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
美元霸权:美国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
程恩富 王中保 夏晖
【内容提要】美元成为国际本位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是由于自然垄断,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则因路径依赖及其相对强势而得以沿续。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和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掠夺了其他国家的财富。美国利用国际美元本位掠夺他国财富的方式包括,发行纸币等低成本的美元资产换取他国的商品、劳务和实物资源,获取了直接或间接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通过美元贬值,攫取了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以及规避了汇率风险,获得了风险规避的成本节约。在新一轮的美元贬值期和通胀输出期,我国为减少外汇储备的损失,应该减持美元资产的比例,建立由黄金、石油、铜等重要基本商品和资源组合的“次级金本位”的外汇储备支付体系。
【关键词】 美国 美元 金融霸权 国际本位货币
作者程恩富(195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
100732);王中保(1976—)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
100732);夏晖(1980—),浙江财经大学经贸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多文献都在探讨为什么美国经济1980年代以来在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消费远远高于生产的条件下还能够维系较快增长,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这是美国高科技发展的结果。高科技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应用,确实能部分解释美国经济的较快增长,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在长期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消费远远高于生产的条件下,美国经济还能够维系较快增长。本文试图从美元霸权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美国通过发行国际本位货币美元掠夺了大量他国财富是美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保持内外经济平衡和维系经济较快增长的重要条件。
一、美元霸权形成的原因
美国之所以能够通过发行美元掠夺他国财富,依赖的是美元的全球霸权。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没有任何一种货币,包括欧元、英镑、日元,能够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或与美元相抗衡。因此,有必要解释形成美元霸权的原因。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自然垄断
当然,美元的霸权地位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凭借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积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大国。与此同时,民众对已有的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货币(如英国英镑、德国马克)和国际金融体系的信心都基本上丧失。在所有货币中,只有美元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值得信赖,于是美元脱颖而出,成为国际交换借以自由进行的主导货币。1944年,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从此,美元成为一种国际中心货币,所有其他国家的货币都必须以美元作为基准货币,订立一个对美元的官方汇率平价。因此,国际美元本位制度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的,是一种自然垄断。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相对强势和路径依赖
1.美元的相对强势
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官方汇率平价制度在1971年以后瓦解的时候,美元在世界经济中失去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变成以美元为主、多种货币共同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的浮动汇率体系。以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为标志,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衰落。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货币占国际储备的份额从1970年代的80%左右持续下降到1990年代初期的50%左右,但是2000年以后又上升到70%左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美元逐渐衰落的这个时期,美元仍然维持着主要储备货币、主要结算和支付手段的霸主地位,与欧元(前期为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英镑和日元相比仍然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作为国际货币的霸主并没有改变。
