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庆城市圈,为什么成为中国第四极?
成都重庆城市圈,为什么成为中国第四极?
风 声
差不多20年前,一本颇敢打造出位选题的都市杂志《新周刊》直接把成都评为北上广之后的中国第四城,提出的理由现在看来比较搞笑或者叫极其具有争议性,比如说西部省会城市GDP第一名(重庆一脸问号,直辖市就不算了?),全国私家车拥有量第二位的城市等等之类。
按照新周刊方面的说法:新周刊方面并不认同以GDP发展指标来做城市排名的传统方法。提出“第四城”观念,是为了打破既有的城市排名的思维定势,引起人们对成都现象的关注,开辟一种另外的城市评价系统。在此基础上,那么“如果只挑一座经济实力最强,生活水平最高,人文气息最浓,声誉最久远的城市”,成都就此入选。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软实力硬炒的做法,通过制造争议性话题赢取流量,激起城市口水战,获取销量。好巧不巧的是,2000年前后正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原年,以谁是全国第四城口水战为发端,成都、重庆、武汉、西安、深圳、南京、杭州在一切可能打口水战的城市论坛掀起了经久不息的热浪,直到今天,依旧是两座相邻城市网民疯狂口水战的日常,不用我多说,点名最成都、和经典重庆,有兴趣的直接上去看看什么叫相爱相杀。
这二十年也是中国城市格局剧烈变化的二十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排名牢不可破,南方崛起,北方没落。而无论成都还是重庆,在老四川分治后,在产业格局、城市营销上进行了超乎寻常的猛烈竞争,实际上也实现了在中国城市格局的不断升位,尽管如此,两地距离第四城的体量和质量,本来都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沉思录以前的文章也讨论过成渝都市圈的一些问题。
但是,毕竟一个城市的发展,既要靠自己的奋斗,也要符合历史的进程。随着国际国内双重因素的作用,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布局的层级之高,所图之大,远远超出了想象。与成都、重庆这对冤家过去二十年的激烈竞争,网民们甚至相互敌视的态度相反,在国家的大局上,两地将实现三十年来史无前例的真正携手,以城市群的名义迎来在国家战略格局的新高度。
看一下时间表,
2020年1月3日 ,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6日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公布。《纲要》将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为极来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同时以这4个极来建设面向世界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2月25日,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成渝“着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而在今年两会后新华社受权发布的十四五纲要上,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规划定位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对比下,同为中西部地区重要城市圈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则是: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表述为:提升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水平,促进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
一系列最顶层规划的出炉,清晰表明了国家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定位和期许。
为什么是成都+重庆成功上位,而不是武汉和西安抑或其他什么城市群,城市键政们可以有一万种支持或反对的理由,历史派会想起五十年前的三线建设,也是在面临重大的外在压力下,开启的国家重大产业布局,未来派会展望刚刚达成的中欧投资贸易协议,会联系起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把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梦想,世界岛的互联互通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联系起来。
从下真正意义大棋的角度,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上述成渝双城经济圈定位与规划的陡升与国际形势的变化的时间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国际上,持续了两年多的中美贸易战还在紧锣密鼓。刚刚上任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坚持声称,对华关税会给美国带来损失,但近期不准备取消。而其他方面的压力,还在接踵而至。而最近的一系列消息,也让我们可以肯定,未来的中美关系及与其盟友的关系将走向更多的对抗。
面对凶狠和极富实力的对手的不断出招,作为重大的战略应手,2020年5月14日的政治局常委会,就首次提出了“两个循环”概念。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6月18日,刘鹤副总理在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双循环概念正式被从国家最高层面提出,并开始落实。
喜欢下围棋的人都知道,金角银边草肚皮,成渝虽然位于西南一隅,但2000年前,秦灭巴蜀后,一直都是中国主流文明在西南地区的支柱,拉到大中国的地图上,成渝又位于西南西北华中的连接处,是汉区与藏区的交汇处,是距离新疆乃至中亚最近的超大城市群的结合部位,在安邦定国的地理角度,占据了天元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即将庆祝建国七十二年的今天,画地图而论,在沿海的三角,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构成了中国地理的顶点三角后,广袤的中国腹地迫切需要一个战略支撑点,作为前出、掌控、发展中国的极核。
谁都知道,稳定的四角关系,才是真正的平衡,画图容易,键政轻松,规划困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提出,显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综合权衡下,最合适的地域。与过去重点布局西南西北的的三线建设比,三线建设是基于应激反应,把沿海的工业体系直接照搬,重点在于山、散、洞,而这一次需要的是成都重庆这样的中心城市发挥原生性辐射和带动作用,最不需要的就是对沿海的简单复制和翻版,而这也是成渝极力争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原因。力度、难度、机遇都不可同同日而语。
过去二十年,又在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政策的加持下,成渝成为了新一轮国民经济对外扩展的的领头羊,如火如荼的中欧班列,始于重庆,成都紧跟,再是全国其他城市的跟进。与很多人印象相反的是,在去年的中国进出口前十的城市里,成都作为一个西部城市,无水运,无海运,以高达7151亿的成绩异军突起,挤进全国前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进入top10的西部城市,而重庆也以65·13亿的成绩排在了全国的第11名,史无前例。而在代表一个城市整体实力的GDP上,成渝也双双位列前十。
在城市体量上,重庆3000万的户籍人口,成都2000万左右的管理人口,同样冠绝中西部。在可辐射空间上,仅仅老四川(四川+重庆)的约1.1亿人口就超过了西北五省的人口总和(陕甘宁青新)。
说这些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夸奖成都重庆实力与地位,因为如果仅仅局限于此,沿海城市同样能做到还有更大的优势,而中部城市如武汉长沙的人均GDP都高过成渝。说这些的意义在于表明,现在的成都、重庆已经有了足够的体量和可开发腹地去承接国家更大的任务,而在地域上、人口密度和发展空间上的独特优势,保证了双城在中西部区域格局上脱颖而出,这才是成渝双城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相提并论的关键。
很多人都知道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还知道最好的防御莫过于进攻。对大国而言,尤其如此。面对欧美持续的压力,我们该做的很简单,无非是,对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对外让我们的智慧和能力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服务,把我们的朋友弄得多多的,敌人弄得少少的。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在极大的增加了中国的战略回旋余地的同时,引发了美国政客的高度惶恐,在反复诋毁打压的失败后,拜登甚至向盟友提出了所谓民主国家的替代战略,可见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
回到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地域上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和陆地丝绸之路的起点交汇处,体量上足够巨大,还是距离中亚、欧洲最近最大的中国超级城市群,产业上又拥有丝绸之路通道上最密集成熟的产业集群,以建设中国第四极为目标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对内完成对中西部的辐射和带动,对外以其体量和产业高度,在功能性上成为对沿线各国进行产业和服务输出的主基地。一旦成功,将实现中国国土产业格局与国际输出环境的再造,这一切,毫无疑问是一次先手布局。
如果还不清楚,可以去看看以最高规格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成都为例,一度被网民号称抵拢倒拐一百八十度死角的成都,拥有史无前例的九向对外通道,超过了其他所有城市,其中就包括关注度极高的川藏铁路、成格铁路,以及争取规划建设中的成都—西昌—昆明—东南亚(南亚)客运高速铁路。
对应的是哪里?就是最近在国际上反华势力不断打出牌的地,道理很简单,我们的敌人越不希望哪里稳定发展,我们就越要把我们最便捷的交通建到哪里,把我们的产业发展到哪里,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让那里的老百姓安居乐业。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21-04-05/6853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