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为什么从“应检尽检”调整为“非必要不检”?
昨天,广州,成都,重庆等一些超大中心城市,在最新的疫情通告里,都有“非必要不集中核酸”的政策提及。
一些网友反映,其他绝大多数城市虽然没有类似的“会议直接阐述”,但在小区群里也流传当地这样的政策。
一个城市,过去一段时间每天测核酸,病例与无症状数量都是激增的,然后不检测之后,病例新增曲线就直线下降了。
是新的防疫政策对疫情效果如此立竿见影么?
一些人认为,核酸政策从“应检尽检”到“非必要不检”,两大政策间并无过渡,病毒也没有变异,这样的“政策急转”科学么?
壹,为什么“非必要不集中检测核酸”?
这两天的热搜都很有指向性,例如“多地强调非必要不核酸”。
只从这热搜标题看,是多个城市彻底放弃了“核酸检测这一防疫手段”。
可是仔细看各个城市的疫情通报会或者通告文件,都是呼吁“非必要不集中做核酸,避开核酸高峰期”。
从应检尽检到“非必要不核酸”,这一政策转弯科学么?
非常科学,因为这代表公布这一政策的城市,社会感染面进入全新阶段。
因为城市集中核酸相对成本比单管低的原因是十人一管。
许多人认为政府劝导“不排长队做核酸”,是担心排队中的疫情感染。
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才是根本,那就是一些城市的“混管阳性”已经无法追踪。
过去,在病例和无症状较少的环境下,十人混管可以效率较高成本可控的找到病例范围,然后再对“十人重新做单管”,就能筛选出阳性病例。
可是个别一线城市公布的数据,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本轮疫情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这累计超过15万人,如果再发展几天,想染与阳性人数超过总人口的2%。
而如果这个城市的疫情更加集中在某一两个下辖区内,这个区的阳性比例超过5%。
阳性比例超过5%,社会面做十人混管会有什么后果?
那就是一百个人做十管核酸,其中五个阳性会导致5管阳性,防疫部门就需要通知一半的人口进行二次核酸。
而根据以往的防疫经验,这些“初筛阳性”的人,会导致居民楼栋封控,核酸人员一一上门检验。
这种一半人口封控的结果老百姓不会同意,核酸检测人员为一半的家庭,一一上门做核酸,成本和人力也无法实现。
我这里举的一半的比例已经有些夸张,实际上阳性超过2%,导致20%的人要二次核酸,无论是对这些人群精准防控,还是一一上门核酸,成本都比过去的全员封控更高。
而一个城市有接近20%的人口因为“初筛阳性”而被管控,整个社会就不可能恢复常态,工厂和企业的复工复产也没有意义。
所以对于许多大城市来说,一旦阳性人口在社会面达到1%,而又无法进行封控措施的话,“混检核酸”指挥让更多正常人被圈进来。
所以这些城市劝说城市居民不再集中做核酸,就是因为这种“混阳”会让正常人的工作与生活无法维系。
贰,打击“核酸利益链”不代表核酸无用
如果看懂了前面的“数学模板”,你就明白你所在城市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做“混检核酸”,不是你的城市是不是在加码,而是我昨天文章提到的问题。
就是不同的城市,因为不同的人口结构与不同的医疗储备,经济与人口的对望交往程度不同,城市所处的“疫情阶段”就不一样。
对于疫情几乎清零的城市,只有极少数外地进入的偶发病例的三四线城市,或许现在还有城市像锦州一样,知道会放开,知道会感染,但可以拖的尽量久一点。
而一个城市的社会面多点散发,社会面感染人口超过百分之一的市区,因为回不到“重新静默”的老路,因此只能尝试压平曲线,储备医疗物资,尽量不发生医疗挤兑。
一些人想象超大型城市“发现病例增多”会重新回到静默压下去的想法,除非是回到“硬隔离时代”,否则在保持经济活力的情况下,继续通过混检核酸,在社会面阳性人口超过1%的情况下,就已经回不去了!
过去几天,包括我在内,我们都要求严厉打击“核酸造假利益链”,我们不允许这些检测公司发国难财,赚取超额利润。
核酸检测作为疫情公共防疫政策的一环,必须更加普惠和公益性。
可是打击核酸利益链不代表“核酸检测”这一筛选阳性病例的手段是错的。
最近几天网上疯狂利用“核酸赚钱太多”所以大家全员不做核酸了,这一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一个城市,还能不能做免费“混检核酸”,是城市所在疫情阶段决定的,社会病例少,还可以通过混管查出来的城市,才有资格做核酸,否则就是无限放大“混检阳性”的流调成本。
最近,我们开始强调“老人接种疫苗”与“常备药备库存”是明年防疫的重中之重。
那么显而易见,明年核酸检测公司赚不了钱了,但是疫苗公司的盈利,生产布洛芬等感冒与退烧药的医药公司,在广州的购买人数就翻了3倍,购买量恐怕翻得更多。
显而易见,明年疫苗公司和感冒,退烧,中成药等医药公司的盈利都会像今年的核酸公司一样暴涨。
那时候我们怎么办?是呼吁把这些过去民营改革的药企全部在此呼吁国有化?还是各种小作文,说疫苗致死率和中成药的有效性,来号召大家“不让药企赚钱,就别屯药了”?
我提前将接下来半年会遇到的“舆论场争议”提前点出来,也是给大家打疫苗了。
打击“核酸利益链”,不影响核酸现阶段依旧是中小城市“筛选阳性”,确保其他人生活常态的最佳手段。
明年会有“疫苗副作用”,“连花清瘟无用论”,“退烧药影响儿童智力”等小作文,但是一家人的常备药一定要“应屯尽屯”。
变化已经发生,并且不可逆转,大家都年轻,还是要倔强的,微笑的,走上先行先试的路。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syxtk.com/wzzx/llyd/aq/2022-12-05/78977.html-红色文化网