2. 路径依赖
一种货币取得中心货币地位之后会使世界经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交易成本。
假如世界经济中有n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那么为了在世界范围内组织金融机构间的外汇市场,就必须有n(n-1)/2个市场。但是,如果选择第n种货币作为媒介货币,所有外汇报价都可以以第n种货币报价。这样一来,外汇市场的数目就可以从原来的n(n-1)/2个减少到n-1个。在今天这样一个存在150多种国家货币的世界上,一旦某种货币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取得了中心货币地位,它的继续使用就会为外汇市场提供巨大的规模经济。
现在大约90%的国际间银行交易都是通过美元进行的,因而美元在国际交易中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作报价、支付和清算工具,从而大大降低了国际经济交易的交易费用。因此,国际美元本位实际上起到促进国际金融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国际中心货币美元使用得越广泛,其规模经济效果越明显。但是,由于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就在世界上大量泛滥,导致美元的贬值和无力进行黄金兑换,致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或称为牙买加体系)下美国更是可以无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随心所欲地发行美元,而主导全球经济的众多美国跨国公司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在交易、结算和支付中也广泛地使用美元。而一旦一种货币的中心地位确定,就会形成一种惯性,除非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中心货币的地位一般就不会轻易改变。因此,除非美国国内出现重大变故,比如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危机等,美元的国际货币中心地位和世界霸权就会可能继续下去。
二、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掠夺他国财富的表现
(一)获取国际铸币税收益
“铸币税”的英文是seigniorage。它是从法语seigncur
(封建领主)演变而来。封建时期的欧洲,铸造货币(如把金块变成金币)是封建君主和大领主的一种特权。君主或大领主在铸造货币之后,要向购买铸币者收取一笔费用,一部分作为补偿铸造货币的成本,另一部分作为君主或大领主铸币的收入。这笔收入,是封建君主和领主利用他们的特权取得的,类似于国家通过权力征收的税收,铸币税由此得名,它的基本含义是铸造货币所得到的收益。随着货币制度的演变,铸币税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在金属货币制度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铸币税不再指前面所说的铸造货币的净收益,而是指未能按十足成色和重量铸造金属货币而得到的额外收入。为了便于理解这一过程,不妨以英国为例说明铸币税发展的过程。开始时,金币以足值黄金铸造,一英镑就是一磅黄金,这时没有作为额外收入的铸币税;后来造币者发现,没有必要用足值足量黄金铸造,可以掺入一半铜,其购买力与原来一英镑相同,这时就有半磅黄金的铸币税(铜相对于金价值很小忽略不计)。掺假越多,铸币税也就越多。实行金本位的纸币制度后,统治者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根本用不着造金币,印纸币也可以代表一英镑,面值一英镑的纸币与一英磅金币有同等购买力,这时铸币税就是一磅黄金(印制纸币的费用很小忽略不计)。因此,在纸币制度下,铸币税基本等于货币面值。现在人类已进入信用货币时期,纸币仅是货币总量中的一小部分,金融机构开出的支票、汇票、本票等有价证券与投放的现金同样具有购买力,都可以获取铸币税,因而铸币税大大增大。该年铸币税等于该年金融机构基础货币的增量减去制币费用之后的实际价值量。由于制币的成本很小,因此,铸币税总量可以近似地等于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
一般来说,铸币税收入是主权国家政府拥有本国货币发行的特权而取得的收入,具有垄断性。但在日益一体化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一国货币成为国际性交易、结算和储备货币后,该国就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铸币税的权利。这时,该国便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国际铸币税是指一国因其货币为非居民所持有而得到的直接和间接的收益,包括传统意义的国际铸币税和扩展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类似于国内铸币税,就是一国因其货币为非居民所持有而得到的直接收益,其近似等于在该国之外流通的该国货币的数量(印制和运输货币的成本忽略不计)。扩展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就是一国因其货币为非居民所持有而得到的间接收益。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铸币税大多被少数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所获取。美元是头号国际通货,因而美国是世界上受益于国际铸币税最多的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通过“双挂钩”安排,美国事实上独自享受了全球范围的国际铸币税收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霸权地位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其霸主地位并没有撼动,而且由于实施了纸币信用,美元从此突破“贵金属制约”,不用担心发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挤兑,所以能更加随意地获取国际铸币税收益。
