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虹:摆脱经济困境离不开人民
摆脱经济困境离不开人民
——全民抗战和片面抗战启示
侯立虹
最近,网络上不断看到,许多人呼吁善待民企,解除民企束缚等等,走出经济困境,并没有去研究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为什么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为什么会因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近日看到《为什么民企越发展老百姓越穷?》和《黄庭民:试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两把钥匙》,从昔年的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之争,体悟应当依靠群众走出经济困境。
一、重温两条抗战路线之争
“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全面战争开始,也由此开启了两条抗战路线之争。中国共产党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并实行的放手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这就是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提出并实行仅仅主张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坚决把人民群众排除在外,这就是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的最大区别,是依靠哪些力量进行抗日,是开展人民战争还是把人民群众排除在外,是积极抗日还是消极抗日。由于国民党不发动与武装人民群众,实行一条单纯政府的与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失败和遭到严重损失。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因此不愿意让人民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从而威胁其目后的统治,不仅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而共产党实行的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民力和军力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无论是在沦陷区还是游击区,共产党人都是播火者,都是动员抗战、组织抗战和坚持抗战的领导者。在敌后战场,共产党构建起主力军、地方军、民兵自卫队三结合的抗日武装力量体制,真正展开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等各种各样的打法,让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两条抗战路线论争的核心,是如何动员、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抗战,是打一场国家和民族的战争,还是打一场政府和军队的战争,这是国共两党指导抗战、实施抗战的分水岭,也是双方在抗战期间力量消长兴衰的根本原因。国民党虽然在退无可退的时候提出抗战“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也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但始终实行的是政府操控、军队主体的片面抗战路线。《大公报》记者张高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民众的军队准打败仗,没有民众的战场只能放弃”。
两条抗战路线的根本分歧,表现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国民党是让民众“共同担负”,共产党是与人民患难与共;国民党致力于控制民众,共产党致力于服务人民,把人民视为父母靠山和力量源泉,与人民是血肉关系、鱼水关系。这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念,是不同政党和军队阶级属性的集中体现。
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有个评论: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这在国民党的中国是难以见到的”。其所以成功,是因为动员了最广泛的民众参战,而“这种全体动员的依据和可能性,是建筑在一种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革命运动之上的”。
二、走出经济困境依靠群众还是依靠资本
近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现某种程度上的经济萧条,权威人士对经济形势的“权威研判”,对坚持什么样的经济治理原则,如何应对未来经济面临挑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应如何调整等方面,尤其是发挥民企作用,开出了一系列方法和举措,可谓头头是道,看起来很是让人振奋,可收效并不那么尽人意。悉心研读那些权威高见和开出的摆脱经济困境“药方”,根本看不到群众的任何影子,似乎群众对治理经济不起任何作用,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的两条抗战路线之争,尽管与有着当时共产党与国民党论争的性质不同,但就依靠人民群众角度来看,不免发出疑问,是依靠人民群众,还是依靠民营经济即民企老板,亦即依靠群众还是依靠资本?
