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李东宏:本轮美元加息周期可能在年底前结束

图片 1.jpg

导读一般来讲,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峰值不可能高于2.252.5%,本轮加息可能在年底前结束。

迄今为止,美联储总共完成了6轮加息周期:第一轮:加息周期为1983.31984.8,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第二轮:加息周期为1988.31989.5,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第三轮:加息周期为1994.21995.2,基准利率从3.25%上调至6%;第四轮:加息周期为1999.62000.5,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第五轮:加息周期为2004.62006.7,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第六轮:加息周期为2015.12.172018.12.20,基准利率从00.25%上调至2.252.5%。

可见,美联储总共完成了6轮加息周期,加息的峰值,逐次降低,最新一次加息的峰值是2.252.5%。今年3月,美联储加息0.25个百分点,开启第七次加息周期,54日加息0.5个百分点。按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估计,未来67月会分别加息0.5个百分点。加息的节奏迅猛。本轮加息周期什么时候结束?峰值会是多少?

一般来讲,美联储本轮加息的峰值不可能高于2.252.5%,按照美联储计划加息的频次和幅度,本轮加息可能在年底前结束。

2018年底美联储第六次加息结束时,美国国债总额不足22万亿美元,如今已超过30万亿。第五轮加息周期为2004.62006.7的峰值是5.25%,对应20066月的国债金额是14万亿美元。如果美国国债每增长8万亿或者三分之一,美元加息的峰值就降低2.25%的话,本次加息的峰值是00.25%,即不加息。因此,来势凶猛的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随时可能被金融危机叫停。

美联储降息,放出美元;美联储加息,资本回流美国,是在作为美国产权中心和货币中心共体的条件下的规律。那时候,美国足够强大,美联储降息放出美元,加息则收回美元。现在,美联储加息,资本回流美国,已经是旧的规律指导下形成的惯性。这种惯性靠各国央行盲目信奉“美联储加息收紧货币,资本回流美国”的信条,并据之调整货币政策来维持,而延续至今,本质上是各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所遵循的规范,而不是客观规律。

现在,有两个因素,使之规律不复:

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产权中心,与美国作为货币中心形成对立。这不仅抑止美元加息的周期和峰值,而且分流回流的美元,即美联储加息,资本回流中美两国。

第二、美国经济周期和世界经济周期错配。美国作为世界的货币中心,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必然错配。错配的结果是,美国与世界之间美元的分配,取决于美国虚拟经济与世界实体经济之间的“拔河”。这种张力,导致美联储加息的峰值越来越低,直至消失。这样,“美联储降息,放出美元;美联储加息,资本回流美国”的所谓规律,只剩下“美联储降息,放出美元”了。

也就是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选择,只剩下极低利率,不存在较大幅度的加息空间了。美国当前的繁荣,就是在零利率的基础上,靠美联储亲自下场托市,无限量收购债券,甚至次级债,才保住的。现在,美国虚拟经济里资金饱和,资产泡沫已经达到峰值,美联储加息,挤破股市、期市和房市等的泡沫,首先把这些领域的美元吸引到国债市场,用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危机来叫停加息。届时,美联储再度下场托市,导致美元信用和美元秩序坍塌。

加息和降息,是美联储的工作。目前美国的通胀,是供应链原因造成的,本轮加息并不能治理通胀,因此,美联储此次加息和锁表,都是都是为了捍卫其运作所必需的信用。本次加息的风险极大,高概率的是,周期短,峰值低,从现在起,随时会被叫停。如果俄乌冲突不扩大升级为俄欧战争,也不发生亚太战争,本轮加息可能在年底前结束,加息峰值不高于2.5%

最近,国内出现了稳外资的呼吁,呼吁给与外资更高的待遇,甚至继续放宽外资准入的限制。这种以牺牲中国的金融主权来促进开放的主张,不仅完全无视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实力,而且违背国际金融的基本规律,是要不得的。坚持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是金融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22-05-16/7543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05-17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