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富 陈健:中国该如何应对美西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
评析美西方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论”
程恩富 陈 健
美西方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既是美西方实施保护主义等霸权主义行径的体现,也是其逐渐走向衰落的一种不自信表现。为了深入揭示美西方的这种污名化言论,有必要从“中国产能过剩论”提出的背景、实质和危害等方面进行深入评析。
一、美西方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的背景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和国务卿布林肯在近期到访中国时纷纷提出“中国产能过剩论”,指责中国新能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抛出一套子虚乌有的污名化言论,认为中国最终通过出口来减少“过剩产能”,扰乱了全球价格,并且他们还将美国由于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的潜在风险也归咎于中国的“产能过剩”。耶伦提出,中国产业政策的支持使得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等产业的投资逐渐增加,最终导致美国和其他国家相关公司的生存出现问题。①布林肯同样持有这种论调,提出中国产能过剩,仅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超过100%的全球需求,结果是破坏竞争,危及世界各地企业的生计,并指出这种情况在以前发生过,结局是美国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对全球市场造成潜在影响。②可见,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主要论点包括如下方面:其一,中国的产业倾斜性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其二,中国新能源产品供给超过全球市场需求;其三,中国新能源产品给全球市场、其他国家企业发展带来潜在风险。
美西方政客的“中国产能过剩论”是站不住脚的,有客观数据和事实证明这种污名化言论是错误的。美西方之所以会有这种言论是意料之中的,是因为它们一直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当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时,就大力倡导自由市场竞争,而当其产品不具有竞争优势时,就大行保护主义,进行污名化的遏制和掣肘。这是美西方的一贯伎俩,甚至违背了其信奉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知识。
美西方之所以会搞“双标”,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已经逐渐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已经由原来的初级产品加工代工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环节发展,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这就让美西方担心中国通过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布局,影响其在全球继续获取垄断优势的地位,于是就通过各种方式污名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同时,自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后,时至今日,不少美西方国家仍然经济复苏乏力,而中国经济却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且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让它们感到恐慌,担心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其既得霸权利益受损,因而其通过各种举措遏制中国发展,这也是美西方抛出“中国产能过剩论”的背景。
二、“中国产能过剩论”没有学理和事实依据
美西方国家政客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既无理论依据,也毫无事实根据。事实上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中国的产能远未过剩。
(一)中国产能利用率总体处于合理水平
从经济学视角看,企业等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获得更多的利润,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因此各个国家均可能出现经济周期性波动中生产能力相对需求过剩的现象,其中适度、合理的产能过剩是必然的,是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结果。
中国在实施供给侧改革之前存在部分的“结构性过剩”,即部分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是严重不足的。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超过90%为产能不足,79%~90%为正常水平,低于79%为产能过剩,低于75%为严重产能过剩。“通常认为,78%~82%是美国工业的长期均衡产能利用率。我国2006—2019年的产能利用率十二年平均值为77%。”③从数据上看,近年来,我国通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不断改善工业产能利用状况,工业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合理水平,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较接近,因而我国总体上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中国在新能源方面的供给远未达到世界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而且当前中国新能源产品主要是用于国内需求。相关数据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国,中国去年生产了958.7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近90%的产能都在满足国内需求,这意味着能够用于出口的产能依然很稀缺。”④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符合经济规律与市场原则的部署。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目前,中国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拥有显著优势,尤其是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强大制造业不断发展,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企业出口符合各国发展需求的产品,以及在国外的直接投资,不仅丰富了国际市场的产品供给,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增量,而且也推动了全球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各国投资、就业和经济增长,有助于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中国的优质产能为各国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商品,尤其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出口的产品,具有高质量、高效能、高性价比的特点,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获得了各国消费者的青睐。