网上有这么个帖子,把这个道理说的很清楚:“生产和消费应平衡,考虑到储蓄,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卖掉,必须国内老百姓收入超过消费品产值。但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收入远低于产值,加上分配严重不平衡,底层收入占比很低。其结果是年年增加生产过剩,主要依靠对外出口,解决部分过剩。例如,今年的国内生产,上半年增长了4.1%,但国内消费总额的同比增长却不到2.8%[2]。相反,累计出口则同比增长了6.9%,出口总值高达12.1万亿[3],超过国内零售总额23.6万亿一半,考虑到零售价要明显高于企业批量出口价,其实际价值就更接近国内消费的财富。进口方面,因人为抬高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进口实际价值恐怕仅有市场价值一半,也就是说,进口总值1.27万亿美元,实际价值恐怕也就4万亿人民币,对比出囗12.1万亿,等于半年就奉送近10万亿财富给西方。”七十年代末以后,以储备大量美元外汇为富裕的象征,反而嘲笑毛时代不储备美元是没钱,是“穷”。美国佬乐开了花,你中国要美元?我开动印刷机就有,多的是,但你得拿货物资产来换。于是,“中国生产、美国印钱”这种殖民经济模式,就这样形成了。老百姓只知道应该多赚钱,却不知道国家可以印钱,不需赚别国的钱。而且钱已经不是真金白银,而只是一张纸或电子符号,随时可以作废。没主权的国家才赚别国的钱。你听说过美国会赚取大量人民币存起来吗?这个贴传出三个意思,一是生产和消费应平衡,生产出来的东西要卖掉,国内老百姓收入必须超过消费品产值;二是必须解决自己老百姓勒紧裤带,变相奉送西方的问题;三是我们开放,不能总让西方牵着鼻子走,也应当学习美国和西方,大幅度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国内消费,让经济为本国老百姓服务。
黄庭民近日发表《试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的两把钥匙》(昆仑策研究院, 2024年10月17日 05:40 北京),其内容提要直截了当指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问题有两把钥匙,而围绕人民群众做文章,亦即“大幅度提高失业救济金和工农养老金,从而提高劳动者工资和消费,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就是第一把钥匙;第二把钥匙则是“大幅度提高政府国债,筹集资金”,亦即“给市场提供足够的净资金,才能降低企业负债率到正常60%以下水平,改变如今150%以上,导致无法按市场法则管理经济”的状况,停止贸易顺差和资本项开放,防止外来货币入侵,才能维持物价稳定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其论述第一把钥匙的意义作用,剖析了我国经济最大问题是消费不足,企业产品积压,生产过剩严重,导致企业债务不断增长,倒闭风险不断增加。由于产能过剩,多年来,我国工业生产线开工率都比较低,所有企业整体负债率已经超过150%。可产能过剩严重背后隐藏的本质,是国内劳动者收入占比太低,导致消费不足。从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发现,不仅常年只有41%左右远低于西方国家的70%-90%,而且消费占比更是以30%左右惊人之低与美国的75%-85%相距甚远,加之人均消费仅有美国十五分之一、30年日本的六分之一。文章认为只要我国人均消费能够达到日本水平,亦即美国平均水平的40%,即使不搞贸易顺差,都用于国内消费,我们需要的生产能力都会远超现在。说到底,依靠人民群众走出经济困境,就是必须让国内老百姓收入超过消费品产值,促使生产和消费的平衡。但我国长期以来都远低于产值,加上分配严重不平衡,底层收入占比很低。而劳动者只有吃饭的收入,成本压榨到极致,又使得工业产品国内市场很小,绝大部分产能(如今占世界一半以上)面临倒闭。也就是说,不断压低国内老百姓收入和消费能力,其结果必然导致经济走向崩溃。另一方面,我们主要依靠对外出口,占领美国和西方市场,如今美国基本不生产工业消费品,我们换回什么?不过是储藏在美国和西方银行和金融账户的数字,带来的是物质财富的极大消耗,是长期物价必然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且为进入西方市场,还提供大量优惠,让西方资本家拿走大量利润,实质是免费拿走大量财富。如果我们调整好国内分配,提高国内劳动者收入水平,增加保障,就可以较多地转变为国内消费,从而减少过剩。可以说,这篇文章郑重其事把提高国内劳动者收入水平作为摆脱经济困境的举措,有非常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可惜并没有提出如何开掘人民群众的主人公作用,且在经济困境之中再提高劳动者收入,恐怕很难让倾向资本的权威们接受。
三、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
有篇《为什么民企越发展老百姓越穷?》(原创 钟之说 钟建民的理论思考2024年10月16日 06:54 江苏),非常耐人寻味,所提出的问题特别尖锐:他提出在经济陷入困境的时候,许多人并没有去关注为什么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一个有14亿人口的国家,会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经济危机,但却有许多人在呼吁要善待民企,要解除民企束缚等等,而对于“民企越发展老百姓越穷”的问题却没有人来思考和研究。文章从一个国家就是一个超级的经济实体,生产与消费是需要平衡的,如果企业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进入消费领域,价值运动就不能有效地循环,整个经济运动就会产生堵塞,国家经济就会走下坡路,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其中的核心原因就是“民企越发展老百姓越穷”这种病态发展模式。文章深刻指出,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民企的发展在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双重作用,必然导致老百姓越来越穷的现实。从生产端来看,由于民企追求的是盈利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作为劳动者的收入的工资和人工费用最小化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因此,随着民营企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的工作日制度不是朝着工作时间越来越少的方向发展,反而是向着越来越多的方向发展,从过去的8小时工作制发展到12小时工作制;而拖欠工人工资的现象则很常见,违法经营已经成为许多民营企业的常态。