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消灭私有制等同于消灭个人财产很可笑!《宣言》是这样论述的
把消灭私有制等同于消灭个人财产很可笑!《宣言》是这样论述的
刘书林
一、《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科学世界观的诞生,同时宣布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探索和走向彻底解放的新时代
1.《宣言》是分析研究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宣言》产生的条件是:全面掌握了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成熟为止的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财富,分析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运行的基本矛盾,完成科学理论的概括,最后形成科学思想体系。它的出发点不是悲天悯人的伦理学家的慷慨热情或虔诚信徒的宗教信条,而是从社会现实和工人阶级的斗争出发,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抓住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宣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对成熟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社会基础和认识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宣言》诞生的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明显暴露、空前尖锐。自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在加速进行,机器大生产迅速发展。随着大机器产业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自1825年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摆脱了封建主义制度复辟的危险。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经完成了由“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过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资本主义斗争。随着资本主义到处开辟世界市场,世界性的交往和新的依赖关系发展起来,这不但改变了物质生产传播和涉及的范围,而且也促使各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成果的交流,很容易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这就为无产阶级科学世界观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一句话,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2.《宣言》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科学世界观的伟大成就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最后,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能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就是这样的思想家的典型代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一面投身工人阶级运动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活动,把自己的命运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几乎同时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进而深入研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科学地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和改造人类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了新世界观。他们参与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了党的理论纲领和策略原则,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唯物史观的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列宁十分精辟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规律。他指出:“如果你们要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那你们只能得到一个回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他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这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孕育的文化和思想成果的必然趋势和结论。
3.《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
《宣言》发表170年来,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对《宣言》给予了崇高评价。这些评价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宣言》的发表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周详的、完备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世界无产阶级有了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明确的斗争目标;宣布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起点。有人把《宣言》和《资本论》比喻为无产阶级的圣经,这并不过分。圣经只是宗教信仰的信条,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则是直接指导世界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富有生命力的科学。没见过世界上任何一种思想具有如此理论与实际高度一致的性质,也没有任何一个理论能够转化为人类社会的运动和革命,在人民大众手里变成改天换地的武器。总之,《宣言》宣布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探索和走向人类彻底解放的新时代。
二、《宣言》的基本原理永不过时,它始终指导着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
1.“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分析了宣言的有些文字过时了。他们主要指的是:第二章末尾提出的十项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有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应该强调加上工人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宣言》那时没有强调这一点;对于当时各种社会主义文献的批判,其范围仅仅涉及1847年,后来的思潮没有反映,这也有些过时了;第四章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的态度,当时所涉及的那些党如今都不存在了,那些论述的原则虽然还是对的,但具体内容显得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承认这些过时的内容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宣布:“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发表25年之后做出的基本评价。我们应该牢牢记住马克思、恩格斯的这句话,就能够识别和判断对《宣言》的种种议论。
马克思主义对《宣言》的评价是持续的,思想观点是前后一致的。1885年6月13日,恩格斯指出:“不管这个《宣言》多老,我认为永远值得一读。”列宁也曾指出:《宣言》“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用来对待《宣言》也是合适的。1957年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宣言》叙述的就是永远不能违背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原理是一致的,从不同角度、共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了资本主义从产生到必然灭亡的规律:“社会再不能在它统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说,它的生存不再同社会相容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结论,体现了科学规律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叙述政治经济学研究情况的时候,提出:“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解释了“社会变革”即革命的思想意识是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条件那里来的。因为社会具备了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人们才会产生革命的意识,才会提出相应的革命的任务。
其实,马克思提出“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只是一般地叙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与《宣言》里叙述“两个必然”的思路一致。“两个决不会”也是对“两个必然”的另一角度的说明。