(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产能是否过剩,不仅要看国内需求,也要看国际需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强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判断产能是否过剩,要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供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要依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将产能等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本国产业,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⑤国际能源署测算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到2030年将高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近5倍;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到2030年也将达到3500GWh,为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是2023年中国产量的5倍多。⑥可见,未来新能源市场仍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和市场需求,并未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反而是产能缺口,并且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生产的比例远低于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汽车生产国,出口价格也符合市场规律。一定程度上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对全球汽车产业带来利好,因为我国拥有开放包容且增长潜力大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仅能为车用操作系统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和持续迭代机会,重构全球汽车产业链,还有助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与进步。例如,奇瑞汽车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设立合资企业,与当地合作开发电动汽车新产品;比亚迪的最新财报也表示将在墨西哥设立工厂。并且,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并没有像美西方政客炒作的那样对世界市场造成破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3.8%。高端智能绿色的新能源汽车适销对路,充分表明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完全是伪命题。”⑦
美国极力指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然而我们可以来看一组数据对比,通常情况下汽车的产能利用率均在70%至90%之间是合理的区间,2023年中国比亚迪集团、上汽集团等产能利用率均在80%左右,相比之下,韩国现代汽车的产能利用率仅为23%,起亚汽车的产能利用率仅为25%。⑧美西方炒作中国电动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甚至将未投产的规划产能视为实际产能。日本汽车问题专家汤进指出,如果研究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就会知道那些指责中国汽车靠补贴占领全球市场的言论站不住脚。他还表示,中国市场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在优胜劣汰中能够培育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以性价比取胜的最大原因。⑨针对美西方渲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BI挪威商学院战略教授卡尔·费也进行了驳斥,他认为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巨大,尤其是中国生产的太阳能和电动汽车产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藏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说辞背后的是贸易保护主义。⑩卡尔·费教授指出,对比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在国内的售价和在欧洲的售价,会发现这些车在欧洲的售价要比在中国国内高出40%左右,从中可以看出这肯定不是倾销,否则售价应该低得多。⑪因此,那种中国“产能过剩”只有通过低价销售到国外的错误论调是站不住脚的,也违背了美西方信奉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常识。即各国依据要素禀赋等形成的不同比较优势,使得各国之间互通有无、进行分工合作成为可能,这是基本的产业国际分工合作规律。美国一直是出口大国,如其高端芯片80%用于出口,其农产品五分之一销往中国,美国从未承认、中国也从未指责其“产能过剩”⑫,这表明“双标”逻辑往往是美国实施霸权主义的一贯用法。
(三)中国在若干领域的出口优势是充分竞争的结果
首先,当前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进入加速阶段,各国均加大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的补贴和投资力度。例如,欧洲议会批准自2035年起,在欧盟境内停止销售新的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并加大对清洁能源汽车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额度;西班牙计划在汽车芯片、基础设施和动力电池等13个前沿专项领域投资超过118亿欧元;美国提出对新能源汽车提供单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取消此前针对汽车制造商20万辆补贴上限的限制;日本宣布到2035年实现10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⑬美国甚至出台相关法律对新能源产业提供大幅补贴,如《基础设施和就业法案》为支持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提供75亿美元资金支持。⑭同时,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也认为,美国这种刻意针对中国的产业政策,暗示中国的竞争优势是靠政府补贴,是带有偏见的,许多国家正在通过政府补贴和相应的产业政策促进战略性产业和新兴生产力的发展。例如,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案》,这是该国有史以来对清洁能源和气候行动的最大投资,此前白宫已为先进半导体制造业提供数亿美元的补贴。
其次,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发展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在全球市场份额大幅增长,中国品牌在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成为绿色化、智能化、高品质、个性化和便利化适用车型的代表,中国品牌有技术自信、市场自信还有产品自信,因而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3000万辆,分别为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产销总量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从2021年的1.95万美元,提升到2023年的2.38万美元。⑯在国际市场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性价比上具有绝对优势,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汽车企业的品牌价值开始得到认可,而并不是美西方国家所炒作的中国新能源行业存在的“过剩产能”正以低价倾销海外,扰乱市场秩序。对此,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也回应,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领域的优势,不是中国政府补贴的产物,而是全球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充分竞争的结果。⑰中国优质新能源产品为各国加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缓解通胀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中国出口的优质产能让全球受益
中国的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有效缓解了各国的能源危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例如,中国贡献了全球大约80%的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电动汽车电池产能。⑱“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更多国家民众享受到中国新能源产品带来的便利和好处。”“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2022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加上中国国内的减排量约22.6亿吨,合计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⑲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也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正如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所说,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⑳尤其是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平台,加快产能合作等,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美西方指责“一带一路”是污染产业转移和产能过剩转移的渠道,完全是无稽之谈,荒谬至极,这也表明美西方一贯用这种毫无事实依据的污名化中国的伎俩。