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通货地位,可以发行大量美元来购买他国商品或劳务,或者进行对外直接或间接投资。这些美元的一部分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另一部分通过购买美国的债券、存入美国银行、利润汇回等方式回流到美国。如图1所示,箭头表示美元流动的方向。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的美元或者用于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交易、结算和支付、干预外汇市场、偿还外债、对外投资,或者作为现汇储备存在,不仅在数量上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而且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拉美国家的“货币美元化”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美国不必担心拥有这部分美元的国家行事对它的要求权,向美国兑现商品或资产。美国获取的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等于美联储创造的基础货币量在国外流通的部分。2003年美国获得的传统意义上的国际铸币税约为231亿美元,至2003年已累计获得传统意义上的铸币税约为4319亿美元,1990~2004年平均每年获得的传统意义上的铸币税为181亿美元
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的这部分美元的基础货币量是美国通过国外购买或投资输出的,对此美国获得了传统意义的国际铸币税。不仅如此,这部分美元虽然是美国的负债,但是,正如前文分析,由于经济交易、结算和支付所需,其他国家一直并不行事对它的要求权,所以这部分美元相当于给美国提供一笔无息贷款,贷款额就是在美国之外做“体外循环”的美元基础货币量。2003年美元在国外流通的基础货币总量约为4319亿美元,美国当年由此节约的利息支出就达到216亿元(利率设定为5%)。此项好处得到了美国官方的认可,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曾认为,在国外流通的3000多亿美元就像是提供给美国政府的一笔无息贷款,美国每年因此可节约150亿至200亿美元的费用。因此,为了满足全世界对美元现钞的需要,美国建立了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法兰克福、伦敦、苏黎世,再到香港、新加坡的全球美钞配送中心。
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进行对外购买和投资输出的美元除一部分在做“体外循环”外,另一部分主要通过购买美国债券、存入美国银行和利润汇回等方式回流到了美国国内,这表现为美国国际收支中经常帐户的逆差,而资本和金融帐户的顺差。美国在1982年前经常帐户顺差和逆差交替,而1982年之后全部为逆差,且逆差额呈扩大的趋势(如表1和图2所示)。1982年美国的经常项目的逆差额仅为114亿美元,2005年就增长到了7915亿美元。美国用自己几乎无成本印制的美元来换取国外廉价的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或者并购国外的战略性企业。廉价资源的输入替代了美国国内资源的使用,美国国内资源就会配置到更高赢利性的行业,并购国外的战略性行业也为美国带来高赢利的丰厚利润。而国外换来的美元外汇通过购买美国的中长期国库券或存入美国银行仅仅赚取微薄的利息。因此,美国经常帐户的逆差通过资本和金融帐户的顺差来弥补,美国不仅不用担心日益增长的贸易赤字,而且通过贸易赤字和对外投资输出的美元对美国的再融资,还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为了估算这部分收益,我们估定美国直接利用美元进行国外投资或者利用美元国外购买而替代的国内资源进行投资的收益率都为10%,国外利用美元外汇获取收益的利息率为3%(美国的中长期债券利率为5%左右,而美国国内通过膨胀率在2%左右)。2003年世界除黄金储备以外的全部外汇储备为31646亿美元(其中约70%为美元外汇储备),由此,我们估算2003年美国获得的此项收益约为1551亿美元。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了稳定地获取这部分收益,美国一方面维持开放、繁荣和稳定的国内金融市场吸引资金流入,另一方面却禁止国外并购其国内的能源、高新技术等战略性行业,和任由长期利息率低于短期利息率的“利息倒挂”现象的出现。
(二)攫取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
如果本国货币不是世界本位货币,本币的贬值虽然可以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但该国偿还同样数目的外债却需要出口更多数量的本国商品来换取,因此相应地外债负担却加重。而如果本国货币是世界本位货币,则本币的贬值既可以带来刺激出口的好处,又可以减轻该国的外债负担,相应地其他国家对世界本位货币国的债权(即外汇储备)却缩水。世界本位货币贬值相当于拥有世界本位货币的国家向非世界本位货币国家征收一种税,因此,国际本位货币国通过本币的贬值获取的好处,也被称为“国际通货膨胀税”。
