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罗奇:反思中美关系
美国和中国高官将于7月初在北京举行第六次战略与经济对话(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两国目前在诸多方面存在双边摩擦——包括网络安全、东海和南中国海领土纠纷及货币 政策。因此,此次峰会是一次深刻反思这两个全球最强大国家关系的良机。
美国和中国处于一种不太自在的互拥——它们的经济关系是心理学家所谓的“相互依附”(co-dependency)。两国关系的升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正在收拾文化大革命留下的残局 ,而美国则陷入了与滞胀的苦斗。两个极度渴望经济增长的国家一拍即合,为利益而建立了“权宜婚姻”关系。
中国很快就从出口拉动型经济模式中获益。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依赖美国为最大需求源。美国则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商品,来帮助收入有限的消费者维持生活;同时也从中国进口过剩储蓄, 填补其前所未有的国内储蓄不足,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巨大胃口,让美国不必担忧赤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权宜婚姻”演变为全面与一开始就不健康的“相互依附”。双方都将这一关系视为理所当然,并将失衡增长模式推得太远——美国产生了支撑创纪录消费狂潮的巨大资 产与信用泡沫,而中国出口的增长说到底,是依赖美国的消费泡沫。
失衡愈演愈烈。持续30年、每年10%的超常增长,让中国陷入了不可持续的困境中——巨大的资源和能源需求、环境破坏和污染、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巨额中国经常项目余额,来自储蓄过 多而消费过少。
日益恶化的美国失衡是中国失衡的映像——巨大的国内储蓄不足、前所未有的经常项目赤字、过度负债、归根结底建立在投机流沙上的依赖资产的经济。
不难预测,随着“相互依附”的固有问题,两国之间的分界线也变得日益模糊。过去10年,中国出口累积增长的超过60%,来自西方跨国公司的中国子公司。换句话说,中国出口奇迹的创造者 ,不是得到国家支持的中国公司,而是西方制造的高效离岸解决方案。这导致了一场经济上的身份危机:谁是中国——他们还是我们?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总是以否认来掩盖失衡——但纸是包不住火的。最终,掩盖会破裂,失衡会导致摩擦和指责——指责“相互依附”的伙伴,应该为自身制造的问题负责。这就是美国和中 国之间的关系。
美国指责中国造成了它的贸易赤字,对它的工人造成了压力,以中国所积累的巨大外汇储备,为中国操纵货币的证据。中国则强调美国的储蓄不足来反驳——这个缺口必须通过来自外国的储 蓄盈余、经常项目赤字和与100多个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来填补。它指美国不应该坚称双边失衡,是美国多边问题的根源。
同样的“相互依附”指责游戏,在网络安全争议中也表露无遗。美国声称中国出于竞争考虑窃取知识产权,给公司和工人造成严重伤害。中国则宣称美国也进行同样不当行径——对国际领导 人、贸易谈判员和外国公司,广泛进行网络间谍行动。
同样令人担心的是出现在东海和南中国海的安全纠纷。根据同盟友条约的义务,美国将直接被牵涉其中。美国向亚洲的“重新平衡”战略,也加剧了紧张局面。摩擦越持久,事故或误算导致 军事行动的风险就越大——最终可能演变为决裂噩梦。
美国和中国可以通过将双方的关系,重置为更具建设性和可持续性的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y)来摆脱“相互依附”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结局。相互依存关系鼓励伙伴之间健康的互动,双 方各自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依赖另外一方,并且在维持自身身份认同的同时,意识到双边关系的互惠互利。
即将到来的战略与经济对话,给美国和中国提供了一个抓住共同机会的沟通平台。两国应该用双边投资条约推进关系,这能够强化基于规则的市场准入,最终促进更大的贸易自由。美国这个 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型经济,将能够抓住中国服务拉动型消费社会崛起所带来的机会。另一方面,中国也能够利用美国的专长和经验,更好地实行其艰难的经济再平衡政策。
与此同时,对话应该将目标放在重启一年前开始的网络安全问题军事交流上。这一交流,最近因为美国司法部对五名解放军军人提出刑事指控而被叫停。在这方面,目标同样应该是建立以规 则为基础的沟通——这对于以资讯科技为根本的全球化时代的每一个现代经济体,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中国和美国继续陷在“相互依附”陷阱中,这些方面的进展就不可能发生。只有抓住相互依存的机会,才能让现有霸权和崛起新大国减少摩擦,专注于互惠互利的可持续繁荣。
作者Stephen S. Roach是耶鲁大学教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主席。
英文原题:Rethinking the Sino-American Relationship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14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4-07-03/2662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