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重视《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核心提示】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马克思往往就会“出场”。只要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揭示其神秘性和规律的《资本论》就不可能“退场”。《资本论》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

  在《资本论》发表146年后的今天,当代资本主义的形态已与《资本论》所描述的有了差异。因此,一些人提出怀疑——《资本论》是否已经过时?9月9日,清华大学《资本论》与当代问题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多位政治经济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与会者表示,《资本论》的真理价值并未过时,它在批判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为人类历史指明新的前进方向等根本性问题上,依然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芒。当前,学者应深入研究《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回应现实社会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资本论》是认识当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方法论

  “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危机或重大转折的关键时刻,马克思往往就会‘出场’。只要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存在,揭示其神秘性和规律的《资本论》就不可能‘退场’。《资本论》没有过时,仍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与当代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程恩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全球化时代,当代资本主义是经过修正和转换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聂锦芳提出,“正视时代变迁所导致的差别,关注《资本论》当代阐释力的嬗变,重估《资本论》的当代价值,是当下思想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完整地探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马克思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概括提炼出诸多社会认识方法,诸如“阶级分析法”、“人体解剖方法”、“抽象—具体方法”、“普照光方法”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运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社会认识方法来探索规律性的事物。

  “马克思将社会历史形态的考察与其学说史的梳理紧密结合起来的做法,值得当下思想学术界借鉴。”聂锦芳说,为配合《资本论》的原创性理论建构,马克思对剩余价值学说史进行了梳理。这种将理论研究与理论史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历史叙述如何展现其当代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大写的逻辑”的《资本论》,它将哲学与经济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尝试”。在《资本论》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高度统一的,从而使得历史和逻辑的展开在理论上得以自洽。程恩富表示,在认识当代世界的现实和发展变化层面,迄今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超越《资本论》,能够提供更加科学的逻辑框架及具有全球意义的分析工具。

  “总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概括提炼出的探讨社会历史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探究当代社会历史现象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聂锦芳说。

  《资本论》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2008年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对其成因林林总总的解释,实际上都没有超出《资本论》所阐发的基本原理。程恩富指出,无论资本主义学者祭起多少“全球化”、“信息化”或者“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等新鲜词汇,《资本论》中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演化和冲突的必然结果都不会消失,相反还会不断加重。“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资本论》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生产关系,而当代西方经济学则研究经济运行与经济现象。我国目前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必然会涉及大量生产关系调整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而言,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显然是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李义平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其关键是能否有效创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市场经济为什么是一部创新机器的论述,关于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以及实体经济和虚拟资本等论述,都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具现实意义。

  《资本论》从本质上回答了劳动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这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劳动者地位和保障其根本利益,对于我们处理当今社会的劳资关系无疑具有指导意义”。程恩富表示,马克思关于贫困化理论的论述,指出了资本积累规律必然导致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进而导致劳动者贫困化的事实,这为我国从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两个层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改进贫困预警、扶贫机制及最终消除贫困奠定了理论基础。

  《资本论》对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的揭示,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指导。程恩富指出,《资本论》对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的规律等进行了科学的阐明,可以为我们扩大改革开放提供理论基础。《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可以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益的借鉴。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行规律的揭示以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展望,其价值追求归结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上。受访学者表示,马克思以人为本的经济理论,迄今并没有引起多数人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倡导西方经济学以物为本的经济学说。而实际上,因为西方经济学未能吸纳《资本论》的劳动价值论,其在释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等方面,并没有提供多少真正深刻的思考,远远不及马克思可变资本理论那么深刻、科学。

  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资本论》的立场是代表工人阶级、劳动群众的利益,其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并非像一些经济学家说的那样,只有批判性。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华西里·列昂惕夫、德国经济学家卡尔·屈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海尔布隆纳等国外经济学家均对《资本论》中理论的科学性作出过肯定评价。

  在西方思潮冲击下,有人想用西方经济学生产要素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认为,“其实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批判庸俗经济学的‘三位一体的公式’,就是对这种非科学观点的有力批评。”还有些人否认劳动价值论,鼓吹“剥削创造价值”论;有人将我国深化改革的方向引向所谓的“打破垄断的唯市场化改革”,实质是兜售其“私有化”的邪路。“对这些与社会主义建设背道而驰的主张,只要用《资本论》这个理论镜审视一番,就会发现其荒谬之处。”程恩富说。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史正富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西方经济学已不足以解释各种经济社会现实。这在客观上产生了振兴政治经济学的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小革认为,怎样对待马克思及其《资本论》,是一个关系到怎样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怎样选择中国社会制度和中国道路的重大问题。

  “政治经济学有责任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演化和前景,回应当代现实问题。”史正富表示,就经济学而言,《资本论》是研究、理解当代诸多重大现实问题(金融危机、收入分配、增长模式等)的学术宝库。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我们既要植根于中国经济现实,又要吸收全球发展经验,自主探索建设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价值的市场经济,坚定理论自信、理论自觉,发展出解释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制度的理论将是经济学史上的伟大创新。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3-09-11/2289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9-12 关键字:资本论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