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安生:暴力决定规则 市场经济背后的秘密

  【作者按】

  美元国际地位、南海军事对抗、人民币加入SDR、日本右翼抬头、习马会、土耳其撤销中国防空导弹合约等这些事件都应该放到中美博弈的大格局中观察。

  总体看,中国到了向外投资,资本扩张的时期,这必然影响美国的全球格局。中国要搭建独立于美国的海外金融体系,开辟不通过华尔街的海外投资渠道,打破美国金融资本垄断全球金融、贸易体系的局面,让中国资本顺利走出去。因此,中国触动了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必然全力压制中国,具体手段是提高中国周边地缘周边紧张程度,实施武力围堵,同时酝酿金融打击和颜色革命。

  市场经济背后的秘密

   本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最大意义,不是可以在全球范围获得铸币税,而是可以建立以本币为基础,以金融为线索的全球性的垄断帝国。

  现代金融业没有发钞权,但是这并不影响金融业成为利润最丰厚的行业。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土地贵族被资本家推翻,一切生产生活资料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于是,货币取代了土地成为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

  金融资本的总量不必很大,但是可以调动总量几乎无限的社会资本。所以,一家企业的枯荣生死,很大程度上看金融资本的态度。因为,所有的企业都要求助金融业,金融业成为最赚钱的行业。垄断了金融业就垄断了全社会调动物资的能力,亦即垄断了分配财富的能力。垄断资本帝国内部存在主仆关系,金融资本是核心资本,是各行业垄断资本的王中王,其他资本是外围资本,是金融资本的仆从资本。金融资本高高在上,用融资和控股的傀儡线,操纵每一家企业。

  金融业具有天然的高度垄断性,金融业内部同样存在主仆关系,核心金融资本统治外围金融资本。为了确定主仆关系,金融资本内部存在激烈的斗争。

  金银货币时代,货币是同质的,决定金融业内部竞争胜负的,就是资本量。价值符号时代,价值符号的背后是国家暴力。有了国家暴力,就能点纸成金。反过来,为了维护这张纸片,国家暴力也不吝采用一切必要和可能的手段。

  于是,国家暴力取代了资本量,成为决定金融资本内部斗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

  这时,央行代表国家暴力发行货币。决定金融业内部竞争胜负的,是央行的态度。央行支持哪家金融企业,哪家金融企业就会从金融内部竞争中胜出。那些没有获得央行支持的金融资本,要么臣服于得到央行支持的金融资本,要么在金融危机中破产,或者被其他金融资本兼并。

  跨国金融资本斗争的胜负,取决于国家间央行斗争的胜负。国家间央行斗争的胜负,取决于哪国的货币更强势,更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

  某国央行出现问题,资金大量外逃,外汇储备迅速下降,本币币值下跌,本国出现通货膨胀上升,本国金融资本必然陷入危机,很容易被境外金融资本收编。被抛弃的货币,是可以被其他更通用货币替代的货币。

  如果甲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很难被其他货币替代,那么甲国货币在跨国金融资本斗争中,就很难被击败。

  一方面,其他国家都会或多或少地持有甲国货币用于支付国际贸易,不会完全抛弃甲国货币。那些拥有大量外贸盈余,大量持有甲国货币的国家,也会积极维护甲国货币稳定。(比如,中国、沙特都曾经积极维护美元稳定。)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体系必然对应国际贸易,既然甲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占主流地位,国际金融体系必然是建立在甲国货币基础上的。所以,在甲国发生金融危机时,国际金融体系崩溃,国际贸易锐减,参与国际贸易、金融体系的其他国家也难幸免。反之,当其他国家的发生金融危机时,甲国则可以趁火打劫。

  国家间央行斗争胜负,说到底,取决于本国暴力控制的势力范围。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使用本币结算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究竟用什么货币结算,最终取决于本国的实力。

  一般来说,一国的海外势力范围越大,控制的主流商品多,该国的货币越容易成为国际货币。一国的海外势力范围很小甚至基本没有,该国的货币便只能小范围流通。

  资本斗争的胜负取决于金融资本的态度,金融资本斗争的胜负取决于央行的态度,央行是国家暴力的体现,国际间央行斗争的胜负取决于军事斗争。

  打个比方,谷歌在互联网领域规模不断扩张,微软建立了自己的IT帝国,谷歌或微软能发行自己的货币,美联储能答应吗?显然不会。国际上也一样,不是经济实力强,就能发行国际货币的。

  决定交易胜负的是暴力,这就是市场经济背后的秘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5-11-23/3510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只等闲 更新时间:2015-11-24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