3.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封闭不发达国家首先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提出“两个必然”,这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结论。至于发生革命的具体的时机,这属于具体判断。他们根据各种具体条件和各种新的情况,对爆发革命的地点和时机的判断是不断变化的。他们开始认为在英国发生革命最快最容易,不久就改变了看法,认为,“英国人拥有进行社会革命的一切必要的物质前提。他们所缺乏的是总结的精神和革命的热情。”因此“尽管革命的发起可能来自法国……”到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判断“这场战争已经把欧洲大陆的工人运动的重心从法国移到德国”。这种对革命具体时机的判断,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随地都是有可能变化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判断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地点和方式的时候,具有全球体系的世界眼光。早在1845—1846年,他们便预料到:“按照我们的观点,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此外,不一定非要等到这种矛盾在某一国家发展到极端尖锐的地步,才导致这个国家内发生冲突。由广泛的国际交往所引起的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竞争,就足以使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产生类似的矛盾。”[2](P196)这实际上就赋予了不发达国家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前提。对于这个意思,恩格斯晚年谈到使德国小农免于沦为无产者的社会改造时强调过:“在还是农民时就能被我们争取过来的农民人数越多,社会改造的实现也就会越迅速和越容易。如果我们要等到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后果到处都完全显现出来以后,等到最后一个小手工业者和最后一个小农都变成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牺牲品以后,才来实现这个改造,那对我们是没有好处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革命的研究和判断更加接近不发达国家首先发生革命的结论。他们曾经预测中国发生的革命会引发欧洲革命的情况。1874年又判断:“俄国无疑是处在革命的前夜。”“这次革命将由首都的上等阶级,甚至可能由政府自己开始进行,但是农民将把它向前推进,很快就会使它超出最初的立宪阶段的范围;这个革命单只由于如下一点就对全欧洲具有极伟大的意义,这就是它会一举消灭欧洲整个反动势力的迄今一直未被触动的最后的后备力量。这个革命无疑正在临近。”1878年恩格斯又一次指出:“只要俄国一发生革命,整个欧洲的面貌就要改变。”188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的序言中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补的话,现今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1888年恩格斯又指出:“在目前,要是俄国发生革命,……成为全世界社会革命的开端。”恩格斯甚至设想,一旦俄国发生革命,资本主义世界的强国“也许他们会派遣自己的军队去恢复沙皇政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我们果然看到了干涉苏俄革命的十四国军队的入侵。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与时俱进的品格使得他们在判断革命发生地点的时候,已经接近了不发达国家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结论。
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从来没有封闭现实不发达国家通向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当然,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列宁。他发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是绝对的,又发现了帝国主义的薄弱环节集中在俄国,得出了一国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结论。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当然,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证明列宁是对的,是列宁而不是任何别人在当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多年探索的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圆满的回答。
4.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强调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
《宣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什么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呢?这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和运动就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进行的。这是现实,也是我们党的传统。共产主义首先是一种运动。在我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运动,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领导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就开始了。现在这个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建立起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正是由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决定的。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现阶段,社会的一部分先进分子的思想和行为已经超出了现实阶段,表现出共产主义的精神境界。许多英雄模范的奋斗超出了按劳取酬的境界。我们虽然不能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成为共产主义者,但必须用共产主义思想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并且通过他们去教育和影响广大群众。
第三,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甚至会走到畸形发展或蜕化变质的邪路上去。如果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会陷入片面性,甚至仅仅限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方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理想和目标,失去精神的动力和战斗的意志,就不能抵制各种腐化因素的侵袭,甚至会走上畸形发展和变质的邪路。
第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永远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我们全党思想上团结的基础。在这方面发生动摇和背叛,就会导致党和国家土崩瓦解。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是党的旗帜,也是每一个党员人生方向和人生动力的来源。离开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
因此,我们虽然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一时一刻也不能背离共产主义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主义的指导。
三、共产党人的事业必须体现的“两个决裂”,表明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彻底性,也是衡量共产党人理论纯洁性的根本标志
1.“与传统的私有制关系进行决裂”就是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叙述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的时候,反复强调了“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问题。这是一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体现的共性,无论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发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革命,都必须强调这个问题。
自阶级社会以来,一切革命都要废除先前的所有制关系,这并非共产主义革命所独具的特征。《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关于消灭私有制问题,在《宣言》第二章中做了集中的大篇幅的论述,在结束语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再次做了概括和强调:“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显然,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或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最本质、最核心的一条。即使在不发达国家基础上发生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没有任何理由回避这一本质问题。一个国家只有存在公有制为主体这个因素,才能在性质上被称作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防止有人把“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误解为“消灭个人财产”,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论证说:“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还解释道:“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这一解释清晰、明确、坚定。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清楚的解释不是可有可无的,直到今天还有人觉得共产党人关于“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口号不可思议,发出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宣言》中就批判的那种感叹。近日周新城教授在“求是网”发文引用《宣言》的话语论述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原理时,有人竟然跟帖大叫:“消灭私有制,从周教授开始!”这很典型,也很可笑,表现了根本不懂得消灭私有制的含义。《宣言》讲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是消灭在生产领域利用资本占有他人劳动的权力。周新城教授是工薪阶层一员,用新时期的正规说法是属于无产阶级的一分子。他有什么私有制好消灭的!言者大概是说没收他的个人财产吧?那就大错特错了。《宣言》上面说得明白,“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一个人家庭的生活资料和房屋等不动产,根本不属于生产资料,也不会产生占有他人劳动,怎么能列入被消灭的范围呢?
