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A股市场被“外资”左右是危险的——中国资本需要“自信+自主”的定价机制
A股市场被“外资”左右是危险的
——中国资本需要“自信+自主”的定价机制
钮文新
在坚持“通道管理”的前提下,中国资本市场需要自信地扩大开放,并有力地吸引长期投资、尤其是股权投资资本进入,一方面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所需的关键性资本,一方面请它们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所带来的丰厚收益。
但是,A股市场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资本定价机制,而绝不能因资本市场开放而放弃或弱化“中国资本的市场定价能力”。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关键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等外资流入通道不断拓宽,A股市场对于境外资本流入、流出的敏感性大幅提高,甚至出现据此判断市场涨跌的情况,尤其是各类股评文章,其视线几乎离不开对境外资本流入流出的关注。
为什么会有如此密切的关注?这或许与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关,境外资本流入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某种程度上影响A股市场增量资金变化。但从历史看,在中国股市历次大涨大落的过程中,QFII次次都能成功抄底、逃顶,而这样的宣传也使中国股评人、投资者“不能无视外资对A股市场的动向”。
久而久之,市场会形成一个非常危险的习惯:看着境外资金的脸色行事,而每天不过几十亿元的外资交易量,却左右着国内8千亿元、1万亿元交易量的“交易结果”,这实际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让渡了A股市场——中国资本的市场定价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或许是中国资本市场“缺乏自信”的体现。那为什么会缺乏自信?前不久,央行副行长李波先生道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缺乏适宜股票投资的长期资金。
这可能是核心问题。就因为自己缺少股权投资资金,所以只能依赖境外资本向A股市场提供增量资金。这样的依赖度越强,A股市场对外资动向的敏感度越高,且外资对A股定价的话语权越大。
所以,不能简单地去责怪投资者或股评人的认知偏差,而根本在于中国“金融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是:短期流动性巨大,而且越来越大,但长期资本稀缺,而且越来越稀缺。
可以肯定:短期流动性巨大而长期资本稀缺——如此金融结构只适于金融经营,却背离实体经济需求,背离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这不仅是中国经济、金融同时“脱实向虚”的关键诱因,也是体外金融、影子银行被诱导而暴发的关键原因,更是中国实体经济被长期压抑的关键原因。
应该意识到:中国不能再沿着新自由主义货币理论的主张走下去了,否则“短期流动性巨大而长期资本稀缺”的金融导向难以扭转。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21-04-28/6893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