美国一方面通过贸易赤字在输入大量廉价实物资源和输出大量美元,同时又通过国内发达的金融市场输出金融资产(如美国国库券)吸收流出的美元回流到美国来为美国提供融资。这样美国基本保持了国际收支的平衡,但是国外拥有的美元资产毕竟对美国来说是一种负债。国外拥有这部分美元资产是一种债权,可以要求美国用实物资源来兑现。随着美国贸易赤字的积累,国外拥有的这部分债权也在积累,对于美国来说不断增加的国际债务也是一种隐性的负担。因此,美元的贬值就可以导致国外债权的缩水和美国债务的减轻。表2和图2显示了1967-2006年1盎司黄金的美元价格变化。虽然图2显示的黄金的美元价格有所波动,但是从总体趋势上看黄金的美元价格趋于上升趋势。既然黄金的劳动生产率基本保持不变,那么美元的贬值是很明显的。从布雷顿森林体系(保持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固定汇率)到2001年(波谷),美元贬值了87%,到2006年美元贬值了94%。美元自从2001年进入新一轮的贬值期以来仍然没有到达谷底,至2007年11月1盎司的黄金价格已经超过800美元。如果估定1967-2006年美国的外债平均为3万亿美元左右,那么通过美元贬值90%,美国因减轻外债负担而获取国际通货膨胀税为2.7万亿美元,年均获益675亿美元,而美国的债权国相应地总共损失2.7万亿,年均损失675亿美元。
(三)获取外汇风险规避的成本节约
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美国企业在进出口中一般都采用美元进行结算和支付,不存在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的结算,因而也就规避了汇率变动的风险。2003年美国进出口总额为19771亿美元(其中进口12607亿美元,出口7164亿美元),估定外汇即期与远期汇率差价为1%,美国企业2003年可节约的风险规避成本约为198亿美元。
由于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美国不仅可以保持其经济政策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可以用其本币美元支付贸易逆差,因而美国不用担心较少的外汇储备不足于支付商品进口的风险。因此,美国凭借美元本位可以拥有较少的外汇储备。美国由此获得的经济利益可以从国际公认的适度外汇储备额(相当于3个月的进口额)与美国实际外汇储备额之间的差额计算出。例如,2003年美国进口货物为12607亿美元,其应维持的外汇储备为3152亿美元,但美国当年除黄金以外的外汇储备仅为751亿美元,差额为2401亿美元。根据收益率5%计算,2003年美国因少持外汇储备而获取的收益为120亿美元。
三、简短结论
1.
美国通过美元霸权获取了国际铸币税、国际通货膨胀税和外币风险规避的成本节约等好处。仅2003年美国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总收益就约为2991亿美元,占美国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9%,接近美国2003年GDP的增长率3.1%。当然美国通过美元霸权获取的好处还不仅仅局限于这些,例如,美国金融机构因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而在全世界从事融资和中介服务,从而获得巨额金融收入;美国在全球发行证券融资也因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而拥有较低的融资成本;美国可以不顾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而可以独立地执行国内的货币和财政调控政策;美国通过美元霸权主导有利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和经济规则的制定,等等。
2.
美元霸权虽然可以降低国际交易的成本,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美国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和延续美元霸权是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的。其通过美元霸权获取的他国的巨额财富充分显示出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寄生性。美国一方面通过贸易赤字实现资源转移来满足国内“消费主义”的物质需求,结果导致美元的大量输出和美元贬值的态势,而另一方面美国需要保持美元的强势和升值来保证美元的流入,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因而美国面临的“特里芬难题”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依然没有解决。因此,美国把自身的消费建立在别国创造的财富而不是自身创造的财富之上的行为是不可持续的。美国试图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来维护的美元霸权也不可能阻止美元霸权的衰落。
3.
2001年以来,美元进入了新一轮的贬值和通胀输出期。对于持有美元外汇的国家来说,也面临两难的选择:持有美元外汇会遭受美元贬值的损失,而抛售美元外汇会导致美元更大程度的贬值。截至2006年11月,我国仅次于日本是美国国库券的第二大持有国,持有3465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占外国持有的15.8%,
远远超过2005年我国对美国三个月的进口额1216亿美元。
因此,我国为减少外汇储备的损失,应根据用汇需要相应地减持美元资产的比例,构建由黄金、石油、铜等重要基本商品和资源组合的“次级金本位”的外汇储备支付体系。提升外贸附加值和引资质量,推动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人民币的国际化,是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和美元贬值态势的战略选择。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3-05-02/19075.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