水平,或是降低直资学校奖、助学金申请的门槛,让穷孩子申请资助与大学的助学贷款一样容易。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y/2013-06-17/2136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