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中国不做羊,也不做狼,要做“和平的醒狮”
羊年上演了一部狼电影。在几乎事事都会有争议的互联网时代,关于《狼图腾》的话题又成了“议题”。笔者无意做“参议员”,但觉得在宗教的较真之外,漫谈一下羊与狼精神的象征性,或许对启迪今日中国人的思维更有助益一些。
体重、力大、数量众多并拥有“重型武器”的牛羊为何总被体小、数少且武器简陋的虎狼吞噬?
虎狼吞噬牛羊是尽人皆知的自然法则。但如果按照人类世界惯用的“小敌之坚,大敌之擒”的静态力量对比思维,则这一法则很难理解。
普通牛羊的体格和力量都比虎狼大,而且牛羊头顶粗大坚硬、锐利的双角更是瘦小的虎狼口中几只短小的尖牙所无法比拟的,那差不多就是大砍刀和小匕首的差距。
如果按照人类对于武器威力和性能的比较,几只短牙无论如何无法战胜体积庞大的双角,但是,千百年来被猎杀的却永远是牛羊。
这就只能从精神层面上找原因了。
牛羊虽有硕大的体格和重型武器,但内心所想只是和平地群居,安逸地吃草而已,并无吞食对方的想法和意志。在它庞大的身躯内是为消化营养极少的草类而设计的精细而复杂的肠胃系统,在它威武的双角利器之下,是为食草而长成的平板牙。
说白了,它根本不是战斗动物,它庞大的身躯、力量、武器和族群数量无法转化成整个族群或个体的作战优势。久而久之,连它自身也不相信自己真正的力量和武器了。所以,每遇猛兽来袭,牛羊的第一反应一定是奔逃求生,而不是积极防御,更不用说主动攻击以消除隐患了。
而虎狼则以捕食其他动物为生。它虽无外形方面的种种优势,但却具有强悍的心性和一击必杀的战技。和牛羊的贪图安逸比起来,虎狼等食肉动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永不停息的进取意志、毫不退让的领地意识和战斗至死的勇敢精神。
不知道是不是造物主的有意安排,如果虎狼拥有牛羊的体量、武器和族群数量,那自然界的秩序将不复存在。现实是居于食物链顶端的强者总是数量稀少,而且力量及武器都不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点颇类似于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地区强者不绝如缕,但却始终无法完全统治世界,而又对地区和世界造成巨大的伤害。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不管进化到什么程度,都无法割断其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人类世界一直盛行丛林法则就是明证。
综观世界历史,那些凡是显赫一时的国家和民族,无不具有食肉动物的精神特征,而那些消失于历史长河或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其被杀被灭被蹂躏的原因,则多可以从牛羊习性上找到共同点。特别是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从古至今,数量众多而性情温和的农耕民族在与数量稀少而性情蛮野的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的冲突博弈中屡遭屠戮,这更忍不住引起人们的跨界联想: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是什么样的?
中国不做羊,也不做狼,更不能做披着狼皮的羊,而应做“和平的醒狮”
当下的中国正在开启新时代,地区和世界格局及地缘政治关系又将随之发生新一轮调整,中国学者和外交官们也将重新面临如何表述中国文化和现实政策的问题。
世界依然是历史延续下来的老世界。不管中国如何表明和平发展的诚意,总有一些国家按照强权逻辑尝试丛林法则。这也迫使中国人不能不思考在未来的发展进化中自身角色的定位。
中国肯定不能做羊。整个一部近代史都是这一定论的注释。晚清中国相对于日本,在人口、版图、军队人数、财富等国力总量和武器性能等有形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在进取心、对决意志方面则几乎没有,恰如牛羊对虎狼的情形。
晚清改革开放本为富国强兵,但结果却使官吏国民陷入追逐财富的腐败狂欢,领导集体政治颓废,举国如群羊般地贪图安逸,战意全无,致使强大的国力无法动员,综合势能难以蓄积,军力动能难以释放。
在战前漫长的时间内,日本屡屡试探性地进攻清朝,而清朝却只是虚声恫吓其“遵守公约”,或派军舰到日本示威,自以为是地试图吓阻对方,不料反被对方羞辱并激起对方“一赌国运”的意志。整个甲午战争,晚清只是想当一只披着狼皮的羊,而作为真狼的对方却一眼看穿晚清内心厌战的“羊”性,于是毫不留情地全力扑上。
中国可以不做羊。甲午战争之后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抖擞,横扫列强。
人类社会毕竟比动物世界复杂得多,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某一时刻表现出“羊”性或“狼”性,既有着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取决于他们的精英统治者面对时局时的抉择。这种抉择不仅关乎本国本族的命运,更改变着外界的观感和态度。
日本也曾挑衅苏美,但两国对日本却是大型猛兽式的思维和行动,霹雳攻势凌厉进击,如狮虎对土狼,让日本敬畏至今。而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大国地位,也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结果。
中国人决不当羊,但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基因也从根本上排斥崇拜生性残忍、滥杀无辜的狼。《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写道:“如果当时的中国也像欧洲一样,利用民间的力量,到外部对外开拓的话,那么,今天中国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就不是六分之一,而是二分之一。”
其实,中国并不是不“利用民间力量到外部对外开拓”,不然,丝绸之路怎么来的?只是中国人不像欧洲人那样采取殖民政策血腥掠夺。正是有这样的历史接续,当今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时,整个世界都展现出欢迎的姿态。
中华民族自古爱好和平,但中华民族自古也是一个尚武的民族。西汉陈汤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激荡至今,毛泽东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对这句古语的最好解释。
强大而又爱好和平,主张以和为贵又绝不任人宰割、任人欺侮,构成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核心,“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警训代代传承,这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魂脉。
让人忧虑的是,长期的和平环境,让有些中国人慢慢堕入安逸的“老常态”,GDP世界第二的经济地位还让某些学者产生了中国已经强大的错觉,在面对外部明显挑衅时,或不敢或不愿合理反击反制,以什么“克制是一种自信”故作大度,这显然有悖常理。
自然界从来没有牛羊哀怜虎狼赐予和平的先例,也从来没有因为狮子的忍让而鬣狗会停止争夺的先例。世界也差不多。当下的乌克兰危机和中东战乱就是最好的诠释。中国可以反对倚强凌弱和强强对抗,并真心诚意地率先垂范,但世界并不会因为中国的单方面行动而改变规则。在内心里,中国人依然要回答“图腾”是什么的问题。
中国人不当羊,就要明白地告诉世界,比把“和”字当口头禅更能展现和平诚意的,是坚定捍卫和平和果断制止挑衅、消弭战乱的决心和能力。
没有力量或不敢使用力量的和平倡议是无聊的空谈。中国还要让自己知道:善良而弱小不仅是对自己民族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地区和世界和平的不负责任。美国学者曾经说,假使当初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日本就不会挑起太平洋战争,而美国也就不必跨越半个地球艰苦奋战。
最适合中国人精神定位的图腾符号是习主席所说的“和平的醒狮”:敢战而不嗜杀,勇武而不蛮横,固守和巡视自己的疆域,保卫而不幻想和平,对入侵和挑衅者随时迎击并战而胜之。
(作者:国防大学教授 戴 旭)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s/2015-03-25/3090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