工作时间和强度大幅增加,而工资收入则越来越低,这就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从消费端来看,随着民企的大力发展,原来那种满足老百姓的公共需要的生存环境已经转变为资本逐利的场所,老百姓成为资本搜括、盘剥的对象。作者不仅举出某省将一个水库使用权租给私人,干旱时农民要求水库放水,水库持有者先是不肯,经调解后又要求十几元一吨的例子,揭示民企的普及使老百姓做得时间和强度更多更大而收入却更少,与失去原来的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供给的良好环境的交相作用,造成老百姓的开支随着市场化日益增大,“民企越发展老百姓越穷”的现实。文章呼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有效需要不足的问题,避免生产过剩的危机,就必须从广大劳动者的利益要求出发,大力发展按劳分配的劳权企业,使全体员工的收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从而使全体劳动者的收入状态与经济发展的方向相一致;还应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环境,大力发展满足老百姓公共需要的各种产品,降低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还有一个帖子认为“资本是逐利的,民企发展在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双重作用,必然导致老百姓越来越穷。走出困境,唯有做强做大做优国有经济”,而做强做大做优国有经济重要的就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可以说这个帖子说得更深刻!这篇文章和这个帖子算是就发挥群众作用,提出的摆脱经济困境的一家之说,不知能否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故而本文认为,群众不是资本奴役的对象,也不是权威们认定的资本是走出困境的唯一举措,群众没有任何资本对走出经济困境完全无能为力。大家不会忘记,当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留下一大堆半拉子工程所造成的灾难,与三年自然灾害交相作用,造成的困难,要比现在的经济困境难得多。可中国工人阶级在国家外遭经济封锁,内遇自然灾害的紧要关头,顶着风浪孕育了迎战洋人卡脖子的职工技术协作活动。这个的伟大创造,就是职工自觉发起的聚集能工巧匠的群众性技术攻关活动,所有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联合一起,围绕苏联撤走专家留下的“半截子工程”和霸权主义卡脖子造成的企业生产危机,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交流,职工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攻破洋人留给的技术难题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职工技术协作攻关克服了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的的确确解决了企业许多经济技术难题,迅即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形成了从省、市到厂、车间的职工技术协作组织网络体系,由沈阳延申整个辽宁省,由辽宁延申全国各地,谱写了一曲曲自力更生的凯歌——孟泰组织大型轧辊鞍技术攻关,使鞍钢摆脱了苏联停供钢面临停产的危机,并填补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马恒昌小组通过职工技术协作取得1174项革新成果、实施151项先进技术、推广102项先进操作法,带领技术服务团队踏遍19个省市进行无偿技术服务。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职工技术协作活动极其关怀和重视,国家经委1962年12月在批转沈阳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经验时指出:“群众性技术协作很有成效,为当前怎样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供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经验”,推进职工技术协作活动迅速在全国各地传播发展,实现跨省市的地区性协作,发挥了意想不到的重大作用,从而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创举”。同时,工人以厂为家结出的技术协作硕果,鼓舞了全国各条战线的你追我赶,更震撼了剥削压迫工人的资本主义世界,震撼了从来都把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归为技术人员的资本主义企业,美国著名专家萨特米尔称中国职工技协是“群众性的技术合作运动”,是中国科技与群众的绝佳结合。中国工人阶级技术协作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创举,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的论断,也决定了工人以厂为家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
共产党领袖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当今依靠群众也一定铸就经济的铜墙铁壁。
共产党领袖还说过“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当今依靠群众什么困难都不怕。
所以,我们要从共产党依靠人民战争的全民抗战,反对害怕人民把人民排斥在外仅依靠代表地主资本家阶级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汲取宝贵经验,从当年顶着风狼迎战洋人卡脖子的壮举,重视人民群众力量,坚定对群众开闸放水,依靠人民群众走出经济困境,走向中国式现代化。
参考文章:1、中国共产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新华网2015年08月27日。
2024年10月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文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经济规律研究会会员,中国社科院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红歌会网专栏学者。)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24-10-20/9062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