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房地产应该标本兼治
房地产应该标本兼治
作者:刘仰
中国房地产价格飞涨的状态早已引起社会普通民众的责难之声,为了防止在其他国家已经出现的严重泡沫化,中国政府近来采取了很多办法,试图制止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的势头。从实际效果看,政府的作为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离民众的期望还有距离。就在政府控制房地产价格飞涨的一系列措施下,近日,国内房地产价格又出现上涨的趋势,业内人士将其称为“回暖”。于是,政府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例如对于二套房、三套房的规定,力求继续控制住房价。对于这些政策,房地产行业以及经济学家们也有很多解读,能否控制住房价,依然是众说纷纭。
中国政府控制房价的一系列政策,大都是针对住房交易行为的限制,尤其是针对炒房的限制。应该说,炒房的确也是助长房价过快增长的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一些房地产业内人士和经济学家指出,政府掌握的地价是房价过高的重要原因。此说虽然有房地产商推卸责任的嫌疑,但也不是没有道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房地产的“回暖”,房价又出现上涨的趋势,关键在于对于住房的“刚性需求”,此说同样也有道理。事实上,房价飞涨、难以控制的原因很多。限制炒房、限制房地产商的投机、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以及其他手段控制房价,在我看来都属于“治标”,要真正控制住房价,还需“治本”。
房价飞涨“治本”的关键在哪里?关键在于需求,也就是某些专家指出的“刚性需求”。中国百姓为何对房地产有强劲的“刚性需求”,尤其是对大城市的住房需求始终难以减弱?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现代化的认定和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基本上以西方社会为标准,其中一个关键指标就是城市化的比例。以美国来说,美国的农业人口不到10%,城市人口超过90%,这也成为中国现代化目标。在我看来,这个目标对于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是不合适的。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率还没有达到50%,进一步追求这个目标,必然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所谓“刚性需求”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在这个“刚性需求”的强大压力下,中国各级城市的住房价格将长期难以释放快速涨价的压力。因此,解决大城市房价持续飞快上涨的“治本”之策,在于改变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即,不把城市化率当成现代化的绝对指标。
有人反对我的这个观点,认为农民也应该享受现代化,阻止农民进入城市似乎就是剥夺了农民享受现代化的权利。事实上,这种观点还是受西方现代化观念影响的结果。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中国现代化的未来是要像美国一样,将城市化率达到90%以上,中国的城市将不堪重负。其结果要么是城市无限制地扩大,交通、住房等等长期面临巨大压力,要么就是拉美化,在大城市周边出现大量贫民窟。如果我们在现代化问题上将农村和城市对立起来,那么,所谓“新农村”建设也只能是权宜之计,从根本目的上说,未来还是要将农民变为城市人,谁还会对建设新农村有长期的兴趣?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根据中国的实际,让广大农民在农村也能实现现代化?为何非要像西方一样,只有进入城市才能享受现代化?事实上,将城市化率作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背后的理论是,现代化就是工业,农业无法现代化,或者说,农业要现代化只能走机械化、规模化的道路。
把城市化率当成现代化绝对指标的政策思路下,在中国已经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当城市还未能提供大量住房的时候,每到春节,中国便出现极为壮观的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如候鸟一般大规模地迁徙,每年这一季节性的春运压力,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同时已经给农村地区带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化是一个沿用西方的目标,因此,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是让这些候鸟般迁徙的人群,在城市立足,同时把他们父母、孩子也带入城市。那么,这些人就不能只是住在集体宿舍或者廉价简陋的出租房里,他们也需要适合完整家庭需要的住房。所以,所谓刚性需求,一方面有城市自身的低收入家庭,另一方面有大量留在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而源源不断离开农村、被纳入城市化目标的人群,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刚性需求。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既不能像某些人曾经说的那样,要继续沿用城乡二元户口体制,把外来人口阻挡在城市之外,也不能简单化地把城市化率当成现代化的先进、文明指标。在城市化、现代化的同时,如何使广大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现代化,这是一个长期性的新问题。
城乡二元体制源自于西方社会历史上的城乡对立,西方历史上长期都存在着城市代表文明先进、农村代表愚昧落后的状况,这种状况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宋朝时期,中国已经有了开封、杭州这样人口超百万的世界最大城市,与此同时,欧洲最大城市的人口不超过10万人。即便如此,当时的中国也没有形成城市文明优于农村文明的观念和制度,农村人口的社会地位甚至比城市人口更高。虽然这与当时以农业经济为主有关,但在工业化社会,我们同样应该考虑如何让农村人口在农村地区就能享受现代化,而不应该在潜意识里接受西方的观念,只把城市化当成现代化的绝对标准。这才是解决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的“治本”之策。而这个“治本”之策,涉及到中国对于现代化的根本认识,同时涉及到发展现代化的一系列根本方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jj/2013-05-02/17477.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