在生产资料范畴来说,现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新时期发展了非公有成分,即私有成分,这是国家大政方针所保护的,也不属于被消灭的范围。这是国家在建立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之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自身的经济成分做出的一种调整。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示的大方向,绝不是在生产领域永远保留和发展私有成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号召的是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这就是方向。
我国在建立公有制为主体、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作是成功的,党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是高度肯定的。改革开放以来的调整也是必要的。尽管对非公有成分的引导和管理出现一些问题,尽管社会上几度出现私有化的浪潮,但都是可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得到解决的。我们现在遇到的紧迫问题是在西方敌对势力鼓动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下,一些人大肆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有制的历史成就,以便在否定公有制的舆论氛围中,搞私有化,颠覆共和国,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里从方方面面批判了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政客一听到“消灭私有制”就狂呼乱叫的现象。在《宣言》传播170年之后的今天,身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不应该重复当年资产阶级的叫嚷。如若不然,那真是迫切需要把《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认真、郑重地学习起来。看来,如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权威不振,人们的思想就难以统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随着人民大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的不断提高,到一定的时候,人们总会觉得保留私有成分不再必要,甚至是自己的负担。那时候社会主义社会就应该彻底消灭私有制了。这是必然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到底还需多少时间?当然不是很短的时间,这完全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进程,单凭着一些人的一时的某种情绪,是不足为据的。
2.否定“消灭私有制”、在改革中大搞“私有化”导致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消灭私有制”的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消灭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起点和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或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一个国家,对待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的不同态度,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命运。
几十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做足了文章,竭力想把改革纳入向资本主义私有化“转型”的轨道。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改革的出发点不同、方针政策不同、把握改革方向的原则不同,结局也大相径庭。一些国家泛滥的历史虚无主义把自己的光辉历史涂抹得一团漆黑,颠倒了舆论,掌握了上层特权的一部分人在改革的关键时刻,投靠西方,发动了自上而下的“革命”,公开实行向私有化的“转型”,利用权力侵吞国家资产。在“500天计划”“休克疗法”中,造成了亡党亡国的结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探索的失误和曲折,但是由于始终坚持了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终于渡过了难关、避免了风险,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沿着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3.“与传统的观念决裂”的本质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极端重要性
如果说与传统的私有制决裂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那么与传统的剥削阶级的观念决裂就更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相对来说,消灭一种现实的私有制需要一次彻底的革命,消灭传统的剥削阶级的观念的革命可能要用更长的时间、做更加复杂的斗争才能达到目的。
资产阶级的教育、自由、法的观念,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观念,资产阶级的祖国和民族的观念,资产阶级私有观念渗透的宗教、哲学和一切意识形态的观念,都将随着私有制现实的消失而消失。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正如《宣言》总结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当人们谈到使整个社会革命化的思想时,他们只是表明了一个事实: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
毫不奇怪,否定了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必然要否定立足其上的上层建筑。但消灭传统的观念与消灭传统的私有制相比,是一个相对漫长和复杂的阶段,这是由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在旧的国家制度及其所有制消灭之后,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并不能立即装进棺材、埋进坟墓,它要在人们中间腐烂发臭,甚至掀动反动社会思潮,进行复辟旧社会的努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之后,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和批判工作,是必须的,否则就无法建立社会主义的话语权,也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为今天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真理。
党的十九大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里,提出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就是在《宣言》的原则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继续做好与传统观念决裂、弘扬马克思主义新观念的工作内容。
四、无产阶级的运动永远是大多数人的运动并且是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宗旨的,这是党的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来源
1.是不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共产党人的立场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办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产阶级政党只要坚持联系群众,就会充满生机活力;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成为不堪一击的空架子。世界上有些无产阶级执政党,在西方敌对势力不放一枪一炮的情况下,自身像多米诺骨牌土崩瓦解,就是因为他们的路线、方针、政策长期脱离群众的结果。所以,他们垮台的时候,人民大众静观其变,没有一个对现实的社会剧变表示抗议。这就是他们脱离群众的明显的证明。
2.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在现阶段的集中表现是追求“共同富裕”和逐步强化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参与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指导共产党人工作的政治方向。在经济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情况下,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宣言》这一根本思想在今天的要求。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时候,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脱贫攻坚战要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时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人民大众在改革中增加“获得感”,这就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表现。
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共产党人的基本主张,是创造条件努力吸收人民大众更广泛地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曾经指出:不能仅仅把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为,共产党掌握权力,让老百姓得到一些好处,更加重要的是吸收人民群众更加广泛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还有:“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都体现了《宣言》关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参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
3.人民的历史主动性是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集中表现
《宣言》及其序言都十分强调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的历史主动性。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对待巴黎公社革命实践的态度,还是列宁对“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态度,还是毛泽东对待中国农民响应党的号召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他们都热心支持、指导,为他们说话,为他们撑腰,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指明方向。他们堪称尊重人民的历史主动性的典范。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在分析革命形势时,十分重视人民大众的思想政治基础,有没有革命的热情,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如何等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展示出来的正是这种共产党人为典型代表的历史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表明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这样的代表就是要集中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体现了《宣言》崇尚的历史主动性精神。
4.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实践标准