三、宣扬“中国产能过剩论”的实质和危害
近期,美国持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不过是中美博弈中美西方不自信的表现,其意图不难发现。
(一)美西方宣扬“中国产能过剩论”的实质
1.“中国产能过剩论”是美国政治选举的需要
众所周知,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政客极力渲染中国的产能过剩与贸易不平衡,急于将“中国产能过剩”炒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目的是要在大选年里转移国内矛盾,吸引民众眼球,赢得更多选票,从而继续压榨剥削国内普通百姓、掠夺国际剩余价值。例如,拜登在以汽车产业为重点的密歇根州宣告将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而在以钢铁行业为支柱的宾夕法尼亚州称要对中国的钢和铝征收高关税,其目的显而易见,不过是为了取悦和讨好选民群体,获取在这些州的选举胜利。这也表明美西方所具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性没有变,也不可能变,只要有利可图,其必然毫无底线,不顾国内普通百姓和世界人民的福祉,实施系列霸权主义行径。
2.“中国产能过剩论”是遏制中国和维护美国在全球市场支配地位的需要
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的霸权地位造成了冲击。预计到2035年,发展中国家GDP规模将超过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和投资中的比重接近60%㉑;同时,全球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也将为中国发展带来新机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防范中国的技术追赶在贸易投资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性限制措施。然而,针对这波子虚乌有的炒作,国外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批判,揭示出西方政客的真正目的。例如,瑞士的《新苏黎世报》更是直接指出了西方这场虚伪且短视的抱怨。㉒事实上,目前没有数据表明欧洲市场遭受了中国商品的大范围冲击。在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背景下,这次争论的焦点正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以前在国际市场上西方产能等于市场需求,而现在演变为中国产能加西方产能等于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作为核心风口产业,产业前景巨大,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和占比的提高,给西方尤其是美国高端产业带来潜在威胁。因此,美国所谓的过剩,其根本目的是阻止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如美国又出新规:“根据公告,最高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不适用于含有来自‘受关注外国实体’企业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美联社和《华盛顿邮报》称,所谓的‘受关注外国实体’,通常指的是中国、俄罗斯等被美国政府视作‘竞争对手’的国家。”㉓这意味着美国不仅加大了对进口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力度,还试图遏制中国在美国的投资,以“产能过剩”这种说法来掩盖真实目的。
3.“中国产能过剩论”是美西方实行保护主义的需要
近六年来,美国不断对华进行贸易战。自2018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开始,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同时开展技术封锁,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巨大冲击。对于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只能采取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加征关税等反制措施,同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上进行协商,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2018年7月和8月,美国分两批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2018年9月,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共计对约37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㉔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得美国技术。2022年8月,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法案。2022年10月,美国修订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令。2023年8月,美国政府发布对外投资审查行政令,限制美方对中国高科技领域进行投资,主要针对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2024年4月,美国贸易办公室宣布发起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业的“301调查”,同时又以协助中国军方采购人工智能芯片为由,把4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黑名单”㉕,还假借中国企业协助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之名,对这些中国企业采取出口限制措施。在近六年时间里,美国频频挑起贸易摩擦,拜登政府不仅延续了加征关税措施,而且宣扬“中国产能过剩论”,继续鼓吹对华优势产品,以及实施产业的“脱钩断链”“去风险”,打造“小院高墙”等。这实际是以竞争之名行霸权之实,破坏国际经贸规则,对全球经贸体系带来严重影响。针对这些不实言论,国际社会也普遍谴责美国的保护主义、霸权主义行径。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明确指出:“‘产能过剩论’为保护主义提供了借口。”㉖挪威商学院战略教授卡尔·费表示,美国的行为肯定是贸易保护主义,其行为对于市场是一种扭曲,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㉗可见,美西方所谓“产能过剩”是其搞保护主义、打压中国发展的又一例证。
(二)“中国产能过剩论”及其遏制措施的危害
美西方“中国产能过剩论”是美国采取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借口,尽显“美国优先”的霸权本性与冷战思维,是继技术封锁等经济霸权主义行径之后的又一项遏制中国崛起的霸权主义战略,这一损人不利己的霸权主义行径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既为世界经济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危害,也影响美国自身发展。具体来讲,一是美西方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及其遏制措施将加剧世界经济的颓势。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4年全球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表明,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仅为3.2%,显著低于2000—2019年的平均3.8%的经济发展水平。世贸组织也将2024年全球贸易量增速由之前预测的3.3%调整为2.6%。㉘在这种情况下,美西方不仅不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发展贡献力量,反而阻止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最终将导致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二是美西方“中国产能过剩论”及其遏制措施将造成全球绿色转型发展受阻。促进全球绿色转型发展是各国的共识,是人类的共同选择,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贡献力量。中国生产和出口新能源汽车,就是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美西方进行污名化的遏制措施,必将在一定程度影响全球绿色转型发展进程。三是美西方的“中国产能过剩论”及其遏制措施最终也将反噬美西方自身发展。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美方此前规定,2025年开始包含任何由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制造或组装的关键矿物将无法获得税收抵免。美国将FEOC定义为由朝鲜、中国、俄罗斯或伊朗拥有、控制或管辖的任何公司。”㉙在美国实施这种霸权主义行径下,“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电动汽车销量仅增长3.3%,至近27万辆,远低于去年创纪录的47%的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电动汽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已降至7.15%。”㉚美国反噬自身的例子并不鲜见,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报告也显示,美国消费者承担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近93%的成本,只有7.6%的增加成本被中国吸收。㉛
