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安全

打印

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医疗医药挤兑,中疾控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最新发声说出了真相

时至今日,大部分城市已经到了疫情的高峰,爆发比较早的北方城市已经开始出现达峰后趋稳的势头。但仍有很多人不解,当初放开之时,为什么我们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以至于造成医疗医药的挤兑乱象?

如果说医疗不好短时间解决还能理解,那医药本可以做个提前准备吧,哪怕别的药不说,布洛芬等常用的退烧药品让每个人都有最起码的储备,不至于自己阳了却无药可用。

很多人是理解国家放开的,很多在最后管控中发生疫情的城市居民更有切身体会。有的城市已经封了二三个月了,也没实现动态清零,这样一直下去,确实不是办法。

但大家都认为这次放的太仓促,尤其是准备工作没做好。即便是一直主张放开的胡锡进,也曾对此抱有微词。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坚持了三年,放开前的临门一脚却显得如此慌乱呢?

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2022 凤凰网财经峰会的一段讲话透露出了一部分原因。

曾光称根据他的判断,北京现在感染人数超过80%甚至更高。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精确统计的数字,但是他觉得这个数字是可以估算出来的。

同时他认为,根据过去流脑传播经验,第一波通常会感染30%的人群,但是此次新冠的感染率上升速度是超过预期的。

我们没预到这次第一波就来势汹汹,甚至很快超过50%60%70%,甚至80%的感染率

他发言中的我们具体没有说明是谁,但可以想象,按照曾光的身份,国家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会听取各个层面专家的意见。除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专家等等,医学专家的意见肯定是最重要的前置条件。

只有医学专家认为放开后疫情总体可控,对群众健康威胁程度可承受,国家才会最终做出决策。

所以导致后来发生严重医疗医药挤兑,甚至死亡病例明显增多的结果,其中一个最大原因,是这些参与决策意见的医学专家低估了这场疫情。误判了疫情走向,也低估了疫情可能带来的生命健康风险。

如若这些专家能实事求是表达自己对疫情的发展无法预估,甚或表达一个保守点的意见,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我们国家在三年的防疫中付出了太多代价,世界上无任何一个地区和国家可以相比。直到放开前夕,还在不断的布置各地加强隔离方舱的建设,以备不时之需。另外还在疫情严重地方压茬推进全民核酸,提供民生保障。

这里面哪一项费用用来储备医药都绰绰有余,少做一次全民核酸就可以够给全民配一盒退烧药。建设的方舱的资金如果用来扩充医院床位,肯定又是另一番场景。

但现在一面是大量的资源被闲置终被浪费,另一面是医院一床难求,医药全国缺货。我们国家一直把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所以最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发文猛批有关专家:对上不必逞能、对下不宜逞强!呼吁专家们要有科学精神,对自己不清楚的东西不随意做推测。

即便在放开前夕,多名知名专家依然频频发声,不仅声称:90%以上无症状,轻症多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很多症状比重症或偏重症的流感更轻!

按照曾光的说法,专家们预测第一波有30%的人感染,其中90%以上无症状,北京2000多万人口,也不过60万人确诊。如果真的是这个情况,北京何至于如此慌乱,平稳过渡才是情理之中。

但专家们逞能的结果使得疫情造成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想象,因为医疗挤兑,一些本有机会通过救治生存下来的人遗憾的在这个寒冬离开。

我从不否认专家们在各专业领域的学术和贡献,但医学专家要有基本的科学素养,不发表自己未知的见解和言论,是对社会最大的负责。

公众需要安抚,但心理按摩的工作不该有医学专家来做,这明显是社会学家的工作。事实上,当一个以科学为指导的职业开始做起与专业精神不符的社会宣传时,他们就失去了医学的严谨、严肃,而成为了博流量的网红。

我们不缺网红,尤其是这个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听到是负责任的真话,哪怕是主动承认自己认识不足,也比硬着头皮逞强好上千倍。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aq/2022-12-30/7941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2-12-31 关键字:安全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