“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这是毛泽东在19世纪40年代提炼出来的一条准确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共产党人在自己的事业中要检验的真理,是社会真理。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的事业。所以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大多数人的、最宏大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能检验出共产党人追求的真理。不是任意一个人群或个人的感受、感觉就能对共产党人的事业的真理是非都能够起到检验作用的。至于极少数人和个人的恩怨、好恶以及历史的逆流和泡沫,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就体现了《宣言》关于共产主义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的原则。
五、共产党重视组织建党的同时特别重视思想上建党
重视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建党是共产党的光荣传统。马克思曾经为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合并中不敢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而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折中主义、丧失原则的现象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列宁不但强调组织上建党,也十分强调思想上建党,为此他严肃地批判了阻止和忽视思想上建党的“经济派”的机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更是重视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建党,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提出党的建设是一个“伟大工程”的思想,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建设革命军队的初期就强调“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并使之注意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重视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我们党在十八大以后焕发了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就是因为在组织上强调加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在思想上强调加强思想建党的结果。
1.《宣言》的基本思想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共产党人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思想上的总开关,才能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传统来自《共产党宣言》。
《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个概念不同于“基本原理”或“基本内容”,它是指《宣言》贯穿全书的思想体系和脉络,是全书整个的“哲学思路”。这是恩格斯在《宣言》的1883年序言和1888年序言里反复强调的。恩格斯在1883年序言中写道:“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在1888年序言中,恩格斯说:“虽然《宣言》是我们两人共同的作品,但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指出,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属于马克思的。”“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我们两人早在1845年前的几年中就已经逐渐接近了这个思想。当时我个人独自在这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我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是到1845年春我在布鲁塞尔再次见到马克思时,他已经把这个思想考虑成熟,并且用几乎像我在上面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向我说明了。”
《宣言》的这个基本思想用简要的大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这样说:(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2)人类阶级社会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3)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个思想就是唯物史观的思想。这个思想写入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4条,也曾明文写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的总纲部分。
由于党的思想建设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这是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只要不离开这块基石,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共产党思想纯洁性是靠理论的彻底性来保证的。党员干部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才能保证思想上的纯洁
党的思想上的纯洁性就是指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普遍性和坚定性。《宣言》指出:“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在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具有优势。实践中的优势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组成决定的;理论上的优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武装决定的。为什么共产党人能够“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是由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革命的坚定性。思想的纯洁性是靠理论的彻底性来保证的,只有坚持把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当作看家本领来学习,才能解决好思想上的总开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任何共产党人都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只有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进行陶冶,才能保证自己思想上的纯洁性,保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3.马克思主义历来就是在与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
《宣言》共四章,其中用了一章的篇幅专门对同时代流行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宣言》第三章批判的非科学社会主义思潮有:“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小一共三类、五种。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都是与错误思潮做斗争的模范。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就做出了榜样。列宁的一生、特别是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充满了与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斗争。列宁就是在批判机会主义的过程中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也是与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做斗争的典范。通过进行与机会主义的斗争维护了党的方针路线的实行,保证了党的正确方向。这样的精神得到了不断的延伸。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坚持了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维护党的正确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摸到了在新形势下与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的新经验,这就是:必须持续不断地、旗帜鲜明地对错误思潮进行严肃的批判,这样才能保持党的理论指导的正确性。当前对于危害十分突出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谓“普世价值”思潮、改革中的私有化的思潮都应该进行持续不断地、旗帜鲜明的批判。这样才能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作中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这就是继承了《宣言》的光荣传统。
4.共产党领导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指导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有两个方面:组织上的领导,就是组织纪律要求的领导,就是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是很主要的实现党的领导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思想上的领导,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新形势下党的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我们党要保证在四个方面的路线正确: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其中政治路线是根本,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方面。但是,政治路线的正确又取决于思想路线的正确。现代社会表明,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如果在思想上偏离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就会走到邪路上去。有些执政的共产党的垮台就是从放弃马克思主义、背离马克思主义开始蜕化变质的。一旦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就会导致贯彻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错误,就会走向改旗易帜的邪路了。我们党之所以确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就是为了保证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就会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不可能变成别的什么主义。
党的十九大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毛主席诗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列宁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 列宁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 赵家祥.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从“两个必然”到“两个决不会”[N].光明日报,2017-07-31(15).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6]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8] 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刘书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摘自《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03期,原标题《《共产党宣言》:指导工人阶级开创新世界的纲领——纪念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8-05-22/5049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