四、结语
对于美西方以“中国产能过剩论”为名,大行保护主义之实的霸权主义行径,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是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现实表现,势必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灾难。
中国必须通过切实举措进行应对:其一,中国应承担负责任大国责任,主动和世界正义国家加强合作,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其二,中国应以事实揭露美西方的霸权主义行径,推动建立能够代表人类整体利益的强有力的国际话语体系,对美西方系列污名化言论进行有力反驳;其三,中国应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中推进高水平的对等开放,落实好高质量发展主题,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可持续发展继续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注释:
①《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remarks-by-secretary-of-the-treasury-janet-l-yellen-at-a-press-conference-in-beijingthe-peop les-republic-of-china.2024年4月9日。
②《安东尼·布林肯国务卿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表讲话》,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secretary-antony-j-blinken-at-a-press-availability-12.2024年4月26日。
③董咏梅、陈颖婷:《什么是产能利用率》,国家统计局,https://www.stats.gov.cn/zs/tjws/tjzb/202301/t20230101_1903791.html.2023年1月1日。
④仲音:《中国优质产能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之二》,《人民日报》2024年5月4日。
⑤《2024年4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s://www.fmprc.gov.cn/fyrbt_673021/202404/t20240409_11278626.shtml. 2024年4月9日。
⑥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2024年5月3日。
⑦仲音:《中国优质产能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之二》,《人民日报》2024年5月4日。
⑧金观平:《“中国产能过剩论”实为贸易保护老调重弹》,《经济日报》2024年4月28日。
⑨《美西方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违背事实和产业逻辑》,新华网,http://www.news.cn/world/20240425/02ee0d5be1074e33855fa0f9bff9e9fa/c.html#.2024年4月25日。
⑩《国际人士驳斥“产能过剩论”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巨大》,央视网,https://news.cctv.com/2024/04/27/ARTIfT gwupaN Jk otjw q6y2Fr24 0427.shtml. 2024年4月27日。
⑪《国际人士驳斥“产能过剩论”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巨大》,央视网,https://news.cctv.com/2024/04/27/ARTIfT gwupaN Jk otjw q6y2Fr240427.shtml.2024年4月27日。
⑫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2024年5月3日。
⑬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全球及我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趋势》,https://www.chinaev100.com/index.php/focus/detail/1242. 2023年5月8日。
⑭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2024年5月3日。
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 000万辆》,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1/content_6925448.htm#.2024年1月11日。
⑯《自主品牌加速超越重塑汽车产业格局》,http://www.news.cn/auto/20240202/50bdabc1922a44b49f3f3b3ccf2cdd41/c.html.2024年2月2日。
⑰《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涛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向媒体吹风》,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2404/27/WS662c4242a3109f7860ddb447.html. 2024年4月27日。
⑱《国际人士驳斥“产能过剩论”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巨大》,央视网,https://news.cctv.com/2024/04/27/ARTIfT gwupaN Jk otjw q6y2Fr240427.shtml. 2024年4月27日。
⑲《中国优质产能让全球发展受益》,https://economy.gmw.cn/2024-04/28/content_37291013.htm. 2024年4月28日。
⑳仲音:《中国优质产能推动全球低碳转型——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之二》,《人民日报》2024年5月4日。
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十大变化趋势》,《经济日报》2019年2月12日。
㉒《瑞士媒体:抱怨中国“产能过剩”暴露西方的虚伪与短视》,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4/04-21/10203188.shtml.2024年4月21日。
㉓《美国又出新规:购买含中国组件电动汽车,无法享受联邦税收抵免》,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4_05_04_733640.shtml? s=zwyzxw.2024年5月4日。
㉔《美国从对华贸易战中得到了什么》,http://www.news.cn/world/20240327/d6873eb15a0f43edb3419331b3c8ea3b/c.html.2024年3月27日。
㉕《2024年4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https://www.mfa.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202404/t20240411_11280275.shtml.2024年4月11日。
㉖《“中国产能过剩论”为保护主义提供借口——访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迪》,http://www.news.cn/world/20240420/d66fbebdbca142abad2d99b9761d1519/c.html. 2024年4月20日。
㉗《国际人士驳斥“产能过剩论”中国新能源产品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巨大》,央视网,https://news.cctv.com/2024/04/27/ARTIfT gwupaN Jk otjw q6y2Fr240427.shtml. 2024年4月27日。
㉘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损害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2024年5月3日。
㉙《美放宽电动车税收抵免限制行业人士:拜登政府认清供应链现实》,https://finance.ifeng.com/c/8ZLxgifr3QC.2024年5月6日。
㉚《美放宽电动车税收抵免限制行业人士:拜登政府认清供应链现实》,https://finance.ifeng.com/c/8ZLxgifr3QC.2024年5月6日。
㉛埃里克·伯姆:《中国支付不到8%的关税成本,剩下的全由美方承担》,美国《理性》杂志2021年5月26日。
(本文原载《政治经济学研究》2024年第2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24-08-19/8961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